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8月9日消息:記者昨天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部門獲悉,包括構建集雨型道路綠化、「水路相伴」的城市綠網,以及發揮城市海綿體生態功能等方面,我市正探索並加快建設「海綿型」園林綠化。其中,蘇州東園獨島改造後,將打造為古城區最大的開放式「海綿公園」,發揮其自然吸水、自然蓄水、自然淨水、自然釋水的「海綿體」功能。
公園和綠地是建設「海綿城市」的重要方面。記者了解到,我市已確定城北片區20平方公裡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目前已建成中新生態科技城、吳中區太湖新城、高新區西部生態城等城市局部「海綿」。「海綿型公園」將雨水花園、溼塘溝渠等與城市水系、河道互通,並使區內集水、蓄水、排水設施與市政管網銜接。「海綿型綠地」強調與其他海綿設施銜接,統籌開發地塊內部的雨水管理。
「在園林綠化海綿建設方面,我市注重利用自然河湖水系的水鄉海綿生態格局,推廣節地、節土、節水、節材型園林綠化建設,實現雨水滲透、收集、淨化和利用的最大化。」相關人士昨天向記者介紹,同時,將引入集雨型道路綠化模式,發揮綠地系統的生態防護、雨洪管理、環境淨化等功能。
有著「東方水城」之稱的蘇州,有著自然河湖水系的水鄉海綿生態格局。記者獲悉,結合水系眾多的特點,我市充分利用道路兩側綠地及周邊集雨型窪地,通過自然地表的滲透作用,減緩地表徑流速度,將積蓄的雨水資源,用於城市景觀和綠地養護,充分體現江南水鄉道路景觀特色。
記者了解到,在系統構建「水路相伴」的城市綠網方面,我市注重將雨水調蓄利用與道路景觀、生態環境更好地融合,有效節約土地資源。同時,全面整合城市自然水系、道路、綠廊和城市慢行系統,促進不同生態系統之間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通。
目前,在雨水收集淨化、再生水利用、城市立體綠化建設等方面,我市已探索、建設了一批雨水收集利用示範項目、多個下沉式綠地,以及一大批屋頂綠化示範項目。值得一提的是,崑山已建成全國首例高架雨水處理系統,通過綠地式生態雨水滯留和過濾,實現了雨水排放、收集的系統處理和精細化管理。
推薦閱讀:
昆明:園林綠化204種植物可選 13種植物禁用
廣西南寧:首次與越南在園林技術領域交流
太原實施城市生態園林建設工程
安徽:肥東園林全力以赴抗旱保綠
(來源:姑蘇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