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 北京 今天上午,記者走進左安門橋東北角的一處小房,別看這間小房只有五六平方米大,但它的地下卻聯通了8026平方米的大水池,專門用來收集方圓5公頃的雨水。水池分大小兩個,小池子容積1977立方米,收集初期雨水,「初期雨水也就是降雨初期15毫米左右的雨水。」市排水集團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初期雨水中除了垃圾、沙土等,還含有大量有機汙染物,而乾淨雨水則會被送進容積6048立方米的大池子,排入河道或者被再利用起來。
「沒有蓄水池的情況下,初期雨水會直接入河,那麼水中的汙染物對河道甚至地下水都會造成威脅。」初期雨水被收集後將被送入附近的汙水處理廠進行再處理。目前,全市已經建成這樣的蓄水池25個,今年蓄水池的初期雨水池已累計收集9萬多立方米的髒水。明年,還將在部分下凹式立交橋建設26個蓄水池,用來收集雨水,而這些收集起來的雨水也將被用於道路降塵、綠化灌溉、洗車、補充河道景觀用水等。
雨洪利用:一年攢下14個昆明湖
市水務局排水處相關負責人介紹,2014年,本市完成了公園綜合與水利用改造、雨水收集池、透水路面、下凹式綠地、集雨樽等250餘處城鎮雨洪利用工程,蓄水池容積約1.6萬方,透水磚和下凹式綠地48萬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城鎮雨水利用工程967處,雨洪綜合利用能力2153萬方,今年一年累計收集利用雨水量2781萬方。這些都要得益於本市正在打造的「海綿城市」概念。
排水處負責人告訴記者,「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今後,本市將進一步加強雨洪水綜合利用工程建設,充分利用公園、停車場、居民區、產業園區、綠化帶等設施,建設透水磚、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植草溝等雨水吸納、蓄滲和利用工程,繼續打造「海綿城市」。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葉曉彥/文 胡鐵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