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為什麼如此重要?

2021-01-20 中科院物理所

今天我們將送出三本由圖靈新知提供的優質科普書籍《物理奇遇記》。

湯普金斯先生是一家大的城市銀行裡的一個小職員。他對現代物理學感興趣,但像很多人一樣,物理理論的長篇大論讓他昏昏欲睡。而在夢境中,他進入了許多不同尋常的物理世界:有個世界的光速變得很小很小,有個宇宙的膨脹和收縮周期只有短短兩小時,還有個世界的普朗克常數變得很大很大,而在原子世界中,他則化身為一個電子…… 

就這樣,通過湯姆金斯先生在這些夢中物理世界的種種奇遇,喬治·伽莫夫在這部科普經典中向我們生動講解了相對論、宇宙學、量子理論以及粒子物理的諸多基本概念,讓我們得以更清晰地理解我們所實際生活的物理世界。 

如何才能得到這本《物理奇遇記》呢?參與的方式非常簡單!只要你認真閱讀下面的這篇文章,思考文末提出的問題,嚴格按照[互動:你的答案]的格式在評論區留言,就有機會獲得獎品!(PS:格式不符合要求者無效)截止到本周四中午12點,點讚數前三名的朋友將獲得一本《物理奇遇記》。


【互動問答示例】

互動:這裡就可以自由發揮你的答案啦~


作者:Nola Taylor Redd

翻譯:Nothing

審校:山寺小沙彌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299792km/s,理論上沒有什麼物體可以比光運動的更快。如果你可以光速飛行,那麼你每秒足以繞地球7.5圈。

早期的科學家不能感知到光的運動,所以他們認為光的傳播不需要時間。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光速的測量越來越精確。由於Albert Einstein和其他人的工作,我們認識到光速是物體運動的理論上限:光速c被認為是任何具有靜止質量的物體都不可能達到的速度極限,原因我們會在下面的內容中解釋。但這並沒有阻止科幻作家們甚至一些正統的物理學家們構想在宇宙中進行超光速旅行。



已知的第一個對光速進行描述的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他不同意另外一位希臘科學家恩培多克勒的觀點。恩培多克勒辯稱因為光在移動所以它的移動一定需要時間。亞里斯多德堅持相信光的運動不需要時間。

1667年,義大利天文學家Galileo Galilei讓兩個人分別站在相距不足一英裡的兩座小山上,每個人拿著一個帶罩子的燈籠。一個人打開他的燈籠,當另外一個人看到閃光,他也打開自己的燈籠。通過測量第一個人多久才能看到第二個燈籠的閃光,Galileo認為自己可以計算出光速。不幸的是,Galileo所選的不到一英裡的實驗距離不足以測量到光速的具體值,所以他僅僅可以確定光速是聲速的十倍以上。


Ole Römer測量光速的原理圖:A是太陽B是木星,小圓是木衛一軌道,大圓是地球軌道。來源WIKI

17世紀70年代,丹麥物理學家Ole Römer利用木衛一的月食現象作為第一次測量光速的精確時鐘。在歷時數月的實驗中,羅默發現木衛一被木星遮擋之後再次出現的時間比計算值要遲,儘管推遲的不是很多。羅默確定光從木衛一運動到地球需要一定的時間。

NASA稱「觀測結果給了Römer光在空間中以恆定速度飛行的令人信服的證據。」

他推斷光需要10-11分鐘從太陽抵達地球,這比實際的八分十九秒要長一些。所以他的計算結果給出的光速時200000km/s,但至少科學家有數據可以用了。

1728年,英國物理學家James Bradley 根據他對由於地球公轉造成的恆星出現的位置的改變進行的計算,得出的光速是301000km/s,誤差低於百分之一。

