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科普丨丹霞地貌與喀斯特地貌對比分析

2020-12-06 張掖旅遊

丹霞地貌

紅層地貌中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巖」。水平構造地貌指由產狀水平或近於水平的第三紀厚層紅色砂礫巖為主組成的平坦高地,受強烈侵蝕分割、溶蝕和重力崩塌等綜合作用而造成平頂、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狀地形。

丹霞地貌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曲,並使紅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區。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處集中,沿巖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著溝壁的崩塌後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巖面的範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巖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後退還使山頂面範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牆或石柱等地貌。隨著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牆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巖層中有不少石灰巖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後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化沉積,甚至發育有石鐘乳。沿節理交匯處還發育漏鬥。

在砂巖中,因有交錯層理所形成錦繡般的地形,稱為錦石。河流深切的巖層,可形成頂部平齊、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種各樣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壘狀的、寶塔狀的等。在巖層傾角較大的地區,則侵蝕形成起伏如龍的單斜山脊;多個單斜山脊相鄰,稱為單斜峰群。巖層沿垂直節理發生大面積崩塌,則形成高大、壯觀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組主要節理的走向發育,形成高大的石牆;石牆的蝕穿形成石窗;石窗進一步擴大,變成石橋。各巖塊之間常形成狹陡的巷谷,其巖壁因紅色而名為「赤壁」,壁上常發育有沿層面的巖洞。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喀斯特(Krast)一詞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巖高原的名稱,當地稱為,意為巖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發軔於該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鹽巖地層分布區最為發育。巖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溝、漏鬥、落水洞溶蝕窪地、盲谷、幹谷、喀斯特窪地等喀斯特負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各種洞穴系統以及洞中石鐘乳、石筍、石柱、石瀑布等;以及與地表和地下密切相關聯的豎井、芽洞、天生橋等喀斯特地貌。

億萬年地質變遷所賦予的地球外貌,又日夜不斷地受到大自然水流與風力的刻蝕,在許多地方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形態,形成了各種特殊的地貌,例如:河谷地貌、巖溶地貌、冰磧地貌、風蝕地貌等等。千姿百態的地貌造就了許多旅遊名勝,如舉世聞名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中國雲南的石林、貴州的地下溶洞等等。甲秀天下的桂林山水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

