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地球表面凹凸不平的地貌是怎麼形成的嗎?——外力篇

2020-11-22 騰訊網

塑造地表形態不僅 依靠內力,外力也起到很大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陽能的影響所產生的作用,包括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等。由於依靠外力作用所塑造成的地貌類型眾多,在這裡我們通過河流、喀斯特、冰川這三種地貌來描述外力作用對地貌的影響。

1.河流地貌

在河流地貌中,我們可以看到瀑布、衝擊平原、三角洲,V型谷。水流對河床堅硬巖石下流脆弱巖石侵蝕速度較快,形成落差,河水流過,形成瀑布。上遊水流湍急切割出V型山谷。流流出山口後,河面漸寬。流速減慢。泥沙沉積形成衝擊扇或衝擊平原。而河流入海處流速減慢,泥沙淤積。形成扇形低洼平地。在這個過程中,流水侵蝕、流水沉積、流水搬運都在塑造著河流這種地表形態。

2.喀斯特地貌

在喀斯特地貌中,峰林、溶洞,鐘乳石等非常常見。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碳酸鈣巖石,形成峰林等地表形態。水沿地下裂縫溶蝕形成溶洞、暗河。溶洞形成後,沿裂隙下滲的碳酸氫鈣水。由於溫壓降低分解成碳酸鈣澱積形成。流水的溶蝕和沉積作用造就了喀斯特地貌。

