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青年帶領下崗職工成立合作社養雞養鴨創業脫貧

2021-01-10 百家號

白沙:青年帶領下崗職工成立合作社 養雞養鴨創業脫貧

500隻「生態雞」年前上市

青年帶領下崗職工成立合作社,養雞養鴨創業脫貧。南國都市報記者王洪旭攝

南國都市報12月25日訊(記者 王洪旭 實習生 趙玉順)「以前打零工只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生活,現在成立合作社養雞養鴨,我們希望能夠實現自主創業脫貧。」12月18日,白沙致遠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在白沙黎族自治縣龍江農場珠碧江分場掛牌成立,這是由一位熱血青年帶領6名下崗職工合資創立的合作社。

該合作社有成片的果樹,成群的雞鴨在樹林裡覓食,樹林旁還有一片魚塘。「當初來到這裡,覺得這裡適合種養,後來了解到當地的貧困居民不少,我想在這裡建個合作社,帶動部分居民創業脫貧。」該合作社主要發起人石磊說。

「再過一個多月,500隻雞就可以賣了,除去成本,純收入大約2萬元,想著終於有了收入很激動。」合伙人唐志軍說,每天他都與這群雞鴨「為伍」,早上起床給雞鴨餵食後就打掃院子,之後看看那些果樹,再去魚塘看看魚的情況。

