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雨水花園」實景。
揚子晚報網1月12日訊(記者 張建波)傳說中的「海綿城市」到底是怎麼樣的?在無錫的禾嘉苑小區,居民有了更直觀的感受。今天上午,由無錫市北大街街道古運河社區牽手13家單位黨組織打造的「融和」黨建聯盟籤約,經過宜居改造的「海綿小區」,讓前來參觀的人們眼前一亮。
「雨水多的時候,這裡就會流水潺潺,成為一道道『微景觀』。」建於1999年的禾嘉苑小區,是無錫較早的商品房小區,因與古運河相望,與無錫的惠山國家森林公園等遙相呼應,一副依山傍水的典型江南居住區樣貌,曾是很多當地人嚮往的住宅區。只是,歷經這麼多年月的洗禮,如今也顯得擁擠而破敗,「最大問題就是停車,然後是道路窄,修整不易,再就是梅雨期容易積水。」
書法愛好者寫春聯送祝福。張建波 攝
社區負責人朱平江稱,以無錫市的「海綿城市」創建為契機,有關方面對禾嘉苑小區的地上地下尤其是排水管線等進行了「系統重裝」。將「海綿城市」創建使用的新材料、新理念和新設計,運用到解決困擾小區多年的排水及路面涵養問題。「小區樓房的外立面煥然一新,道路拓展,停車位通過重新規劃整合增加了很多,停車難也大為緩解。」
春聯寫滿祝福。張建波 攝
最讓居民開心的,則是圍繞著樓房前後左右的綠化帶,經過改造,變成了「微景觀」。「雨水多的時候,收集到的雨水再回到地面,沿著綠化帶內挖好的彎彎曲曲的微縮溝渠流淌,穿過鋪設得錯落有致的鵝卵石和各式各樣的綠草、繁花,水聲潺潺,頗有意境。」據悉,這些「微景觀」又被叫做「雨水花園」,並配備了智能檢測系統,最近剛完成改造,驗收則在半年後,但居民們已經很期待。居民潘阿姨說,經常聽說「海綿城市」,到底是怎麼樣的,他們在自己的小區裡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挺好,不怕降水多了導致積水影響生活,還能收集起來做成景觀,很不錯。」
聯盟單位向優秀黨員家庭贈書送春聯。張建波 攝
朱平江稱,包括雨水花園在內的禾嘉苑小區的宜居改造,是社區近年來創新服務居民的成果之一。在他們社區,隨著所轄居民小區不斷增多,管轄範圍越來越大,管轄內容越來越多,社區、駐區單位、物業、社會組織等各自為戰、融合度不高,各類資源較為分散。「黨建聯盟的成立,就是要把以往分散的力量集中起來,推動轄區內各領域黨組織和黨員有序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為打造宜居社區,大家一起出力。」
校對 蘇雲
來源:紫牛新聞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