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到底是農忙還是農閒?

2020-12-04 詩詞曲精品齋

詩曰: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宋代,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二十五》

這是範成大最著名的田園雜興詩之一。關於此詩,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爭議。

如果你翻看一些資料,會發現,很多人都將這首詩,歸結為寫農忙的作品,因為從「日長籬落無人過」中可以側面反映出來。

但是,也有人提出了質疑:根據整首詩的意境來看,前兩句寫景,梅子金黃、杏子正肥、麥花雪白、菜花稀疏,似乎意味著莊稼正在成熟期,還不到繁忙的收穫時節,且整首詩帶給我們的是一幅萬物的生機盎然圖,似乎一切都在孕育著美好靜謐的情境,若是理解為農忙,是不是有點格格不入?

其實這一質疑,很有探求精神,是非常好的問題。那麼,這首詩,到底是在寫農忙還是農閒呢?且讓我們來細細分析一下。

一、範成大其人簡介

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詩人範成大,而這首詩,歷來極負盛名。

範成大自幼便聰明之極,十二歲遍讀經史,十四歲便開始寫作詩文,步入仕途後,他關注民生、心懷天下,曾經做到參知政事的高位,是一個非常有才又有責的士子。範成大六十八逝世,累贈少師、崇國公之銜,諡號文穆。

範成大在詩文方面的成就很大,現存詩1900餘首,繼承了白居易、張籍等人現實主義批判精神,但是又獨具自己的特色,自成一家。他與楊萬裡、陸遊、尤袤合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範成大的詩風平易淺顯,直白清新。範成大作詩的題材廣泛,無論是感時、憂國、憫農、刺政,還是傷逝、惜別、嘆老、思鄉,他的詩裡總有一些特別細膩而個性的味道,但是其詩作成就最高的,還是反應農村社會生活的作品。

範成大晚年退隱石湖,在石湖度過了長達十年的閒適晚年。

二、寫作背景

《四時田園雜興》是組詩,共計六十首,這是第二十五首。範成大的這組詩,主要描寫了農村景色和農民生活,再有便是反映出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晚年退居石湖時寫下的作品。石湖在今天屬於太湖風景區的範圍內,其景色,是非常好的。

不過範成大本人,是退休,而不是貶謫,因此其生活,肯定是閒適、優渥的,他又不勞動,難道真的能夠感受到勞動人民的苦難嗎?

三、鑑賞

開頭兩句,詩人代表性的描繪了兩種類型的「作物」,一種是水果,一種是穀物,此時梅子金黃、杏子肥美,由此足見,時間上是五、六月份,而這時,小麥正逢灌漿期,油菜花早已經結籽,葉子自然是稀疏的。

尤其是,五月上旬左右的小麥灌漿期,是非常重要的時候,不僅要治害蟲,還要防乾旱,防止鳥類來吃,這個時候,無疑是農民繁忙的時節。因為初夏農事正忙,所以農民要早出晚歸,白天很少見到行人,這是非常寫實的,因為行人稀少,所以蜻蜓、蝴蝶,才能夠悠閒的飛過籬笆,進入到院子中,而不怕有人打擾,「惟有蜻蜓蛺蝶飛」,雖然是在寫靜,但無疑更加襯託出了初夏的靜謐。

當然,農民雖然很忙,但是詩人卻是清閒的,不然他是不會觀察到這樣細緻入微的場景的。

這裡,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農民至於這樣拼嗎?

有人看慣了陶淵明的「採取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王維的「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以為種地的生活是慢節奏的、是邊欣賞風景邊揮鋤頭的美好,但其實,這是被詩人筆下的「詩意」給「矇騙」了。

南宋時,賦稅很重,南宋的疆域雖然比唐代、北宋小得多,但是賦稅卻絲毫不減,甚至更多,尤其是江南地區。而沉重的賦稅,只能落在農民身上,所以農民不拼命幹活,怎麼能吃上一口飽飯?

到了農忙時節,很多農民都是帶著午飯上山治田的,一整天不回家,是很常見的事情。範成大雖然讚美和同情勞動人民,但是我想,作為士大夫的他,一定是不能深刻體會到種地和賦稅的辛酸的。

所以在他的詩中,雖然關心民間疾苦,但是也有著詩意的美好,讓我們讀來,有一種輕鬆和淡雅的感覺。

其實,即便如白居易的「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寫農忙時傳神如斯,他也不可能真正體會到,足蒸、背灼,究竟是個什麼滋味。