17世紀中期,兩個嘗試使得光速可以在地球上進行測量:法國物理學家Hippolyte Fizeau把一束光照射在高速旋轉的齒輪上,並在5英裡外用鏡子把透過的光反射回齒輪。通過改變齒輪的轉速,Fizeau 可以計算光要多長時間可以通過齒輪上的空洞抵達鏡子上並在反射之後通過齒輪的孔。另外一位法國物理學家Leon Foucault利用旋轉的鏡子而不是齒輪。兩種獨立的方法測到的結果和今天測量得到的光速之間的誤差都小於1000miles/s。

麥可遜-莫雷實驗原理圖 來源:wiki

在普魯士出生在美國長大的Albert Michelson,嘗試去複製1879年Foucault的方法,但他使用了更長的距離,同樣使用高質量的鏡子和鏡頭。他得到的結果是299910km/s,這個結果是之後四十年內光速測量最精確的結果。

關於麥可遜的實驗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他的實驗原本是想探測光傳播的媒介-以太。然而,他的實驗證實了以太不存在。

「這項實驗是如此的具有革命性以至於他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沒有發現任何東西卻得了諾貝爾獎的諾貝爾獎得主。」Ethan Siegal寫到。「這個實驗本身可以說是完全的失敗,但是從中得到的信息大大加深人類對宇宙的理解。」



1905年,愛因斯坦寫成了他關於狹義相對論的第一篇論文。在這篇論文中,他提出無論觀察者以什麼樣的速度運動,他測量到的光速都是固定值。即便用最精密的方法測量,觀察者在地面測量到的光速和在噴氣飛機上測到的數據完全一樣。相似地,儘管地球繞著太陽飛行,太陽又在銀河系中運動。但是無論觀察者是處於銀河系內還是銀河系外,他測到的太陽發出的光的速度都是一樣的。愛因斯坦推斷出光速不隨時間和地點的變化而改變。

加速膨脹的宇宙 來源:wiki

儘管光速經常被認為是宇宙中速度的上限,但事實上宇宙膨脹的更快。根據天文學家Paul Sutter的說法,宇宙擴張的速度大約是68km/s每秒差距,秒差距是326萬光年。所以距離銀河1秒差距的星系遠離銀河的速度是68km/s,相距2秒差距的星系遠離速度是136km/s,以此類推。

「在某些點某些非常大的距離上,膨脹速度會超過光速,這是空間膨脹的自然結果」Sutter寫到。

他繼續解釋道,儘管狹義相對論給出了絕對的速度極限,但廣義相對論在更大的尺度上允許超光速的存在。

處於宇宙遠端的星系?那是廣義相對論支配的範疇,廣義相對論會說:我不關心這些,星系想跑多快就跑多快,只要它離得夠遠!

狹義相對論不關心遠處的星系是否超光速,你也不必關心。



真空中的光在空間中傳播一年走過的距離叫做光年。可以這麼理解:光從月亮傳到我們的眼睛大概需要一秒鐘時間,我們可以說月亮距離我們1光秒。陽光需要八分鐘的時間才能傳入我們的眼睛,所以太陽距離我們8光分。光從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到達地球需要大概4.3年,所以這個星系距離我們4.3光年。

「我們可以通過地球的周長來獲得對一光年的直觀認識:先把地球的赤道拉直然後擴展至7.5倍(對應一光秒),然後用3160萬個相同的線段首尾相接就是一光年的長度,」NASA's Glenn Research center寫到,「大約就是6000000000000英裡長。」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半人馬座,半人馬座中的比鄰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距離4.2光年 來源:wiki

太陽系外的恆星和其他物體距離我們幾光年至幾十億光年不等。事實上,當天文學家研究距離我們超過1光年的物體,他們看到的光並不是這是它發出的光。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有關遙遠宇宙的一切都是它們歷史上的樣子。

這條原則使得天文學家可以看到138億年前的大爆炸後宇宙的樣子。當我們觀測距離我們100億光年的物體時,我們看到的是它100億年之前的樣子,而不是它現在的樣子,那時宇宙大爆炸剛剛發生不久。



