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內澇「彈」起「海綿」 日常功夫誰來監管?

2020-12-06 中國網

近期,特大降雨覆蓋我國南北多地,城區「看海」現象多發。承擔著增強城市防澇能力重任的海綿城市建設,備受社會關注。

據不完全統計發現,全國30個海綿城市試點中,近半數城市近期曾出現內澇。業內專家認為,海綿城市建設是解決內澇問題的有效途徑,但這是系統工程,建成面積不達到一定規模,防治內澇不會馬上見效。

如何讓城市的水也有「彈性」?成為這個多雨季節人們關注的重點。

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海綿城市建設是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被視為增強城市防澇能力的重要舉措。

  海綿城市進程

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針對城市缺水問題提出,「必須順應自然,打造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2014年2月《住房和建設部城市建設司2014工作要點》發布,其中提出「大力推行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加快研究建設海綿型城市的政策措施」的要求。

2015年4月首批16個試點城市「出爐」,分別是:遷安、白城、鎮江、嘉興、池州、廈門、萍鄉、濟南、鶴壁、武漢、常德、南寧、重慶、遂寧、貴安新區和西鹹新區。

2016年4月第二批14個試點城市「出爐」,分別是:北京市、天津市、大連市、上海市、寧波市、福州市、青島市、珠海市、深圳市、三亞市、玉溪市、慶陽市、西寧市和固原市。

  城市「海綿化」效果如何?

今年5月以來,我國多地城市遭遇暴雨、出現城市內澇,其中包括濟南、武漢、鎮江等多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

據不完全統計發現,目前已納入試點的30個城市中,近期出現內澇的城市至少有14個,佔比接近50%,其中首批試點的16個城市中,至少有9個城市出現內澇。

海綿城市建設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被視為增強城市防澇能力的重要舉措。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為何也會出現內澇?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分院資源能源所所長王家卓表示,當前部分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出現內澇,這恰好說明當前加強海綿城市建設的迫切性。試點城市之所以出現內澇,一方面試點啟動時間有限,首批16個試點城市去年4月才確定,第二批14個今年4月確定,大部分項目還在建設中;另一方面海綿城市是個系統工程,大部分城市試點建設規模僅二三十平方公裡,第一年建設完成的區域基本都在幾平方公裡,小規模的海綿城市建成區無法解決整體城市的內澇問題

在一些試點城市,海綿化改造的點面「對比效果」十分突出。在試點城市河南鶴壁市,從7月8日起連下兩場暴雨,平均降雨量超過100毫米。在改造後的桃園公園及淇水大道等路段,由於鋪設了透水材料,建設了下凹式綠地、蓄水模塊等,雨水迅速下滲,幾乎看不到暴雨肆虐的痕跡;與此同時,未經過海綿化改造的主城區部分路段積水嚴重。

    海綿城市建設存在哪些困難?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雖然一些試點城市在加快海綿城市建設,但不少地方海綿城市建設在整體進程、規劃指標等方面仍然面臨一些挑戰:

1.已建成社區改造難。海綿城市建設,重要任務就是對已建成小區,尤其是經常出現積水小區進行「海綿體」改造。相對於新建城區或社區可以通過先期區域詳規、中期施工監督、後期項目驗收等指標與渠道來約束,已建成的老舊社區建設難度非常大,被業內視為「帶刺的骨頭」。

2.建設標準不明晰。儘管住建部2014年發布《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指導各地開展海綿城市建設,但由於各地建設海綿城市的目標與方式差異較大,只能靠試點城市自身「摸著石頭過河」。

3.政府部門配套不同步。一些受訪專家表示,海綿城市建設需要規劃、城建、水務、園林等部門充分協調「齊步走」。尤其是各地城市新區建設中,即便不是試點城市或區域,也必須提前規劃、系統建設。

    解決問題,政協建言

民革中央:因地制宜建設海綿城市

建議細化海綿城市建設措施,各試點城市依據地方實際特點配套制訂相關指南、規範、標準細則。

在建設之初,對當地的生態、城建環境做基礎性研究和觀測,合理地設計和規劃建設方案,包括城市海綿體技術規劃。對參與海綿城市建設的基層業務部門人員進行培訓。

綜合考量園林綠地的功能與社會需求,合理劃定種植區域。

在基本滿足原有功能和需求的基礎上進行海綿城市改造,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建設周期、考核指標,並注意物種多樣性、園林景觀品質、綠地率等問題。

農工黨中央:探索「生態治水」新思路打造海綿城市

建議:一、樹立「生態治水」理念,編制城市海綿規劃;二、開展建設標準修訂,指導海綿城市建設;三、保護修復已有海綿體,構建城市新海綿。

    全國政協委員、臺盟福建省委副主委駱沙鳴:

建設「海綿社區」、「海綿校園」和「海綿公園」,多建設雨洪調節池或人工溼地、植物淺溝等,減少城市熱島效應,可以減少汙水處理廠的汙泥再處理壓力和汙泥二次汙染的風險。有效利用中水回滲,推動我國消防用水使用中水。

