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吸水」能「淨水」!徐州海綿城市示範區處處藏秘密

2020-11-29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所謂「海綿城市」,簡單來說就是城市像海綿一樣有「彈性」,能吸水、蓄水、滲水、淨水,緩解暴雨季節的內澇,雨水多了,還能蓄到「海綿」裡,缺水了,擠擠「海綿」供水。最直接的目標,就是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

  作為2019年城建重點工程之一,海綿城市建設關係到一個城市的承載力、凝聚力、輻射力,同時也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2016年5月,我市成功獲批省級海綿城市首批試點城市。

  這些年來,徐州正積極構建近遠期「海綿城市」可持續建設項目庫,有序推進規劃實施。其中北起徐商路,東至三環西路,西至縱三路,南到王長路,涵蓋10平方公裡,是徐州「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區。目前,這片海綿示範區建設如何?

  探訪一

  臥牛山海綿路

  確保路面無積水 對著人行道倒下一桶水,水瞬間滲入地下。一輛灑水車開大水量衝刷,水停後,路面依然乾乾淨淨,沒有任何積水。這是海綿城市試點項目——臥牛山路市政工程展現的效果。記者在該路採訪時,了解到「海綿」吸水背後的玄機。

工人正在施工鋪設人行道

  臥牛山路北起徐商路,南至徐蕭公路,道路全長約19公裡,走在這條路上,基本看不到窨井蓋,快車道邊緣也沒有下水道。此時,慢車道與快車道之間的花壇引起了記者注意。和普通花壇相比,這個花壇很深,比正常路面低了1米多,裡面有一個黑色鐵質的罩子,周邊種著植物。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花壇靠近快車道的那一面,有一個個橢圓形的孔洞,這樣的設計有什麼用意?

人行道下沉式綠化帶內安設的下水預留井

  施工單位項目經理池建軍告訴記者,這條路是按照海綿城市的理念設計。記者看到的下沉式花壇,名為下凹生物滯留帶,而旁邊開口路牙石,正是雨水流經通道。

  「遇到暴雨時,雨水通過開口路牙石流到下凹生物滯留帶裡,這裡面本身就是透水鋪裝,因此一般雨水不足為懼,如果滯納的水過多時,也不用怕,那個鐵質罩子就是溢水口,當積水深度高過溢水口時,自然向溢水口流淌,到達雨水井,最後進入市政管網,完成滲、滯、蓄、淨、用、排的過程。」

臥牛山路鋪設好半幅路面

  而對於臥牛山海綿路,另一項非常重要的排水設置就是具有透水功能的人行道了。和一般水泥路不同,臥牛山海綿路採用透水混凝土,上鋪透水磚,滲水效果非常好。為了驗證功效,工作人員將灑水車開來,直接對著路面用水管澆水。雖然水流速很快,水量也很大,但透水鋪裝的人行道就像海綿一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吸收著水。池建軍說,除了透水磚,還鋪設了透水混凝土層、砂石層等6層透水材料,足以確保水在短時間內下滲。

人行道使用的是高滲透式混凝土

  探訪二

  小區裡也有無處不在的「海綿構造」

  覆蓋面積達10平方公裡的徐州「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區內,還有很多新建小區,他們看似普通的綠化設計中,其實暗藏「海綿」巧思。記者探訪的第二站,來到了位於臥牛山西南側中海熙岸華府,看看「海綿構造」如何運用於生活小區中。

中海熙岸華府小區內綠化都是按海綿城市理念設計的

  一進熙岸華府大門,就能看到一個主景觀小花園,但是和其他小區不同,熙岸華府這個小花園是設計成下凹綠地的。以往小區綠地走勢呈現高凸狀,暴雨襲來,雨水順勢流下,造成路面積水。而熙岸華府的下凹綠地,地勢低於周圍地面,一旦下雨,這片綠地就像一個漏鬥把雨水收納其中。

  不少人就會問,這樣小區綠地不就淹了嗎?小區物業公司工程部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下沉綠地除了可以自我消化一部分雨水外,它們下面還鋪設了很多滲管,自我消化不掉的雨水,會通過滲管淨化流入小區一側的蓄水池,將來可以用於小區綠化澆灌,並且像這樣大大小小下凹綠地佔到熙岸華府綠化面積的50%。

小區內草坪內安設的下水預留井

  不過,只靠地勢高低處理雨水,可不是「海綿小區」的全部「本事」。熙岸華府人行步道、停車位,都是設計成透水鋪裝。暴雨來臨,雨水會順著透水鋪裝滲入到下層碎石,順著碎石中的滲管流入蓄水池。除此之外,小區落雨管設計也很有講究。根據海綿設施的布置做調整,去除掉一部分的宅前雨水管,增加盲管。而像8#、9#住宅樓北側臨街商鋪,不具備散排條件,雨落管在地下接入滲排一體化設施,南側雨落管部分地上段接入雨水花壇,部分地下段接入滲排一體化設施。  

