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形成

2020-12-06 初高中地理學習

1、河流侵蝕地貌

(1)概念

河流在流動過程中,會破壞和搬運地表物質,形成侵蝕地貌。它是由溯源侵蝕、下蝕和側蝕共同作用的形成的。典型的河流侵蝕地貌是河谷。

(2)河流侵蝕作用的形式比較

(3)河谷的形成

1)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蝕地貌,它由溝谷發育而成。其形成過程如圖:

2)表解河谷的形成階段

2、河流堆積地貌

(1)概念

被河流搬運的物質,在河流搬運能力減弱的情況下,會沉積下來,形成堆積地貌。其中,衝擊平面是比較典型的河流堆積地貌。

(2)河流堆積地貌的類型及特點

1)洪積—衝積平原

①分布:山前;

②形成:水流流出谷口,地勢趨於平緩,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運的物質逐漸堆積下來,形成洪積扇或衝積扇。多個洪積扇或衝積扇連接形成洪積—衝積平原

③地貌特點:以谷口為頂點呈扇形,衝積扇頂端到邊緣地勢逐漸降低,堆積物顆粒由粗變細。

2)河漫灘平原

①分布:河流中下遊;

②形成:河流下蝕作用減弱,側蝕作用加強,河流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堆積體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如果河流改道或繼續向下侵蝕,河漫灘被廢棄,多個被廢棄的河漫灘連接在一起,形成河漫灘平原;

③地貌特點:地勢平坦、寬廣。

3)三角洲

①分布:河流入海口的海濱地區;

②形成:河流到達海洋入海口時,流速極緩,河流攜帶的泥沙便會堆積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水頂託,形成三角洲;

③地貌特點:多呈三角形、地勢平坦、河網稠密、河道由分叉頂點向海洋呈放射狀。

3、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1)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交通便利。

(2)不同地貌對聚落分布影響的比較

在眾多河流地貌中,洪積扇、河漫灘平原、三角洲平原等河流堆積地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對河流流經地區的聚落分布有比較明顯的影響。

