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倫茲變換出現巨大問題?t=0時公式不成立?狹義相對論又錯了?

2020-12-03 小彭來給您解惑

最近有網友提出,洛倫茲變換和逆變換,如果取t=t'=0,就會得出矛盾的結論,所以證明:洛倫茲變換錯了。但是誠如我在之前的文章說的,狹義相對論是基於兩個公設:1是協變性,2是光速真空中不變。由這兩個公設就可以推導出狹義相對論的全部內容,其中一部分就是「洛倫茲變換」,所以如果你說洛倫茲變換錯了,就等效於說兩個公設中有一個錯了,因為由公設推導出洛倫茲變換,這個推理過程是絕對沒錯的,經過了無數科學家和數學家的嚴格論證。那麼當t=t'=0時,洛倫茲變換得出矛盾結論如何解釋呢?下面我來給大家講解下。先給出洛倫茲變換和其逆變換:

左邊是逆變換,右邊是正變換,這裡我們只看每個變換的第一個公式(長度變換公式),考慮到部分網友沒有看往期我寫的關於「洛倫茲變換」解析相關文章,先介紹下洛倫茲變換的基礎知識:有兩個參考系S和S',S是靜止參考系,S'是做勻速直線運動的參考系,S'在S參考系t=0時,開始從S參考系的原點出發向S的正方向開始運動,速度是v。

有了以上洛倫茲變換的基礎知識,我們就可以繼續分析,首先看洛倫茲正變換,也是上圖右邊的第一個公式,你先要明白,正變換是用來幹啥的?是用靜止參考系測得的物理量來算動參考系的物理量,也就是已知靜止參考系的距離坐標,來算運動參考系的距離坐標。當然逆變換,其實把剛剛的過程反過來,用運動參考系下的距離做坐標,來算靜止參考系下的距離坐標。

於是網友提出了,取t=0,t'=0,分別代入洛倫茲正變換和逆變換中,得到下圖所示:

X/X'=X'/X=一個定值?所以洛倫茲變換錯了?

其實之所以覺得矛盾了,是因為沒明白洛倫茲變換到底是算啥的,以及什麼情況下用正變換,什麼情況下用逆變換。當你已知S參考系的物理量,去算S'的物理量用正變換,當你已知S'參考系物理量,算S的物理量用逆變換,所以洛倫茲變換使用的前提條件是:S和S'參考系物理量,你必須知道其中一個,而另一個是未知的,然後用已知去算未知,如果你兩個參考系下的參數都知道了,那就不需要再算了。

而提出這個問題的網友,取t=0,t'=0,同時帶入洛倫茲正變換和逆變換,這個帶入過程對應的含義是啥呢?就是我已經同時知道S和S'的物理量,然後又去算S和S『的物理量,相當於壓根就沒搞懂洛倫茲變換的使用條件。

其實當t=0時,按照洛倫茲時間變換公式(也就是圖上的第四個公式)的正變換,可以算出t'的值,你會發現t'壓根就不等於0(這是S已知,S'未知,用已知算未知,所以用正變換)。

再算當t'=0時,按照洛倫茲時間變換公式的逆變換,可以算出t的值,你會發現t值也壓根不等於0(這是S'已知,S未知,用已知算未知,所以用逆變換)。

所以明白了吧,網友說的t=0,t'=0,這種情況壓根就不會發生。要麼就是t=0,t'≠0,要麼就是t'=0,t≠0,這兩種情況對應這兩個完全不同的物理過程。

所以把t=0,t'=0,同時帶入洛倫茲正變換和逆變換,其實把兩個不同的物理過程,等同起來了,然後發現矛盾。就好像我們測量一個火車速度,第一過物理過程火車靜止,我們測量出來速度是0,第二個物理過程火車運動,我們測量出來速度是3m/s,然後你再把這兩個物理過程等同起來,就會發現,速度0=速度3,所以矛盾了?其實並不矛盾,只不過是你把兩個物理過程等同而已。