在全社會普及宣傳「水十條」環保政策,宣導綠色發展指導下的「海綿城市」和低影響開發的理念,形成全社會支持和參與「海綿城市」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仁創製造研究院院長秦升益:

建立海綿城市建設引導基金。突破傳統投資模式對建設海綿城市的資金束縛,利用資本市場,更大規模地籌集社會資金,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資金保障。提高財政獎勵額度。對採用我國自主創新成果,實施海綿城市建設的單位,在已有獎勵政策的基礎上,給予對採用自主創新產品總金額20%-30%的財政獎勵,獎勵期限為5年。創立建設海綿城市相關標準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謝克昌:

建議創新城市建設投融資模式。「海綿城市」建設投資量巨大,應按照政府特許經營、企業化運作的模式,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

構建多尺度排水系統。「海綿城市」建設要提高城市排水規劃設計標準,統籌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傳統排水系統及超標雨水排放系統建設,形成相互補充、相互保障的完整排水系統,有效緩解城市內澇。

實施全方位節水戰略。立足京津冀地區水資源緊缺的實際,堅持以水定產,將節約用水作為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加大汙水處理和再生水循環利用;嚴格限制超採地下水;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嚴格管網漏損率標準。

相關焦點

  • 治城市內澇須綜合施策
    海綿城市建設取得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  建設海綿城市,是談及城市內澇治理時被頻繁提及的「藥方」,即通過「滲、滯、蓄、用、排」等方式,讓城市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蓄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正式提出海綿城市建設的要求。
  • 「海綿城市」除了治內澇 還有啥作用?附北方四城案例剖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建海綿城市!」北京建築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院長、城市雨水系統與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李俊奇這樣說。「什麼樣的城市適合建設海綿城市?」李俊奇教授認為這一問題從本質而言是偽命題,作為《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的主要制定者之一,他指出沒有不適合建設海綿城市的城市,只有針對城市不同需求和特點,因地制宜,各有側重。
  • 瞭望|問診城市內澇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持續的極端天氣讓多個城市出現內澇災害。7月10日,強降雨再度來襲,四川5年來首次發布地災紅色預警,涉及德陽、綿陽等10縣區,部分河流出現超保證洪水。  2日的強降雨致使成都城區多處下穿隧道積水,地鐵1號線廣福站嚴重積水,高新南區天府三街、五街積水過深,最高峰時深度「超過汽車輪胎」,街道上多處雨水井蓋被衝開。  造成城市內澇的原因,從地上因素來分析,受訪專家認為主要有三方面。
  • 高考地理小專題——城市內澇
    (1)試分析九江市內澇嚴重的原因。(2)簡述解決我國城市內澇的措施。(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給分)典型例題五:(2017·北京高考模擬)通州位於季風區,夏季局地短時強降水易引發內澇。2016年12月23日位於通州的行政辦公區被列為「海綿城市」試點區城。下圖為「海綿城市」水循環收集與釋放示意圖。據此,回答問題。簡析建設「海綿城市」對緩解城市內澇所起的積極作用。
  • 海綿城市能解決「城市看海」嗎?
    ◆ 長期以來水利進不了城,如果依然對流域統籌治理認識不足,就城市論城市,難以解決洪澇組合疊加等複雜問題◆ 五年來,試點城市和地區加大投入進行海綿城市建設,從今年汛期防澇大考成績看,部分城市沒有達到預期;2030年城市建成區,80%要達到海綿城市要求◆ 海綿城市要「一片地對一片天」,就地消化對應的天上降水,將城市融入生態流域生命共同體。
  • 三亞創新「海綿城市」建設、運用和管理模式
    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成立三亞海綿城市投資建設有限公司,由公司負責設計、融資、建設、運營維護工作,政府則主導項目前期識別、建設監管、徵地拆遷,以及用地支持、驗收、運營期績效考核等工作。 據了解,三亞「海綿城市」試點區域內的「海綿」PPP項目,已根據項目所屬片區及服務區域打包為7個項目,涵蓋雨汙水管網整治改造、河道修復、水廠建設等多種類型,建設期為3年。
  • 學習強國:椽筆水墨 書寫幸福城——湖南常德市海綿城市建設發展...
    他們打開蓋板、改造河堤、廣種水生物、疏通河道、增加調蓄容積;他們修建地下管網和新型雨水泵站、截流排水口、建設生態濾池;他們做活「水文章」,讓常德遍置「海綿」體,遠離內澇,真正成為一座會「呼吸」的城市。
  • 如何建造一座會吸水的海綿城市?-虎嗅網
    」「城市內澇」等問題屢見不鮮。為解決城市建設中的水生態和城市內澇等問題,形成良好的水循環系統,我國提出了海綿城市的建設框架,主要包括下凹式綠地、透水鋪裝、蓄水池、雨水花園等多項海綿因子。雖然海綿城市的建設已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由極端天氣引發的城市積水內澇仍然是我國急需解決的城市病。
  • 為何又現「城市看海」?「海綿城市」成績如何?
    近兩年來,縣城內澇呈現上升趨勢,如桂林陽朔、永福、平樂,柳州柳城、融水等,均連續出現高於規劃預期防洪排澇標準的內澇災害。排澇系統先天不足 城市內澇「痼疾難除」多位專家表示,造成內澇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在於排澇系統先天不足。很多老城區基礎設施欠帳多。
