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發育

2021-01-14 好好學地理

    今天我們來學習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單元第三節的知識——《河流地貌的發育》,老師給大家總結了知識點,並附上了習題,大家好好看哈~

考點1 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

1.河流侵蝕地貌

河谷發展階段                     侵蝕類型                                  地貌特點

初期(A)             以向下和向源頭侵蝕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

                                                                                         橫剖面呈「V」型 

中期(B)                向下的侵蝕作用減弱,           河流在凹岸侵蝕、在凸岸堆積,                         向河谷兩岸的侵蝕作用加強               使河流更為彎曲,河谷拓寬

                      

成熟期(C)以向河谷兩岸的侵蝕作用為主       河谷展寬,橫剖面呈寬而淺的槽型

提示:如何分析河水對兩岸的侵蝕作用?

         若河道平直,河水對兩岸的侵蝕作用要考慮地轉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蝕、左岸堆積,南半球左岸侵蝕、右岸堆積。若河道彎曲,河水對兩岸的侵蝕作用要考慮凹岸侵蝕,凸岸堆積。

2.河流堆積地貌

被河流搬運的物質,在河流搬運能力減弱的情況下,會沉積下來,形成沉積地貌。

河流堆積地貌並不僅存在於河流中下遊地區,當河流衝出山口時,由於地勢逐漸趨向平緩,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運的物質堆積下來,形成洪(衝)積扇,多個洪(衝)積扇連接形成洪積—衝積平原。

考向1 河流地貌的形成

以景觀圖和剖面圖來掌握河流地貌的類型及成因

考點2 河流地貌及其流域的地形特徵、地理環境特徵的判斷

1.河流流向的判斷方法

(1)根據一條等高線,判斷河流流向

(2)根據一組等潛水位線,判斷河流流向

(3)根據湖泊或水庫上下遊的水位變化曲線判斷河流流向

(4)根據河床的深淺判斷河流流向

(5)根據城市合理規劃圖判斷河流流向

(6)根據河流地貌類型判斷河流流向

(7)根據河流沉積物顆粒大小判斷河流流向

一般地,河流上遊沉積物顆粒較大,且稜角分明;河流下遊沉積物顆粒較小,且呈渾圓狀;入海口處沉積物顆粒最小。

2.根據河流判斷地形特徵

(1)根據河流流向可判斷地勢的高低,河水從高處向低處流。

(2)根據水系特徵可判斷地形類型:向心狀水系對應的地形部位為盆地;輻射狀水系對應的地形部位為山頂。

(3)根據河床寬度判斷地形:若河流河床較寬,則說明該河流經平原地區。

(4)根據河道形態判斷地形:若河道呈蛇形彎曲,則說明該地為平原。

3.根據河流的水文特徵判斷地理環境特徵

(1)含沙量大,則說明上遊植被覆蓋率不高,水土流失嚴重。

(2)若河流有結冰期,則說明該河所處緯度較高。

河流地貌對聚落的影響

河流對聚落形成的作用

作為水源地,為聚落提供生產、生活用水;作為交通運輸通道,方便聚落對外聯繫和運輸;河流衝積平原,利於耕作,為聚落提供農副產品

河流對聚落規模的影響

耕地破碎地區:鄉村的規模相對較小;耕地連片地區:鄉村的規模較大

河流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①平原低地:為防禦洪水,人們通常加高和加固河堤,聚落一般沿河呈線狀分布;②山區河谷中:為防禦洪水和地質災害,聚落一般分布在衝積平原向山坡過渡的地帶,即高於洪水位的地方

考點2 地形及河流對聚落的影響

1.地形對聚落的影響

(1)平原                                                                     

城市等聚落髮育的理想環境 。

原因:地勢平坦,節省建設投資;土壤肥沃,便於農耕;交通便利。

典例:我國城市多分布於地勢較低的第三級階梯上,如上海、北京、廣州等。

 (2)山區和高原         

 氣候寒冷區,城市多分布在山間谷地中,熱帶地區的城市多分布於高原上。

原因:地勢相對較低,溫度條件相對優越;地形、水源等條件好;溼熱的熱帶                氣候區,高原上較為涼爽。

典例:拉薩位於拉薩河谷地,西寧位於湟水谷地;巴西利亞位於巴西高原上,                墨西哥城位於墨西哥高原上。

2.圖解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一般而言,河流上遊多位於高原、山地,以侵蝕為主,中遊以搬運為主,下遊以堆積為主。因此,上遊為高山峽谷,中遊河道變寬,下遊為衝積平原、河口三角洲、衝積島等。受此影響,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圖所示: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4分)

