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您好!您家養的鴨子還有沒有?我預訂幾隻年前來買!」
「現在還剩20餘只,你過段時間來拿吧,如果你再晚點可能就沒有了哦!」
家住達川區趙家鎮谷花村10組的村民周傳炳家裡養了近100隻鴨子,足不出戶鴨子就快賣完了!不僅是周傳炳一家,當地的農戶都有養鴨的習慣。「每年水稻收割後,我們村上就組織專業隊伍對冬閒田翻耕,然後蓄水養鴨。在水田裡養大的鴨子因運動量大肉質也會更好,許多客人都是主動上門來買。」
達川區是農業大區,水稻收割後,大面積的冬閒田如何有效綜合利用,如何助農增收是一門大學問。
為了改善土壤結構,提高作物產量,達川區堅持「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種滿種盡、綜合利用」的原則,對冬閒田進行綜合開發利用,在水稻收穫後對冬閒田翻耕,種植油菜或蔬菜、冬水田養鴨,以此提高冬閒田綜合利用效率,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涵養水源 促進生態平衡美化環境
「達川區的農田大多地處山地、丘陵,冬閒田對涵養水源、改善生態環境,減少越冬病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達州市農技站站長寧孝勇說,冬閒田翻耕後對於涵養水源,來年春季插秧苗、栽水稻大有裨益。
2020年12月20日,記者來到達川區麻柳鎮春申君村。正在田裡勞作的該村9組村民肖永強彎著腰,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告訴記者:「村幹部秋收後就組織大型旋耕機進場對農田進行了翻耕,現在我們再對翻耕後的農田築牢田坎、蓄水,以備來年春種。」
「對冬閒田翻耕能把谷樁、雜草翻入地下。蓄上水腐爛後既能當肥料,還能減少冬季病蟲害。」村民肖永強笑著說,大家都很支持冬閒田的整治利用工作。
「我們鎮共有2600餘畝農田已實施冬閒田整治利用。」麻柳鎮黨委書記王華寧告訴記者,整治冬閒田不僅能涵養水源保障灌溉,更是土壤休養生息恢復培肥地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據了解,麻柳鎮是農業部綠色糧油高產創建示範鄉鎮,素有「達川糧倉」的美譽。每到秋收後,隨處可見大型旋耕機在農田裡來回作業對稻田進行翻耕,村民紛紛提前買好鴨子、鵝等家禽,進行稻田養殖,這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還讓許多村民因此受益。
冬閒田除助農增收外,美化環境也是一大特色。
每當油菜花開的季節,麻柳鎮那一望無際的油菜花便匯聚成了一片片金色的海洋,吸引許多遊客慕名而來。
「油菜花開的季節特別漂亮,每年我們都會趁著周末一家人去那裡感受一下!」家住達川區上觀南城小區的劉先生表示。
「冬閒田+」 村民增收致富方式多多
2020年12月21日上午,薄霧漸漸散去,迎來難得的冬日暖陽,在達川區石梯鎮場周社區,本處於冬閒狀態的農田卻很「忙」。社區居民嚴志偉和鄉親們正忙著採摘蘿蔔、白菜,忙得不亦樂乎。
據了解,近年來,達川區石梯鎮不斷盤活土地資源,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和土壤條件,進行冬閒田整治利用,通過集體翻耕土地,發展蔬菜種植、稻田養殖等產業,幫助村民實現豐產豐收。
「現在我們都願意在冬季田地裡種蔬菜,吃不完還可以拿去賣,增加收入……」正在田裡摘菜的趙家良說。
2019年,達川區石梯鎮啟動冬閒田綜合整治利用,除了按照區上100元/畝的土地補貼標準外,當地鎮政府還對受益農戶給予20元/畝獎勵,鼓勵村民翻耕土地,種植蔬菜、油菜等作物。
目前,達川區石梯鎮已完成冬閒田綜合利用2400餘畝,種植油菜、蔬菜、水果,並發展水田養鴨,預計可實現效益240餘萬元,增收160餘萬元。如今雖是寒冬時節,但這裡依舊生機盎然,實現了「秋冬處處春、沃野無閒田」。
「下一步,我們將再規劃770畝發展優質柑橘和稻鴨模式,持續開展種植蔬菜、水田翻耕、蓄水養鴨、清雜除草等冬閒田綜合利用工作,打造達川西部冬閒田綜合利用示範帶3500畝,助推全鎮農業持續健康發展。」達川區石梯鎮幹部吳瓊表示。
對達川區來說,石梯鎮的冬閒田利用並非個例。在達川區趙家鎮,這裡的種植戶和村民把冬閒田充分利用起來,種植油菜、養殖家禽,讓「冬閒田」變成「增收田」。
