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海綿城市」小區是這樣:雨水豐沛時綠化帶就是「微景觀」

2021-01-15 身邊24小時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雨水花園」實景。

揚子晚報網1月12日訊(記者 張建波)傳說中的「海綿城市」到底是怎麼樣的?在無錫的禾嘉苑小區,居民有了更直觀的感受。今天上午,由無錫市北大街街道古運河社區牽手13家單位黨組織打造的「融和」黨建聯盟籤約,經過宜居改造的「海綿小區」,讓前來參觀的人們眼前一亮。

「雨水多的時候,這裡就會流水潺潺,成為一道道『微景觀』。」建於1999年的禾嘉苑小區,是無錫較早的商品房小區,因與古運河相望,與無錫的惠山國家森林公園等遙相呼應,一副依山傍水的典型江南居住區樣貌,曾是很多當地人嚮往的住宅區。只是,歷經這麼多年月的洗禮,如今也顯得擁擠而破敗,「最大問題就是停車,然後是道路窄,修整不易,再就是梅雨期容易積水。」

書法愛好者寫春聯送祝福。張建波 攝

社區負責人朱平江稱,以無錫市的「海綿城市」創建為契機,有關方面對禾嘉苑小區的地上地下尤其是排水管線等進行了「系統重裝」。將「海綿城市」創建使用的新材料、新理念和新設計,運用到解決困擾小區多年的排水及路面涵養問題。「小區樓房的外立面煥然一新,道路拓展,停車位通過重新規劃整合增加了很多,停車難也大為緩解。」

春聯寫滿祝福。張建波 攝

最讓居民開心的,則是圍繞著樓房前後左右的綠化帶,經過改造,變成了「微景觀」。「雨水多的時候,收集到的雨水再回到地面,沿著綠化帶內挖好的彎彎曲曲的微縮溝渠流淌,穿過鋪設得錯落有致的鵝卵石和各式各樣的綠草、繁花,水聲潺潺,頗有意境。」據悉,這些「微景觀」又被叫做「雨水花園」,並配備了智能檢測系統,最近剛完成改造,驗收則在半年後,但居民們已經很期待。居民潘阿姨說,經常聽說「海綿城市」,到底是怎麼樣的,他們在自己的小區裡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挺好,不怕降水多了導致積水影響生活,還能收集起來做成景觀,很不錯。」

聯盟單位向優秀黨員家庭贈書送春聯。張建波 攝

朱平江稱,包括雨水花園在內的禾嘉苑小區的宜居改造,是社區近年來創新服務居民的成果之一。在他們社區,隨著所轄居民小區不斷增多,管轄範圍越來越大,管轄內容越來越多,社區、駐區單位、物業、社會組織等各自為戰、融合度不高,各類資源較為分散。「黨建聯盟的成立,就是要把以往分散的力量集中起來,推動轄區內各領域黨組織和黨員有序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為打造宜居社區,大家一起出力。」

