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臺上的斑鳩雛鳥很安靜,從出殼到現在已近兩周,還沒有聽到過它們的鳴叫。
大斑鳩回巢時,會發出輕柔的咕咕聲,像是在招呼孩子們:我回來啦,快過來,我這有好吃的。兩隻小斑鳩聞聲而動,擠到大斑鳩身邊,揚起毛茸茸的小腦袋,長喙插進大斑鳩的口腔裡。
大斑鳩蹲著,將雛鳥攏在胸前,用力嘔出儲存在嗉囊裡的食物,餵給雛鳥。
餵食過程有兩三分鐘,在這過程裡,兩隻雛鳥的嘴喙始終被大斑鳩噙著。大斑鳩的口腔就是雛鳥的餐廳。
雛鳥出殼的第一周,大斑鳩餵食時頭部向下低垂,像是對兩個孩子深情而長久的親吻。進入第二周後,雛鳥的體型明顯長大,力氣也大了許多,動來動去,小翅膀撲騰著,大斑鳩餵食的姿態就顯得有些費勁了,不時調整身體的位置,保持重心平穩,頭部一伸一縮,那樣子像是要把五臟六腑全部嘔出,餵給雛鳥。
到第十天,雛鳥的羽翼基本長成,體型也只比大斑鳩略小。雛鳥將尖長的喙扎向大斑鳩的瞬間,大斑鳩禁不住身體的後退,頭左右扭著,仿佛在忍受極大的痛楚。
有時大斑鳩脖頸扭動的幅度過大,時間過於長久,在一旁偷窺的我就免不了焦慮,擔心是兩隻雛鳥的腦袋卡在大斑鳩嘴裡,拔不出來。
好不容易,雛鳥的腦袋脫離了大斑鳩的口腔,大斑鳩鬆了口氣,我也跟著鬆了一口氣。大斑鳩很快飛走了,兩隻小斑鳩吃飽喝足,咂咂嘴,很親密地擠在一起。
雛鳥出殼的第一周,大斑鳩除了覓食的時候飛出去,多數時間呆在巢裡。這時的雛鳥就像那些剛出生的嬰兒,除了吃就是睡,柔軟又脆弱,需要親鳥的看護。
到第二周,大斑鳩留在巢裡的時間就很短了,只在餵食時飛回,餵完又飛走。
雛鳥的生長簡直像是魔術,一天一個樣,食量也驚人,大斑鳩得不停地覓食,將嗉囊填滿,餵給雛鳥。
在餵食與覓食的間歇裡,大斑鳩就在窗子對面的香樟樹上歇著,黑眼珠子瞅著窗戶,用目光守護孩子。也有時候,看不見大斑鳩的身影,只聽見咕咕咕的鳴叫,那是在用聲音傳遞信息,告訴它的孩子們,自己就在近旁,不用害怕。
雛鳥進入第二周的生長期後,有了自衛意識,當我爬上窗子,將手機伸過去,靠近它們拍攝,雛鳥會發出冷顫般細微又堅硬的咯咯聲,支稜起還沒長齊的幼羽,嘴喙憤怒地啄過來,又啄過來。
好孩子,勇氣可嘉。
兩隻雛鳥的脾氣還真不小,輪番猛啄我的手機,一副齊心協力保衛家園的氣勢。
好吧,不惹你們了,乖乖的,安靜下來,我這就撤。
這兩天,斑鳩雛鳥已開始在窗臺橫欄上練習站立,要不了多久——也許明後天,兩個小傢伙就要出巢了。
天氣預報說這幾天都有大雨,但願斑鳩雛鳥能順利完成它們成長的最後一步,就像日本詩人宮澤賢治的歌謠所唱:
不畏雨
不畏風
也不畏冬雪和酷暑
有一個結實的身體
無論發生什麼事
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