光像聲波一樣以波的形式傳播,光會被它傳播路徑上的介質減速。沒有什麼可以追趕上真空中的光。然而,如果一個區域內包含一些物質,哪怕是灰塵,光在通過這個區域時會因為和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而發生轉向,這使得光速降下來。

光在地球的大氣層中的傳播速度幾乎和真空中相同,但是光在金剛石中的傳播速度只有真空中的不到一半,即便這樣也還有124000km/s。



科幻小說熱衷於設想超光速飛行,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真正的星際旅行。儘管超光速飛行並沒有被完全證明是不可能的,但是實現超光速飛行一定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當物體的速度變快,它的質量會增加,儘管它的長度會收縮。在達到光速時,物體的質量無窮大但長度是0,這是不可能的。事實上沒有物體可以達到光速。

「如果柯克船長的航行速度和我們最快的火箭一樣,即便是飛行到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也要花費幾百年的時間,」Seth Shostak說,「所以科幻小說經常假設擁有超越光速壁壘的辦法,這樣故事可以推進的快一些。」

原文地址:

https://www.space.com/15830-light-speed.html

【互動問題: 如果把光速放慢,世界會怎樣?】


請大家嚴格按照  互動:問題答案  的格式在評論區留言參與互動,格式不符合要求者無效。


截止到本周四中午12點,點讚數前三名的朋友將獲得我們送出的圖書一本。


編輯:山寺小沙彌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物理定律告訴你,天下有情人終將分手!

2. 裝物理學家很歡樂很沉重

3. 無孔不入的喝酒養生觀念,當真你就中計了

4. 物理學家辭掉NASA工作玩摺紙,竟被請回實驗室「折衛星」

5. 物理學最難的方程之一,解答獎金達100萬美元

6. 地球上最神奇的10種物質,你見過幾個?

7. 廣義相對論很難?幾分鐘帶你簡單入門!

8. 狗狗最討厭主人做的12件事,看到第幾個你中槍了?