3.冰川地貌

在冰川地貌中,會出現冰川谷、冰磧湖、角峰等地貌。角峰因冰川侵蝕形成的山脊突出的頂尖山峰。而冰磧湖是在冰雪消融時,冰磧物堵塞河道或冰川谷形成湖盆,積水成湖。冰川的沉積、侵蝕、搬運塑造了冰川地貌。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你知道月球表面的坑是怎麼來的嗎?
    你知道月球表面的坑是怎麼來的嗎?宇宙中,月球是地球的衛星,人類已經造訪月球很多次了。你知道月球表面的坑是怎麼來的嗎?你知道月球表面的坑是怎麼來的嗎?你知道月球表面的坑是怎麼來的嗎?而且地球的地質活動非常活躍,很多隕石坑在水的衝刷及地質運動中消失了。
  • 唐朝人們就已經知道了月球表面凹凸不平,這究竟是為什麼?
    你肯能會感到奇怪,1609年,伽利略才第一次觀測到了月亮的存在,並且也看到了凹凸不平的月球表面。但早在唐朝時期,我們偉大的祖先就已經對於月亮表面有過詳細記載,這是怎麼回事呢?這人開始怎麼都不理他們倆,到了後面被炒得不耐煩了,便叫他們到跟前說:「你們知道天上的月亮由七寶構成嗎?月亮上面亮的地方就是太陽照到月亮凸出的地方才顯示出來的,上古傳說有八萬戶修理月亮凹凸面,我乃其中之一!」後面這個人拿出食物給他們倆,又幫他們指了路,隨後便消失不見了。
  • 今天,你那下雨了嗎?你知道雨是怎麼形成的嗎?
    周末科學院 第3課雨是怎麼形成的?昨晚廣州就下雨了,一直到小編在寫稿時都還在下,你那下雨了嗎?歡迎留言交流噢!你知道嗎?雨是由水演變而來的,可是有的人就會問水是怎麼跑到天空上面呢?請接著往下看,就會有答案了,除了答案,還會有其他的小知識噢!水乃是我們人類的生命資源,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有的就會覺得地球上不是有很多水嗎?也夠我們用了吧!但是你知道嗎?並不是地球上所有的水都是可以直接供給我們使用以及飲用的。
  • 丹霞地貌是怎樣形成的 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
    都知道我國張掖有著非常美麗的丹霞地貌,每年都會吸引很多遊客前往觀賞,那你知道丹霞地貌是怎樣形成的嗎?  丹霞地貌在我國就有廣泛地分布,最低海拔可以形成於東部的海岸帶,最高海拔可以出現在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上。
  • 隕石撞擊形成了地球的板塊構造嗎?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表明,隕石撞擊可能形成了地球的板塊構造,並且增強了地球的磁場強度。該大學行星研究中心的 Craig O』Neil 對隕石撞擊開展了研究,並將成果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他解釋了地球形成的前 5 億年裡發生了什麼——這一時期被稱為「冥古代」,更詩意的比喻是「地質黑暗時代」。圖丨藝術家對隕石撞擊地球的想像到目前為止,地球是否具有移動的板塊的問題一直懸而未決,主要是因為早期的地殼幾乎沒有保留下來。
  • 我的太陽系形成—(四)(5)行星南極凹地,你知道是怎麼形成的
    你知道嗎,類地天體中的南極凹地是怎麼形成的嗎?月球由於月球的黃赤(黃道面與赤道面)交角很小,月球的自轉軸幾乎垂直於其公轉平面,因此,月球南極凹地底部有水冰存在,這些水冰是月球形成時留下的,你知道嗎?水星,你知道嗎,水星的南、北極區域發現水冰的跡象。
  • 月球表面為什麼是凹凸不平的?它到底經歷了什麼,又是誰造成的?
    月球的表面為什麼是凹凸不平的?它到底經歷了什麼,又是誰造成的?一直以來探索宇宙就是人類的最大夢想,月亮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嚮往的美好,關於月亮的傳說都可以追溯到很遠的時代,而且神話上也有著嫦娥奔月的傳說。
  • 冰川地貌是怎麼形成的?世界著名冰川地貌有哪些?
    冰川多年積雪,經過壓實、重新結晶、再凍結等成冰作用而形成冰川地貌。它具有一定的形態和層次,並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壓力下,產生塑性流動和塊狀滑動。冰川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屬於氣候地貌範疇。地球陸地表面有11%的面積為現代冰川覆蓋,主要分布在極地、中低緯的高山和高原地區。
  • 沙漠裡那些隨風移動的沙丘,形成的地貌叫什麼地貌?
    地球表面的形態變化,主要是受到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的內部,主要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地震等;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來自地球外部的太陽輻射能,主要的表現形式包括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
  • 狀似「火球」流星划過日本夜空,你知道它是怎麼形成的嗎?
    狀似「火球」流星划過日本夜空,你知道它是怎麼形成的嗎?>那麼,你知道流星是怎麼來的嗎?在接近地球時,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可能會使其軌道發生改變,從而穿過地球大氣層。這些微粒與地球各自的運動速度很快,所以相遇時會與大氣分子發生劇烈摩擦而燃燒發光,人們把這種現象叫做流星。而成群的流星就形成了流星雨。流星雨的產生一般認為是流星體與地球大氣層相摩擦的結果,流星群往往是由彗星分裂的碎片產生。因此,流星群的軌道常常與彗星的軌道相關,成群的流星就形成了流星雨。
