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0 10:11:52 來源:青島財經日報
海綿城市是什麼?4年前,很多市民都會這樣問;4年後,海綿城市理念已經家喻戶曉。海綿城市建設被視為緩解城市缺水、內澇、黑臭水體、熱島效應等「城市病」的「良方」,通過建設海綿城市可讓城市逐漸形成一個良性的水循環體系。
小區不積水了環境美了
時間追溯到幾年前,彼時,海綿城市對於國內大多城市而言都屬新鮮事物,如何將海綿城市有機地融入到城市建設當中,每個城市都在尋求各自的路徑。
「以前一到雨季,小區居民就要集體『抗洪』,經過一番改造,小區不僅沒了內澇,而且綠化植被被儲存的雨水澆灌得鬱鬱蔥蔥。」家住青島李滄區梅庵新區的市民周阿姨感嘆道。由於小區位於老虎山旁邊,每逢下大雨、暴雨,從山上流下來的水倒灌進小區,居民都得用泵往外抽水才能出門,嚴重的積水讓居民苦不堪言。
「這次改造,不僅小區不積水了,小區整體環境也有了很大提升。」採訪中,梅庵新區的小區居民紛紛為海綿化改造工程拍手叫好。據了解,此次海綿化改造對小區原有排水管線進行了升級完善,將樓山匯流客水由小區外圍引入周邊市政管網;此外,小區內部溢流井、植草溝、下凹綠地、雨水花園、透水式地坪等海綿設施悉數登場,讓近八成的雨水可以在小區內得到下滲、淨化、收集利用。在解決積水和雨水收集問題的同時,小區的海綿化改造還充分結合居民需求,新增了停車位,大大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2025年50%城區達「海綿」要求
據了解,自2016年青島入選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以來,為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這一海綿城市總體建設目標,確定了試點項目189項,包括建築與小區、公園與綠地、道路與廣場、管網建設、防洪工程、內澇工程、水系與生態工程、海綿城市試點效果監測8大類,總投資約48.7億元。通過系統治理,試點區消除黑臭水體,大村河上遊、樓山後河上遊、李村河中遊、四清水庫等多處河道、水體實現「水清岸綠」;初期雨水徑流得到有效滯蓄和淨化;增加綠化面積357公頃。完成104個老舊小區和公共建築海綿化改造,建設改造停車泊位1.2萬個,消除梅庵新區、翠湖小區、湖畔雅居等多個小區內澇積水問題,惠及居民6萬餘戶。
與此同時,青島市堅持試點示範和全域建設「雙推進」,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一大批涉及小區、公共建築、道路廣場、公園綠地、水生態修復等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工程。經過4年的發展,青島市累計建設海綿城市面積約218平方公裡,佔城市建成區面積的26%,圓滿完成「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5%面積達標」的階段性任務,力爭到2025年,50%城市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要求。
「內澇不見,雨停路幹」,在今年汛期多場降雨考驗下,青島的海綿城市建設初見成效。今年7月份,青島市海綿城市試點的 「國考」捷報傳來:國家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此前聯合組織開展的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績效評價中,我市在同批14個試點城市中脫穎而出,進入優秀試點行列。
「堅持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模式將從『海綿+』轉變為『+海綿』。」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陳勇表示,「達到海綿城市建設指標要求,將成為新改擴建項目的必選項。」
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今年啟動了全市海綿城市及排水監測評估考核系統建設,綜合運用物聯網、網際網路、大數據技術,推動海綿城市「智慧化」。
海綿城市管理有了「硬槓槓」
如何能讓「海綿元素」系統化楔入到城市規劃、建設等方方面面?需要一整套強有力的政策和標準支撐。
今年10月底,《青島市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辦法》正式印發。《辦法》提到,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應當配套海綿城市設施,海綿設施應與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用。
「海綿城市不是『建項目』,而是『融理念』,需要將這個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設的各方面、全過程。」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胡樂常表示,下一步青島的新城區將堅持「目標導向」,按照城市規劃建設指標,把海綿理念落實到位;老城區則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問題循序漸進地進行海綿化改造。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辦法》還特別提到,鼓勵創新海綿城市建設運營模式,以市場化為方向,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海綿城市投資、建設、運維和重點流域系統化治理。