我是百家號《小彭來給您解惑》,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如果對文章有異議可以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狹義相對論之洛倫茲速度變換
    >圖1在狹義相對論基礎洛倫茲變換中我們得出圖1的洛倫茲正變換從S慣性參考系變換到S'係為:x=Y(x'+vt』)y=y'z=z't1=Y(t』1+xv/c)圖>狹義相對論速度變換和伽利略速度變換一樣,速度的公式還是牛頓的速度定義有Vx=dx/dt,Vy=dy/dt,Vz=dz/dtV』x=dx』/dt』 V』y=dy』/dt』 V』z=dz』/dt』這裡我們用圖1來進行簡單的x軸速度變換推導
  • 為什麼「洛倫茲變換」對「狹義相對論」來說是如此重要?
    其中都是以洛倫茲變換為核心,為什麼洛倫茲變換對狹義相對論如此重要呢?我來慢慢說。不過直接由洛倫茲變換是無法求出運動物體的長度到底變短多少,也無法直接算出時間變慢多少。因為洛倫茲變換求的是坐標,什麼叫求坐標呢。我們知道狹義相對論裡面,描述一個物體當前的狀態有四個量(x,y,z,t),x,y,z當然就是長、寬、高,t是時間,所以一個參考系裡面,描述物體狀態就用這四個量。但是參考系可以多個,不同參考系下看同一個物體,這四個量有所不同。
  • 狹義相對論基礎與洛倫茲變換
    當O與O』重合時,開始計時這時t=t』=0,在經過同一過程A後計時t1和t』1(這裡的是指時刻)。現在我們來導論同一事件P,在同一過程A中兩慣性參考系S和S』之間的坐標變換。1)事件P在過程A中,慣性坐標系S相對於慣性參考系S』的變換為{x=Y(x』+ut』1)①,y=y』,z=z』,t≠t1≠t`1}在這裡引入了Y,Y為洛倫茲變換因子事件P在過程A中,慣性參考系S』相對於慣性參考系S的坐標變換為{x』=Y(x-ut1)②,y'=y,z'=z t≠t`1≠t1}
  • 經典力學和電動力學的調和者,狹義相對論的核心——洛倫茲變換
    在採用其他單位制時,方程中有些項將出現一常數因子,如光速c等。積分形式的麥克斯韋方程組是描述電磁場在某一體積或某一面積內的數學模型,其中第一個公式式是由安培環路定律推廣而得的全電流定律,第二個公式是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表達式,第三個公式是表示磁通連續性原理,最後一個公式是高斯定律的表達式。
  • 洛倫茲推導出了洛倫茲變換,為什麼卻沒發展出相對論?
    相信很多人剛開始學習狹義相對論的時候都有這樣一個疑問,愛因斯坦從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出發,根據同時性的定義推出的公式為什麼要叫做「洛倫茲變換」呢?事實上,在1989年,洛倫茲在他關於物質結構理論的「電子論」就已經推出了洛倫茲變換的數學形式,比愛因斯坦早了10多年。
  • 神奇的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公式推導
    簡單的說,愛因斯坦看到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電磁理論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因為後者不滿足伽利略協變性)。為了調和它們,他考慮了電磁感應實驗,思考了一些一階以太實驗,研究了洛倫茲的電子論,接受了馬赫對牛頓力學的批評,創造性地解決了時間問題,最終得到了相對論。
  • 相對論最早是「洛倫茲」發現的?愛因斯坦搶了洛倫茲的學術成果?
    前面幾期我講解了狹義相對論的相關知識,我們多次提到「洛倫茲變換」,但是大家想過沒,狹義相對論明明是愛因斯坦最先發現的,為啥這個重要的變換要叫「洛倫茲變換」,不叫「愛因斯坦變換」,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我們所處的這個宇宙有四個物理量是相對的:速度、時間、空間和質量。當我說一個物理量是相對的,那麼有兩個邏輯前提是啥?
  • 相對論的洛倫茲變換推導有失根
    如果說經典物理是相對論在低速運動狀態下的特例,其精確含義是「當參考系的相對速度u遠小於光速c」,含混的說法是「當事件運動速度遠小於光速c」,其結果是「γ趨近於1」。「γ趨近於1」不能用「γ=1」來代替,因為如果「γ=1」,則必然是u=0,其含義是另一個參考系相對於「我」這個觀察者靜止,這樣一來,描述事件的運動就該用經典物理學,並且按坐標系初始設置兩個坐標系是重合的,連伽利略變換都不需要;把後者說成「含混」是因為後面的說法直接跳開了另一個參考系,可以設想把太空人與宇航器作為一個整體事件,另一個參考系呢?沒了。
  • 以太的否定,洛倫茲與龐加萊的困惑,狹義相對論誕生的前夜
    上一篇文章我們討論了「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經過我們的討論,發現這兩個基本原理之間存在著不相容性,或者說它們之間是相互牴觸的,這篇文章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物理學家們是如何一步步解決這兩個基本原理之間相互牴觸的問題的、狹義相對論又是如何建立的!我們得先從「麥可遜—莫雷」實驗說起!
  • 怎樣理解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簡析