2020年12月30日上午,記者來到趙家鎮先鋒村,成片綠油油的油菜長勢喜人。
「年輕人基本都外出務工去了,農村勞動力缺乏,前幾年大家都不太願意管理冬閒田。」該村7組村民雷顯義喜笑顏開地說,現在政府為我們免費提供油菜種,做一點收一點,現在大家都願意種了。
「2019年開始推行冬閒田綜合利用後,去年稻穀收割結束,大家就紛紛在乾田裡播下油菜種,將閒田利用起來的意識逐漸提高。」該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柏子見說道。
拐過幾道急彎,駛過幾條鄉村公路,記者來到趙家鎮谷花村10組。
「嘎,嘎,嘎……」陣陣鴨叫聲,打破冬日的沉寂。記者聞聲看到,在趙家鎮連片翻耕後的水田裡,生機勃勃,遊鴨成群,與田邊碩果纍纍的柑桔樹,構成了一幅幅和諧美麗的山水畫卷。
「我們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養了鴨子,稻田翻耕蓄水後,一大早鴨子就遊到田裡去了。」趙家鎮谷花村10組村民胡定蘭向記者介紹道,她家有3畝多土地,今年養了上百隻鴨子,稻田翻耕後,也為鴨群增添了遊玩的好去處。
「稻穀還沒收,家裡的鴨子就有不少人預定了,有的客人是直接上門來買,基本不愁銷路。」胡定蘭樂呵呵地說,一年能掙幾千元錢,村裡推行稻田養鴨後,大家養鴨的積極性也高了許多。
如何利用冬季閒置土地,增加農民收入?柏子見介紹道,近年來,趙家鎮鼓勵該鎮種植戶及村民充分利用冬閒田,大力推廣在冬閒田裡養鴨、種植油菜,不僅讓原本閒置的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時也為村民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條好門路。
據了解,2020年達川區種植秋冬菜面積超萬餘畝,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還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政策護航 堅持種養結合種滿種盡
嚴冬季節,天氣寒冷。1月4日一大早,達川區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與農藥肥料股負責人梅壯太又隨冬閒田抽查驗收組的同事們下鄉了,「我們共組織了3個抽查驗收組,對全區冬閒田綜合利用進行實地驗收。」
「範圍這麼廣,怎麼科學驗收?」說到冬閒田如何驗收,梅壯太打開了話匣子。
「首先是鄉、鎮(街道)自查。由各鄉、鎮(街道)組織人員對規劃區域的冬閒田綜合利用情況進行自查,再由區農業農村局和區財政局等組成的區級驗收小組進行核查。並在每個鄉鎮(街道)的每一個村(社區)選擇部分農戶(業主)進行實地抽查,以實際佔比,確定鄉、鎮(街道)冬閒田實際綜合利用面積。比如,達川區石梯鎮盤龍村自查面積為180.1畝,實地驗收就根據自查面積與區級驗收村綜合利用平均比核算下來為164.4畝。
為提高冬閒田綜合利用效率,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達川區創新工作舉措,無論從政策上還是宣傳引導上都下足了功夫。
據悉,根據驗收冬閒田翻耕後種植油菜或種植蔬菜,翻耕乾田按每畝補助100元。同時,冬水田割稻樁、抽水、築邊、養鴨等按每畝補助100元。
「我們組織幹部進村開展入戶宣傳,確保冬閒田綜合利用效果傳達到每家每戶。」達川區石梯鎮黨委書記賴晶晶表示。
據悉,2020年達川區冬閒田綜合利用示範點包括在東部明月江—亭子—麻柳—萬家—大樹,南部雙廟—趙家—百節—石板,西部管村—石梯—石橋、大堰—米城—堡子公路沿線及河市—金埡—渡市鐵路(達成動車)沿線100米可視範圍內的冬閒田,共涉及18個鄉、鎮(街道)95個村10634.25畝。
「我們倡導所有鄉、鎮(街道)、公路沿線水稻收穫後的冬閒田,翻耕後種植油菜或種植蔬菜或冬水田養鴨,並根據現階段雨水多等氣候特點,對原規劃不能種植油菜或蔬菜的冬閒田,要求割掉稻樁,翻耕後築邊關水養鴨,力爭做到相對集中成片,突出規模。」達川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偉介紹道。
記者 | 桂丹倪 邱霞
通訊員 | 湯勁松(圖)
原標題:《養鴨、種菜......「冬閒田」也能這麼幹!》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