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蘇州:打造城水共生的典範

2020-11-29 鳳凰網江蘇站

園博園內的路面,能夠讓雨水順利滲入地下。

蘇州科技大學黃天寅教授在講解海綿城市知識。

同一時段內,湖西CBD與中新生態科技園的氣溫相差了3℃。

今年夏天,蘇州遭遇了罕見的連續「燒烤」模式。

蘇州氣象臺的資料顯示,從7月12日入伏到8月12日,這32天中,僅有4天的最高氣溫低於35℃高溫線,其中最熱的是7月25日,當天的最高氣溫為40.5℃。

蘇州的夏天為什麼會這麼熱?除了全球變暖的氣候大環境,是否還有別的原因?生活在這樣的「火爐」中,我們是心甘情願地做「人肉燒烤」,還是該做點其他什麼?

日前,蘇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了一場專題培訓,相關授課專家表示,建設「海綿城市」將全面提升蘇州的水生態環境,同時,城市的熱島效應有望緩解,將來的夏天有望不像現在這樣「煎熬」。

蘇州為啥要建海綿城市?

解決以水為核心的城市生態問題

「海綿城市」是個什麼概念?江蘇省住建廳城建處副處長何伶俊說,目前國家對海綿城市的定義是: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進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海綿城市的核心內容是水。」何伶俊說,城市建設應當做到城與水、人與水的和諧共處,但實際上,目前很多地方破壞了水的自然特性,據統計,在全國範圍內,40%的城市河道黑臭,60%的地下水水質較差或極差。

號稱「東方水城」的蘇州情況如何?蘇州園林設計院院長賀風春介紹,在過去的20年中,蘇州河網密度降低了36.9%,水面率降低了20.8%,城市河網趨於主幹化、單一化,水繫結構的穩定性降低,對流域防洪排澇和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蘇州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黃天寅認為,蘇州在水安全、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問題。

「建設海綿城市,就是為了解決以水為核心的各種城市生態問題。」何伶俊介紹,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等場合,多次強調在城市規劃建設中要體現「山水林湖田」生命共同體的系統理念,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2014年10月,住建部發布《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2015年8月,水利部發布《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水利工作的指導意見》;2015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快海綿城市建設,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水資源、增強城市防澇能力、擴大公共產品有效投資,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建設海綿城市有啥優勢?

蘇州本身就是天然「大海綿」

2016年,蘇州、崑山列入江蘇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吳中區園博園、常熟錦荷學校和太倉港區七浦塘生態修復工程列入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

市住建局局長、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邵慶介紹,蘇州海綿城市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將海綿城市理念與城市開發建設有機融合,探索改善水環境、護水生態、強化水安全、弘揚水文化的協同模式,把蘇州市建成平原河網城市城水共生的典範。

市住建局城市建設處處長湯柏勁說,蘇州建設海綿城市,有著四大優勢:一、生態資源豐富,植被覆蓋度高,生物多樣性較豐富,生態系統穩定,生態環境質量良好,生態紅線區佔全市總面積的37.77%;二、水生態優勢明顯,河網水系縱橫、湖泊溼地眾多,全市水域面積佔比40%左右,近年來,蘇州市政府大力推進水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基本實現一系列重點湖泊的生境恢復;三、水系調蓄能力大,80%—85%降雨量在蘇州本地得到利用、調蓄或蒸發、滲透,這說明蘇州是很好的自然海綿體;四、已初步形成以水係為主的大海綿系統,打造了石湖、金雞湖、獨墅湖、虎丘溼地等一大批城市河湖水系治理的樣板工程,可以在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針對蘇州水系發達、土壤滲透性差等特點和面源汙染突出、水質相對較差等問題,蘇州提出以「淨化、蓄滯」為主,兼顧「滲、用、排」等功能需求的海綿城市建設主體思路,強調在源頭上控汙減流。

部分「小海綿」已經建成

效果:氣溫比「熱島」低3℃

早在海綿城市概念提出以前,蘇州就進行了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雨汙分流改造、建設改造排澇泵站、「自流活水「行動、綠色建築和小區推廣等等。

