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農資訊通 百家首發 禁止盜圖盜文,歡迎轉發!導讀:農村馴化野鳥上餐桌,人稱「斑鳩」,是營養價值高的「野味」。

說到「斑鳩」或許很多人都不認識,但是看到樣子確有很多人叫錯,以為是鴿子,其實斑鳩比鴿子個頭要小一號,斑鳩的頭很小,而且脖子也很細,翅膀展開較之鴿子比例要長上許多,尾巴相當長,斑鳩體羽大都為灰或褐色,並沒有鴿子一樣的金屬光澤,以前斑鳩在農村到處可見,現在基本上都得在養殖場才能看得到了,說起斑鳩,突然記起一句俗語,叫「天上的斑鳩,地上的泥鰍」,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天上的野味屬斑鳩最好吃,地上的野味屬泥鰍好吃,那麼接下來筆者就來給大家說一說斑鳩吧。

現在在野外很難見到斑鳩了,由於大部分的地方捕獵嚴重,斑鳩在農村地區非常的多,而且都不怎麼怕人,以前經常成群結隊出現的斑鳩現在已經漸漸在很多地方消失了。俗話說「一斑二鴿三野雞」,其營養價值也是很高的,但是由於現在野外生存的斑鳩捕獵較多,現在已經很少見了,現在在餐桌上比較常見的是人工馴化養殖的斑鳩,現在斑鳩養殖的市場還是比較大的,因為這種不是一種常見菜式,而且野外捕獲的機率現在越來越低了,且野外捕獲的斑鳩沒有經過檢驗檢疫,不建議食用,很多人覺得野生的就是最好的,其實不一定的,因為野生動物體內都攜帶有大量的病菌,很多人覺得營養肯定比家養的好,其實是不一定的,而且食用不是很安全,目前,斑鳩被列為湖南省的三有保護動物,但是在其他省份屬於一般野生動物,所謂「三有動物」,是指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其實為什麼說野生動物比較好吃,肉質鮮嫩,還有肥肉比較少,瘦肉比較多,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動物有無運動,走地雞吃的是五穀雜糧,而且經常運動,身上脂肪自然少了,而且經常運動,肌肉有嚼勁,味道鮮美,自然受到食客的青睞,現在很多斑鳩養殖都是野生放養,就是拉起一個網,然後把斑鳩放在網裡面飼養,由於網很大,可以容納很多斑鳩,且斑鳩在網內生活與野生斑鳩隔離,自然就沒有什麼病菌,另外由於空間很大所以可以經常跑動鍛鍊,肌肉得到充分的鍛鍊,相比籠內飼養斑鳩,肉質要好吃很多。

斑鳩的繁殖特別快,飼養成本低,現在人工培育的比較多的是白斑鳩,另外還有火斑鳩,珠頸斑鳩等斑鳩品種可以養殖,目前市場對於斑鳩的需求情況呈現穩定上升狀態,所以市場盈利還是客觀的,但是由於飼養人員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沒有專業的飼養方法,所以養殖的數量還是比較少的,屬於小打小鬧的小作坊模式,沒有進行大規模養殖,產業始終穩定不下來,但相信後期隨著斑鳩的各項產品的開發和完善,市場需求一定會進一步擴大的。

養殖斑鳩其實很簡單,因為斑鳩是一種病害抗體較高的品種,有著比較高的免疫力,養殖過程中發病率會偏少,其次馴化後的斑鳩性情比較溫順,日常的管理也是比較簡單的,很少出現互相傷害的情況,而且容易長肉,大概生長周期在一個多月左右,一個季度就可以繁殖產卵,是一效益產出比較快速的養殖動物,而且由於市場比較稀缺,人工養殖價格大概一隻在25-30元左右,還是比較可觀的。
斑鳩養殖其實也很簡單的,首先要建立養殖的場地,在挑選場地的時候要選擇通風向陽的地方,並假設高空網箱,一般可以40-60平方米,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大其養殖面積,並在網箱之內設置一個1-2平方的鳥棚,方便斑鳩遮陽避雨,產地設置完畢以後再挑選種鳥,種鳥應該選擇體態強壯、健壯、沒有生過病的10個月成鳥作為種鳥,並把種鳥單獨飼養,在飼養過程中應該加入多一點的蛋白質,卵磷脂以及鈣等食物,這樣有利於繁殖,人工飼養可以採用雌鳥人工注射激素的方式促進雌鳥發情,這樣就可以保證每個月都能產卵,之後將蛋全部收集起來,集中進行人工孵化,在孵化的過程中,應該保證其溫度和相對溼度,確保出殼率。在雛鳥孵化後,應該保證其保暖跟飲水,並且用稀釋的高錳酸鉀溶液溶液作為飲用水,選用穀子或碎米等體積小、易消化的食物,也可用雛鳥顆粒飼料。
高錳酸鉀溶液使用方法
用0.01-0.02%的高錳酸鉀溶液,給剛出殼的斑鳩每日飲用1次,可防治白痢;雨季斑鳩喝髒水較多時,每日飲用2次,可預防胃腸炎;每周斑鳩定時飲用1-2次,具有消炎、助消化等作用。在斑鳩傳染性鼻炎流行期間,給其飲用0.01-0.02%的高錳酸鉀水,可控制群內傳播;剛出生的小斑鳩出現錳缺乏症時,每天飲用2次0.01-0.02%的高錳酸鉀水,可緩解症狀。作為消毒劑,浸泡水料桶及用具可以起到消毒作用。讀者朋友們,你吃過斑鳩麼?或者養過斑鳩嗎?有不同意見的請在下方留言,大家一起討論,並且歡迎轉發、收藏、點讚、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