校對 蘇雲

來源:紫牛新聞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固原本土「科技神器」助力海綿城市建設
    連日降雪融化後,西南新區玫瑰苑小區安裝的21套雨水收集箱蓄滿了水。「有了這樣的『集雨神器』,大幅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負責安裝雨水收集箱的寧夏浩迪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說。目前,像這樣的雨水收集箱已在市區部分小區及政府機關推廣應用,在海綿城市建設中配套使用,同時,城市綠化工程一併使用雨水滲漏器。
  • 曾經雨水倒灌,如今花飄香!李滄老舊樓院化身幸福「海綿」
    半島客戶端記者 徐傑要說老百姓的幸福指數高不高,收穫感、滿足感強不強,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小區居住環境了。連日來,記者採訪發現,李滄區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對轄區的老舊樓院進行海綿化改造,大大提升了轄區居民居住環境,收穫了無數點讚。今年底,李滄區將完成60個老舊樓院的海綿化改造整治。
  • 【技術】海綿城市工程案例詳解—雨水調蓄池
    城市水資源循環過程是構建「海綿城市」的重要內容,海綿城市建設中提及的「滲滯蓄淨用排」中的「蓄」指的就是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不僅把雨水留下來,同時也把降雨蓄起來才能達到調蓄和錯峰,而後進行有效利用的多重目的。當下,海綿城市蓄水環節還沒有固定的標準和要求,地下蓄水樣式多樣,總體常用形式有兩種:雨水調蓄池、塑料模塊蓄水。
  • 大雨拷問 海綿城市為何難成吸水海綿?
    周啟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海綿城市強調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簡單來說就是將城市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系統的汙染防治與生態修復結合起來,讓城市像海綿一樣,降雨時吸水,乾旱時吐水,防止出現城市內澇。  據該項目的建設工程師介紹,採用下沉式綠化帶,正是這條「海綿道路」的特點之一。綠化帶最低處比路面低45釐米左右,花壇與道路連接處有雨水口,一旦下雨,雨水順著傾斜的路面經雨水口流入花壇內側的沉澱池,淤泥、雜質在此沉澱、過濾,雨水繼續下滲到花內,被喜水植物根系吸收,達到儲存雨水的作用。
  • 【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修復創建城市海綿體 讓市民下雨出行不...
    過去,這條小河雜草叢生,河裡淤泥堆積,一到夏天臭味難聞,每逢雨季,河裡的雨水排不出,小區裡的水就排不走。今年春節過後,當地組織大司馬河改造整治,做了駁岸,種植樹木,清了淤泥疏了河道。「河水變清了,綠化種起來,這裡也成了百姓休閒的好地方,每天早晚,好多人沿著小河散步。」翟梅說。(航拍如皋龍遊湖。1250畝水面的龍遊湖已經成為當地最大的城市「海綿體」,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吸蓄水功能。)
  • 鎮江海綿城市設計規範_2020年鎮江海綿城市設計規範資料下載_築龍...
    鎮江海綿城市設計規範專題為您提供鎮江海綿城市設計規範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鎮江海綿城市設計規範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已修訂的行業標準《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範》CJJ37-2012(2016年版)。
  • 北京欲打造海綿城市:一年收集雨水相當於14個昆明湖
    2014年12月15日 北京  今天上午,記者走進左安門橋東北角的一處小房,別看這間小房只有五六平方米大,但它的地下卻聯通了8026平方米的大水池,專門用來收集方圓5公頃的雨水水池分大小兩個,小池子容積1977立方米,收集初期雨水,「初期雨水也就是降雨初期15毫米左右的雨水。」市排水集團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初期雨水中除了垃圾、沙土等,還含有大量有機汙染物,而乾淨雨水則會被送進容積6048立方米的大池子,排入河道或者被再利用起來。「沒有蓄水池的情況下,初期雨水會直接入河,那麼水中的汙染物對河道甚至地下水都會造成威脅。」
  • 徐州海綿城市示範區處處藏秘密
    記者看到的下沉式花壇,名為下凹生物滯留帶,而旁邊開口路牙石,正是雨水流經通道。  「遇到暴雨時,雨水通過開口路牙石流到下凹生物滯留帶裡,這裡面本身就是透水鋪裝,因此一般雨水不足為懼,如果滯納的水過多時,也不用怕,那個鐵質罩子就是溢水口,當積水深度高過溢水口時,自然向溢水口流淌,到達雨水井,最後進入市政管網,完成滲、滯、蓄、淨、用、排的過程。」
  • 說說海綿城市那些事兒 全國各地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陝西省將推廣海綿型建築與小區,採取屋頂綠化、雨水調蓄與收集利用等措施,提高建築與小區的雨水積存和蓄滯能力;推進海綿型道路與廣場建設,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停車場、廣場等擴大使用透水鋪裝,推行道路與廣場雨水的收集、淨化和利用,減輕對市政排水系統的壓力。
  • 《基於綠色海綿城市的居住小區模型》周綺苒