目前,蘇州已經建成了一些「海綿」項目,其中園博園和中新生態科技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園博園裡總共採用了10種海綿技術:透水鋪裝、集雨型生態邊溝、集雨型綠地、雨水徑流滯留灣、綠色屋頂、雨水收集利用設施、下沉式綠地、植被緩衝帶、小微溼地、溼塘。記者在現場看到,園內道路上幾乎沒有一個雨水井蓋,下雨時,雨水要麼通過路面上的透水材料或者磚石縫隙滲入地下,要麼流進路邊的生態邊溝,部分滲入地下部分匯入池塘。園博園規劃工程部門負責人黃玲玲告訴記者,無論是梅雨季、颱風季還是短時間強降雨,園內都不太可能出現內澇。

中新生態科技城內建設了發達的水系,具有生態駁岸的河道總長度近9公裡,與周邊的陽澄湖、青劍湖溝通;在核心區建設了一個22公頃的溼地公園,作為整個區域的公共蓄水池和水質淨化場所;鋪設了約7萬平方米的透水人行道,並在綠化帶內鋪設了1萬米盲溝並安裝了100多個蓄水罐;所有公共建築和住宅區都建立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統。

中新生態科技城核心區域的溼地公園,對區域小氣候的調節作用相當明顯。近日的一天下午兩點前後,記者通過實地測量,發現湖西CBD的近地面氣溫41℃左右,而中新生態科技城溼地公園的近地面氣溫38℃左右。

由點到面,建設過程三步走

2030年,80%的城區變「海綿」

「蘇州的海綿城市建設,是一個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的過程。」湯柏勁告訴記者,明年,蘇州將建成首個海綿城市示範區。示範區位於姑蘇區北部,北接相城區,南鄰蘇州老城,由金閶新城、虎丘周邊地區、虎丘溼地公園和平江新城組成,規劃總用地面積26.45平方公裡。

蘇州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黃曉春介紹,蘇州海綿城市示範區將形成「一楔、一園、三軸、四區、藍綠網絡」的布局結構。一楔——三角咀綠楔;一園——虎丘山風景名勝區;三軸——西塘河海綿生態軸、滬寧高速海綿生態軸、滬寧鐵路海綿生態軸;四區——虎丘溼地公園水源涵養與保護示範區、虎丘周邊改造及水文化綜合示範區、金閶新城提標改造示範區、平江新城徑流汙染控制示範區;藍綠網絡——綠廊:貫穿城市的綠色海綿生態走廊(沿河綠廊、沿路綠廊、高壓走廊),藍廊:引入城市的河道支流。

示範區內將實施56個海綿項目,涵蓋河湖水系生態修復、海綿型公園與綠地、海綿型道路與廣場、海綿型建築與小區、防洪排澇設施、雨水管網工程、海綿系統物聯網與績效考核、海綿系統大數據分析平臺等方面。

黃天寅教授提出:海綿城市不是碎片化的工程,而是城市水系統提升的綜合方案;海綿城市不是千篇一律的設計模式,需要結合蘇州本底,因地制宜地改良和優化;海綿城市不是單個工程,應強化與其他專項設計的整合;海綿城市不只是靜態的工程,更要提供水的大數據,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建設和管理城市;海綿城市不只是解決雨水問題,應發揮其智慧潛力,實現城市綜合生態環境的提升。

「到2018年,首先建成26.45平方公裡的海綿城市試點區;到2020年,『海綿』的面積將擴大到135.98平方公裡;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將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邵慶說,隨著全市海綿城市建設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建設工作的科學推進,有望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有效提升城市水環境質量。

