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幹細胞+3D列印,修復受損「丁丁」|3d列印|修復|陰莖海綿體|...

2020-12-05 騰訊網

「丁丁」受損了居然可以再生修復?近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安庚教授團隊的一項科學研究證實了這一可能性和未來臨床應用的前景。

該技術有效修復了缺損的兔陰莖海綿體,恢復其陰莖勃起和射精功能,並完成子代的生育。研究成果於6月1日發表於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安庚介紹,目前該技術仍在動物實驗階段,希望未來十年內能夠應用於臨床,幫助陰莖畸形、發育異常和陰莖海綿體損傷的男性。

研究成果於6月1日發表在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陰莖海綿體損傷難修復

陰莖是男性生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陰莖中的「陰莖海綿體」是維持陰莖正常勃起和泌尿功能的先決條件。

男性的陰莖主要由三個柱狀的結構組成,兩個陰莖海綿體和一個尿道海綿體,而勃起就是陰莖海綿體在起作用。陰莖海綿體就像「海綿」,當男性感受到性刺激時候,便會充血勃起,而在其他時候則是「縮」起來。陰莖海綿體起到讓陰莖充血、疲軟、維持硬度的作用。

然而,多種先天性發育異常、腫瘤或外傷等會導致陰莖畸形或陰莖海綿體缺損,嚴重影響性功能和生殖功能,需要進行各種陰莖重建手術。

「海綿體是『多孔結構』,當它破了或斷了時,手術縫補是無法實現的。」安庚說,臨床上,陰莖海綿體損傷的患者,即便進行各種陰莖重建手術,其勃起功能和生殖功能也很難恢復。換言之,這類患者的陰莖修復後外觀上無異,但硬度卻不行了。陰莖海綿體呈「多孔」結構,損傷後很難修復。

幹細胞+3D列印讓受損海綿體再生修復

隨著3D列印技術的興起,研究人員想到,可否藉助3D列印技術重建海綿體,「列印」出一模一樣的海綿體?

「要重建骨頭、牙齒這類『硬組織』不難,但要重建海綿體這類軟組織卻不容易,尤其是陰莖海綿體這類能夠收縮、回彈,有特殊力學性能的組織。」安庚說。

為此,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安庚主任聯合華南理工大學施雪濤教授、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毛傳斌教授等人,共同研究構建了具有多尺度多孔結構的仿生3D列印水凝膠支架,製備了在結構和力學上與天然海綿體匹配的生物材料。

研究人員還對該水凝膠支架進行了壓縮測試和循環壓縮測試,在20次循環壓縮測試後(實驗應力40 kPa,大於男性勃起期間白膜內壓力升高範圍),仍保持其原始機械性能,沒有出現任何損壞。

兔海綿體損傷修復示意圖

通過壓縮測試,研究團隊驗證了這個水凝膠支架材料與天然海綿體組織具有良好的力學匹配性,能夠像海綿體一樣收縮、回彈。由於陰莖海綿體裡面密布大量微血管,微血管系統的重建對海綿體功能(勃起和射精)的恢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海綿體修復是『蓋房子』,3D列印的水凝膠支架是房子的『框架』,微血管系統重建就是房子的『磚瓦』。」安庚介紹,研究人員利用幹細胞技術,向其中植入了高表達缺氧誘導因子(HIF-1α)的肌源性幹細胞(MDSCs),還通過肝素與聚L-賴氨酸(PLL)的逐層組裝,將肝素沉積到3D列印的水凝膠支架上,刺激植入部位血管形成,製備生物工程血管化陰莖海綿體。

實驗兔4個月恢復勃起功能,還生育了後代

隨後,研究人員將這個「生物工程血管化陰莖海綿體」植入海綿體缺損的雄兔身上。3D列印海綿體生物支架顯示出良好的組織相容性,沒有免疫排斥反應。由水凝膠生物支架中的誘導的新生血管有效修復海綿體的損傷部位,並促進新血管的形成,最終修復了缺損海綿體組織。

經過形態學評估和海綿體內壓測試,修復後的海綿體具有非常好的組織彈性和收縮能力,這意味著雄兔陰莖的「勃起和射精功能」得到了恢復。

研究人員將經歷了海綿體損傷修復的雄兔和雌兔混合,在4個月內,連續分娩了小兔子,進一步證實了其生理功能和生殖能力的恢復,完成了子代生育。該研究是全球首次利用幹細胞及3D列印技術成功修復陰莖海綿體缺損,使兔子恢復勃起和射精功能,並恢復生殖能力、生育子代。

雄兔陰莖海綿體損傷修復後,和雌兔生下小兔子

「中國40歲以上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患病率高達40%,陰莖海綿體修復對於恢復男性生殖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廣醫三院生殖醫學中心男科的負責人,安庚在臨床上看到很多男性因為海綿體損傷而失去性生活和生殖能力。