9. 蜂巢的洞口為什麼是六邊形而不是圓形?| No.93

10. 我們發現一種『新型炸藥』,其原料就在你們剛包好的餃子裡 | 正經玩 SP

點此查看以往全部熱門文章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引力波會以光速傳播?
    然而,儘管這些引力波與光無關,但它們必須以光速傳播。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知道電磁輻射的速度可以由真空中的麥克斯韋方程推導出來。什麼方程(可能與麥克斯韋方程類似?)提供了重力波必須以光速傳播的數學證明?這是個很深奧的問題。讓我們深入了解細節。
  • 為什麼光速會這麼慢?
    光速 明明 是宇宙中最快的,怎麼會說它慢呢?真空中的光速達299,792,458米/秒,宇宙中沒有任何具有靜止質量的物體速度比它更快,我們這個宇宙的基礎就建立在這個速度之上,假如有什麼東西超過這個極限,宇宙可能就會轟然坍縮或者分崩離析。但沒有人會滿足於這個速度,科學家們已經證明,只要超過這個速度,我們就可以通過時間旅行回到過去,做我們夢寐以求想做的事。
  • 光速的本質是什麼,光速為什麼不變?
    導讀:光速的本質是什麼?光速為什麼是光速?光速為什麼是不變的?光速不變!
  • 為什麼「洛倫茲變換」對「狹義相對論」來說是如此重要?
    其中都是以洛倫茲變換為核心,為什麼洛倫茲變換對狹義相對論如此重要呢?我來慢慢說。首先我們多次強調,狹義相對論是基於兩個假設:1物理規律在慣性系統一表現(協變性)2光速在真空中永遠等於c(光速不變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式子就是第一個和第四個。不過直接由洛倫茲變換是無法求出運動物體的長度到底變短多少,也無法直接算出時間變慢多少。因為洛倫茲變換求的是坐標,什麼叫求坐標呢。我們知道狹義相對論裡面,描述一個物體當前的狀態有四個量(x,y,z,t),x,y,z當然就是長、寬、高,t是時間,所以一個參考系裡面,描述物體狀態就用這四個量。但是參考系可以多個,不同參考系下看同一個物體,這四個量有所不同。
  • 為什麼光速是299792458米每秒?
    為什麼光速是299792458米每秒而不取整3億米每秒?現在我們知道,光速是一個基本的物理常量,它的數值為299792458米每秒(不過平時都近似取3億米每秒)。但是在17世紀前,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都認為光速是無限大的,因為宇宙中恆星的光都是瞬時到達地球的。
  • 相對論光速系列總結篇:光為了與眾不同,為何如此拼?
    光速不變是狹義相對論兩大假設之一,相對於另一個假設「相對性原理」,這個光速不變要難理解的多,複雜得多,也可以說是狹義相對論各種反常識的根源。正因為如此,在我開始準備寫相對論系列文章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要把這個問題徹底講清楚。
  • 光速為什麼無法被超越?
    其中關於不能超光速準確的描述如下:有靜止質量的物體永遠達不到光速,理論上只能無限接近於光速,光子由於沒有靜止質量可以為光速;例如現代的各種通信極限就是光速。我們知道光速約為30萬公裡每秒,為什麼我們無法超越這個速度呢,光速真的無法被超越嗎?
  • 為什麼宇宙中的物質無法超越光速
    為什麼宇宙中的物質無法超越光速 物理學家們討論的光速是指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比如外太空這個速度簡稱「c」 約為每秒30萬千米。不能超越光速的原因就是因此公式定理。 該方程表明質量 m 和能量 E 是等價的,也就是說物質的質量越大,其蘊含的能量就越大,也就意味著物質所含能量越大,那它也就越重。
  • 為什麼不能超過光速?科學事實和理論分析給出了答案:光速是極限
    畢竟,在如此長的一段時間內,它們很容易與某個宇宙物體相撞,而且它們發出的信號將在大約十年後停止到達地球了。那麼,為什麼它們不能以光速發射信息,或者為什麼它們不能在太空運動中發展成這樣的速度呢?首先,讓我們看看在物理學中,為什麼光速是一個常數?為什麼任何物理物體的運動速度都無法越過它呢?光速是如何變化的?誰證明了這一點?
  • 光速無法超越,為什麼光出現就能達到光速?
    飛行技術,那麼為什麼不說超光速呢?首先在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夠推翻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理論的前提下,人類是永遠都無法達到或者超越光速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果呢?,時間流逝就越慢,而質量的變大所需要的動力就越大,當達到光速的一瞬間物體的質量是無限大的,所需要的能量也是無限大的,這是無法突破的,人類即使科技高度發達,也只能說是無限接近光速,但永遠無法達到光速。
  • 光速為什麼不能被超越,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首先我們在非相對論的基礎上解釋下,為什麼我們不能超光速?  人類的極限速度  宇宙的極限速度,為什麼不能被超越?  這麼高的能量為什麼還是沒有超光速,下面就說說到宇宙的速度限制或者說能量限制了。當一個粒子的所攜帶的能量在5×10^19eV以上時,宇宙就開始幹預粒子,不讓其超過這個閾值。就是我們所說的GZK極限值!
