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裡的氣候、河流、地貌特徵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地貌基本特徵青海可可西裡地區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地勢高亢,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6860米。最低點海拔4200米,本區南北邊緣為烏蘭烏拉山和崑崙山脈的一部分,區內中部較低緩,具有西部高而東部低的地勢特點。基本地貌類型除南北邊緣山地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極高山外,廣大地區主要為中小起伏的山高和高海拔丘陵、臺地和平原。山地起伏和緩,河谷盆地寬坦,是青藏高原上高原面保存最完整的地區。  崑崙山為本區最高大山脈,幾乎集中了海拔6000米以上的極高山和5500米以上的高山。有現代冰川發育,並發育有一定規模的冰帽冰川。橫貫於本區中部的可可西裡山和冬布勒山-烏蘭烏拉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帶,除少數高峰超過5600米並有小規模的冰川分布外,一般山地海拔5100~5400米。上述兩個寬谷湖盆帶主要由寬坦的高海拔平原和臺地組成,其間鑲嵌著眾多的湖泊,海拔高度一般在4900~4600米之間。它們之間高海拔丘陵廣泛分布。從垂直方向看,本區從上向下有冰雪覆蓋的極高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和高原寬谷湖盆三層。氣候地貌特點本區氣候地貌類型主要包括冰川作用地貌、冰緣作用地貌、流水作用地貌、湖泊作用地貌、風力作用地貌等。冰川作用的範圍有一定的局限性。現代冰川僅在少數高山、極高山上分布,以大陸性冰川為主。凍脹作用、冰融作用、寒凍風化作用等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冰緣地貌。流水作用雖然亦很普遍,但由於水量有限、季節變化大、流水侵蝕和搬運作用都較弱,在現代河床中礫石磨園往往很差。湖泊作用如前所述,湖濱沉積物亦以砂礫石為主。風力作用也很醒目,某種意義上亦反映冰緣環境的特點,高原風力較大,風蝕作用使地表粗化十分普遍。綜上所述,本區現代地貌過程顯示了寒冷半乾旱環境的氣候地貌特徵。河流與湖泊地貌本區是羌塘內流湖區和長江北源水系交匯地區。東部是楚瑪爾河組成的長江北源水系。為雨水、地下水補給,大部分為季節性河流。區內河谷地貌大多呈高原寬谷,其中一部分河流貫穿在古湖盆中。除局部河段受構造影響外,一般河谷階地不發育。本區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為中心的內流水系,處於羌塘內流湖區的東北部,湖泊眾多。其中面積200平方公裡以上的湖泊有7個,最大的為烏蘭烏拉湖,面積為544.5平方公裡。主要湖泊都呈近東西方向展布。區內的湖泊退縮比較明顯,但並不強烈。地貌發育據地質資料表明本區特提斯海在侏羅紀末最終消失,全部脫離海侵。烏蘭烏拉山西端長達2000米的海相侏羅系剖面,對古生物、古地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白堊紀開始陸地地貌發育的新階段。白堊紀和早第三紀均以紅色砂巖沉積為主,反映了當時乾熱環境。早第三紀地殼相對穩定,夷平面發育,目前本區高山夷平面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中新世時期形成了一些新的盆地,古湖分布較廣,普遍含有泥灰巖沉積,此期火山噴發活動強烈。本區西部熔巖被、平頂桌狀方山地形很可能在這個時期開始形成的。上新世以來青藏高原的強烈隆起,本區地處高原腹地,主要表現為大面積的整體抬升,基本地貌形態變化不明顯,區內局部差異性構造運動形成了一些第四紀古湖泊,如在崑崙山口附近和清水河等都發育的是更新世古湖。由於高原隆起,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更新世期間,區內至少發生三次冰期。冰期和間冰期的冷暖、幹溫變化以及晚更新世以來環境強烈寒旱化,對本區氣候地貌過程和現代自然環境形成都有重大影響。地震在上新世晚期,可可西裡原始高原海拔約1000米,高原面在第四紀共抬升了4000米左右,是青藏高原地區上長速度最大的區域,也是中國西部現代構造最活躍地帶和中強地震的主要發育場所之一。有布喀達板峰-庫賽湖-崑崙山口全新世活動斷裂帶;勒斜武擔湖-太陽湖活動斷裂;西金烏蘭湖-五道梁南斷裂;烏蘭烏拉湖-崗齊曲斷裂等主要活動斷裂,據有關資料表明:1920年以來可可西裡共發生過大於或等於6.0級的強地震9次,5.0至5.9級的中度地震15次,最大、最近的一次是2001年11月14日的8.1級地震,這次地震也是我國半個世紀以來最大的地震,全世界進入21世紀以來最大的地震。 (來源:CCTV網站)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解析度

相關焦點

  • 河流的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河流的相關考點
    「在地理高考中,無論是選擇題,還是問答題,『河流』都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考點。河流的水系特徵、河流的水文特徵、什麼因素會對河流造成影響......眾多與河流相關的考點有時候會對同學們的答題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礙。」  今天,就給大家總結出一些與河流的相關的知識點,各位同學也要結合自身具體情況進行查缺補漏哦!
