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溫現象:近地面大氣( 對流層)由於熱量主要直接來自地面輻射, 所以海拔越高,氣溫越低。一般情況下, 海拔每上升 1000 米, 氣溫下降約 6° C。
有時候出現下列情況:
①海拔上升, 氣溫升高;
②海拔上升 1000 米, 氣溫下降幅度小於約 6° C。
這就是逆溫現象。
逆溫現象往往出現在近地面氣溫較低的時候,如冬季的早晨。逆溫現象使空氣對流運動減弱, 大氣中的汙染物不易擴散, 大氣環境較差。
A 發生時穩定性特別強( 不利於垂直運動), 易出現大氣汙染
B 最有利於逆溫發生的條件是平靜而晴朗的夜晚
C 日出前後的逆溫層最厚, 日出後地面溫度升高, 逆溫層慢慢消失。
逆溫現象與空氣品質的關係:
逆溫的存在, 對天氣和大氣汙染物的擴散有相當大的影響, 它阻礙空氣對流運動,妨礙煙塵,汙染物,水汽凝結物的擴散,逆溫可以抑制沙塵暴的產生,逆溫如出現在高空,有利於飛機飛行。但它也有利於霧的形成並使能見度變差,使大氣汙染更為嚴重。
逆溫的類型
輻射逆溫:
經常發生在晴朗無雲的夜間,由於大氣逆輻射較小,地面輻射散失熱量多,近地面氣溫迅速下降,而高處氣層降溫較少,從而出現上暖下冷的逆溫現象。這種逆溫現象黎明前最強, 日出後逆溫層自下而上消失。這種逆溫現象主要發生在氣溫日較差大的晴天晚上和黎明。地面熱量輻射散失, 越接近地面空氣越冷, 導致逆溫。
平流逆溫:
暖空氣水平移動到冷的地面或冷空氣層上,由於暖空氣的下層受到冷地面或大氣的影響而迅速降溫,上層受影響較少,降溫較慢,從而形成逆溫。這種逆溫現象主要出現在中緯度沿海地區。
地形逆溫:
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發生在盆地和谷地中,由於山坡散熱快,冷空氣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來的暖空氣被冷氣抬擠上升,從而出現溫度的倒置現象。這種逆溫現象主要發生在晚上。還有一種情況是,冬半年冷空氣在向低緯度地區運動過程中,因冷空氣較冷重, 把地勢較低盆地和谷地地區填滿( 形成冷空氣湖),而盆地上空是暖空氣,在盆地上空暖空氣與盆地內冷空氣交界的大氣層形成逆溫現象。這種逆溫現象發生在冬半年。
鋒面逆溫:
鋒面附近因上面為暖空氣,下面為冷空氣,所以也會出現逆溫現象,如我國雲貴高原東部冬半年受昆明準靜止鋒影響, 上空出現逆溫現象, 形成貴陽一帶的陰雨冷溼天氣。
下沉逆溫:
在高壓控制區,高空存在著大規模的下沉氣流,由於氣流下沉的絕熱增溫作用,致使下沉運動的終止高度出現逆溫。這種逆溫多見於副熱帶反氣旋區( 海洋上空),它的特點是範圍大,不接觸地面而出現在某一高度上。這種逆溫因為有時像蓋子一樣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擴散,如果延續時間較長,對汙染物的擴散會造成很不利的影響.此外,寒流影響下也會促使逆溫現象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