目前,該合作社佔地面積約40畝,其中魚塘28畝,養殖羅非魚、草魚、鯧魚;地裡種了不少果樹;同時飼養了本地小種閹雞500隻、豬50頭、鴨子1000隻。「每天看著這群雞鴨心裡就踏實了,相信不久後就能過上好日子。」唐志軍說,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在路上】90後養蜂青年的自主脫貧甜蜜夢
    【脫貧攻堅在路上】90後養蜂青年的自主脫貧甜蜜夢 2019-04-02 15: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資金互助合作社助力脫貧有實效好評如潮
    近年來,隨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高度的上升,助推貧困群體快速致富,加速步入小康社會,已成為社會各行業的共同認知。地處大別山紅色革命老區的六安市成立了「資金互助合作社」,從金融助力脫貧入手打通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任督二脈」。
  • 寶興縣召開青年創業聯盟成立大會
    四川新聞網消息 為深入貫徹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實共青團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服務青年創新創業的實際需求,結合實施《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11月25日,寶興縣青年創業聯盟成立暨第一次會員大會順利召開,團縣委領導班子、各鄉鎮團委負責人及首批聯盟會員30餘人參加會議。
  • ...蘆永軍:從下崗職工到研髮帶頭人 他用匠心為中國冶煉鑄造添「智...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一名國企下崗職工一步步成長為國產鑄造冶煉輔助材料研髮帶頭人,12月3日,大河網記者走進河南豫中新材料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蘆永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一項項攻科技關成果展示躍然於眼前。
  • ...興辦扶貧車間,能人紛紛回家創業——帶領老鄉致富,內心滿是幸福
    很多企業成為各地興辦扶貧車間的主力軍,有想法、有意願的能人紛紛返鄉創業,他們參與興辦扶貧車間的過程中,受到了當地政府的幫扶,克服了人才、技術等困難,最終帶動了村裡不少貧困戶和困難群眾就近就業,脫貧增收。
  • 牽住產業扶貧「牛鼻子」——廣西賓陽脫貧攻堅一線觀察
    新華網南寧6月4日電(記者覃星星)「我2018年回村創業,通過現代化生態種養一體化模式,用菌草餵養蛋雞,出產的雞蛋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在廣西賓陽縣賓州鎮恭村的一個雞棚裡,賓陽縣匯財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鄧德威說。
  • 解好鞏固脫貧成果的「方程式」
    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好的硬仗,行百裡者半九十,越是到最後關頭,越要增強攻堅克難、幹事創業的精氣神,確保收官之日必是顆粒歸倉之時,努力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多措並舉防止返貧 讓群眾吃下「定心丸」「脫貧之後,我害怕失去幫扶又回到從前,後面才發現擔心是多餘的。
  • 來安縣:互助合作社 脫貧好幫手
    原來,正在大棚裡忙碌的除周善雨外,其他人都是仰山村農業互助合作社的社員。仰山村是縣級重點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7戶98人。為幫助農戶儘快脫貧,今年2月,該村農民群眾自發成立了互助合作社。該合作社不以盈利為目的,將村裡有勞動能力的村民組織到一起,以互助合作的形式,義務幫助貧困戶平整農田、種植作物、除草收割、餵養牲畜等。
  • 上海援藏江孜小組創新組建「一協會兩中心」 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
    ,圍繞大學生就創業和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整合資源、優化服務、加強指導,創新成立了「一協會兩中心」,即江孜縣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協會、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指導服務中心和大學生就創業指導服務中心,有機統一政府、市場、社會在大學生就創業和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的作用,促進產業升級、群眾增收和大學生就業。
  • 村主任李永波: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致富路
    沒錯,他就是松山區大廟鎮小廟子村村主任李永波,一個回鄉創業的成功企業家,更是一個愛在田間地頭忙活的實幹家。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他是怎樣帶領大家走上脫貧致富路的。 今年48歲的李永波是小廟子村人,也是村裡宏都種植加工合作社的創始人
  • 張春節 養殖螞蟥帶領村民創業
    自從創辦螞蟥養殖場3年來,他為村民找到養殖螞蟥致富的新興產業,年產螞蟥幹製品360公斤,年收入40多萬元,組織22戶養殖螞蟥的村民成立了正陽縣鼎盛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催生出螞蟥經濟,成就了一位農村退伍軍人自主創業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夢想。2007年,張春節退役返鄉後,看到農村的青壯年都外出務工掙錢,村裡都是一些留守老人和婦女。
  • 白沙綠茶:隕石坑上飄茗香
    海南茶葉,屬白沙綠茶最為有名。這種來自海南省白沙縣隕石坑上的茶葉,暢銷海南多年經久不衰,海南線下分店多達百餘家。自上世紀60年代起,開始風靡中國內地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除了海南,廣東、香港、泰國等地都有白沙綠茶的忠實擁躉。
  • 「雛雞」助脫貧「築夢」新生活——化德縣實施「雛雞築夢」工程...
    通過養殖增收的翁志權高興地說:「養雞攢雞蛋是我每天最重要的事,因為這既是我兩個女兒念書的學費,也是我媳婦兒看病吃藥的主要來錢處,感謝政府給我們這麼好的政策。」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化德縣委、政府針對全縣產業弱、動力不足和貧困人口技能不足、脫貧能力差的現狀,依託入選2019年全國電商精準扶貧典型案例50佳名單的豔陽天專業合作社和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的有利時機,積極探索電商產業扶貧體系建設與脫貧攻堅的深度融合,將現有的電商資源、設施、機制等有效資源有機結合,大力實施「雛雞築夢」扶貧工程,形成「政府+貧困戶+基地+村委會+電商服務中心
  • 中國人的故事|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者黃小勇:坳背村的新愚公
    2014年,石城縣吹響脫貧攻堅的衝鋒號角,縣裡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返鄉創業、招商引資的政策。黃小勇通過調研,發現紫色頁巖土壤中含有豐富的鈣、磷、鉀等元素,能產出高品質的水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而坳背村守著一隻『大麒麟』,卻富不起來。」這讓黃小勇很著急,於是他決定回鄉創業。一同告別的還有當時他已經做得風生水起的、年銷售額超過千萬的外貿生意。
  • 兵團職工自主創業示範項目持續產生輻射帶動效應
    兵團日報訊(通訊員高軍鵬報導)「我們的創業項目得到兵團總工會貸款貼息支持,生產資金到位了,社員抓緊時間搶收蔬菜給市場發貨,減少了疫情帶來的損失,今年社員分紅能繼續保持。」9月20日,十二師三坪農場一連興鑫創業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寇彥清說。  據了解,2020年,兵團總工會負責實施職工自主創業示範項目,實行貸款貼息優惠政策,支持職工創業帶動就業、多元增收。
  • 淮南共青團:「陪伴式」服務為青年築成長平臺
    但剛創業時,連傳銀缺技術,又遭遇風颳、雪壓等天氣因素,光大棚就被毀壞、重建了三次。在他東拼西湊找資金時,是市、區團組織幫助其申請貼息貸款,幫他渡過難關,也給他帶來發展信心。2015年1月,連傳銀髮起成立淮南市淮畔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又引進水果蘿蔔等幾個新品種。
  • 讓青春在「鄉村振興」中閃光 ——記晉中市青年農民聯合會會長...
    從穿梭於高樓大廈間的「海歸小資」,到奔波在田間地頭的「核桃社長」,再到發起成立國內第一個「青年農民聯合會」,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奮鬥姿態,在綠色的田野上書寫出了鄉村振興的青春答卷。他的父親原是國企職工,下崗後來到北田鎮杜堡村搞起了核桃種植,經過多年苦心經營,核桃園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還創辦起了林果豐種養專業合作社。幾年後,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張,合作社急需管理人員,在父親的反覆要求下,程子昂決定放棄舒適的城市生活,回鄉投身農村、發展農業,做回農民。「農民不愁種核桃,就怕賣不出好價錢。」返鄉的程子昂發現,營銷對於傳統農民來說是個「短板」,但卻是年輕人的長處。
  • 哈爾濱市農信社精準施策 確保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同時,哈爾濱市農信社組織820名信貸員,對全市3512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逐戶對接,制定脫貧計劃和幫扶措施;組織各縣級行社高管人員和信貸客戶經理深入貧困村,逐村調研論證脫貧有效路徑。  以方正農商銀行為例,年初以來,方正農商銀行以「報團取暖」方式,向哈爾濱市方正縣大羅密鎮200戶貧困戶發放小額扶貧貸款1000萬元,200名貧困戶以個人名義轉入方正縣聖泓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帳戶,貧困戶在合作社勞動取得報酬,貧困戶每年工資不低於3000元。
  • 駐村幹部朱清雲:帶領村民走出一條產業脫貧之路
    為解決這一難題,朱清雲在廣宗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與廣宗縣扶貧辦、村兩委一起研究創新了「政府+金融+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資產收益分配扶貧模式。具體做法是將國家支持的扶貧資金以貧困戶為單位入股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333個貧困戶得到的400萬扶貧資金和400萬發展基金為資本金,由縣融投資平臺擔保,從農發行貸款3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