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幾期文章中,我們多次談到了洛倫茲變換,並且利用「時間膨脹」公式,「長度收縮」公式和「質速關係」式量化計算出,到底運動的物體時間變慢多少、長度收縮多少以及質量變大多少。其中都是以洛倫茲變換為核心,為什麼洛倫茲變換對狹義相對論如此重要呢?我來慢慢說。
首先我們多次強調,狹義相對論是基於兩個假設:1物理規律在慣性系統一表現(協變性)2光速在真空中永遠等於c(光速不變)。根據這兩條,可以直接推理出洛倫茲變換(推理過程複雜略過):
大家發現沒有,洛倫茲變換是一個方程組,有四個方程,對應一個坐標的四個量(x,y,z,t)。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式子就是第一個和第四個。不過直接由洛倫茲變換是無法求出運動物體的長度到底變短多少,也無法直接算出時間變慢多少。因為洛倫茲變換求的是坐標,什麼叫求坐標呢。我們知道狹義相對論裡面,描述一個物體當前的狀態有四個量(x,y,z,t),x,y,z當然就是長、寬、高,t是時間,所以一個參考系裡面,描述物體狀態就用這四個量。但是參考系可以多個,不同參考系下看同一個物體,這四個量有所不同。
由於狹義相對論告訴大家,速度、質量、長度和時間都需要選參考系才有意義,所以我們在求解各種物理過程時,就必須要在兩個參考系之間來回切換,把兩個參考系看同一個物理過程的(x,y,z,t)都先算出來,然後才能按照常規方法繼續求解。
但是我們真正在研究物理過程中,假設有兩個參考系S和S&39;相對於S做速度為1/2c的勻速直接運動。有一個物理事件B發生,B在S參考系下的坐標是(x,y,z,t),現在問你,我想求B在S&39;參考系裡面去重新測量下事件B的坐標不就行了?
可是人都是偷懶的,能不去重新測量就不測,更何況有些物理過程再來一次成本較高,因此就需要通過S參考系下B事件的坐標,直接通過公式求出在S&39;坐標變換公式,就變得非常重要。而啥公式可以做到參考系下坐標快速變換,那就是洛倫茲公式,所以洛倫茲變換就是連接兩個參考系下坐標的橋梁。
理解洛倫茲變換,是量化理解狹義相對論的最核心環節。之前的文章,我基本都只從文字描述和場景故事的方式表達相對論,但是你如果想真正了解狹義相對論,最好還能通過量化的方式,用數學的公式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