幹細胞+3D列印技術的修復策略對陰莖海綿體重建、恢復男性生殖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目前該技術仍在動物實驗階段,我們希望未來十年內,能夠應用於臨床,真正幫到那些陰莖畸形、發育異常和陰莖海綿體損傷的男性。」安庚說,除了修復陰莖海綿體組織缺損外,這類3D列印生物支架還具有修復其他富含血管組織的潛力(如皮膚、心肌組織等),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記者】朱曉楓

【通訊員】白恬

【作者】 朱曉楓

廣東健康頭條

相關焦點

  • 新技術!幹細胞+3D列印,修復受損「丁丁」
    「丁丁」受損了居然可以再生修復?近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安庚教授團隊的一項科學研究證實了這一可能性和未來臨床應用的前景。該技術有效修復了缺損的兔陰莖海綿體,恢復其陰莖勃起和射精功能,並完成子代的生育。研究成果於6月1日發表於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幹細胞+3D列印居然能修復它……
    「丁丁」受損了居然可以再生修復?沒錯,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安庚教授團隊參與的一項科學研究證實了這一可能性。 據廣醫三院介紹,該研究全球首次利用幹細胞+3D列印技術成功修復男性生殖器海綿體缺損,不過這次修復的是缺損的兔子海綿體,恢復了其勃起功能,助其順利生育出小兔子。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2020年7月27日,白令三維從外國媒體獲悉,受這種樂高玩具的啟發,科學家開發了一種類似樂高木製玩具的生物支持,能夠更好地修復骨折和修復受損的器官組織。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研究人員擁有3d的微型樂高式「骨磚」,可以治癒骨折。 研究人員的微型空心磚只有跳蚤的大小,可以用作支架,硬和軟組織都可以再次生長。
  • 丁丁受損,3D列印或可妙手回春? | 一周科技
    1丁丁受損,3D列印或可妙手回春?但目前來說,那些因戰爭、車禍等意外導致的男性海綿體受損,仍缺乏有效的治療恢復手段。近日,一項發表於《自然-通訊》的研究,通過3D列印製成的水凝膠支架技術,成功修復了兔子受損的海綿體。為了能引導血管生長到水凝膠支架上,研究者在水凝膠支架內部植入能分泌血管生長因子的肌源性幹細胞(MDSCs),並在水凝膠表面塗抹肝素。
  • 3D列印藝術:這5種3D列印方式推動藝術創意的新方向
    感覺3D列印技術就是為創造新事物而生的,為設計和製造過程帶來了新的方式。因此,我們看到藝術家開始注意並利用該技術的獨特品質來創作3D列印藝術。通過逐層製作授予的設計自由度和3D可列印材料的多功能性為各類藝術家開闢了新的前沿。經濟實惠的3D列印技術有助於在雕塑,時尚,裝置藝術等領域的設計和規模創新,以及跨學科的合作。
  • 中美團隊用水凝膠修復生殖器缺損,讓試驗兔成功交配並產子
    海綿組織是陰莖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的海綿組織對正常的勃起、射精等功能至關重要。但由於自身的複雜性、特殊力學性能和無法自行修復等特點,海綿體受損的修複目前仍是生殖領域的一大難題。日前,來自華南理工大學施雪濤教授和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毛傳斌教授帶領的團隊,開發出一種表面有肝素塗層的 3D 列印水凝膠支架,具備了與天然海綿體相當的力學性能,通過手術注入雄兔體內,不僅成功修復了損傷的海綿體,並在 4 個月內成功恢復了陰莖勃起和射精功能。
  • 微型3D列印結構助修復骨骼與軟組織
    ,可作為促進受損骨骼與軟組織再生的鷹架,修復效果比現有技術好,未來希望用於製作器官移植物。據研究團隊領導人Luiz Bertassoni博士表示此3D列印的中空立方塊結構正在申請專利,能像樂高積木般堆棧出各種配置,幾乎可支持任何大小與複雜度的應用,合作開發與評估這項技術的團隊為OHSU、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泰國Mahido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
  • 3D列印技術:3D列印珠寶首飾
    3D列印為設計增添了視覺複雜性,已成為創新藝術家和設計師創新性地挑戰傳統珠寶和配飾的推動者。時裝領域多年來一直在應用3D列印技術,以減少產品上市時間和降低成本,但主要是為了開發很難以其他方式製造的產品。對稱性,細節和可用設計的無限結合,為新公司打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
  • 美國實驗室開發自修復3D列印材料
    近年來,彈性體3D列印材料提供的柔韌性和強度,推動了其在消費產品領域中的應用。許多研究人員開發了增強的彈性體基述職,以試圖擴大其在不同行業中的應用。美國陸軍實研究實驗室與德克薩斯AM大學聯合,開發具有自愈功能的3D聚合物材料,該技術將會應用於從人造肢體到柔性航空部件等多個領域。
  • 陳根:水凝膠修復生殖器缺損,生物材料挺進生殖「無人區」
