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打造海綿型園林綠化 東園將建最大海綿公園

2020-11-29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8月9日消息:記者昨天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部門獲悉,包括構建集雨型道路綠化、「水路相伴」的城市綠網,以及發揮城市海綿體生態功能等方面,我市正探索並加快建設「海綿型」園林綠化。其中,蘇州東園獨島改造後,將打造為古城區最大的開放式「海綿公園」,發揮其自然吸水、自然蓄水、自然淨水、自然釋水的「海綿體」功能。

公園和綠地是建設「海綿城市」的重要方面。記者了解到,我市已確定城北片區20平方公裡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目前已建成中新生態科技城、吳中區太湖新城、高新區西部生態城等城市局部「海綿」。「海綿型公園」將雨水花園、溼塘溝渠等與城市水系、河道互通,並使區內集水、蓄水、排水設施與市政管網銜接。「海綿型綠地」強調與其他海綿設施銜接,統籌開發地塊內部的雨水管理。

「在園林綠化海綿建設方面,我市注重利用自然河湖水系的水鄉海綿生態格局,推廣節地、節土、節水、節材型園林綠化建設,實現雨水滲透、收集、淨化和利用的最大化。」相關人士昨天向記者介紹,同時,將引入集雨型道路綠化模式,發揮綠地系統的生態防護、雨洪管理、環境淨化等功能。

有著「東方水城」之稱的蘇州,有著自然河湖水系的水鄉海綿生態格局。記者獲悉,結合水系眾多的特點,我市充分利用道路兩側綠地及周邊集雨型窪地,通過自然地表的滲透作用,減緩地表徑流速度,將積蓄的雨水資源,用於城市景觀和綠地養護,充分體現江南水鄉道路景觀特色。

記者了解到,在系統構建「水路相伴」的城市綠網方面,我市注重將雨水調蓄利用與道路景觀、生態環境更好地融合,有效節約土地資源。同時,全面整合城市自然水系、道路、綠廊和城市慢行系統,促進不同生態系統之間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通。

目前,在雨水收集淨化、再生水利用、城市立體綠化建設等方面,我市已探索、建設了一批雨水收集利用示範項目、多個下沉式綠地,以及一大批屋頂綠化示範項目。值得一提的是,崑山已建成全國首例高架雨水處理系統,通過綠地式生態雨水滯留和過濾,實現了雨水排放、收集的系統處理和精細化管理。

推薦閱讀:

昆明:園林綠化204種植物可選 13種植物禁用

廣西南寧:首次與越南在園林技術領域交流

太原實施城市生態園林建設工程

安徽:肥東園林全力以赴抗旱保綠

(來源:姑蘇晚報)