(2017·瀋陽二中期中)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根據圖中信息推測,下列地層形成時間最晚的是(  )

A.奧陶系

B.下石炭統

C.下二疊統

D.五通組

2.圖中地質結構反映了該地經歷了(  )

A.水平擠壓和外力侵蝕

B.水平擠壓和外力沉積

C.水平張裂和外力沉積

D.水平張裂和外力侵蝕

解析:第1題,圖中巖層分層分布,則為沉積巖,沉積巖中巖層越往上形成時間越晚,圖示P1位於最上層,故形成時間最晚。第2題,圖中巖層出現了褶皺現象,說明經歷了水平擠壓過程;另外在S1g處地質構造為背斜,但形成了谷地,說明經歷了外力侵蝕作用,故A正確。

答案:1.C 2.A

(2017·贛州期中)讀我國南方某地區地質構造示意圖,回答3~4題。

3.圖示地區(  )

A.①處地質構造是良好的儲水構造

B.②處適合修建水庫

C.③處是背斜山

D.巖層中可能存在化石

4.如果圖中①河、②河為同一條河流。結合其堆積物等圖上信息判斷(  )

A.①河段自西向東流

B.②河段自東向西流

C.該河從圖中③山嶺東側繞過

D.該河從圖中③山嶺西側繞過

解析:第3題,圖中①河附近巖層是背斜、②河附近巖層是斷層、③是向斜成山;圖示巖層具有層理構造,屬於沉積巖,故可能含有化石。第4題,圖中河流沉積物在①河段中位於南側,說明河流自東向西流,在②河段中位於北側,說明河流自西向東流;同時②河段海拔高於①河段,河流總是由高向低流,則河流從圖中③山嶺東側繞過。

答案:3.D 4.C

(2017·青島模擬)艾裡定律是計算河流泥沙中的底沙或推移質的一個基本公式,被水流推動的物體重量(W)與流速(V)的6次方成正比。這一定律說明流速的微小變化可導致底沙推移量的很大變化。下圖示意我國江南丘陵地區某河流幹支流分布圖及其幹流河床對應的地形剖面。據此完成5~7題。

5.圖中河流M、N、T、S四處,被水流推動的物體重量最大的是(  )

A.M B.N C.T D.S

6.某地質愛好者在N地附近,發現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鵝卵石與細沙共存現象,原因可能是(  )

A.該河段地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運能力強

B.該河段流量大,河流侵蝕能力強

C.該河段降水季節變化大,導致河流流速變化大

D.該河段降水少,地勢起伏小,沉積作用顯著

7.該河流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段是(  )

A.M以上河段B.MN之間

C.NT之間D.TS之間

解析:第5題,圖中T處於河流凹岸,水流速度最快,故搬運能力最強,則被水流推動物體重量最大。第6題,圖中N位於河流凸岸,為堆積作用較明顯的河岸。依據材料可知,水流速度決定了搬運能力,有鵝卵石說明水流速度快,有細沙說明水流速度慢;兩種物質共存於該地,表明該地水流速度季節變化大。第7題,圖中TS段有支流匯入而水量較大,同時從幹流河床地形剖面可看出,TS段地勢落差最大,故TS段水能資源最豐富。

答案:5.C 6.C 7.D

二、綜合題(共46分)

8.(2017·濰坊期中)讀圖,完成問題。(24分)

(1)根據材料從地質構造的角度描述寧夏平原的成因。(8分)

(2)說明圖中AB所在地區與CD所在地區等高線彎曲的特點及原因。(8分)

(3)分析圖中從河流出山口往湖泊方向沉積物變化的一般特點及成因。(8分)

解析:第(1)題,寧夏平原是由斷層下陷和流水沉積、內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第(2)題,河流沿線由於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導致地形變化不同,等高線表現的變化方向也就不同。第(3)題,河流泥沙的沉積都是顆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積,顆粒小、比重小的後沉積。

答案:(1)從地質構造上來說,兩側地塊相對抬升,寧夏平原斷裂下陷,形成地塹構造;再經黃河帶來的泥沙沉積而成。

(2)AB處等高線向河流的上遊方向(高處)凸出。原因:上遊段主要受侵蝕作用影響。 CD處等高線向河流的下遊方向(低處)凸出。原因:下遊段主要以河流堆積作用為主。

(3)沉積物顆粒依次變小。原因:當流水攜帶大量泥沙流動時,由於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漸沉積。一般顆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積,顆粒小、比重小的後沉積。

9.(2017·南昌檢測)下圖是新疆和田區位略圖。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為變質巖,其礦體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崑崙山高山地區,乙處河灘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節。讀圖回答問題。(22分)