    但由於自身的複雜性、特殊力學性能和無法自行修復等特點,海綿體受損的修複目前仍是生殖領域的一大難題。因此,開發一種高效的用於海綿狀重建的再生療法再臨床醫學上具有重大意義。該研究為海綿體組織損傷的臨床難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研究人員通過結合了水凝膠3D列印技術和缺氧誘導因子(HIF-1α)突變的肌源性幹細胞(MDSCs),構建了一種表面負載肝素塗層的生物工程血管化海綿體修復支架。
  • 未來器官也可以用3D列印——3D生物列印技術
    3D列印鈦金屬骨科植入物是3D列印技術在醫療行業發展最快速、臨床轉化最多的領域之一。,一層細胞逐層列印,熱敏膠材料經過溫度的調控後會降解,形成含有細胞的三維結構體。3D細胞列印能夠為再生醫學、組織工程、幹細胞和癌症等生命科學和基礎醫學研究領域提供新的研究工具;為構建和修復組織器官提供新的臨床醫學技術;推動外科修復整形,再生醫學和移植醫學的發展;應用於藥物篩選技術和藥物控釋技術,在藥物開發領域具有廣闊前景。
  • 美國實驗室開發自修復3D列印材料
    近年來,彈性體3D列印材料提供的柔韌性和強度,推動了其在消費產品領域中的應用。許多研究人員開發了增強的彈性體基述職,以試圖擴大其在不同行業中的應用。美國陸軍實研究實驗室與德克薩斯AM大學聯合,開發具有自愈功能的3D聚合物材料,該技術將會應用於從人造肢體到柔性航空部件等多個領域。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3D列印是否可以幫助實現這一目標?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組織工程學(TE)領域研究的最前沿,這得益於有關傳統3D列印技術可以適應控制3D空間中高密度細胞群沉積的演示的推動。在不同的技術中,基於擠出的3D列印已被認為是實現TE視覺的最可能技術。特別是,對細胞活力影響有限的溫和加工條件,以及它們在加工具有廣泛性能的材料中的靈活性,使得該技術成為有吸引力的候選者。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
  • 4WEB醫學的3D列印脊椎側桁架系統獲得FDA市場準入許可
    金屬3D列印的特殊優勢是人工椎體被製成微孔結構,形狀像海綿一樣,類似我們骨頭中的骨小梁。有了這種『骨小梁』,相鄰正常椎體的骨細胞可以長入其中,最終二者融為一體,從而實現骨整合。2016年7月27日,3D列印骨科植入物的行業領導者4WEB 醫學公司宣布,該公司的3D列印脊椎側桁架系統已經獲得FDA的510K市場準入許可。
  • 3d列印價格為何這麼高
    3d列印一直都是人們心中的願景,希望其能實現許多無法實現的東西,尤其是在外科手術中,如果能列印心臟、腎等器官該是多麼令人欣喜的事。但是3d列印的面世並沒有帶給人們預期的喜悅,引得人們好評如潮,反而引發了人們的吐槽,說我明明能花很少的錢到市面上去買一個東西,為什麼要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錢去3d列印一個呢?
  • 全能的3D列印骨修復材料被成功開發
    目前已經有很多研究者利用生物3D列印技術進行骨組織修復,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水凝膠類材料在骨修復應用各有利弊,單一材料往往無法平衡機械強度、可列印性、生物相容性3D列印組織工程骨支架具有高保真度、複雜多孔結構、優秀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快速精準的滿足患者需求,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使用3D列印技術進行骨組織修復。微擠出式生物3D列印操作簡單、高效、成本相對低,是3D列印骨修復支架的可靠工藝技術。
  • 3D列印,解密未來製造業的「潛力股」
    2019年聖誕節,諾丁漢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生製作了200多個3d雪花送給本科大三的學弟學妹們。每一片雪花都是由我們目前正在攻讀增材製造與3d列印碩士學位(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3d printing msc)增材製造和3d列印碩士專業的學生親手製作的。
  • 3D列印材料新突破:乳膠3D列印
    要實現科學工程的突破,需要大量的工作和研究,更需要專業團隊技術攻關。 近日,據白令三維了解,來自高分子創新研究所、科學院和工程學院的維吉尼亞理工學院跨學科團隊共同提出了一種新的乳膠3D列印方法,並獲得了國家科學基金會獎。維吉尼亞理工大學也與米其林北美合作開展這個項目。
  • 【材料】Nature:來自未來的科技——超高解析度3D列印技術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在逐步發展,其應用範圍也在迅速擴大,包括文物修復,運動鞋部件、牙科陶瓷、貴重飾品和航空航天部件的大規模生產,以及微流體、醫療設備和人工器官的製造等等,但這一技術目前仍然有諸多缺陷,例如非列印區域也會呈現固體,列印速度慢、解析度普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