    狹義相對論主要是解決麥可遜-莫雷實驗中得到的光速各向不變的結果裡的速度疊加矛盾的。麥可遜-莫雷實驗後來一個大神洛倫茲用數學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就是鼎鼎大名的洛倫茲變換。這就完美解釋了邁克耳遜-莫雷實驗中為什麼光速會各向不變——在四維的絕對時空裡分成兩個坐標分量,在空間坐標裡位移越大在時間坐標裡位移越小,這樣也就得出了當速度越快(空間位移越大),時間就會越慢(時間位移越小),當這種位移變化通過洛倫茲變換應用到相對時間和相對空間,由於時間膨脹和空間收縮同步變化,而速度就是空間長度與時間長度的比值(m/s),因此光速就可以在任意方向(意味著任意速度)上始終保持不變。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上篇:《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上)》16不存在絕對運動馬赫對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愛因斯坦在學生時代就讀過馬赫的《力學史評》,奧林匹亞科學院(大學剛畢業的愛因斯坦和幾位朋友創建的一個以科學和哲學的交界問題為主題的學習小組。
  • 狹義相對論與質能公式
    而在狹義相對論中,時間和空間是時空的不同分量, (t,x) ,一切的矢量都要推廣到閔氏空間,而根據上述的倆定理,我們也可以初步推測,動量和能量也可以組成閔氏矢量 (E,p) 。同時,動量定理和動能定理我們也認為是一個一般的定理,因此在狹義相對論下也成立。但是此時的動量和動能的形式就得發生變化了。經典的動量寫作:
  • 狹義相對論的困難,驚心動魄的十年
    需要說明的是,洛倫茲變換並不是愛因斯坦首先推導出來的。1989年,洛倫茲早就在他的「電子論」中推導出了洛倫茲變換的數學形式。但是,當時洛倫茲對這些公式的物理解釋還停留在牛頓時代,他認為存在著絕對空間,而公式中的變換後的時間不是真正的時間。
  • 論洛倫茲變換中的同時相對性解析相對論中洛倫茲因子災難(20)
    因為這僅僅是B在自身膨脹的時間引力參考系中相對於A的主觀意識,此時A、B兩人的時間引力參考系是完全不同的參考系,不具有等價關係!不能把A自身處於相對靜止塌縮的時間引力參考系地球強行變換成B膨脹的時間引力參考系時間黑洞,更不能把B想像中的主觀意識當成構成A九十歲客觀事實的條件。因此,通過洛倫茲變換中時間逆變換的公式計算得出A膨脹的時間,是一種無效證偽!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創立狹義相對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但是,當我們分別站在地面(磁體不動導體動)和火車上(導體不動磁體動)看問題時,愛因斯坦在論文裡說的問題就出現了,有意思的事情也隨之而來。於是,洛倫茲把t稱為一般時,而把t』成為地方時(local time)。
  • 顛覆世界的認知——狹義相對論
    顛覆世界的認知——狹義相對論 科學的發展經歷了很長的歷史,這其中誕生了很多的經典,19世紀的曾出現了兩篇偉大的的論文,一篇是普朗克的《論正常光譜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論》,另一篇是愛因斯坦的《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前者開啟了量子物理學的大門,後者開啟了相對論的大門,相對論之於物理學的重要性,好比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之於生命科學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
    我之所以反覆強調1895年這個時間點,是因為這是愛因斯坦在發表狹義相對論論文(1905年)之前所知道的洛倫茲的最新工作,洛倫茲在1895年之後的工作愛因斯坦通通不知道,包括1904年大名鼎鼎的洛倫茲變換。
  • 如果沒有龐加萊,洛倫茲和馬赫,相對論的出現,至少要晚5年!
    現在我們該了解相對論產生的歷史背景了,邁克耳孫-莫雷實驗對以太風觀測的零結果表明,或者所有有關以太的理論需要修改,例如像洛倫茲那樣引入長度收縮因子,這樣會帶來一系列的修補工作;或者認為以太存在的理論根本就不成立。
  • 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與狹義相對論自相矛盾嗎?
    質能方程與狹義相對論並不矛盾,因為質能方程的基礎就是狹義相對論,或者說我們可以從狹義相對論出發推導出質能方程,既然如此,又何談自相矛盾一說呢?狹義相對論的兩大基本原理是:光速不變原理和狹義相對性原理,由此可以推導出狹義相對論的核心——洛倫茲變換,而有了這個變換之後,狹義相對論的一切推論就有了基礎,比如著名的時間膨脹、量尺縮短、質量增加等等其中題目說的質能方程也是它的推論,最早是發表於《物體的慣性取決於它的能量含量?》一文,時間是1905年9月。
  • 為什麼狹義相對論會造成遠方時間加快?
    其實我前面的文章早就多次解釋過這個問題,其實看似矛盾並不矛盾,因為當你覺得矛盾時,是因為你又退回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認為世界上的時間有一個絕對標準,大家的時間到底誰更慢,都必須要把自己的時間拿到這個「絕對標準」下去衡量才行。但是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為啥叫相對二字,不叫絕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