(1)結合地形條件,說明甲處狹長區域沒有冰川分布的原因。(6分)

(2)說明乙處河灘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過程。(8分)

(3)分析秋季成為乙處最佳拾玉季節的自然原因。(8分)

解析:(1)冰川是由終年積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條件是有降水(降雪)、氣溫低;結合甲地等高線分布從地形入手分析該地氣溫高、降水少的原因。(2)玉石為變質巖,出露地表必然經過巖體的破壞(風化、侵蝕)過程;源自4 000米以上的崑崙山的玉石,到達乙所在河灘,必然經歷了河流的搬運與沉積過程。(3)秋季成為最佳拾玉季節,說明秋季此處玉多且出露河灘;結合河流夏季汛期搬運能力強,但此時河水水位高不易發現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

答案:(1)地勢低,氣溫偏高;地形封閉,水汽不足。

(2)(含有玉石的)巖體經過風化(侵蝕或外力破壞),再經過河流搬運(向下遊運動),到達地形平緩處(乙處),(玉石)發生沉積。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運能力強,玉石沉積的時間相對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相關焦點

  •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發育——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教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河流侵蝕的主要類型,辨別在不同發育時期河谷受到的侵蝕作用及河谷形態特徵的差異,說出河谷的形成過程。2.知道河流堆積地貌的主要類型及其發育的位置,說出其形成過程。【過程與方法】1.通過比較分析方法區分河流侵蝕地貌的三種形式。
  • 河流地貌與其它地貌
    河流階地是河流地貌中重要的地貌類型,可以分為:侵蝕階地、堆積階地(分上疊與內疊階地)、基座階地和埋藏階地。對河流階地的類型及其河谷的結構的研究,可以分析河流地貌的過去,了解現在,預測河流發育的未來。階地,指由於地殼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階梯狀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寬廣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階梯狀地形。寬廣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灘,河床只佔小部分。
  • 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河流作用於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種侵蝕、堆積地貌。
  • 河流地貌的形成
    1、河流侵蝕地貌(1)概念河流在流動過程中,會破壞和搬運地表物質,形成侵蝕地貌。它是由溯源侵蝕、下蝕和側蝕共同作用的形成的。典型的河流侵蝕地貌是河谷。(2)河流侵蝕作用的形式比較(3)河谷的形成1)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蝕地貌,它由溝谷發育而成。
  • 河流地貌及其成因
    河流地貌地表流水在流動過程中,不僅侵蝕地面,形成溝谷,同時將被侵蝕的物質隨水流一起運移、堆積,凡此地表流水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統稱為河流地貌。1、河流侵蝕 衝(洪)積扇——發育在山前
  • 可可西裡的氣候、河流、地貌特徵
    最低點海拔4200米,本區南北邊緣為烏蘭烏拉山和崑崙山脈的一部分,區內中部較低緩,具有西部高而東部低的地勢特點。基本地貌類型除南北邊緣山地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極高山外,廣大地區主要為中小起伏的山高和高海拔丘陵、臺地和平原。山地起伏和緩,河谷盆地寬坦,是青藏高原上高原面保存最完整的地區。  崑崙山為本區最高大山脈,幾乎集中了海拔6000米以上的極高山和5500米以上的高山。
  • 崆峒山發育簡史及丹霞地貌基本特徵
    作者曾於1990年7月20日至22日前來崆峒山考察,認為崆峒山地貌屬丹霞地貌。1995年9月2日,作者再次來崆峒山,對香山夷平面及上三疊系地層作了補充考察。茲就崆峒山發育簡史及崆峒山丹霞地貌特徵作簡要論述如下。
  • 探秘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上課教師:《走近桂林山水》雲師大附中趙宇《走進敦煌風成地貌的世界》石林一中王海燕、昆一中沈洪健《探秘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省民中楊明榮、昆一中晉寧學校張琳莉《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安寧一中楊露萍《地理信息技術應用》昆十二中楊霞、雲師大呈貢校區李四仙教學點評:李文娟(昆三中呈貢學校)
  • 河流地貌多樣性內涵、分類及其主要修復內容
    河流地貌多樣性內涵、分類及其主要修復內容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針對河流修復中對河流地貌重視不夠及多樣性認識不深等問題,解析了河流地貌多樣性的內涵及與河流棲息地的統一性,將常見河流地貌類型分為3種河谷地貌、38種河床地貌、15種水流形態以及人工活動形成的地貌類型,並提出基於過程的修復策略來修復河流地貌。
  • 喀斯特地貌的發育可以概括為哪幾個階段?
