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陷性黃土地區海綿城市建設雨水滲蓄風險防控

2020-12-04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讀:針對溼陷性黃土地區海綿城市建設雨水滲蓄引發環境地質災害風險等問題,系統梳理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經驗,結合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提出開展溼陷性黃土地區海綿城市設計預評估的建議與方法,探討構建包括主動消除溼陷性、設置安全防護距離、貫穿溼陷性黃土層、防滲漏處理、強化疏排水、變形觀(監)測與處置在內的系統化防控體系。

0 前言

我國不同地區海綿城市建設路徑與方法存在區別,特別是溼陷性黃土、膨脹土等特殊地質區海綿城市建設適宜性問題備受行業關注與質疑。海綿城市建設強調雨水的「滲、滯、蓄、淨、用、排」技術措施與源頭徑流總量-峰值-汙染綜合管控等要求較傳統「快排」模式,增加了下墊面雨水停留時間與滲蓄總量,部分措施引導雨水中深層入滲,在溼陷性黃土、膨脹土等地質區實施時,雨水滲漏大概率引發土體結構浸水沉降或膨脹,承載力迅速衰減等可能危害建(構)築物基礎安全問題。截止目前,國家規範尚未就上述特殊地質區海綿城市建設提出明確技術指引,相關城市工程實踐大多採用「嚴防死守型(全面防滲)」做法或設置「豁免清單(特殊地質區不建設)」,缺乏科學論證。為此,筆者通過國家試點城市調研,結合團隊專項研究,就理性認知溼陷性黃土區海綿城市建設問題、鼓勵開展項目設計預評估等進行探討,提出了雨水滲蓄風險防控典型措施及其適用場景。

1 溼陷性黃土地區海綿城市建設再認知

我國溼陷性黃土地質分布廣泛,主要集中在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其在天然狀態下的高孔隙率和低溼性(天然溼度≤塑限含水量)是其產生溼陷的重要條件。溼陷性黃土組成以粉粒為主,其中粗粉土(0.01~0.05 mm)顆粒居多,同時含有少量粘土(<0.005 mm)和細砂(0.1~0.25 mm)顆粒。粗粉粒在黃土結構中起骨架作用,細粉粒依附於其表面,並與粘粒和土體中無定型鹽類等膠體物質作為填充料。遇水時,在土體自重或附加壓力下產生顯著沉降一方面歸因於其乾旱氣候下的形成機制(蒸發影響深度大於降水,壓力、溼度不良)帶來的欠壓實狀態(富含空隙、垂直節理髮育),另一方面則是內部粒間膠結物遇溼軟化(鹽晶溶解)、強度降低、破裂所致。

溼陷性黃土地區海綿城市建設遭受質疑、「談水色變」問題的根源歸結起來有兩方面原因。

1.1 缺乏對黃土溼陷性致災機理與觸發條件的認識

黃土溼陷性致災影響是由土體本身微觀結構(粘粒含量與賦存狀態、孔隙結構、膠結物性質等)與環境因素(水分、荷載、周邊建構築物基礎埋設條件等)共同作用決定的。工程實踐中,一般將含水率與荷載壓力作為觸發溼陷變形的重要因素予以控制。自重溼陷性黃土含水率達到一定飽和度時,即發生顯著附加沉降(含水率上升,土體發生增溼變形,達到一定程度時變形激增)。非自重溼陷性黃土除土壤含水量飽和度影響外,自重壓力疊加外部荷載壓力大於溼陷性起始壓力時,溼陷發生。為評估此影響,《溼陷性黃土地區建築標準》以溼陷性係數測定區間(0.015~0.03、0.03~0.07、>0.07)劃分黃土溼陷程度(輕微、中等、強烈),以自重溼陷量、溼陷量劃分場地地基溼陷等級(Ⅰ輕微、Ⅱ中等、Ⅲ嚴重、Ⅳ很嚴重),並給出不同建築類型、不同等級溼陷性黃土地基處理方法及建築、結構、給排水設計等防護措施。在溼陷性黃土區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時,須清晰掌握該區域水文氣象、地形地貌、黃土溼陷性質、等級、厚度及場地建築環境,因地制宜開展設計,同時注意:

①溼陷性黃土場地房屋與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時,已採取相應基礎處理與結構、防水設計,並賦予安全餘量(設置防護距離、外擴基礎處理等),海綿設施布置與銜接應儘量不擾動現有防護體系,確有影響,須採取強化防護措施(材料、結構防水);

②城市開發建設挖填置換(道路開挖、建築小區地下車庫建設等)、浸水、澆灌或受力歷程中,受擾動強的黃土,其溼陷性消除程度相對較高或已不具溼陷性;