相關焦點

  • 打造公園城市!悅來國際會展城規劃設計上百個城市公園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通訊員 劉霞記者從悅來投資集團了解到,兩江新區悅來國際會展城以打造公園城市為目標,規劃設計上百個城市公園,將悅來國際會展城打造為「百園共生、園城交融」的公園城市會客廳。
  • 蘇州:打造海綿型園林綠化 東園將建最大海綿公園
    中國園林網8月9日消息:記者昨天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部門獲悉,包括構建集雨型道路綠化、「水路相伴」的城市綠網,以及發揮城市海綿體生態功能等方面,我市正探索並加快建設「海綿型」園林綠化。
  • 打造全域全方位合作的央地共建典範 攜手繪就和諧共生合作共贏嶄新...
    打造全域全方位合作的央地共建典範 攜手繪就和諧共生合作共贏嶄新篇章 2020-11-28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博天環境武夷山「水美城市」項目開工 打造環境藝術項目典範
    儀式現場「水美城市」項目是武夷山市「十三五」發展期間的重大工程。主要涉及東溪、西溪、崇陽溪及清獻河的河道綜合治理,預計總投資35億元(不含建設期利息)。開工儀式上,林旭陽表示,崇陽溪是武夷山人民的母親河,也是閩江的源頭。水美城市項目是營造「水、景、城」交融,人水和諧、宜居城市的民心工程。
  • 蘇州高新區制定蘇州首個區域海綿城市建設綜合規劃
    中國江蘇網訊 (駐高新區記者 袁雪)所有新建道路的人行道均採用滲水鋪裝、大型城市公園由堆土造綠改建為下窪地綠化……昨天,蘇州高新區規劃部門透出信息,《蘇州高新區海綿城市建設綜合規劃(2016-2030)》出爐,將涉及轄區4條生態廊道、13個大型城市公園等。
  • 蘇州4年後將邁入的「海綿時代」 究竟是個啥?
    有著「東方水城」之稱的蘇州,水生態本底條件優越,不僅城市內部密布的水網對雨水滯留和調蓄的能力很強,近年來逐步擴展的大面積綠地和河湖溼地等生態結構網絡,也為蘇州建設海綿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根據《蘇州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到2020年,蘇州在保護規劃區內河網、溼地、大型綠地等天然海綿體的同時,要構建一個「憑臨太湖,西水東水、五楔兩帶、內環外廊、多節點」的海綿城市生態空間格局。
  • 蘇州:踐行綠色發展 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樣板
    近年來,蘇州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實現了大氣和水環境質量「十三五」以來最好,為當地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生態環境保障。隨著多年來「生態底蘊」的積蓄,一幅綠水青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江南畫卷正熠熠生輝。
  • 蘇州將建設海綿城市項目56個 總投資9.6億
    記者從會上獲悉,為有效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蘇州確定了26.45平方公裡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建設各類海綿城市項目56個,計劃總投資
  • 蘇州首個「海綿城市」試點區將於明年建成
    目前正在建設的「海綿城市」引發市民關注。這是改造中的城北路。根據設計方案,這條看似平常的道路,具有隱形的海綿城市系統,快車道慢車道都採用透水路面,雨水落地後在面層內部匯集排出,避免了車輛行駛時產生雨水飛濺和水霧汙染車體,路面下設置了儲水模塊。通過緩釋滴灌的方法,從土層內部對土壤水分進行補充,保證了綠化帶的種植。系統建城後,雨水的收集、分配、存儲和利用,都在自然力的驅動下完成。
  • 《解放日報》整版聚焦金澤:致力打造世界級濱水人居文明典範
    金澤鎮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的發展規劃和市委、區委「十四五」規劃部署,緊緊圍繞區委對青西發展提出的「五個率先」——率先打造世界著名湖區、率先打造創新經濟中心、率先打造生態價值高地、率先打造江南水鄉典範、率先打造鄉村治理樣板的目標,以更加開闊的眼光、更加昂揚的精神、更加紮實的工作,發揚「搶、拼、實、善」作風,堅持「掛圖作戰」工作模式,站在「十四五」的起點,在融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的關鍵時期全力推進落實各個重大項目
  • 蘇州師生發明「神奇海綿」,拿下全國金獎
    近日,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張梓涵作品「神奇的海綿—一種高效太陽能淨水裝置」代表江蘇省參賽,一舉斬獲「第二十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金獎。這個神奇的海綿是個啥?昨天下午1點,在星灣學校「STEAM生命科學實踐基地」中,看蘇州記者見到了這塊在透明玻璃罩中的「神奇海綿」,下面放置待淨化的水,通過海綿和模擬陽光的照射,加速水分蒸發。現場可以看到,玻璃罩內壁上已經布滿了水珠。「用成本低廉且易於獲得的海綿,將其轉變為一種集成蒸發裝置。