  • ——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成效初顯
    今年極端天氣頻現,全國降水量相較往年明顯增多,因此,能否緩解城市內澇災害成為社會各界衡量海綿城市試點建設情況的最直觀標準,但最終還要百姓通過自己的切身感受來認識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所取得的效果。謝映霞認為,城市內澇是強降雨導致的災害,海綿城市建設可以有效緩解,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了城市的彈性和應對能力,將內澇產生的影響降到最小。
  • 大雨拷問 海綿城市為何難成吸水海綿?
    湯遜湖水系北起武珞路、珞喻路,南至江夏八分山、大花山,西臨長江,東至東湖高新三環線,整個流程長達20多公裡,江夏區、武昌區、洪山區等地420平方公裡內的雨水全都匯集在此。  ◆ ◆ ◆  人工「海綿」建設需要一張圖、一盤棋和一張網  除了天然湖泊的蓄水排洪,人工的排水體系建設也是確保城市遠離內澇的重要一環。武漢是國家去年確定的16個海綿城市試點之一。
  • 中國的海綿城市建設:整體思路與政策建議
    傳統城市建設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基礎設施」來組織排放徑流雨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為主要設計原則,而海綿城市則強調優先利用植被草溝、雨水花園、生物滯留池、下沉式綠地等「綠色基礎設施」來組織排放徑流雨水,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設計理念,強調採用低影響開發理念,合理利用城市雨洪資源,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實現雨水徑流的有效控制,從而建立新的城市發展模式,實現資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 海綿城市是什麼意思 臨沂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是什麼
    臨沂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有了時間表。近日,我市下發《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我市將制定相關規劃,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目標。
  • 說說海綿城市那些事兒 全國各地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江西正在制定「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意見記者從省住建廳獲悉,江西省正在制定「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意見,擬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
  • 媒體五問「海綿城市」建設 如何讓城市不再看海
    從防洪減災的角度,要求城市能夠與雨洪和諧共存,通過預防預警、應急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洪澇風險、減小災害損失,能夠安全度過洪澇期並快速恢復生產和生活。而從生態環境的角度,要求城市建設和發展能夠與自然相協調,不汙染環境、不破壞生態。  武漢「海綿城市」建設在此次城市內澇時發揮了多大作用?
  • 如何解決城市地下水匱乏和內澇難題?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10 年的調查統計顯示:在受調查的351 個大中城市中,有 213 個城市曾經發生過輕度或重度的積水內澇災害,其中有 137 個城市內澇災害一年超過 3 次,包括乾旱少雨的西安、瀋陽等西部和北部城市。有 74.6%的城市在內澇發生時的最大積水深度大於 50mm,超過 90%的城市積水深度大於15mm,有 57 個城市的最大積水時間大於 12h。
  • 南京發布三項「海綿」導則 「十四五」期間繼續深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要求。目前南京已基本實現這個目標,之後,南京將向「至2030年80%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目標邁進。
  • 海綿城市與黑臭水體 市場機會在哪裡?
    從2015年起這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我們經常在各種地方聽到。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正式提出,我們城市過度硬化,需要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2014年10月份建設部發布了海綿城市的建設技術指南。2015年初,財政部、建設部、水利部發布了關於中央拿出專項資金支持海綿城市試點的通知。
  • 從「海綿+」到「+海綿」 青島城建再添必選項
    4年前,很多市民都會這樣問;4年後,海綿城市理念已經家喻戶曉。海綿城市建設被視為緩解城市缺水、內澇、黑臭水體、熱島效應等「城市病」的「良方」,通過建設海綿城市可讓城市逐漸形成一個良性的水循環體系。   小區不積水了環境美了   時間追溯到幾年前,彼時,海綿城市對於國內大多城市而言都屬新鮮事物,如何將海綿城市有機地融入到城市建設當中,每個城市都在尋求各自的路徑。
  • 美麗中國先鋒榜(6)|江西萍鄉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新世紀以來,資源日漸枯竭,傳統產業萎縮,經濟缺乏新動能,城市發展舉步維艱。同時早期城市無序擴張帶來的種種後遺症逐步顯現:老城區生態空間匱乏、市政基礎設施薄弱、洪澇災害頻發。特別是洪澇災害問題,是長期困擾萍鄉城市發展的一個頑疾。老城區4處歷史內澇區逢暴雨必內澇,84處地勢低洼的潛在易澇點內澇積水風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