相關焦點

  • 「海綿」蘇州:打造城水共生的典範
    日前,蘇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了一場專題培訓,相關授課專家表示,建設「海綿城市」將全面提升蘇州的水生態環境,同時,城市的熱島效應有望緩解,將來的夏天有望不像現在這樣「煎熬」。蘇州為啥要建海綿城市?解決以水為核心的城市生態問題「海綿城市」是個什麼概念?
  • 說說海綿城市那些事兒 全國各地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陝西省將推廣海綿型建築與小區,採取屋頂綠化、雨水調蓄與收集利用等措施,提高建築與小區的雨水積存和蓄滯能力;推進海綿型道路與廣場建設,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停車場、廣場等擴大使用透水鋪裝,推行道路與廣場雨水的收集、淨化和利用,減輕對市政排水系統的壓力。
  • 成都活水公園升級為海綿型公園 不久將向市民開放
    成都晚報記者了解到,去年年底,成都活水公園迎來首次改造,注入了「海綿城市」新理念,在保持原有水自然淨化系統和植物生態系統不變的同時,還完善了尾水回用設施。今年5月,改造後的活水公園全新亮相,不僅升級成海綿型公園,還成為海綿城市科研實驗基地,可對市民進行海綿城市方面的科普教育,並對海綿城市建設研究提供數據支撐和經驗支持。
  • 蘇州4年後將邁入的「海綿時代」 究竟是個啥?
    恢復河流植被緩衝帶,減少不透水地面,最大程度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等,也是修復水生態的有效措施。其中,通過優化綠地種植結構,可以更好地發揮植被降溫、增溼的作用,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在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過程中,規劃要求將蘇州水文化遺產保護工程與海綿城市工程有機結合,吸納水文化遺產中蘊藏的治水理念、文化脈絡等,例如,加強古城水系與水巷保護,將建築、道路、河道和綠地公園等與水相關的元素串連起來,構成層次豐富、互相呼應的連續空間,讓蘇州「小橋、流水、人家」的水文化風貌更為鮮明生動。
  • 蘇州高新區制定蘇州首個區域海綿城市建設綜合規劃
    中國江蘇網訊 (駐高新區記者 袁雪)所有新建道路的人行道均採用滲水鋪裝、大型城市公園由堆土造綠改建為下窪地綠化……昨天,蘇州高新區規劃部門透出信息,《蘇州高新區海綿城市建設綜合規劃(2016-2030)》出爐,將涉及轄區4條生態廊道、13個大型城市公園等。
  • 蘇州將建設海綿城市項目56個 總投資9.6億
    記者從會上獲悉,為有效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蘇州確定了26.45平方公裡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建設各類海綿城市項目56個,計劃總投資
  • 成都活水公園將升級"海綿型公園" 年底對外開放
    成都市活水公園海綿型公園流程示意圖  四川新聞網成都8月4日訊(記者 沈杏怡)今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市府南河管理處獲悉,活水公園將於今年起全新「升級」,因地制宜引入海綿城市試點系統,將「海綿型公園」理念融入活水公園的升級工作中
  • 蘇州首個「海綿城市」試點區將於明年建成
    目前正在建設的「海綿城市」引發市民關注。這是改造中的城北路。根據設計方案,這條看似平常的道路,具有隱形的海綿城市系統,快車道慢車道都採用透水路面,雨水落地後在面層內部匯集排出,避免了車輛行駛時產生雨水飛濺和水霧汙染車體,路面下設置了儲水模塊。通過緩釋滴灌的方法,從土層內部對土壤水分進行補充,保證了綠化帶的種植。系統建城後,雨水的收集、分配、存儲和利用,都在自然力的驅動下完成。
  • 海綿城市究竟怎麼建? 地面吸水存地下 淨化後澆灌綠地
    本報記者周愛民攝&nbsp&nbsp&nbsp&nbsp作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綿城市正逐漸從理念轉變為現實。在我市,江北新區、南部新城以及江寧青龍山國際生態新城等地都提出全面貫徹海綿城市理念,推進海綿型建築、海綿型道路、海綿型公園等項目建設。
  • 蘇州將投資9.6億元 建設56個海綿城市項目
    8月20日,中英海綿城市(雨洪管理)戰略性規劃研討會在蘇州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根據海綿城市建設總體目標和具體指標要求,結合自然條件、城市建設基礎等現狀,蘇州確定了26.45平方公裡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試點區內各類海綿建設項目56個,計劃總投資9.6億元,項目涵蓋河湖水系生態修復、海綿型公園與綠地、海綿型道路與廣場、海綿型建築與小區、防洪排澇設施、雨水管網工程、海綿系統物聯網與績效考核、海綿系統大數據分析平臺等方面。
  • 鄭州新增一「海綿公園」,面積1.4萬平方米,1月6日開園門票免費