小區內使用的是高滲透地磚

  榮盛麓山榮郡二期成為

  我市首個通過海綿城市驗收的新建小區

  日前,位於徐州市西三環與新淮海路交界處的榮盛麓山榮郡二期海綿城市工程通過專項驗收,成為我市首個通過海綿城市驗收的新建小區。

  該小區建設用地4公頃,海綿城市建設主要內容包括雨水花園205.42平方米,下凹式綠地1193.71平方米,透水鋪裝4025.14平方米,景觀水體690.53平方米(可計入下凹綠地),碎石滲層綠地2002平方米,消能池59個,雨水調蓄池340立方米。

  相關工程能實現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進行「釋放」,並加以利用。

  建設單位委託第三方測繪單位對地塊內的海綿設施進行了測量,並出具覆核性意見。此外對現場進行隨機性抽查,對海綿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意見。經整改,該地塊海綿城市建設質量基本滿足要求,市海綿辦和技術服務單位聯合出具了驗收意見。

  徐州海綿城市技術諮詢服務單位、徐州市規劃設計院的工程師李新向記者介紹,「海綿」以諸多形式存在:一個不起眼的斜坡、一片看似平常的植被、一池開滿荷花的水塘⋯⋯都蘊含著海綿收放自如的功能。它們的功能疊加起來,成為一個更高層面的海綿構造。 傳統的市政模式認為,雨水排得越多、越快、越通暢越好,這種「快排式」的傳統模式沒有考慮水的循環利用。「海綿城市」遵循「滲、滯、蓄、淨、用、排」的六字方針,把雨水的滲透、滯留、集蓄、淨化、循環使用和排水密切結合,統籌考慮內澇防治、徑流汙染控制、雨水資源化利用和水生態修復等多個目標,實現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城建理念。

  (來源:快哉 編輯/沈源)