「海綿城市建設是多元化的,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國家、省、市相關文件要求,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均應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據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海綿城市建設推進處處長辛克剛表示,從投資主體來講,無論是政府投資的公園綠地、河道水系、公共建築等項目,還是社會投資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都應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在建設運營模式方面,創新投融資機制,按照流域進行項目打包,採取政府投資、PPP、「政企合作、移交管理」等多種形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運維,以效果為導向,通過「按效付費」模式,推動政企良性合作。
實際上,青島市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海綿城市建設的想法已經落到行動上。水面碧波蕩漾、道路綠化帶花木蔥蘢、生態溼地花草苗木生機勃勃、滿眼的碧綠與清澈的河水相得益彰……位於李滄區的上王埠中心綠地海綿城市改造項目如今已成為居民休閒健身的「天然氧吧」,而就在一年前這裡還是雜草叢生、渣土遍地、汙水橫流的狀況。這一巨變得益於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對「政企合作」的全新探索。據了解,該項目採取了政府與開發企業共建的模式,政府出資實施水庫防洪和管網建設,開發企業出資建設公園綠地景觀,項目建成後既達到海綿城市建設指標,又增加了公園綠地,拓展了市民休閒活動空間,在發揮生態效益的同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初步顯現。
海綿更大功效尚需時間檢驗
近年來,我國多個城市頻繁出現城市內澇,受災城市數量、規模、經濟損失程度呈顯著上升的態勢。採訪中,多位專家表示,造成內澇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在於排澇系統先天不足,很多老城區基礎設施欠帳多。作為一個由點、線、面構成的龐大系統工程,海綿城市的全部功效尚需時間和過程加以檢驗。
為有效應對城市內澇的高發態勢,逐步削減城市雨洪風險,國務院辦公廳、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和財政部等部門自2010年開始,逐步通過頂層政策設計,要求地方加強城市雨洪管理、改善城市排水能力和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海綿城市體。我國於2015年、2016年分兩次確定了30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海綿城市建設即將迎來第一個「5年」。這些試點城市是否有底氣面對即將到來的「小考」?
廣東省深圳市是一個雨季旱季分明的南方城市,自2016年起,全市先後開展了數十項海綿城市建設基礎研究,劃定河道藍線236.84平方公裡,利用植草溝、滲水磚、下沉式綠地等規劃設計,打造「海綿」功能與景觀休閒功能的高度融合。目前,深圳463個城市內澇點全部消除。
無獨有偶,在海綿城市建設中,不少城市主動作為。數據顯示,今年杭州仍將完成海綿區域化建設面積52.9平方公裡,累計共有142.4平方公裡城市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圓滿完成「建成區25%的面積實現海綿建設」的階段性目標,比國家標準高出5個百分點。
「過去的海綿城市試點範圍是城市局部而非整個城市,建設效果顯著,但要徹底解決城市的內澇問題,還需從源頭開始。」對此,住建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俞孔堅表示,海綿城市建設要在更大範圍內與國土生態治理、水利工程生態化、田園海綿化等系統治理結合在一起,用基於自然的理念,系統解決城市洪澇問題。對於群眾反映的治理成效問題,俞孔堅表示,「我們不能因為這次水淹了,就說海綿城市的試點失敗了。海綿城市試點有一定的示範作用,但這個示範意義大多是局部性的,要解決城市內澇問題,生態水利和國土海綿系統建設是根本出路。」
1、凡本網專稿均屬於中國山東網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中國山東網的作者姓名。
2、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山東網)」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核實確認後儘快處理。
3、因使用中國山東網而導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約毀壞、誹謗、版權或智慧財產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等,中國山東網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一切網民在進入中國山東網主頁及各層頁面時視為已經仔細閱讀過《網站聲明》並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