四、小結

雖然範成大沒有直接體會到農民的生活,但是他關心農村生活,關注人民疾苦,利用自己所在的位置和能力,給百姓做了一些實事,這是值得肯定的。

這首詩,清新淡雅,看起來五顏六色的,非常喜慶,我們能看到詩人的悠閒,也能通過一些細節看到勞動人民的繁忙。

範成大的這首詩,無疑是一首「農忙」詩,只不過詩人是悠閒的,所以才會顯得如此明媚清新和具有詩意。

相關焦點

  •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你可知蜻蜓飛行本領有多強
    此文就談談耳熟能詳的蜻蜓。先介紹一首詩,《四時田園雜興·其二》。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作者就是南宋詩人範成大。「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這兩句也和農事地理知識密切相關。夏天來了,白天也變得越來越長了,上午的時候,太陽一點點升起,籬笆的影子也越來越短,天氣越來越熱,中午的時候外面就極少有人了。有的只是蝴蝶和蜻蜓飛來飛去,盡情享受生活的美好。在陽光照耀下,蜻蜓成群飛躍,時而閃現,時而消失。
  • 漂亮又純樸的蜻蜓
    蜻蜓,無脊椎動物,昆蟲綱,蜻蜓目,差翅亞目昆蟲的通稱。一般體型較惖大,翅長而窄,膜質,網 狀翅脈極為清晰。視覺極為靈敏,單眼3個;觸角1對,細而較短;咀嚼式口器。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 昆蟲。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佔據著頭的絕大部分,且每隻眼睛又有數不清的「小眼」構成,這些「小眼」都與 感光細胞和神經連著,可以辨別物體的形狀大小,它們的視力極好,而且還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後看 而不必轉頭。蜻蜓美麗又純樸,所以文人墨客常以蜻蜓為題賦詩作詞。《 小池》宋:楊萬裡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弄輕柔。
  • 四足的枯葉蛺蝶,是個會化妝的偽裝大師,蟲斑、葉脈一樣不少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楊萬裡在寫詩的時候,是否已經知道蜻蜓是昆蟲界的飛行高手,而蛺蝶也是蝴蝶中的飛行高手。如果說,長著飄逸尾突的鳳蝶似飛天的仙女,那麼「少了兩個前足」的蛺蝶就是仗劍走天涯的俠客。
  • 詩詞鑑賞-十三首有關蜻蜓的詩詞,飛舞在夏日的精靈,你喜歡嗎?
    濃蔭綠意,蟬鳴陣陣、荷花正香,幾隻蜻蜓舞動著輕盈的身姿飛舞其間,為這煩悶的夏日增添了許多樂趣!作為這沉悶夏日裡靈動的精靈,自古以來無數的詩人畫家留下許多絢麗的詩詞來歌詠它:杜甫有「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楊萬裡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範成大有「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等等許多優美的詩句,你喜歡這飛舞在夏日的精靈嗎?
  • 詩詞之杏:綠水滿池塘,點水蜻蜓避燕忙
    浣溪沙歐陽修葉底青青杏子垂,枝頭薄薄柳綿飛。日高深院晚鶯啼。堪恨風流成薄倖,斷無消息道歸期。託腮無語翠眉低。蝶戀花·春景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
  • 描寫四季的古詩詞,到底有多美?
    《宿新市徐公店》楊萬裡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春日》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憶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 蜻蜓七種 點水蜻蜓款款飛
    童年記憶是多麼神奇啊, 直到今天,但凡遇見蜻蜓,我總能想起童年江南水渠邊的蜻蜓,甚至還能記起當年那水流拂過青草的氣息。既然說起蜻蜓了,點水蜻蜓款款飛,就把這些年我拍攝的蜻蜓做一個合集吧。(一)斑麗翅蜻(又叫彩裳蜻蜓)第一次遇見斑麗翅蜻,是前年夏天在深圳筆架山公園。
  • 蜻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蟬鳴陣陣,彩蝶翻飛,還有靈巧的蜻蜓點水而過,它們為自然贈添了無限的生機。其中,蜻蜓是一種食肉性的昆蟲,它們捕食蒼蠅、蚊子等多種害蟲,是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有所幫助的益蟲。在古代,蜻蜓還有一個雅致的名字叫做「青弁使者」,「弁」就是古時候男子戴的一種帽子,這個名字讓靈動的蜻蜓,又多了幾分翩翩風度,可見古人對於蜻蜓的喜愛。
  • 最可能成為實現的《哆啦A夢》道具 竹蜻蜓帶我飛
    第一位:竹蜻蜓以壓倒性優勢獲得第一名的道具是「竹蜻蜓」。只需要戴在頭上,任何人都能飛在空中。這正所謂是夢想和浪漫的結晶。而值得在意的是大家評選它的理由:「只要把無人駕駛飛機改良一下就好了」「畢竟都有無人飛機存在了」「只要無人機能夠小型化,那麼竹蜻蜓就不是夢」。
  • 從二尾蛺蝶刺探蝴蝶的黑歷史
    「無力薔薇帶雨低,多情蝴蝶趁花飛」,「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古詩中的蝴蝶意象,美麗而浪漫。以秦巴山區常見的二尾蛺蝶為例,讓我們來了解一點蝴蝶的「黑歷史」。  >>幼蟲:頭上長四個「犄角」像小青龍  在秦巴山區,二尾蛺蝶幼蟲主要以豆科植物山合歡樹的葉子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