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海綿城市」什麼樣? 下雨吸水乾旱吐水

2020-11-29 四川新聞網

  成都2015年規劃出爐:今年將指導天府新區做好「海綿城市」規劃編制

  海綿城市什麼樣

  去年11月2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外印發《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這意味著今後我國城鎮排水防澇系統的建設理念將發生徹底轉變。

  排水系統轉變

  傳統城市建設模式,處處是硬化路面。逢大雨主要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設施排水。根據《指南》,今後城市建設將強調優先利用植草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組織排水。

  「海綿」怎麼建

  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雨水通過這些「海綿」下滲、滯蓄、淨化、回用,最後剩餘部分外排。

  有條件的還應新建一定規模的「海綿體」。比如道路、廣場可以採用透水鋪裝,特別是城市中的綠地應充分「沉下去」。

  昨日,成都市規劃局制定的「2015年規劃工作重點」新鮮出爐,在這份方案裡,不管你是開車的,還是喜歡踢球的;不管是生活在天府新區,還是居住在城市北門,都能在新規劃中找到感興趣的內容———

  今年將繼續規劃建設一批快速路,方便市民駕車進出中心城區。要推進5人制足球場等體育設施規劃建設,今後約球也許不用排長隊了。此外,今年成都首次提出「海綿城市」並寫入規劃,防止出現城市內澇。

  海綿城市:

  下大雨吸水 乾旱時吐水

  「天府新區」仍是今年規劃的重點。市規劃局表示,將進一步完善它的規劃。值得注意的是,該局在表述中首次引入「海綿型城市規劃」的概念———今年將指導天府新區做好「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規劃編制,並力爭納入住建部試點城市。

  何為「海綿城市規劃」?規劃專家介紹,簡單來說就是將城市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系統的汙染防治與生態修復結合起來,讓城市像海綿一樣,「下大雨的時候就吸水,乾旱的時候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來,防止出現城市內澇。」

  「海綿型城市」有幾個建設要點,首先要配套編制城市排水防澇設施規劃,加強雨汙分流管網改造與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同時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從建築物對雨水分級收集利用開始,強化雨水的滯、滲、蓄,加強排水防澇設施、排水通道的建設。

  針對天府新區成都片區,今年還要強化天府新區作為「雙核心」之一的定位,組織好天府新區核心區與周邊區域的軌道和快速路「點對點」交通聯繫,推動城市結構由「單核」向「雙核」轉型升級。

  中心城區

  將確定1個高效交通改造示範區

  值得司機們注意的是,今後駕車進出中心城將更為快捷。市規劃局透露,今年還將繼續規劃建設一批快速路,該局將會同市交委在中心城區確定1個高效交通改造示範區,完成工作方案並啟動建設。

  在交通樞紐方面,目前市規劃局已完成火車北站、西站和南站樞紐綜合交通規劃,以及新機場片區總體概念規劃、新機場區域綜合交通建設規劃、新機場高速公路入城段方案規劃。隨著新機場的建設緩緩鋪開,成都在交通網絡上的構想是打造一個足以「貫通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國際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

  軌道交通上,市規劃局透露,目前市域內規劃了「5環24射」快速路網、「2環17射」地鐵網和「1環4射9片區」有軌電車線網,實現地鐵與有軌電車規劃裡程達到兩個「1000公裡」。

  嚴控中心城規模

  按800萬人口配置

  市規劃局介紹,2013年5月,《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通過住建部審查,目前正待國務院批覆。按照「四態合一」理念,成都要控制中心城規模,按800萬人口配置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目前已按照大城市的標準,完成了8個衛星城總體規劃,都江堰、龍泉驛等初步具備了衛星城的基本功能。一些條件好的重點鎮規劃為小城市,成為我市就地城鎮化的主體區域,淮口、壽安等3個試點小城市初步形成承載能力。

  市規劃局表示,今年將繼續嚴控大城市規模,劃定市域各級城鎮開發邊界線、生態保護紅線和工業集中發展區邊界線,推動城市空間結構由單中心向「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集約型」轉變。

  成都商報記者 辜波

  原標題:成都首提「海綿城市」 下雨吸水乾旱吐水

  相關新聞:

  成都2015城市規劃出爐 天府新區建「海綿城市」

相關焦點

  • 下雨時吸水蓄水,需要時釋放利用 海綿城市會「呼吸」
    □河南日報記者譚勇  7月11日,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雨,讓濮陽市民張良弼有了新發現,儘管雨下得很大,城市路面卻沒有太多的積水。  「聽說濮陽市是省級海綿城市試點,海綿城市到底是怎麼運行的呢?」張良弼心中充滿好奇。
  • 城市裡的「海綿」,是如何吸水的
    暴雨讓整個城市亂了套。當天,嘉興市區多處可以「看海」、「划船」,上班族堵在路上動彈不得。  但神奇的是,嘉興有4個老小區卻絲毫未受影響,連路面積水都沒有。  這得益於嘉興「海綿城市」建設,這4個剛改造完的小區,用這場暴雨進行了檢驗。  昨天,錢江晚報記者前往其中兩個小區,探訪其中的奧秘。
  • 大雨拷問 海綿城市為何難成吸水海綿?
    參與過多地海綿城市項目建設的中國中冶海綿城市技術研究院院長周啟國對第一財經表示,水能否順利排出去,要看兩個方面的因素,即地下排水管的排水能力和地表水的匯集能力。現在問題一般出現在後者,地面上阻塞物過多,水流不過去,所以暴雨一旦來得又急又猛的話,排水能力就跟不上。
  • 深度|海綿城市 聊聊加利佛尼亞怎麼做的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在我們做的很多外地項目中,無論是當地政府還是各個外腦。不一而同地提及要建設海綿城市,那麼什麼是海綿城市呢?簡單說,就是城市下雨的時候就吸水,乾旱的時候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來,使水源得以涵養,使田園得以保存,使生態得以循環。
  • 會「吸水」能「淨水」!徐州海綿城市示範區處處藏秘密
    所謂「海綿城市」,簡單來說就是城市像海綿一樣有「彈性」,能吸水、蓄水、滲水、淨水,緩解暴雨季節的內澇
  • 成都活水公園將升級"海綿型公園" 年底對外開放
    成都市活水公園海綿型公園流程示意圖  四川新聞網成都8月4日訊(記者 沈杏怡)今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市府南河管理處獲悉,活水公園將於今年起全新「升級」,因地制宜引入海綿城市試點系統,將「海綿型公園」理念融入活水公園的升級工作中
  • 如何建造一座會吸水的海綿城市?-虎嗅網
    為解決城市建設中的水生態和城市內澇等問題,形成良好的水循環系統,我國提出了海綿城市的建設框架,主要包括下凹式綠地、透水鋪裝、蓄水池、雨水花園等多項海綿因子。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2014年發布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中將海綿城市定義為「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 海綿城市是怎樣建成的?萍鄉海綿城市創新基地為你揭曉(圖)
    海綿城市是怎樣建成的?安源區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萍鄉10月18日電 (羅娜) 海綿城市是怎樣建成的?10月17日,本網走進坐落在萍鄉市安源區五陂海綿小鎮的全國首個海綿城市創新基地,了解萍鄉海綿城市建設。 「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水循環、海綿城市)
    在城鎮建設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鋪設「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質地面。03總結海綿城市本節例題的難度較小海綿城市,指的是城市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平時蓄水和淨水,在乾旱時將水釋放並加以利用,實現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由遷移。
  • 海綿城市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海綿城市試點城市名單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淨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並考慮其複雜性和長期性。
  • 功能基質——海綿城市建設的科技綠色資材
  • 「雨量計」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呼吸
    「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呼吸」最早在2014年由住建部提出。背景:當時幾乎所有傳統的城市都是採用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的地面只能從管道裡排出。強降雨一來就感覺修多少管道都不夠用,許多嚴重缺水的城市就這樣讓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因此,建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城市健康發展的需要。
  • 42種植物「海綿綠地」當主力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北京的雨季,為了不讓雨水白白流走,本市建設了大批的集雨設施,其中包括海綿型的城市綠地。究竟栽什麼樣的植物「海綿」功能發揮得最好?昨天在京舉行的中國風景園林生態保護專業委員會年會上,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該院最新的課題成果,有42種北京常見植物耐澇性較好,適合在海綿型綠地中種植。所謂海綿型綠地,是指通過科學的植物配置和配套的工程措施,讓綠地最大限度發揮吸水、蓄水、滲水、淨水的功能,減少市政管道的雨水排放壓力,並實現綠地系統內的水資源循環利用。
  • 這個「海綿綠化」 不僅能吸水還能淨水
    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城環分院副總工、重慶市海綿城市專委會專家毛緒昱介紹,「海綿綠化」是「海綿城市」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一來,下雨時道路上的雨水就能順著路緣石上的豁口流進綠地。」毛緒昱說,「海綿綠化」能將雨水滲、滯、蓄、淨,延長徑流排放的流程。「跟傳統市政道路直接排水方式不同,這種下沉式的下凹綠地更利於去除初期雨水汙染、保護城市水生態環境。」毛緒昱解釋稱,以前的綠化設施沒有淨化雨水的功能,雨水往往是通過雨水口,直接進入雨水管網,然後排入水體中去。
  • 「雨量計」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呼吸
    「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呼吸」最早在2014年由住建部提出。背景:當時幾乎所有傳統的城市都是採用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的地面只能從管道裡排出。強降雨一來就感覺修多少管道都不夠用,許多嚴重缺水的城市就這樣讓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因此,建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城市健康發展的需要。
  • 蘇州將建設海綿城市項目56個 總投資9.6億
    記者從會上獲悉,為有效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蘇州確定了26.45平方公裡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建設各類海綿城市項目56個,計劃總投資
  • 海綿城市究竟怎麼建? 地面吸水存地下 淨化後澆灌綠地
    本報記者周愛民攝&nbsp&nbsp&nbsp&nbsp作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綿城市正逐漸從理念轉變為現實。在我市,江北新區、南部新城以及江寧青龍山國際生態新城等地都提出全面貫徹海綿城市理念,推進海綿型建築、海綿型道路、海綿型公園等項目建設。
  • 專家:西寧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具有典型示範意義
    、氣候生態等方面的相似性,海綿城市創新的系統治理模式,能夠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以及提升城市的環境面貌。可以說西寧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在西北地區具有典型示範意義。」22日,住建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劉海龍在西寧市召開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培訓會」後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 海綿城市主要術語(一)-萍鄉頻道-中國江西網首頁
    海綿城市  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海綿城市建設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淨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 「海綿」蘇州:打造城水共生的典範
    日前,蘇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了一場專題培訓,相關授課專家表示,建設「海綿城市」將全面提升蘇州的水生態環境,同時,城市的熱島效應有望緩解,將來的夏天有望不像現在這樣「煎熬」。蘇州為啥要建海綿城市?解決以水為核心的城市生態問題「海綿城市」是個什麼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