  • 可可西裡無人區的自然條件是什麼樣的?為何稱為「人類的禁區」?
    在我們為人類生命感到無比脆弱的同時,也對大自然的力量心生敬畏,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無疑是無比渺小的,特別是對於像可可西裡這樣自然和氣候條件非常惡劣的地區,長期以來被冠以「人類的禁區」不無道理,那麼,可可西裡無人區到底有什麼可怕之處呢?可可西裡位於青海省境內,地跨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自治州、玉樹藏族自治州,總體上看呈東西狹長的形狀,總面積在20萬平方公裡左右。
  • 河流地貌的發育
    >考點1 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1.河流侵蝕地貌2.河流堆積地貌被河流搬運的物質,在河流搬運能力減弱的情況下,會沉積下來,形成沉積地貌。考向1 河流地貌的形成以景觀圖和剖面圖來掌握河流地貌的類型及成因考點2 河流地貌及其流域的地形特徵、地理環境特徵的判斷1.河流流向的判斷方法(1)根據一條等高線,判斷河流流向
  • 可可西裡植被的主要類型特點及分布
    可可西裡處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的過渡區,主要植被類型是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高山冰緣植被也有較大面積的分布,高寒荒漠草原、高寒墊狀植被和高寒荒漠也有少量分布,特別是高寒荒漠僅分布在極個別的地區。
  • 淺談:青藏鐵路沿線地形、氣候、水文特徵及其對沙害的影響分析
    因此,文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青藏鐵路沿線的地形、氣候、水文進行調查,分析其類型、分布、特徵及對沙害的影響,以期系統認識青藏鐵路沙害規律,為防沙提供依據。  1材料與研究方法  文中數據資料通過野外調查與室內分析獲取。在野外,結合當地氣象資料,沿青藏鐵路考察地貌、氣溫、降水、風況、河流、湖泊等的類型、特徵及分布情況。
  • 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河流作用於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種侵蝕、堆積地貌。
  •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發育——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教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河流侵蝕的主要類型,辨別在不同發育時期河谷受到的侵蝕作用及河谷形態特徵的差異,說出河谷的形成過程。2.知道河流堆積地貌的主要類型及其發育的位置,說出其形成過程。【過程與方法】1.通過比較分析方法區分河流侵蝕地貌的三種形式。
  • 穿越可可西裡,需要面對怎樣的恐怖環境?