  • 光速是怎樣測算出來的,為什麼光速不能被超越?
    眾所周知,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所發現的自然界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我們的討論範圍不包括量子力學)。光速在真空中傳播每秒鐘約30萬公裡(299792.458km/s),太陽光以光速傳送到地球需要大約8分鐘的時間。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他的相對論裡提出光速是不可以超越的,那麼為什麼光速不能被超越呢?
  • 為什麼量子糾纏超越光速至少10000倍!但卻不違背相對論?
    為什麼量子糾纏超越光速至少10000倍!但卻不違背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指出,光速是不可超越的,也就是說,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但是為什麼量子糾纏超光速至少10000倍但卻並不違背相對論呢?如果某種速度現象不是物質的運動,沒有相對論的約束,有可能超過光速嗎?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不是物質運動的速度,相對論就不會產生約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科學家得出量子糾纏超過光速的絕對結論,但它得到了許多權威人士的支持。瑞士科學家最近表示,他們已經在實驗中證明,糾纏亞原子粒子之間的信號傳輸速度遠遠快於光速,達到光速的一萬倍。
  • 為什麼光速無法被超越?根本原因是光速不變原理哦!
    光速無法被超越的根本原因是光速不變原理,而至於為什麼光速會有不變性,目前還不清楚。麥克斯韋先是從電磁場方程組中推導出光速不隨參照系的變化而變化,此後麥可遜和莫雷所做的光幹涉實驗證實了這一現象,再後來愛因斯坦把這種現象總結為光速不變原理,並由此創立狹義相對論,最後推導出任何東西都無法超光速。但遺憾的是,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光速不變原理背後隱藏著什麼深刻的原因。
  • 為什麼萬物無法超過光速?大自然為何限制這麼一條奇怪的定律?
    宇宙極限速度等於真空中的光速,至於為什麼宇宙存在極限速度,這是當前科學無法解釋的難題。愛因斯坦以「光速不變原理」為前提假設,推導出宇宙的極限速度為光速,在實踐中,科學家也發現光速是一道不可突破的屏障;比如大型強子對撞機可以把質子加速到99.9999992%,但就是無法達到光速。
  • 為何光速是這個取值?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指出,光速約為每秒3億米。 我們都知道光速是每秒299792458米,但光速為何偏偏是這個值、而不是其它數字呢?我們為何又對這種電磁波的速度如此關注?為何光速會成為物理學的重要基石?
  • 為什麼要用光速衡量宇宙,超光速1萬倍的量子糾纏豈不是更合適?
    我們之所以用光速衡量宇宙,並不是由於光速是最快的速度現象,而是因為光速是最快的信息傳遞的速度。不管是遙遠星系的光芒還是引力波都是以光速傳遞到外界的。比光速更快的速度還有量子糾纏,但是量子糾纏速度具體是多少,我們尚且無從知曉。我們只能知道量子糾纏的速度底線是光速的四個數量級,也就是光速的一萬倍。
  • 宇宙中的物質為什麼不能超光速?超光速質量為什麼會無窮大?
    一,宇宙裡的物質不能超越光速及其原因宇宙裡的物質不能超越光速,甚至連光速也達不到。因為達到光速時會使物質質量變得無窮大。相對論的質量效應公式表示的很清楚:也就是說任何靜質量不為0的物質是很難達到光速的,因為如果達到光速,它的質量會變得無窮大,需要無窮的能量來推動。如果宇宙是有限的,整個宇宙的能量都不夠,因而這是不可能的。反過來講,正是因為光沒有靜質量,才能達到最高速。二,那為什麼達到光速,質量會變得無窮大?上面是從狹義相對論的結論公式上分析的,從原理上分析的原因又是什麼呢?那是因為光速不變原理和時空相對性原理的結合。
  • 愛因斯坦明明說宇宙最快速度是光速,為什麼宇宙可以超光速膨脹?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基於光速不變,才有了任何有靜質量不為零的物體,無法達到光速。而《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是描繪了宇宙膨脹,才有了後來宇宙膨脹速度超過光速,所以一切的種種都是由於「光速不變原理」的這個假設,如果沒有這個假設,也就沒有後來一大堆反常識的結論,也就不存在那麼多矛盾。
  • 執著的希望之光,光速與現代科學有什麼聯繫,為什麼無法超越光速
    通過越來越精確的數據,科學家們對光的力學以及它在物理學、天文學和宇宙學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光有一個必須了解的概念就是它的速度,光速是宇宙中移動最快的東西。它的速度被認為是一個恆定且牢不可破的極限值,目前來說,沒有任何物質能以任何形式超過光速,那麼光速到底有多快呢?多年來,一部分朋友對真空光速數值有誤解,誤認為真空中的光速就是30萬千米每秒,認為宇宙處處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