相關焦點

  • 重慶除了喀斯特地貌,這些丹霞勝景也很迷人
    在重慶,我們經常聽到「喀斯特」一詞,這種以天坑地縫、暗河溶洞為代表的地貌,佔據了重慶面積的絕大部分。可你卻不曾想到,以山聞名的重慶,還有一種地貌的精彩表現,絲毫不亞於喀斯特,就連名字聽起來都如此迷人——丹霞地貌。
  • 廣西發現全球唯一融丹霞地貌與喀斯特地貌於一體的奇觀,未來必火
    銅石嶺有很多神奇的地方,比如說它是世界上唯一融丹霞地貌與卡斯特地貌於一體的自然奇觀。中國的丹霞美景很多,比如說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廣東丹霞山、強抬升深切割高原峽谷曲流的代表——福建泰寧、密集型圓頂丹霞峰叢代表——湖南崀山、疏散形丹霞峰林的代表——江西龍虎山、高位孤峰型地貌代表——浙江江郎山等,這些都是世界聞名的地質遺產,名氣都比銅石嶺大得多。
  • 與丹霞地貌並列的嶂石巖地貌,知名度為何不高?
    見過張掖七彩丹霞的人,都會被那層理交錯、巖壁陡峭、造型奇特、色彩斑斕的地貌所震撼,這是中國特有的地貌結構之丹霞地貌,與之並列的還有喀斯特地貌、嶂石巖地貌、張家界地貌、岱崮地貌。巍巍太行八百裡,河北贊皇嶂石巖是雄險、壯美的典型代表地段。
  • 中國丹霞地貌學研究首席專家在赤水考察 首次發現丹霞喀斯特地貌
    多彩貴州網訊 4月29日,中國丹霞地貌學研究首席專家、學科帶頭人,曾任中國地理學會地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及旅遊地貌組長,原廣東中山大學地理系主任黃進教授,在赤水市相關領導的陪同下,深入復興鎮凱旋村張家灣,對丹霞天然轉石和奇石進行科研考察
  • 神奇地貌在哪裡?
    唯有那一抹紅被冠以「中國」的名字而這片赤色土地砂石的丹霞可以說是最具中國風的地貌丹霞的演變從久遠的地質時期就開始了砂礫巖層經過了漫長的過程但最美丹霞,還得說廣東韶關# 韶關丹霞山 #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丹霞地貌是屬於韶關這片土地的詩意如果說貴州赤水的丹霞地貌是青年早期那麼韶關丹霞山正是處於壯年期
  • 科普|丹霞地貌「深藏功與名」
    「丹霞」一詞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指天上美麗的紅霞。1928年馮景蘭和朱翽聲首次用「丹霞」描述特定的地層,即丹霞層,最初相當於地質填圖單位,適用於大範圍小比例尺的地質填圖,特指粵北區域的地層單位,是基於其顏色、巖性組合、地質年代、地層接觸關係、地形地貌特徵幾大要素的綜合考慮。
  • 廣西發現一處2000多年的老銅礦,竟然融丹霞和喀斯特地貌於一體
    重慶武隆天坑地縫、雲南石林、廣西桂林、貴州荔波皆是典型的南方喀斯特地貌;而廣東丹霞山、貴州赤水、湖南崀山、江西龍虎山、浙江江郎山等都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它們作為世界遺產的一部份,幾乎都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可以說在都是聞名中外的旅遊景點。
  • 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備考:丹霞地貌
    1928年,我國著名地質教育家、礦床學家、地貌學家馮景蘭,以曹丕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而命名為「丹霞」,意指其美如天上之紅霞。   丹霞地貌在我國廣泛分布,相對集中分布在東南、西南和西北三個地區。除中國外,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國分布最廣。
  • 桂林、陽朔「山水甲天下」 和丹霞地貌,都是怎麼形成的?
    1938年,陳國達先生正式將其稱為「丹霞地形」。此後,人們把其他地區發現的類似的地貌統稱為丹霞地貌。文 | 葛肖虹春節女婿開車全家從廣州到陽朔一睹「陽朔山水甲天下」的風採。真是不虛此行,不僅看了陽朔美景,也思考了我國西南喀斯特巖溶地貌與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與背景。
  • 科普|丹霞地貌「深藏功與名」
    1928年馮景蘭和朱翽聲首次用「丹霞」描述特定的地層,即丹霞層,最初相當於地質填圖單位,適用於大範圍小比例尺的地質填圖,特指粵北區域的地層單位,是基於其顏色、巖性組合、地質年代、地層接觸關係、地形地貌特徵幾大要素的綜合考慮。
  • 說到桂林山水只知道喀斯特地貌?千萬別忽略這些丹霞盛景
    桂林山水,是巖溶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從小學就耳熟能詳 可你卻不曾想到,以山水聞名的桂林 還有一種地貌的精彩表現,絲毫不亞於喀斯特 就連名字聽起來都如此迷人——丹霞地貌
  • 國家地質學會常務理事長:丹霞地貌應珍惜與保護
    國家地質學會常務理事長:丹霞地貌應珍惜與保護 2015-09-21 20:02:02國家地質學會常務理事長孟憲來在會上表示,丹霞地貌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寶貴遺產,我們要十分珍惜保護它,讓它永遠造福於人類。  浙江江山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是該省西南門戶和錢江源頭之一。而江郎山是中國乃至世界都不可多得的老年期高位孤峰型丹霞地貌自然景觀。
  • 喀斯特地貌解說
    之前有很多人問小編,恩施大峽谷的喀斯特地貌是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小編了就為大家講解下到底什麼是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KARST)就是巖溶,是水對可溶性巖石(碳酸鹽巖、石膏、巖鹽等)進行以化學溶蝕作用為主,流水的衝蝕、潛蝕和崩塌等機械作用為輔的地質作用,以及由這些作用所產生的現象的總稱。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稱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上的石灰巖高原的地名。
  • 2019年山東公務員考試常識:丹霞地貌_熱點關注_煙臺考試網_膠東...
    1928年,我國著名地質教育家、礦床學家、地貌學家馮景蘭,以曹丕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而命名為「丹霞」,意指其美如天上之紅霞。  丹霞地貌在我國廣泛分布,相對集中分布在東南、西南和西北三個地區。
  • 喀斯特地貌
    」 ↑↑關注本公眾號地質論壇,您的移動信息庫,掌上圖書館,記得星標哦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溶巖地貌。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水的溶蝕能力來源於二氧化碳(CO2)與水結合形成的碳酸(H2CO3),碳酸分解出H離子和碳酸根離子, H離子與CaCO3反應 ,從而使CaCO3溶解。
  • 什麼是丹霞地貌?
    錦石竟然集雄奇秀美於一身你見過「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丹霞地貌嗎中國丹霞地貌以面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風景最優美為特點形成了以「中國丹霞」為特色的地質景觀丹霞地貌是地質構造內動力和風化剝蝕外力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
  •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地理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我們國家有很多地形都是喀斯特地貌,那麼喀斯特地貌是怎麼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是在碳酸鹽類巖石地區,地下水和地表水對可溶性巖石溶蝕與沉澱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水對可溶性巖石所進行的作用,統稱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蝕作用為主,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這種作用及其產生的現象統稱為喀斯特。
  • 探秘張掖丹霞地貌
    隨著電影的熱播,張掖七彩丹霞越來越被大眾所熟知。張掖的名字由何而來?為什麼稱為「七彩丹霞」呢?這樣的地貌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張掖位於我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絲綢之路穿境而過。古為河西四郡之一的張掖郡,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七彩丹霞」位於張掖國家丹霞地質公園內。「丹霞」一詞原本指天上的彩霞,出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
  • 旅行記錄:喀斯特地貌賴源溶洞造型獨特,丹霞地貌冠豸山景色秀美
    旅行記錄:喀斯特地貌賴源溶洞造型獨特,丹霞地貌冠豸山景色秀美旅遊有很多好處,能讓人放鬆自我,如果每天都是上班,睡覺,上班,那麼會非常的壓抑。這種地形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福建也算少見的。其中的幽琴洞最具特色,洞內有泉水,而且鐘乳石似仙女撫琴弦,讓人陶醉,賴源溶洞的景觀奇特,讓人十分驚嘆!在賴源溶洞幾十公裡外就是另一個有名的景區冠豸山,冠豸山是丹霞地貌,有湖有山,景色秀美。冠豸山以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有武夷山之氣勢,太姥山之豁達。
  • 丹霞地貌有多美?廣東丹霞山帶你看最美丹霞地貌
    丹霞山是廣東省北部仁化縣著名的風景名勝山區,它是「世界著名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地質公園」。由於總面積292平方千米,丹霞山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風景區、以丹霞地貌景觀為主的風景區和世界自然遺產地。據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發現1200多處丹霞地貌中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造型最豐富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廣東丹霞山這裡的丹霞地貌具有典性,多樣性和不可替代性。範圍包括:丹霞山、韶石山、大石山、矮寨幾個景區。內有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石峰、石堡、石牆、石柱達380餘座。丹霞山——位於仁化縣城以南4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