    穿越可可西裡,需要面對怎樣的恐怖環境?「可可西裡」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態環境中保存最完好的區域之一,平均海拔5,000米。它也是中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可可西裡的氣候及自然條件惡劣,氧氣含量不到沿海地區的一半,地形地貌複雜,人類無法長期在此生存。所以也被稱為「人類生命的禁區"。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特徵
    (1)說明該國地形特徵對河流水系特徵的影響。(2)分析該國氣候對其河流水文特徵的影響。(3)簡述其遊客來源地構成原因。參考答案:(1)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分布;島嶼面積小,河流流程短;地勢起伏較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
  • 河流地貌與其它地貌
    河流地貌,是河流作用於地球表面,經侵蝕、搬運和堆積過程所形成的各種侵蝕、堆積地貌的總稱。
  • 眼子菜:可可西裡湖泊水系變遷的新證據
    新華網各拉丹冬11月17日電(記者劉詩平)中國科學院可可西裡科考隊連日來在可可西裡地區的一些湖泊及河流中,發現不同湖泊水系存在不同種類的眼子菜,這為可可西裡地區湖泊水系變遷提供了新的證據。    科考隊員、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盧學峰博士說,此次考察在可可西裡地區的卓乃湖、錯達日瑪、科考湖、可可西裡湖、飲馬湖、月亮湖、小太陽湖、錯登奴瑪、確莫錯、尕爾曲等大小湖泊及河流中,發現不同湖泊水系中存在不同種類的眼子菜,這是可可西裡眼子菜的新發現。     資料記載,眼子菜是一種在世界廣泛分布的水生植物,它主要生活在淡水、鹹水湖泊以及河流中。
  • 可可西裡的生命捍衛者
    從天寒地凍、風雪瀰漫的荒漠,到步步泥淖、處處河流的溼地,從保護生態環境、拯救瀕危動物的前沿,到卓乃湖畔藏羚羊保護現場的堅守足跡,趙新錄23年的青春與成長都留在了這片茫茫無人區裡,這個靦腆、不善表達的一線職工,用他吃苦耐勞、不懼危險的精神把大愛留在可可西裡,始終不渝充當著這裡生命的捍衛者。
  • 你了解你家鄉河流的水文特徵嗎?我國不同地區河流的水文特徵分析
    中國河流的水文特徵位於不同地區的河流,也有不同的「性格」,這裡的「性格」主要指的是河流的水文特徵。河流的水文特徵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分別是年徑流量(流量)、流量(水位)的季節變化以及汛期情況、有無結冰期、含沙量的大小以及流速的快慢。位於我國不同地區的河流,擁有不同的水文特徵,你了解你家鄉河流的水文特徵嗎?
  • 小題速遞:河流地貌
    大同磧的形成是由於①位於凸岸,河流流速較緩,以沉積為主②幹流頂託,湫水河流速下降,亂石沉積③地勢平坦,黃河幹流中的亂石在此沉積④人為構築,減弱河水對磧口古鎮的侵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
  • 中國科學家首次測得可可西裡湖泊水下地形數據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牽頭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演變及氣候變化響應科考分隊,對可可西裡地區的主要湖泊進行了系統科學考察,首次獲得了該區域大中型湖泊水下地形、水質剖面等數據,鑽取了截至目前最長湖芯樣本,填補了該區域湖泊基礎地理信息空白,為「亞洲水塔」湖泊變化、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
  • 河流地貌的形成
    1、河流侵蝕地貌(1)概念河流在流動過程中,會破壞和搬運地表物質,形成侵蝕地貌。它是由溯源侵蝕、下蝕和側蝕共同作用的形成的。典型的河流侵蝕地貌是河谷。其形成過程如圖:2)表解河谷的形成階段2、河流堆積地貌(1)概念被河流搬運的物質,在河流搬運能力減弱的情況下,會沉積下來,形成堆積地貌。其中,衝擊平面是比較典型的河流堆積地貌。
  • 中國的地形地貌與特徵
    中國式營銷第一章中國的地理地形與氣候特徵中國,960萬平方公裡。西北高,東南低。河流大部分從西北向東南方向流淌。中國糧倉:東北平原(黑土地),華北平原(黃土地),長江中下遊平原(水稻田)氣候主要特徵:季風氣候,春夏季東南季風,秋冬季西北季風。夏季全國酷熱,冬季北方寒冷,南方溫暖。最東部與最西部時差2.5小時,所以有「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的成語。
  • 【備考乾貨】關於高考地理河流階地知識點最新整理,附河流水系特徵...
    河漫灘平原是平水期或枯水期出露水面,洪水期埋入水面的河流堆積地貌,位於洪水位之下、枯水位之上,一般為河流階地發育的初始階段。    河流是自然地理環境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對河流綜合開發利用的前提就是要認識河流水系特徵和河流水文特徵。河流水系、水文特徵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重要內容,因為它與地形、氣候、人類活動聯繫密切,所以高考中經常以此為載體考察學生運用己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河流水系特徵和水文特徵有那些呢?與地形、氣候、人類活動又有怎樣的關係呢?
  • 青藏科考:系統測得可可西裡湖泊水下地形數據
    【來源: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3月30日電 (劉曉倩 記者陸成寬)30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演變及氣候變化響應科考分隊,對可可西裡地區的主要湖泊進行了系統考察
  • 崆峒山發育簡史及丹霞地貌基本特徵
    作者曾於1990年7月20日至22日前來崆峒山考察,認為崆峒山地貌屬丹霞地貌。1995年9月2日,作者再次來崆峒山,對香山夷平面及上三疊系地層作了補充考察。茲就崆峒山發育簡史及崆峒山丹霞地貌特徵作簡要論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