  • 保障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 打造高質量發展典範
    保障水安全打造國際一流灣區高質量發展典範2018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將大灣區建設成為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和國際一流灣區,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這對大灣區水安全保障、協同推進水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 長三角一體化|後申遺時代,鹽城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典範
    《三年行動綱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全球生態系統治理,以國際標準、世界眼光、科學精神把世界遺產這塊金字招牌高水平地保護好、打造好,推動世遺優勢轉化為生態優勢、競爭優勢,使鹽城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人居典範。圖說:上萬隻鸕鷀棲息在湖面上。
  • 成都「海綿城市」什麼樣? 下雨吸水乾旱吐水
    「海綿」怎麼建  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雨水通過這些「海綿」下滲、滯蓄、淨化、回用,最後剩餘部分外排。  有條件的還應新建一定規模的「海綿體」。比如道路、廣場可以採用透水鋪裝,特別是城市中的綠地應充分「沉下去」。
  • 淮北市做活「水文章」打造海綿城市
    此外,站前路配套的輔道、人行道還將鋪裝透水磚,以最大限度地促進雨水資源的綜合利用。  高鐵新區站前路的設計和施工,正是淮北市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淮北市堅持規劃引領,在城市建設方面大做「水文章」,穩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南黎花園、東湖宜園等一批海綿城市建設項目陸續建成。」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蘇州河的治水歷史與未來發展
    2020年底,蘇州河中心城段兩側42公裡岸線基本貫通。隨著貫通工程的推進,澎湃新聞「城市漫步」欄目也在7個月的時間裡組織了8次「沿蘇州河而行」漫步活動,從外白渡橋步行到外環線,體驗了兩岸大部分濱河公共空間給城市中的步行者和城市愛好者的感受。
  • 學習強國:椽筆水墨 書寫幸福城——湖南常德市海綿城市建設發展...
    他們打開蓋板、改造河堤、廣種水生物、疏通河道、增加調蓄容積;他們修建地下管網和新型雨水泵站、截流排水口、建設生態濾池;他們做活「水文章」,讓常德遍置「海綿」體,遠離內澇,真正成為一座會「呼吸」的城市。
  • 蘇州海綿水平連續生產線過程中不要離開
    蘇州海綿水平連續生產線過程中不要離開 ,「tligr」 蘇州海綿水平連續生產線過程中不要離開隨著自動切割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市場上自動切割機將逐漸成為主流,而傳統切割機將會被市場淘汰。
  • 蘇州將投資9.6億元 建設56個海綿城市項目
    8月20日,中英海綿城市(雨洪管理)戰略性規劃研討會在蘇州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根據海綿城市建設總體目標和具體指標要求,結合自然條件、城市建設基礎等現狀,蘇州確定了26.45平方公裡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試點區內各類海綿建設項目56個,計劃總投資9.6億元,項目涵蓋河湖水系生態修復、海綿型公園與綠地、海綿型道路與廣場、海綿型建築與小區、防洪排澇設施、雨水管網工程、海綿系統物聯網與績效考核、海綿系統大數據分析平臺等方面。
  • 中國科大-香港城大第十三屆博士生學術論壇在蘇州研究院舉辦2019...
    5月9日,中國科大-香港城大第十三屆博士生學術論壇暨何稼楠學術會議獎學金頒獎典禮在我校蘇州研究院舉辦。中國科大副校長杜江峰院士、香港城大副校長李國安教授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兩校研究生院、港澳臺辦公室負責人及聯合培養相關學院部分導師、博士研究生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由香港城大周亦卿研究生院助理院長嶽曉東博士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