(整治後的大司馬河中央花苑段,河裡清水流動,岸上綠樹成蔭,護坡植被覆蓋,河面水生植物點點)
9月5日,江蘇如皋連日的小雨終於停了下來,一大早,家住中央花苑的翟梅就推著嬰兒車,帶著一歲大的兒子在小區旁邊的大司馬河沿岸人行步道上散步。翟梅說,現在的大司馬河不僅水清岸綠,而且河邊的路上沒有積水,很方便居民出行。
翟梅家邊的大司馬河是如皋城區的一條南北向的河道,連接城區的皋南河、幸福河、中央商務區河溝。過去,這條小河雜草叢生,河裡淤泥堆積,一到夏天臭味難聞,每逢雨季,河裡的雨水排不出,小區裡的水就排不走。今年春節過後,當地組織大司馬河改造整治,做了駁岸,種植樹木,清了淤泥疏了河道。「河水變清了,綠化種起來,這裡也成了百姓休閒的好地方,每天早晚,好多人沿著小河散步。」翟梅說。
(航拍如皋龍遊湖。1250畝水面的龍遊湖已經成為當地最大的城市「海綿體」,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吸蓄水功能。)
如皋是長江下遊城市,溝河縱橫,水系發達。近幾年來,當地在城市建設中注重「海綿體」的修復和創建,解決城市排水難問題。該市選定東起萬壽路,西至益壽路,北起皋南河,南至中央大道、圃園路的4.13平方公裡作為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內所有新改擴建項目均按海綿城市技術標準建設,投資2億多元建設龍遊河生態公園,恢復、新增水體面積10萬多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30萬平方米,鋪設透水路面1.5萬平方米,讓「死水」變「活水」,「荒地」變「綠地」;同時,把鐵路建設時留下的取土坑打造成1.6平方公裡的龍遊湖生態區,1250畝水面的龍遊湖已經成為當地最大的城市「海綿體」,去年7月3日遭遇52.4毫米的強降水時,龍遊湖水位迅速上升1米多,瞬時蓄水80萬立方米,極大地緩解了城市防洪排澇壓力。
現在,大司馬河中央花苑段,河裡清水流動,岸上綠樹成蔭,護坡植被覆蓋,河面水生植物點點。如皋住建局市政設施管理處工程師徐紅新說,大司馬河整治中,岸邊的人行步道用透水砼鋪設,這種砼不摻細沙,只用水泥和石子攪拌成,保證了砼的透水性,雨水能很快滲入地下,護岸用透水磚砌成,使雨水滲透入河,河裡的水蓮等水生植物,能淨化水體。
(丞相大道西延線的綠化帶圍磚上都有半圓形的孔,這樣的預留孔圍磚利於雨水往綠化帶滲入)
「海綿」理念貫穿於城市建設的細微之處。丞相大道西延線的機動車道呈中間高兩邊低的坡度路面,兩邊綠化帶的圍磚上都有半圓形的孔。徐紅新解釋說,道路有坡度利於雨水流動,預留孔圍磚利於雨水往綠化帶滲入,同時,兩邊的綠化帶的堆土都比圍磚略低,這樣的道路,遇到降雨,能較快地把雨水排出。
龍遊御景小區裡,圍著住宅樓都有彎彎的淺溝,裡面用卵石鋪設。小區物業人員說,一旦遇到下雨,雨水能很快流到小淺溝裡收集起來,既減少了內澇,又把雨水收集起來利用,達到了雙重效果。
如皋市住建局局長蘇強說,2014年起,如皋連續四年將中心城區水系暢通工程、城區水系清潔暢通工程列入政府為民辦實事,整治疏浚黑臭河道,修復被破壞的「海綿體」,創建新的「海綿體」,初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積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目標。(於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