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大降雨覆蓋我國南北多地,城區「看海」現象多發。承擔著增強城市防澇能力重任的海綿城市建設,備受社會關注。
據不完全統計發現,全國30個海綿城市試點中,近半數城市近期曾出現內澇。業內專家認為,海綿城市建設是解決內澇問題的有效途徑,但這是系統工程,建成面積不達到一定規模,防治內澇不會馬上見效。
如何讓城市的水也有「彈性」?成為這個多雨季節人們關注的重點。
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海綿城市建設是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被視為增強城市防澇能力的重要舉措。
海綿城市進程
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針對城市缺水問題提出,「必須順應自然,打造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2014年2月《住房和建設部城市建設司2014工作要點》發布,其中提出「大力推行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加快研究建設海綿型城市的政策措施」的要求。
2015年4月首批16個試點城市「出爐」,分別是:遷安、白城、鎮江、嘉興、池州、廈門、萍鄉、濟南、鶴壁、武漢、常德、南寧、重慶、遂寧、貴安新區和西鹹新區。
2016年4月第二批14個試點城市「出爐」,分別是:北京市、天津市、大連市、上海市、寧波市、福州市、青島市、珠海市、深圳市、三亞市、玉溪市、慶陽市、西寧市和固原市。
城市「海綿化」效果如何?
今年5月以來,我國多地城市遭遇暴雨、出現城市內澇,其中包括濟南、武漢、鎮江等多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
據不完全統計發現,目前已納入試點的30個城市中,近期出現內澇的城市至少有14個,佔比接近50%,其中首批試點的16個城市中,至少有9個城市出現內澇。
海綿城市建設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被視為增強城市防澇能力的重要舉措。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為何也會出現內澇?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分院資源能源所所長王家卓表示,當前部分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出現內澇,這恰好說明當前加強海綿城市建設的迫切性。試點城市之所以出現內澇,一方面試點啟動時間有限,首批16個試點城市去年4月才確定,第二批14個今年4月確定,大部分項目還在建設中;另一方面海綿城市是個系統工程,大部分城市試點建設規模僅二三十平方公裡,第一年建設完成的區域基本都在幾平方公裡,小規模的海綿城市建成區無法解決整體城市的內澇問題。
在一些試點城市,海綿化改造的點面「對比效果」十分突出。在試點城市河南鶴壁市,從7月8日起連下兩場暴雨,平均降雨量超過100毫米。在改造後的桃園公園及淇水大道等路段,由於鋪設了透水材料,建設了下凹式綠地、蓄水模塊等,雨水迅速下滲,幾乎看不到暴雨肆虐的痕跡;與此同時,未經過海綿化改造的主城區部分路段積水嚴重。
海綿城市建設存在哪些困難?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雖然一些試點城市在加快海綿城市建設,但不少地方海綿城市建設在整體進程、規劃指標等方面仍然面臨一些挑戰:
1.已建成社區改造難。海綿城市建設,重要任務就是對已建成小區,尤其是經常出現積水小區進行「海綿體」改造。相對於新建城區或社區可以通過先期區域詳規、中期施工監督、後期項目驗收等指標與渠道來約束,已建成的老舊社區建設難度非常大,被業內視為「帶刺的骨頭」。
2.建設標準不明晰。儘管住建部2014年發布《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指導各地開展海綿城市建設,但由於各地建設海綿城市的目標與方式差異較大,只能靠試點城市自身「摸著石頭過河」。
3.政府部門配套不同步。一些受訪專家表示,海綿城市建設需要規劃、城建、水務、園林等部門充分協調「齊步走」。尤其是各地城市新區建設中,即便不是試點城市或區域,也必須提前規劃、系統建設。
解決問題,政協建言
民革中央:因地制宜建設海綿城市
建議細化海綿城市建設措施,各試點城市依據地方實際特點配套制訂相關指南、規範、標準細則。
在建設之初,對當地的生態、城建環境做基礎性研究和觀測,合理地設計和規劃建設方案,包括城市海綿體技術規劃。對參與海綿城市建設的基層業務部門人員進行培訓。
綜合考量園林綠地的功能與社會需求,合理劃定種植區域。
在基本滿足原有功能和需求的基礎上進行海綿城市改造,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建設周期、考核指標,並注意物種多樣性、園林景觀品質、綠地率等問題。
農工黨中央:探索「生態治水」新思路打造海綿城市
建議:一、樹立「生態治水」理念,編制城市海綿規劃;二、開展建設標準修訂,指導海綿城市建設;三、保護修復已有海綿體,構建城市新海綿。
全國政協委員、臺盟福建省委副主委駱沙鳴:
建設「海綿社區」、「海綿校園」和「海綿公園」,多建設雨洪調節池或人工溼地、植物淺溝等,減少城市熱島效應,可以減少汙水處理廠的汙泥再處理壓力和汙泥二次汙染的風險。有效利用中水回滲,推動我國消防用水使用中水。
在全社會普及宣傳「水十條」環保政策,宣導綠色發展指導下的「海綿城市」和低影響開發的理念,形成全社會支持和參與「海綿城市」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仁創製造研究院院長秦升益:
建立海綿城市建設引導基金。突破傳統投資模式對建設海綿城市的資金束縛,利用資本市場,更大規模地籌集社會資金,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資金保障。提高財政獎勵額度。對採用我國自主創新成果,實施海綿城市建設的單位,在已有獎勵政策的基礎上,給予對採用自主創新產品總金額20%-30%的財政獎勵,獎勵期限為5年。創立建設海綿城市相關標準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謝克昌:
建議創新城市建設投融資模式。「海綿城市」建設投資量巨大,應按照政府特許經營、企業化運作的模式,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
構建多尺度排水系統。「海綿城市」建設要提高城市排水規劃設計標準,統籌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傳統排水系統及超標雨水排放系統建設,形成相互補充、相互保障的完整排水系統,有效緩解城市內澇。
實施全方位節水戰略。立足京津冀地區水資源緊缺的實際,堅持以水定產,將節約用水作為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加大汙水處理和再生水循環利用;嚴格限制超採地下水;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嚴格管網漏損率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