    喀斯特地貌的發育可以概括為哪幾個階段?此階段地殼上升後長期穩定,地表發育石芽、落水洞等,形成獨立洞穴系統,地下水位高低不一。地下水位之上出現幹溶洞,地下水位附近發育地下河,地面成為缺水的蜂窩狀。流水溶蝕沿裂隙轉入地下,在巖層及地下水位穩定的情況下,往往形成洞穴。溶洞是地下水長期溶蝕和侵蝕形成的洞穴。有的溶洞中有地下河,甚至還有地下湖與瀑布,有的地下河與地面河流相連。
  • 16種地貌——地貌大全(精品收藏)
    風積地貌的物源多來自於古河流衝積物;現代河流衝積物;衝積-湖積物;洪積-衝積物;冰水堆積物;基巖風化後的殘積-坡積物。影響風積地貌發育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含沙氣流結構、風運動的方向和含沙量的多少。
  • 河流地貌專題!
    2.在河谷發育初期,以下蝕和溯源侵蝕為主,形成「V」 型谷;在河谷發育中後期,以側蝕為主,河谷比較寬,形成「U」型谷自然界中,相鄰幾個水系在內外因素的影響下,總有一個水系發展成為主水系。若其侵蝕活躍,下切較深,使其支流的溯源侵蝕和側向侵蝕也較為強烈,甚至切穿分水嶺,奪取分水嶺另一側位置較高河流的河源段。
  • 九華山河流受構造或巖性因素的影響,在河流的源頭,山間盆地發育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九華山河流受構造或巖性因素的影響,在河流的源頭,偶有山間盆地的發育。前者如九華盆地,處於中龍山-九華街斷層帶,又是印支期花崗閃長巖與燕山期花崗巖的接觸帶,經流水長期作用而形成的侵蝕構造盆地。
  • 小題速遞:河流地貌
    大同磧的形成是由於①位於凸岸,河流流速較緩,以沉積為主②幹流頂託,湫水河流速下降,亂石沉積③地勢平坦,黃河幹流中的亂石在此沉積④人為構築,減弱河水對磧口古鎮的侵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
  • 河流的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河流的相關考點
    2、河流流經平原地區,流水沉積作用顯著,形成寬谷和衝積平原。  3、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發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五、地形對河流水文的影響  地勢決定河流的流向,由高處向低處流。結合地圖方向可確定河流的具體流向。  地形類型、地勢落差、坡度決定河流流速、支流發育情況。
  • 地貌觀覽 | 巖溶地貌那點事
    參考文獻:[1]   徐光富.巖溶地貌的形成及演化[J].西部探礦工程,2017,29(12):143-145+149.[2]   王世傑.喀斯特石漠化——中國西南最嚴重的生態地質環境問題[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03(02):120-126.
  • 常見的16種地貌總結一覽<收藏
    風積地貌的物源多來自於古河流衝積物;現代河流衝積物;衝積-湖積物;洪積-衝積物;冰水堆積物;基巖風化後的殘積 - 坡積物。影響風積地貌發育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含沙氣流結構、風運動的方向和含沙量的多少。如風的類型,有單風向、雙風向與多風向;風速度的大小、起沙風的合成方向;地面起伏程度;地面組成物質的粗細與多少;地面的水分與植被分布狀況等。
  • 我國16種地貌知識大總結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鹽巖地層分布區最為發育。 風積地貌的物源多來自於古河流衝積物;現代河流衝積物;衝積-湖積物;洪積-衝積物;冰水堆積物;基巖風化後的殘積 - 坡積物。 影響風積地貌發育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含沙氣流結構、風運動的方向和含沙量的多少。
  • 地質科普丨丹霞地貌與喀斯特地貌對比分析
    丹霞地貌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曲,並使紅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區。崖面的崩塌後退還使山頂面範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牆或石柱等地貌。隨著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牆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巖層中有不少石灰巖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後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化沉積,甚至發育有石鐘乳。沿節理交匯處還發育漏鬥。
  • 冰川地貌是怎麼形成的?世界著名冰川地貌有哪些?
    分現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兩種。我國雖地處中、低緯,但是在西部(大致東經102°線以西)卻有巨大的高山和高原, 由於特殊的地勢條件和氣候條件,所以廣泛發育了現代高山冰川。(4)其他:當融冰之水進入河流,其常夾有大體積之冰塊,會產生強大撞擊力破壞下遊的兩岸巖石。冰川侵蝕地貌一般分布於冰川上遊,即雪線以上位置,形態類型有角峰、刃脊、冰鬥、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蝕地貌。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與周圍基巖接觸面大,造成的冰蝕地貌類型眾多,有明顯的垂直分帶和水平分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