(3)河流對城市聚落的意義和作用

相關焦點

  • 河流地貌與其它地貌
    河流地貌,是河流作用於地球表面,經侵蝕、搬運和堆積過程所形成的各種侵蝕、堆積地貌的總稱。
  • 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河流作用於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種侵蝕、堆積地貌。
  •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發育——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教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河流侵蝕的主要類型,辨別在不同發育時期河谷受到的侵蝕作用及河谷形態特徵的差異,說出河谷的形成過程。2.知道河流堆積地貌的主要類型及其發育的位置,說出其形成過程。【過程與方法】1.通過比較分析方法區分河流侵蝕地貌的三種形式。
  • 河流地貌的發育
    >考點1 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1.河流侵蝕地貌2.河流堆積地貌被河流搬運的物質,在河流搬運能力減弱的情況下,會沉積下來,形成沉積地貌。河流堆積地貌並不僅存在於河流中下遊地區,當河流衝出山口時,由於地勢逐漸趨向平緩,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運的物質堆積下來,形成洪(衝)積扇,多個洪(衝)積扇連接形成洪積—衝積平原。
  • 河流地貌及其成因
    河流地貌地表流水在流動過程中,不僅侵蝕地面,形成溝谷,同時將被侵蝕的物質隨水流一起運移、堆積,凡此地表流水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統稱為河流地貌。1、河流侵蝕 河流階地 7、山前衝積扇形成過程:河流流出山口,由於坡度變緩,河道變寬,河流分汊,流速減慢,搬運能力減弱,導致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積,形成衝積扇。
  • 河流地貌多樣性內涵、分類及其主要修復內容
    河流地貌多樣性內涵、分類及其主要修復內容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針對河流修復中對河流地貌重視不夠及多樣性認識不深等問題,解析了河流地貌多樣性的內涵及與河流棲息地的統一性,將常見河流地貌類型分為3種河谷地貌、38種河床地貌、15種水流形態以及人工活動形成的地貌類型,並提出基於過程的修復策略來修復河流地貌。
  • 探秘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上課教師:《走近桂林山水》雲師大附中趙宇《走進敦煌風成地貌的世界》石林一中王海燕、昆一中沈洪健《探秘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省民中楊明榮、昆一中晉寧學校張琳莉《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安寧一中楊露萍《地理信息技術應用》昆十二中楊霞、雲師大呈貢校區李四仙教學點評:李文娟(昆三中呈貢學校)
  • 新疆最美的雅丹地貌,由河流和大風侵蝕形成,色彩多變成奇觀
    雅丹地貌,是西北地區比較有代表性的地貌之一,在我國的新疆地區分布比較廣,許多雅丹地貌已經開發成了旅遊景區供遊客參觀。其中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境內有一處五彩灘,堪稱最美的雅丹地貌。五彩灘位於額爾齊斯河岸邊,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一條注入北冰洋的河流,也是新疆第二大河。
  • 可可西裡的氣候、河流、地貌特徵
    最低點海拔4200米,本區南北邊緣為烏蘭烏拉山和崑崙山脈的一部分,區內中部較低緩,具有西部高而東部低的地勢特點。基本地貌類型除南北邊緣山地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極高山外,廣大地區主要為中小起伏的山高和高海拔丘陵、臺地和平原。山地起伏和緩,河谷盆地寬坦,是青藏高原上高原面保存最完整的地區。  崑崙山為本區最高大山脈,幾乎集中了海拔6000米以上的極高山和5500米以上的高山。
  • 小題速遞:河流地貌
    大同磧的形成是由於①位於凸岸,河流流速較緩,以沉積為主②幹流頂託,湫水河流速下降,亂石沉積③地勢平坦,黃河幹流中的亂石在此沉積④人為構築,減弱河水對磧口古鎮的侵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
  • 冰川地貌是怎麼形成的?世界著名冰川地貌有哪些?
    冰川多年積雪,經過壓實、重新結晶、再凍結等成冰作用而形成冰川地貌。它具有一定的形態和層次,並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壓力下,產生塑性流動和塊狀滑動。冰川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屬於氣候地貌範疇。地球陸地表面有11%的面積為現代冰川覆蓋,主要分布在極地、中低緯的高山和高原地區。
  • 你知道地球表面凹凸不平的地貌是怎麼形成的嗎?——外力篇
    由於依靠外力作用所塑造成的地貌類型眾多,在這裡我們通過河流、喀斯特、冰川這三種地貌來描述外力作用對地貌的影響。1.河流地貌在河流地貌中,我們可以看到瀑布、衝擊平原、三角洲,V型谷。水流對河床堅硬巖石下流脆弱巖石侵蝕速度較快,形成落差,河水流過,形成瀑布。上遊水流湍急切割出V型山谷。流流出山口後,河面漸寬。流速減慢。泥沙沉積形成衝擊扇或衝擊平原。
  • 丹霞地貌是怎樣形成的 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
    都知道我國張掖有著非常美麗的丹霞地貌,每年都會吸引很多遊客前往觀賞,那你知道丹霞地貌是怎樣形成的嗎?  丹霞地貌在我國就有廣泛地分布,最低海拔可以形成於東部的海岸帶,最高海拔可以出現在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上。
  • 丹霞地貌的「丹霞」名字的由來,它又是怎麼形成的?
    丹霞地貌,為什麼叫作「丹霞」呢?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是一種水平構造地貌。它是指紅色砂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是巨厚紅色砂、礫巖層中沿垂直節理髮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
  • 河流地貌專題!
    地殼的抬升或下降,或由於氣候冷暖變化而導致的冰川範圍擴大或縮小,均可造成海平面升高或降低,改變侵蝕基準面的高度,強化或弱化河流下蝕的能力,並使侵蝕與沉積的關係發生轉化。流水從懸谷下瀉,流經軟硬相間的巖層,或流經傾角平緩並向上遊傾斜的巖層時最易形成瀑布。瀑布一旦形成,其下蝕便極為強烈。在瀑布跌落處常形成深潭。
  • 海岸地貌形成的原因及地區分布
    根據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徵,可分為海岸侵蝕地貌和海岸堆積地貌兩大類。基巖海岸是陸地的山地丘陵被海侵入,海浪侵蝕巖石,形成各種形態的海蝕地貌,岸邊的山巒起伏,奇峰林立,怪石崢蠑,岬角(突入海中的尖形陸地)與海灣相間分布。由于波浪和海流的作用,岬角處侵蝕下來的物質和海底坡上的物質被帶到海灣內堆積形成沙灘。
  • 16種地貌——地貌大全(精品收藏)
    風積地貌的物源多來自於古河流衝積物;現代河流衝積物;衝積-湖積物;洪積-衝積物;冰水堆積物;基巖風化後的殘積-坡積物。影響風積地貌發育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含沙氣流結構、風運動的方向和含沙量的多少。
  • 為什麼同樣是侵蝕作用,河流常形成V型谷,而冰川常形成U型谷?
    我們生活的地球表面有著高低起伏、豐富多彩的地形和地貌類型,塑造地球表面形態的力量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內力作用,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於地球內部,內陸作用的主要表現形式包括地殼運動(板塊運動)、巖漿活動(火山噴發等)、地震等,內力作用總是希望把地球表面的形成弄得高低不平,趨向崎嶇。
  • 河流的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河流的相關考點
    (同時需考慮河流有無結冰期,水位季節變化大小能否保證四季通航;天然河網密度大小,有無運河溝通,能否四通八達;內河航運與其他運輸方式的連接情況——聯運;區域經濟狀況對運輸的需求)  四、河流地貌  1、河流流經山區,流水侵蝕作用顯著,一般形成峽谷、V形谷、瀑布(一般巖層上硬下軟),坡面破碎、溝壑縱橫;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積作用顯著,一般形成山麓衝積扇;山區水土流失,東南丘陵形成
  • 海岸地貌是怎樣形成的?
    地球被稱為「藍色星球」,在海洋和陸地交界地區,還存在著風姿各異的海岸風景線,這種地貌在地理學上被稱為「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第四紀冰期和間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進、海退,在這個過程中,海岸也一直處在變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