    獨特的「海綿體」乍一聽說「海綿公園」,大家都有點好奇,什麼樣的公園被稱為「海綿」呢?原來海綿公園致力於將公園建造成一個吸水、蓄水、滲水、淨水的「海綿體」。通過對雨水的利用,將公園打造成一個「海綿體」,以海綿設施消納雨水,提高對於地表水的利用效率,不僅貼合了環保的主題,還能提高鄭州整個市區的水資源利用效率,也被稱為「會呼吸的公園」。
  • 這個「海綿綠化」 不僅能吸水還能淨水
    毛緒昱說,「海綿綠化」能將雨水滲、滯、蓄、淨,延長徑流排放的流程。「跟傳統市政道路直接排水方式不同,這種下沉式的下凹綠地更利於去除初期雨水汙染、保護城市水生態環境。」毛緒昱解釋稱,以前的綠化設施沒有淨化雨水的功能,雨水往往是通過雨水口,直接進入雨水管網,然後排入水體中去。
  • 成都活水公園迎來首次大改造 變身「海綿公園」
    此次改造在保持原活水公園水自然淨化系統和植物生態系統不變的基礎上,還將完善活水公園尾水回用設施,最值得期待的是注入了「海綿城市」新理念讓活水公園徹底升級為「能喝水」、「會呼吸」的海綿型公園。  公園變身科研實驗基地 支持海綿城市研究  成都活水園,佔地24000多平方米,坐落於成都市中心府南河畔,是一個具國際知名度的環境治理的成功案例。
  • 42種植物「海綿綠地」當主力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北京的雨季,為了不讓雨水白白流走,本市建設了大批的集雨設施,其中包括海綿型的城市綠地。究竟栽什麼樣的植物「海綿」功能發揮得最好?昨天在京舉行的中國風景園林生態保護專業委員會年會上,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該院最新的課題成果,有42種北京常見植物耐澇性較好,適合在海綿型綠地中種植。所謂海綿型綠地,是指通過科學的植物配置和配套的工程措施,讓綠地最大限度發揮吸水、蓄水、滲水、淨水的功能,減少市政管道的雨水排放壓力,並實現綠地系統內的水資源循環利用。
  • 關於打造賀勝路(蘄嘉高速-107國道段)綠化示範景觀道的思考
    、工程建設等單位和園林綠化設計單位的意見建議,反覆論證了項目建設、設計方案的可行性,按照打造鹹寧市綠色生態的綠化示範景觀道的目標要求進行深入思考,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一、選題意義根據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要求,選取賀勝路(蘄嘉高速-107國道段)綠化景觀建設開展調研,主要基於三點考慮:(一)門戶效應。
  • 大城北最大中央水景公園——桃花湖已漸出風採 打造共享綠色空間的...
    作為大城北地區最大的中央水景公園項目——桃花湖公園,已經漸出風採。近日,記者從杭州交投集團下屬杭州市城市土地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佔地300畝、投資約10億元的大型中央水景公園桃花湖公園正在加快建設中,計劃於2021年完工。「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杭州考察時指出,要讓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
  • 從「海綿+」到「+海綿」 青島城建再添必選項
    通過系統治理,試點區消除黑臭水體,大村河上遊、樓山後河上遊、李村河中遊、四清水庫等多處河道、水體實現「水清岸綠」;初期雨水徑流得到有效滯蓄和淨化;增加綠化面積357公頃。完成104個老舊小區和公共建築海綿化改造,建設改造停車泊位1.2萬個,消除梅庵新區、翠湖小區、湖畔雅居等多個小區內澇積水問題,惠及居民6萬餘戶。
  • 案例|湖北武漢豹子溪海綿城市設計
    案例|湖北武漢豹子溪海綿城市設計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豹澥湖處於武漢和鄂州兩城之間,豹子溪作為豹澥湖的重要入湖河道,承擔著重要的防洪排汛功能,因此將項目建設成為集雨洪管理、自然生態、休閒娛樂、科普教育等於一體的濱水城市公園更具有「海綿城市」的示範作用。
  • 【探索】我們身邊有那麼多「海綿城市」項目,還藏著厲害的高科技哦!
    為解決雨水汙染且有雨汙混接現象、路面滲水性差、現有跑道及路面破損、綠化匱乏且單一等問題,項目利用下凹式綠地系統進行改造。跑道公園以龍耀路為界,分為南北兩種景觀類型。虹灣綠地以綠化種植為主體,實現生態防護、休閒遊憩、雨水收集、科普示範、公共服務、景觀觀賞等多功能的複合統一,體現現代節約型綠地的特徵。
  • 海綿城市如何建?院士支招: 用微生物原位生態修復
    人民網廣州3月21日電 (林龍勇 趙雪峰 劉婧婷) 海綿城市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在寸金尺土的廣州,海綿城市該怎麼建?如何建設一個能夠處處「吸水、蓄水」的海綿一樣的城市呢?根據《廣州市中心城區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廣州未來將規劃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