③海綿設施施工時,對於一定範圍溼陷性黃土層上部壓力發揮「減荷」作用(遠離溼陷起始壓力臨界點),防控重心應集中在高等級、大厚度溼陷性區域、建(構)築物結構基礎緊鄰海綿設施的有限空間雨水滲漏防控;

④遠離建(構)築物結構基礎的溼陷性場地(低風險區)可做集中雨洪控制空間利用。

1.2 缺乏對海綿雨水設施構造與運行原理的認識

海綿雨水設施種類繁多,按其主項功能(許多設施兼具多重功能)可劃分為:滲透設施(綠色屋頂、透水路面、下凹式綠地、生物滯留設施、滲塘、滲井等)、傳輸設施(植草溝、排水溝、滲管(渠))、調蓄設施(蓄水池、調節池、調節塘等)、淨化設施(初雨棄流設施、過濾設施、溼地等)及其他附屬設施。除滲井、蓄水池等設施外,源頭小區、市政道路大多應用淺表性設施(結構深度<2 m,透水路面、植草溝、下凹式綠地、生物滯留設施應用最廣)。因此,防控重心應放在規避設施滲蓄雨水向中深土層無組織入滲方面。

通過評估,當雨水入滲對建築基礎、道路結構存在損害風險時,一方面設計安全防護距離(結合場地溼陷等級、建(構)築物基礎形式與應力場範圍、土層壓實度等研究論證基礎上設定),距離不足時強化防滲處理;另一方面慎用全透型設施,在滲透、調蓄設施結構中設置排空管、防滲層,縮短雨水蓄存時間。

海綿設施對匯水區地表徑流總量、峰值、汙染的控制效能取決於其結構設計。圖1為典型生物滯留設施結構示意。

降雨期間,除超滲產流帶來溢流外排情形外,雨水在結構內下滲、滯留、淨化、排洩過程形態可分為頂部蓄水、種植層與礫石層內部蓄水、下滲土壤或底部出流,這在其容積計算時已考慮,見式(1):

式中V——生物滯留設施調蓄容積,m;

A——設施表面積,m;

hx、hz、hl——分別為設施臨時蓄水層深度、種植土層深度、礫石排水層深度,m;

nv——植物橫截面積佔蓄水層表面積比例,%;

nz、nl——分別為種植土層、礫石層平均孔隙率;

fm——土壤入滲率,mm/h;

t——降雨歷時,h。

除調蓄容積外,設計時還須考慮排空時間。設施排空時間與設施整體滲透性能有關,過慢影響植物生長(耐淹)、孳生蚊蠅,過快影響徑流與汙染削減效果。一般生物滯留設施排空時間上限為48 h,下限不宜低於6 h。根據達西定律,近似考慮種植土層、礫石層孔隙水飽和狀態下,推導調蓄容積與排空時間關係如式(2)所示:

式中te——設施排空時間,h;

kz、kl——分別為設施換填土層、礫石層飽和滲透係數,mm/h。

由於礫石層飽和滲透係數遠大於種植土層(種植土層雨水下滲過程為設施整體下滲「限速步」),其內部通常存在自由水面,因此式(2)可簡化為式(3):

在溼陷性場地,鑑於安全考量,防止設施內部長期存水(水壓下沿防滲薄弱處滲漏),應儘量縮短設施排空時間。由式(3)不難看出,提高種植土滲透係數是一種途徑,工程中可通過改良種植介質或局部犧牲徑流汙染控制效果實現,在安全為重的原則下不失為選擇。但不能無限提高滲透性(植物生長保水、徑流控制有效性需要),因此設計時可通過加大礫石層內穿孔排水管洩排能力實現。

對於透水鋪裝、調節塘等設施亦可通過提高底部滲排管、放空管排洩能力,減少雨水停留,結合強化防滲處理降低雨水積存滲漏致災風險。

2 溼陷性黃土場地海綿城市建設預評估

為保障溼陷性黃土地區建(構)築物安全,合理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規避次生災害,筆者建議在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和項目勘查設計階段開展預評估工作,指導工程設計,並與施工、運維反饋結合,形成閉環管控。設計階段預評估工作建議涵蓋:

(1)場地環境分析。在傳統海綿城市專項設計場地分析(地形豎向、現狀場地排水方式、積澇點、管網分布、綠地與建(構)築物空間關係等)基礎上,開展詳細勘察,明確擬建場地溼陷性黃土層埋深、厚度、溼陷係數及類型、溼陷起始壓力及含水率深度變化、溼陷等級平面分布、地下水位、滲透變形與承載力參數;地上地下建(構)築物類型與重要程度、基礎形式、承載力要求、地基處理方式。這些直接關係海綿雨水設施選擇、結構設計、平面布置與防滲方式。

