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社交媒體消息,國產大飛機C919在首飛三年之後,即將進入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籤髮型號檢查核准書。
型號檢查核准書(Type Inspection Authorization,簡稱TIA),由民航局檢查、核准、頒發。簡單點講,C919成功首飛只是「模擬考試」,發現問題還可以修改設計,進入TIA階段就說明前幾年的科研試飛工作基本結束,接下來將進入型號合格審定試飛階段。一旦正式進入TIA階段,飛機所有的設計將不能再有大的更改,這才是真正的「高考」。
根據民用航空局的航空器型號合格審定程序,TIA主要內容包括:飛機基本信息、飛行限制、審定基礎(含專用條件/等效安全/豁免)、設計特徵(速度/高度/重量/載重等)、軟硬體設備清單、地面檢查項目、審定試飛科目等。目前,商飛的設計團隊和工程師正在抓緊完成相關的測試以及有關問題的修改、調整和優化工作。
即將參加這場「高考」的考生,並不只是中國商飛,還有龐大的供應商們。他們之中,既有中航工業等國企,也有通用電氣、CFM國際、霍尼韋爾等外企。這樣的國際化團隊告訴我們,C919是我國以我為主,通過市場化手段開展國際合作,最終完成系統集成的一型高端裝備產品。
或許不少網友會吐槽:C919就是一組裝貨,沒有真正的智慧財產權。其實,我們不應該片面理解國產大飛機的研發模式,自主智慧財產權不代表就是「閉門造車」, 商飛採用的「主製造商+供應商」是國際上最通用的模式,那麼自然也是最具效率的模式。
航空製造工業是壟斷程度比較高的產業,許多產品說來說去就三四家公司能做。例如大家最關心的發動機,大客機使用的渦扇發動機就三家公司能做,通用電氣(GE)、普惠和英國羅羅。商飛與上述三家公司都談過,他們都希望成為發動機供應商,畢竟這筆生意不會小。最終,商飛選擇了通用電氣與法國賽峰公司的合資公司—CFM國際,商飛看中了一款當時還在研製過程中的發動機—LEAP-X1C發動機。據說,直到雙方正式籤訂合同的那一天,普惠還沒有放棄公關,表示價格還可以再少一點。
商業的競爭由此可見,其他各子系統的選型也是大同小異。那麼,我們的自主體現在哪裡?首先,總體方案自主設計;其次,氣動設計、計算機模擬與風洞試驗自主完成;再次,機體從試驗到製造自主完成;最後,採購的國外設備的自主集成。還有一點也很重要,我們鍛鍊了一支具有豐富經驗的隊伍,這些都為下一代大飛機的研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接下來C919能順利通過型號檢查核准,那將距離取得適航證更近了一步。但民用航空市場的競爭從來都很激烈,我們從運十下馬,歷經多個合作項目失敗,耗費幾十年時間,美國聯邦航空局(FAA)的適航證不是那麼好拿的,後續的博弈將更加錯綜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