相關焦點

  • 成都「海綿城市」什麼樣? 下雨吸水乾旱吐水
    排水系統轉變  傳統城市建設模式,處處是硬化路面。逢大雨主要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設施排水。根據《指南》,今後城市建設將強調優先利用植草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組織排水。  「海綿」怎麼建  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
  • 這個「海綿綠化」 不僅能吸水還能淨水
    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城環分院副總工、重慶市海綿城市專委會專家毛緒昱介紹,「海綿綠化」是「海綿城市」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毛緒昱說,「海綿綠化」能將雨水滲、滯、蓄、淨,延長徑流排放的流程。「跟傳統市政道路直接排水方式不同,這種下沉式的下凹綠地更利於去除初期雨水汙染、保護城市水生態環境。」毛緒昱解釋稱,以前的綠化設施沒有淨化雨水的功能,雨水往往是通過雨水口,直接進入雨水管網,然後排入水體中去。
  • 下雨時吸水蓄水,需要時釋放利用 海綿城市會「呼吸」
    □河南日報記者譚勇  7月11日,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雨,讓濮陽市民張良弼有了新發現,儘管雨下得很大,城市路面卻沒有太多的積水。  「聽說濮陽市是省級海綿城市試點,海綿城市到底是怎麼運行的呢?」張良弼心中充滿好奇。
  • 大雨拷問 海綿城市為何難成吸水海綿?
    周啟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海綿城市強調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簡單來說就是將城市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系統的汙染防治與生態修復結合起來,讓城市像海綿一樣,降雨時吸水,乾旱時吐水,防止出現城市內澇。  在被確立為海綿城市試點後,武漢市水務局曾發布《武漢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根據該方案,開展青山和四新兩個示範區試點工作,計劃三年投資162.9億元,實施項目455個。計劃到2017年,兩大示範區內澇防治標準提高到20年一遇。
  • 如何建造一座會吸水的海綿城市?-虎嗅網
    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2014年發布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中將海綿城市定義為「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 功能基質——海綿城市建設的科技綠色資材
    海綿城市建設遵循生態優先原則,將自然環境與人工措施緊密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淨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因此,屋頂、牆面、橋梁、綠地、花園、溼地等綠地綠植就成為海綿城市海綿體。
  • 海綿城市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海綿城市試點城市名單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   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淨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並考慮其複雜性和長期性。
  • 海綿城市是怎樣建成的?萍鄉海綿城市創新基地為你揭曉(圖)
    海綿城市是怎樣建成的?安源區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萍鄉10月18日電 (羅娜) 海綿城市是怎樣建成的?10月17日,本網走進坐落在萍鄉市安源區五陂海綿小鎮的全國首個海綿城市創新基地,了解萍鄉海綿城市建設。 「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 城市裡的「海綿」,是如何吸水的
    暴雨讓整個城市亂了套。當天,嘉興市區多處可以「看海」、「划船」,上班族堵在路上動彈不得。  但神奇的是,嘉興有4個老小區卻絲毫未受影響,連路面積水都沒有。  這得益於嘉興「海綿城市」建設,這4個剛改造完的小區,用這場暴雨進行了檢驗。  昨天,錢江晚報記者前往其中兩個小區,探訪其中的奧秘。
  • 寓教於樂 海綿城市科普小站走進社區
    11月27日-29日,由深圳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 「海綿城市科普小站」活動在南山區大衝城市花園開展。本次活動走進居民小區,通過海綿城市理念科普宣傳,讓小區居民了解海綿城市及其建設的必要性,感受到海綿城市帶來的生態效益、品質提升、民生改善等,並成為海綿城市建設的「支持者」、「參與者」和「傳播者」,共建綠色生態城市。
  • 從城郊村落到海綿城市 每一滴水都折射出城市的善意
    在勞動路至曲塘路一段,沙灣路兩側綠化帶中做了雨水收集與利用的淺草溝設計,也就是將植被下的土壤進行分層:最底下的礫石層,能涵養一定水源;往上是砂層,接著是種植土壤層,然後才是植被覆蓋層。土壤中的水分飽和有餘時,多餘的水會滲透進溢流管,再通過與其相連的市政管網排出。
  • 海綿城市如何建?院士支招: 用微生物原位生態修復
    人民網廣州3月21日電 (林龍勇 趙雪峰 劉婧婷) 海綿城市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在寸金尺土的廣州,海綿城市該怎麼建?如何建設一個能夠處處「吸水、蓄水」的海綿一樣的城市呢?根據《廣州市中心城區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廣州未來將規劃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區域。
  • 溫嶺東部新區:建設「海綿」城市 共享地綠水清
    五年前,36.9平方公裡的東部新區被溫嶺市委、市政府定位為「城市副中心,濱海生態城」。五年來,東部新區啟動全新的生態基礎設施建設,做實環境保護文章,探索實現「生態保護、城市建設、產業發展」三者共生共贏的新路徑。  「海綿城市」則是東部新區的第二張「生態名片」。
  • 專家:西寧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具有典型示範意義
    、氣候生態等方面的相似性,海綿城市創新的系統治理模式,能夠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以及提升城市的環境面貌。可以說西寧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在西北地區具有典型示範意義。」22日,住建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劉海龍在西寧市召開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培訓會」後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 「海綿」蘇州:打造城水共生的典範
    蘇州的夏天為什麼會這麼熱?除了全球變暖的氣候大環境,是否還有別的原因?生活在這樣的「火爐」中,我們是心甘情願地做「人肉燒烤」,還是該做點其他什麼?日前,蘇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了一場專題培訓,相關授課專家表示,建設「海綿城市」將全面提升蘇州的水生態環境,同時,城市的熱島效應有望緩解,將來的夏天有望不像現在這樣「煎熬」。
  • 蘇州將建設海綿城市項目56個 總投資9.6億
    記者從會上獲悉,為有效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蘇州確定了26.45平方公裡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建設各類海綿城市項目56個,計劃總投資
  • 「稱重式雨量計」在海綿城市的應用!
    AMS1000小型氣象站、15184稱重式雨量計、SMS土壤滲透率測量儀、15235甲級蒸發站、ESM1000土壤微環境監測系統應用於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關於建設海綿城市的項目建立關於氣象監測項目。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水循環、海綿城市)
    圖1 水循環的過程02例題下圖為「城市水循環示意圖03總結海綿城市本節例題的難度較小海綿城市,指的是城市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平時蓄水和淨水,在乾旱時將水釋放並加以利用,實現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由遷移。
  • 北京欲打造海綿城市:一年收集雨水相當於14個昆明湖
    市排水集團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初期雨水中除了垃圾、沙土等,還含有大量有機汙染物,而乾淨雨水則會被送進容積6048立方米的大池子,排入河道或者被再利用起來。「沒有蓄水池的情況下,初期雨水會直接入河,那麼水中的汙染物對河道甚至地下水都會造成威脅。」初期雨水被收集後將被送入附近的汙水處理廠進行再處理。目前,全市已經建成這樣的蓄水池25個,今年蓄水池的初期雨水池已累計收集9萬多立方米的髒水。
  • 海綿城市究竟怎麼建? 地面吸水存地下 淨化後澆灌綠地
    本報記者周愛民攝&nbsp&nbsp&nbsp&nbsp作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綿城市正逐漸從理念轉變為現實。在我市,江北新區、南部新城以及江寧青龍山國際生態新城等地都提出全面貫徹海綿城市理念,推進海綿型建築、海綿型道路、海綿型公園等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