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黑科技:加州大學不用半導體將電路導電率提升 10 倍

2021-01-10 雷鋒網

眾所周知,半導體材料能夠在一定的電氣條件下實現導通和絕緣狀態的靈活轉換。憑藉這項獨有的「技能」,以半導體二極體為基礎單元的大規模集成電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在近代成為了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的源動力。

然而事無絕對,半導體材料在具備諸多優點的同時,也有一些缺陷。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由於半導體與生俱來的絕緣屬性,在其內部存在的「能帶隙」(Band Gap )本身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電子的定向運動。同時,電子在運動時無法避免的會與材料中的原子發生碰撞,這也會損失相當一部分的導電性。

基於這一點,近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們從 1906 年發明的真空二極體中汲取靈感,發明了一種讓電子在真空/空氣中定向運動的技術,未來或對半導體行業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要實現電子在真空/空氣中的自由運動,首先就要把電子從原材料中釋放出來。傳統情況下,要將電子從材料中釋放出來,需要施加至少 100V 以上的高壓電,或者在攝氏 500 度以上高溫條件下利用化學反應催化,將電子強行從材料中「拽」出來,不但過程難以控制,而且費時費力。

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們另闢蹊徑,利用金屬納米管材料(這裡使用的是黃金)製成了一種諧振表面,這種材料的微結構如下圖所示。

每一個形似小蘑菇的微單元都由三層材料組成,最下層的是矽基板,第二層是二氧化矽隔離層,再往上是金屬納米管。之所以特意排列成這種特殊的形狀(蘑菇型,還一排一排的),目的就是避免大功率的消耗或者高溫高壓,只需要在 10V 以下的低壓直流條件下,向諧振表面照射一定頻率的低功率紅外雷射,就能觸發金屬諧振,輕易地將電子釋放出來。

待電子被釋放到真空/空氣中之後,在圖中 Flat port 和 Suspended port 極板之間施以大小不同的電壓(或者利用磁場的電磁感應原理),就能操控電子在真空/空氣中產生定向移動。

測試結果表明,這種結構使得電路中的導電率提升了 10 倍,加州大學的科學家表示:「這足以實現開關狀態,即作為光學電閘替代一部分傳統的半導體二極體。」

當然,目前這一研究尚處初級階段,距離真正的實用化和商業化還為時尚早。但這種利用諧振來激發電子,並控制其在真空/空氣中運動來減小阻力的方式,無疑為半導體行業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具有價值的研究方向。

這裡是原始論文的連結:猛戳

相關閱讀:

訪談:摩爾定律後時代,看13位行業專家如何看量子計算機的未來?