(2)適用性海綿城市技術措施分析。根據上述分析,結合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年徑流汙染削減率等),分析場地豎向與下墊面,劃分匯水分區,設計雨水組織,開展設施選型。設施選擇時須注意:

①宜採用淺表型設施。對於Ⅱ級及以上大厚度自重溼陷性黃土地層,不應設置深層、大型滲透設施(滲井、滲塘等);傳輸類設施宜採用防滲型植草溝或混凝土、樹脂、HDPE排水溝等,不宜採用滲管(渠)。

②設施結構設計以「臨時調蓄(節)為主,縮短雨水積存時間,適度有限滲透或不滲透」為原則,自重溼陷性場地(Ⅱ~Ⅳ級)的建築小區、市政道路,海綿設施結構中須設置防滲層與疏排水系統;非自重溼陷性場地,無不良地質發育,建設場地較大,滲透、滯留設施與建(構)築物間滿足《溼陷性黃土地區建築標準》規定安全防護距離時,可不採取防滲。

③各級溼陷性黃土地基上的海綿設施,當地基溼陷變形、壓縮變形或承載力不滿足設計要求時,應針對不同土質,在地基壓縮層或溼陷性黃土層內採取處理、防水和結構等措施。④設施平面布置應優先選擇遠離建構(築)物基礎的外圍公共綠地、紅線外綠地;設施溢流雨水就近接入小區或市政管網,儘量減少新建長距離、高密度地下銜接管,規避對場地既有基礎處理、防水層、防護結構破壞或擾動。

在此原則下,完成海綿設施選擇、規模計算、結構設計與平面布設初步方案。

(3)場地海綿化建設安全風險預判。應用數值模型,分析評估上述方案對鄰近建(構)築物變形和穩定性影響。評價可採用GeoStudio、ABAQUS等軟體進行,流程如圖2所示。