  • 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是怎麼劃分的又是怎麼形成的,你們真的知道嗎?
    大家可能都知道一年分四季四季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對應3個月。春季每年3.4.5三個月是春天,這個季節氣溫回暖、萬物復甦。接下來就是夏季6.7.8三個月就是秋天,這個季節天氣炎熱,蟬始鳴。再來就是秋季了9.10.11這三個月是秋天,秋季氣溫轉涼,農作物成熟,俗稱秋收。
  • 你知道地球形成之初是什麼樣的嗎?看看這三則關於地球的知識吧!
    地核位於地球的最內部,是地球中溫度最高的部分,最高可達5500℃左右,甚至可與太陽表面的溫度相比。在這種高溫、高壓和高密度的情況下,沒有我們平常所說的「固態」或「液態」,地核內的物質既具有鋼鐵那樣的「剛性」,又具有像瀝青那樣的「可塑性」。這種物質不僅比鋼鐵堅硬十幾倍,而且還能慢慢變形而不會斷裂。
  • 宇宙中的冷知識:宇宙是怎麼形成的,它究竟有多大你知道嗎?
    宇宙中的冷知識:宇宙是怎麼形成的,它究竟有多大你知道嗎?宇宙的起源是什麼,是怎麼形成的呢?這個問題困擾了人們幾千年甚至上萬年還可能更久遠,一直都沒有正確的解答。根據傳說,在很久很久之前,天地還沒有形成,到處都是一片混沌,宇宙只是一個無邊無際的奇點,不分上下左右和東南西北,就像一個雞蛋一樣。在這個大雞蛋之中孕育著盤古,有一天當盤古睜開眼之後,看到身外一片黑暗,也沒有轉身的空間,就拿起身邊的巨斧不斷的揮舞,不斷的向四周猛劈,於是就產生了世界。
  • 視頻|「大塊頭」雞蛋表面凹凸不平,專家:母雞下蛋受到驚嚇所致,但吃無妨
    揚子晚報網11月4日訊(通訊員 徐久建 記者 陳詠)揚州開發區八裡鎮的楊先生前兩天在超市買了一袋雞蛋,回家後發現有個雞蛋不一般,表面凹凸不平最讓人好奇的是,雞蛋殼表面凹凸不平,還有不少條紋狀,好像脈絡一樣。楊先生表示,這枚雞蛋暫時不吃,也不太敢吃,自己先保留一段時間,下班回來可以欣賞欣賞。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並請教專業人士得知,這類雞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母雞在產卵時受到了驚嚇,導致雞蛋表面鈣化不均勻,最終形成了表面凹凸不平的「皺蛋」。專家表示,這類雞蛋的口感、營養和普通雞蛋無異,市民大可放心食用。
  • (原創)丹霞地貌是怎麼形成的?
    丹霞地貌是由白堊紀小行星俯衝瞬間光速流動的物質轉化的能量——金屬態氫離子聚合的二氧化矽、矽氧四面體、礫石、鐵紅等混合後燒結形成的。1、地壘——白堊紀王氏組含礫砂巖,由小行星俯衝瞬間產生的金屬態氫離子聚合的二氧化矽、礫石燒結形成的地質構造;坡度小,高度低於30米,不能看作「丹霞地貌」。
  • 神奇的喀斯特地貌,你知道多少?
    喀斯特巖溶地貌是大自然的傑作,鬼斧神工。滴水可以穿石,聚沙可以成塔。喀斯特地貌就是大自然一刀一刀,一點一點雕刻出來的傑作!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 地球表面有很多山,這些山是如何產生的?答案顛覆三觀
    走在街上你隨便問一個具有高中學歷的人:地球表面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山?他們都可以回答你:「因為板塊運動。」但如果你繼續問:「為什麼板塊會運動?」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人才知道原因。其實學知識最好的辦法就是學明白,不僅要知道結果,還要了解原因,今天我們就詳細分析一下地球上這麼多山是怎麼來的。
  • 地球剛形成時就有水嗎?水究竟來自哪裡?海洋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科學家在尋找地外宜居星球時,總是把該星球是否具有液態水作為重要的指標,這是因為地球上絕大多數生物都必須要依靠水才能存活。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既然水這麼重要,那麼現如今地球上所有的水都是怎麼來的呢?海洋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 海岸地貌是怎樣形成的?
    地球被稱為「藍色星球」,在海洋和陸地交界地區,還存在著風姿各異的海岸風景線,這種地貌在地理學上被稱為「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第四紀冰期和間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進、海退,在這個過程中,海岸也一直處在變化之中。
  •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西側海岸,為什麼會形成鋸齒狀「峽灣地貌」?
    地球表面的形態是千姿百態的,通常是既具有共性特徵,有具有區域個性特徵,地球表面的形態通常簡稱為「地形」,常見的地形形態有五種,包括平原、高原、盆地、山地和丘陵等。地貌是指地區表面的面貌,和地形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通常合稱為「地形地貌」,但是地貌通常是更為具體的地表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