突破製程工藝:為什麼說7nm是物理極限,美國的1nm是什麼概念?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半金屬高導體,導電率是銅的3倍!
    博科園:本文為材料科學類中國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研究人員測量了砷化鈮極薄層的高電導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的物理學教授謝爾蓋薩瓦索夫(Sergey Savrasov)說:這種材料在室溫下的導電性大約是銅的三倍,薩瓦索夫是3月18日發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的論文共同作者。物理學家和材料科學家對導電的新材料非常感興趣,不僅因為它們可以用於基礎研究,而且因為它們可以用於製造新型電子設備。
  • 再取得突破,我國造出一新「黑科技」材料,導電率超石墨烯千倍
    再取得突破,我國造出一新「黑科技」材料,導電率超石墨烯千倍 在2019年年初隨著「嫦娥四號」的成功登陸,我國航空航天界已經喜報不斷,而最近在材料科學方面中國有一項「黑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最近在國際知名的科學期刊《自然》中,出現了一篇來自中國的文章——《外爾半金屬砷化鈮納米帶中的超高電導率》,本文由復旦大學修法典團隊撰寫,文章主要描述了團隊開發的外國一半,砷化砷納米帶在金屬材料中的獨特性質,這種材料的最大特點是其高導電性。
  • 第三代半導體又火了,3隻績優科技股市盈率不到10倍
    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2020.11.03 19:46【第三代半導體又火了,3隻績優科技股市盈率不到10倍】第三代半導體概念再次崛起,聚燦光電、民德電子、立昂微、新潔能、派瑞股份漲停。
  • 臺灣大學研發零缺陷半導體材料 提升LED發光效能100倍
    傳統上,當半導體材料越薄,其缺陷對於電子、光電元件的效能就有越嚴重的影響,一直是難以突破的困境。
  • 比銅導電高兩倍 Weyl半金屬問世
    3月18日消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物理學教授Sergey Savrasov在Nature Materials上發表了一篇論文。
  • 新型銅合金導電率提升5個百分點
    高導電率銅合金在軍工、航空航天、艦船製造、高鐵、地鐵、電動汽車、通訊設備等領域廣泛應用,但我國每年需要的高導電銅合金50%依靠進口。由我國自主研製成功的HGLN-高導電率無銀銅合金技術,日前在北京通過了國家科技成果評價。
  • 黑磷,有什麼過人之處?
    新材料一直是科研的重點,這些二維晶體材料因其優越的電氣特性,成為半導體材料研究的新方向。繼石墨烯、二硫化鉬之後,復旦大學物理系張遠波教授課題組發現了一種新型二維半導體材料——黑磷,並成功製備了相應的場效應電晶體器件,它將有可能替代傳統的矽,成為電子線路的基本材料。黑磷的原子結構圖,褶皺蜂窩結構。
  • 銅合金新材料將導電率提高5% 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由四川省良惠銅材有限公司研製成功的HGLN-高導電率無銀銅合金技術,日前在北京通過了國家科技成果評價。據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測試,HGLN-高導電率無銀銅合金產品經電阻率低,導電率穩定達106.3%,將銅材導電率提高4—5個百分點,實際應用效果極佳。經四川成都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和成都市節能技術服務中心檢驗測試,該材料實現節能、環保、安全、耐腐耐用。
  • 中國科大在黑磷低維原子晶體中實現高遷移率二維電子氣
    原標題:中國科大在黑磷低維原子晶體中實現高遷移率二維電子氣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仙輝課題組與復旦大學教授張遠波課題組合作,繼去年首次製備出二維黑磷場效應電晶體之後,再次在薄層黑磷晶體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成功在這一體系中實現高遷移率二維電子氣。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5月18日的《自然·納米科技》上。
  • 全球首個無半導體的微電子器件問世 導電性能增加10倍
    近日,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工程師利用超材料(metamaterials)研發出世界上首個無半導體的光控微電子器件,該電子器件僅在低電壓、低功率雷射的激發下,導電性能相比傳統增加
  • 北大碳基晶片研發突破,採用碳納米管工藝,性能將提升10倍以上
    根據西瓜視頻創人「52赫茲實驗室」的介紹,使用碳納米管做成的電晶體電子遷移率是矽基材料的1000倍,是突破傳統晶片的主要替代材料之一。並且隨著摺疊屏幕等設備的出現,碳納米管做成的晶片韌性更強,更能促進摺疊式設備的發展。
  • 銅合金新材料導電率提高5個百分點
    高導電率銅合金在軍工、航空航天、艦船製造、高鐵、地鐵、電動汽車、通訊設備等領域廣泛應用,但我國每年需要的高導電銅合金50%依靠進口。由四川省良惠銅材有限公司研製成功的HGLN-高導電率無銀銅合金技術,日前在北京通過了國家科技成果評價。
  • 奧胡斯大學NPG Asia Materials:WSe2電晶體的雙極性輸運行為和他在模擬電路中的應用
    (2)研究了1-40層WSe2場效應電晶體的電學性質,對其載流子濃度,遷移率,雙極性行為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討論。(3)研究了WSe2厚度與金半接觸勢壘的依賴關係,發現肖特基勢壘主要體現在空穴區域,且隨著層數的增加,空穴導電的肖特基勢壘逐漸降低。
  • 半導體導電原理
    在純矽晶體中加了少量的5價元素後,就形成了N型半導體。在純矽晶體中加入少量的3價元素後,就形成了P型半導體。[分析] 在上一章談到了金屬物質的導電,談到了流通,建立了電子空位之說,論述了電壓波的傳導和金屬的導電。有人會問:矽、鍺、金剛石等物質的原子外層僅4個價電子,還有4個空位,那它們為什麼不導電?石墨也是由碳原子構成,它為什麼又導電呢?
  • 盤點寬禁帶與超寬禁帶半導體器件最新進展
    盤點寬禁帶與超寬禁帶半導體器件最新進展 胡薇 發表於 2018-10-22 16:49:01 為紀念集成電路發明60周年,由中國電子學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共同主辦的
  • 150倍增長,300億估值,比亞迪半導體為什麼這麼金貴?
    而比亞迪半導體則供應了接近 20 萬套,市佔率約為 20%。比亞迪半導體在 IGBT 領域的進展,背後是比亞迪長達 15 年的投入。比亞迪半導體走到今天,也離不開王傳福在 2008 年頂著巨大壓力做出的一個決定。點石成金:王傳福收購中緯積體電路比亞迪最早在 2005 年組建研發團隊,正式布局 IGBT 產業。
  • 功率半導體行業專題報告:新能源汽車重塑功率半導體價值
    其中功率半導體價值量提升最多,佔比從傳統汽車的 10%左右提升至純 電動汽車的 55%,提升幅度達到 9 倍,單車價值量將達到 455 美元。例 如特斯拉的三相交流異步電機,每相用 28 個 IGBT 累計 84 個,其他電機 12 個 IGBT,特斯拉總共用到 96 個 IGBT,單車 IGBT 價值約 400 美 元左右。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修發賢課題組發現二維體系中的最高電導率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修發賢這樣介紹他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納米尺寸的導體中運動著的電子若找不到「寬敞」的通路,相互撞擊,四處「碰壁」,就會使導體發熱,產生能量損耗。尋找超高導電材料是解決此類問題的一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