根據模擬分析,確定場地不同區域風險等級;評估滲漏高風險點最不利工況(長時積水)致災影響,強化薄弱環節處理,指導設施布置、防滲與基礎處理措施強化,反饋設計、施工。在此原則下,優化設施選擇布置,指導方案比選,完成詳圖設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中國的海綿城市建設:整體思路與政策建議
    正如《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5號)指出的「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 深圳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海綿城市,顧名思義,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體一樣具有吸水、蓄水、釋水的能力,具體包括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深圳建設海綿城市的需要尤為迫切。」
  • 媒體五問「海綿城市」建設 如何讓城市不再看海
    「海綿城市」應當能夠很好地應對汛期從小到大的各種降雨,使其不發生洪澇災害,同時又能合理地資源化利用雨洪水和維持良好的水文生態環境。  從資源利用的角度,城市建設能夠順應自然,通過構建建築屋面-綠地-硬化地面-雨水管渠-城市河道五位一體的水源涵養型城市下墊面,使城市內的降雨能夠被積存、淨化、回用、入滲補給地下。
  • 任南琪院士:海綿城市的地區分類建設範式
    根據我國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當前雨水控制利用模式主要以降水量作為劃分依據進行分類指導。然而我國地域面積廣闊,不同的自然地理及氣候特徵將直接影響河流及水資源分布、降雨量、雨水匯流、下滲等情況。針對不同的自然條件和城市本底,海綿設施的應用效果、適應性也存在差異。
  • ——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成效初顯
    海綿城市是一種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理念和模式,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城市發展方式。2015年和2016年,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分兩批確定了30個試點城市,根據自然地理條件和水文狀況不同,試點內容各有側重。
  • 廈門市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要點解析(圖文)
    在城市建設區充分利用湖、塘、庫、池等空間滯蓄利用雨洪水,城市工業、農業和生態用水儘量地使用雨水和再生水,將優質地表水用於居民生活。這樣可以在減少城市洪澇風險的同時緩解廈門市水資源缺乏的現實問題。   2.2.2通過海綿城市的建設,能夠進一步加強廈門城市防洪排澇體系的建設   降雨受海潮頂託無法及時排放是導致廈門市城市內澇的主要原因。
  • 深度|海綿城市 聊聊加利佛尼亞怎麼做的
    不一而同地提及要建設海綿城市,那麼什麼是海綿城市呢?簡單說,就是城市下雨的時候就吸水,乾旱的時候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來,使水源得以涵養,使田園得以保存,使生態得以循環。身邊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我們參與設計與建設的天津文化中心,尤其在2014年的七二六大暴雨中的表現,整體調蓄穩定極大的減輕了市政排水的壓力。在暴雨的肆虐下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 河北省《海綿城市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設計規範(徵求意見稿)》
    詳情如下:關於對《海綿城市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設計規範(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根據《2020年度省工程建設標準和標準設計第二批制(修)訂計劃》(冀建節科函〔2020〕111號)的要求,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會同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天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組織有關單位制訂的《海綿城市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設計規範》已完成徵求意見稿
  • 海綿城市是什麼意思 臨沂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是什麼
    臨沂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有了時間表。近日,我市下發《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我市將制定相關規劃,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目標。
  • 說說海綿城市那些事兒 全國各地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雲南海綿城市建設「時間表」已經明確省政府辦公廳近日下發《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出,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採取「滲、滯、蓄、淨、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實現水資源在城市區域的自然積存、滲透、淨化,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到2017年,昆明、曲靖、玉溪、大理
  • 專家:西寧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具有典型示範意義
    可以說西寧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在西北地區具有典型示範意義。」22日,住建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劉海龍在西寧市召開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培訓會」後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 《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GB51345-2018
    1總則1.0.1海綿城市是在城市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綠色發展要求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推進城市基礎建設的系統性,有利於將城市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為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城市防災減災能力、擴大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規範海綿城市建設效果的評價,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於海綿城市建設效果的評價。
  • 甘肅攻關溼陷性黃土地區成套築路技術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
    1月5日,記者從甘肅省交通運輸廳獲悉,歷時四年科研攻關,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課題「甘肅省溼陷性黃土地區公路修築成套技術研究」在1月4日揭曉的2020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中榮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這是甘肅省交通運輸行業獲得的第一項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為溼陷性黃土地區築路提供了成套解決方案。
  • 城市內澇「彈」起「海綿」 日常功夫誰來監管?
    海綿城市建設是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被視為增強城市防澇能力的重要舉措。海綿城市建設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被視為增強城市防澇能力的重要舉措。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為何也會出現內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分院資源能源所所長王家卓表示,當前部分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出現內澇,這恰好說明當前加強海綿城市建設的迫切性。
  • 針對人工溼地與海綿城市的天作之合 雨水滯蓄容積如何估算?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自然溼地或人工溼地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應用已非常廣泛。不同於普通的廢水處理人工溼地,海綿城市雨水人工溼地在具有水質淨化功能的同時,還擔負著雨水水量滯蓄任務,因此其設計方法與普通穩定運行的汙水處理人工溼地有顯著差別,其中最為特別的是其雨水水量滯蓄能力的設計。
  • 徐州海綿城市示範區處處藏秘密
    ,雨水多了,還能蓄到「海綿」裡,缺水了,擠擠「海綿」供水。2016年5月,我市成功獲批省級海綿城市首批試點城市。  這些年來,徐州正積極構建近遠期「海綿城市」可持續建設項目庫,有序推進規劃實施。其中北起徐商路,東至三環西路,西至縱三路,南到王長路,涵蓋10平方公裡,是徐州「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區。目前,這片海綿示範區建設如何?
  • 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由此可知,建設「海綿城市」最重要、也最有價值的意義就是:其能夠保證城市在防雨防洪的同時,豐富的雨水資源能夠得到有效利用。從防雨防洪的角度來說,建設「海綿城市」是為了緩解城市的排水壓力,避免城市在遭遇暴雨襲擊時防水防洪系統不能滿足使用要求,這是建設「海綿城市」的根本目的,也是基本目標。
  • 濟南海綿城市建設七成以上項目開工 地下水補給有了數值模型
    濟南海綿城市建設七成以上項目開工 地下水補給有了數值模型18日下午,中外專家就濟南市「海綿城市」建設進行專題對接會商,提煉海綿城市建設成熟做法,共助泉城「地下水銀行」建設。目前,我市海綿城市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已開工建設的項目佔全部項目的七成以上。其中,地下水補給水力模型研究課題已完成水文地質概念模型及數值模型的初步建立。
  • 鎮江海綿城市設計規範_2020年鎮江海綿城市設計規範資料下載_築龍...
    :17S705 圖集名稱:海綿型建築與小區雨水控制及利用 主編單位: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內 容 介 紹 本圖集適用於新建、改建和擴建的民用建築及小區、工業建築及廠區雨水控制及利用的設計與施工。不適用於雨水作為生活飲用水水源的雨水利用工程。圖集中的雨水入滲設施適用於土壤滲透係數10-6~10-3m/s的工程,不適用於溼陷性黃土、膨脹土、高含鹽土、永久性凍土土壤。雨水回收利用設施宜用於年均降雨量大於400mm的地區。
  • 以深圳為例 談談高密度開發強度下海綿城市的建設方案探索【多圖】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隨著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面對土地資源匱乏、人口和生態狀況等現實問題,以高密度開發強度進行地塊開發成為國內大中城市的必然選擇,高密度開發的大面積硬化鋪裝、高容積率低綠化率、地下空間大面積開發、建築零退線等因素使雨水下滲受阻,海綿措施的選擇與布局受到限制,從而造成高密度開發區域的海綿城市建設及達標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