    作品介紹:基於綠色海綿城市的居住小區模型是一個展示海綿城市工作原理的模型裝置,該模型主要是把地面汙水,雨水等地面積水經過過濾,給集中到中央儲水室,再把多餘的一部分水重新排到地下,又通過水泵將地下水運輸到天空通過降雨的形式回到地面,呈現水資源的循環與再利用。
  • 淮北市做活「水文章」打造海綿城市
    市城建處重點辦工作人員張宇寧告訴記者,安裝這些特殊設計的路牙石,主要是為了有效利用雨水。一旦遇到大雨,路面上的雨水就會通過路牙石上的圓孔流到兩側的綠化帶內。為了增加綠化帶的蓄水能力,道路在設計時還將綠化帶的高度整體降低了20釐米,當雨水量超過這一高度時,多餘的雨水就會通過溢流井流入雨水收集系統。此外,站前路配套的輔道、人行道還將鋪裝透水磚,以最大限度地促進雨水資源的綜合利用。
  • 溼陷性黃土地區海綿城市建設雨水滲蓄風險防控
    海綿城市建設強調雨水的「滲、滯、蓄、淨、用、排」技術措施與源頭徑流總量-峰值-汙染綜合管控等要求較傳統「快排」模式,增加了下墊面雨水停留時間與滲蓄總量,部分措施引導雨水中深層入滲,在溼陷性黃土、膨脹土等地質區實施時,雨水滲漏大概率引發土體結構浸水沉降或膨脹,承載力迅速衰減等可能危害建(構)築物基礎安全問題。
  • 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由此可知,建設「海綿城市」最重要、也最有價值的意義就是:其能夠保證城市在防雨防洪的同時,豐富的雨水資源能夠得到有效利用。從防雨防洪的角度來說,建設「海綿城市」是為了緩解城市的排水壓力,避免城市在遭遇暴雨襲擊時防水防洪系統不能滿足使用要求,這是建設「海綿城市」的根本目的,也是基本目標。
  • 寓教於樂 海綿城市科普小站走進社區
    本次活動走進居民小區,通過海綿城市理念科普宣傳,讓小區居民了解海綿城市及其建設的必要性,感受到海綿城市帶來的生態效益、品質提升、民生改善等,並成為海綿城市建設的「支持者」、「參與者」和「傳播者」,共建綠色生態城市。
  • 淺談海綿型城市道路的路面徑流控制技術
    因此,分析透水人行道、下沉式綠地、樹池以及部分道路改造工程的徑流控制,是發揮海綿城市道路工程徑流控制效用的關鍵環節。本文依據海綿城市相關道路工程基本規範,以及分析基本工程條件後,從徑流汙染物控制、透水人行道鋪裝、下沉式綠化帶、生物滯留、雨水棄流視角,分析徑流控制技術在海綿城市道路系統中的應用。
  • 這些「海綿項目」效果如何?
    上月我市發布《南京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提出通過綜合採取「滲、滯、蓄、淨、用、排」等措施,將75%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南京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海綿城市建設進入提速期。此前,南京已在江心洲、丁家莊保障房片區等多處進行海綿城市建設試點。
  • 「雨量計」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呼吸
    「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呼吸」最早在2014年由住建部提出。背景:當時幾乎所有傳統的城市都是採用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的地面只能從管道裡排出。強降雨一來就感覺修多少管道都不夠用,許多嚴重缺水的城市就這樣讓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因此,建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城市健康發展的需要。
  • 廈門市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要點解析(圖文)
    在城市建設區充分利用湖、塘、庫、池等空間滯蓄利用雨洪水,城市工業、農業和生態用水儘量地使用雨水和再生水,將優質地表水用於居民生活。這樣可以在減少城市洪澇風險的同時緩解廈門市水資源缺乏的現實問題。   2.2.2通過海綿城市的建設,能夠進一步加強廈門城市防洪排澇體系的建設   降雨受海潮頂託無法及時排放是導致廈門市城市內澇的主要原因。
  • 海綿城市是什麼意思 臨沂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是什麼
    臨沂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有了時間表。近日,我市下發《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我市將制定相關規劃,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目標。
  • 河北省《海綿城市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設計規範(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河北省住建廳近日就《海綿城市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設計規範(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本規範編制組總結了近年來全國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的設計和實踐經驗,參考國內外相關標準和應用研究,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本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