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 | 山東農業大學發表文章揭示助細胞液泡酸化調控植物生殖的...

2020-11-28 搜狐

原標題:PNAS | 山東農業大學發表文章揭示助細胞液泡酸化調控植物生殖的過程

5月30號,PNAS在線發表山東農業大學張彥教授帶研究團隊題為 「AP1G mediates vacuolar acidification duringsynergid-controlled pollen tube reception 的研究文章。揭示了助細胞液泡酸化調控植物育性的分子機理。該成果為深入理解植物有性生殖過程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

Fig. 5.Pollen tube reception is compromised in the mutant of VHA-A.

被子植物雙受精是指雄配子體花粉管將所攜帶的兩個精細胞輸送到胚囊中,分別與卵細胞和中央細胞融合,產生胚和胚乳,形成種子的過程。雙受精是種子和果實產量的基礎、是植物繁衍的關鍵。被子植物的雙受精過程依賴於配子體細胞的死亡:胚囊中兩個助細胞死亡造成適宜受精的微環境,同時花粉管爆裂從而釋放精細胞。這一過程被稱為花粉管接納。前期研究表明部分受體蛋白調控這一過程,但尚不清楚哪些細胞活動參與其中。

通過反向遺傳學、細胞學、分子生物學等手段,張彥研究團隊揭示了銜接蛋白複合體1G亞基(AP1G)通過調節助細胞液泡酸度,參與助細胞的死亡過程,從而介導花粉管接納這一信號途徑。AP1G在植物內膜系統中負責膜蛋白的亞細胞分揀。其功能喪失嚴重幹擾了雌雄配子體的育性。研究表明AP1G參與助細胞在感受花粉管後的死亡過程,突變體因而不能使花粉管爆裂釋放精細胞,無法完成雙受精。進一步的遺傳學分析表明AP1G通過調控助細胞內質子泵的活性,改變助細胞液泡的酸度,從而影響花粉管接納。

該項研究通過揭示調控花粉管接納的關鍵胞內信號途徑,完善了對植物有性生殖過程的理解,還表明液泡酸度對於細胞死亡過程的關鍵作用,為解析植物特異性的細胞死亡過程提供了重要信息。

張彥實驗室博士生王家剛和碩士生馮衝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張彥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碩士生劉海虹,博士生馮強楠和李廈副教授也參與了課題的研究。此項工作受到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山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項目等經費的資助。

Double fertilization in angiosperms requires the delivery of immotile sperm through pollen tubes, which enter embryo sacs to initiate synergid degeneration and to discharge. This fascinating process, called pollen tube reception, involves extensiv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pollen tubes and synergids, within which few intracellular regulators involved have been revealed. Here, we report that vacuolar acidification in synergids mediated by AP1G and V-ATPases might be critical for pollen tube reception. Functional loss of AP1G or VHA-A, encoding the γ subunit of adaptor protein 1 or the shared component of two endomembrane V-ATPases, respectively, impaired synergid-controlled pollen tube reception and caused partial female sterility. AP1G works in parallel to the plasma membrane-associated receptor FERONIA in synergids, suggesting that synergid-mediated pollen tube reception requires proper sorting of vacuolar cargos by AP1G. Although AP1G did not mediate the targeting of V-ATPases, AP1G loss of function or the expression of AP1G-RNAi compromised vacuolar acidification mediated by V-ATPases, implying their genetic interaction. We propose that vacuolar acidification might represent a distinct cell-death mechanism specifically adopted by the plant phylum, which is critical for synergid degeneration during pollen tube reception.

您橫槍躍馬攻關課題,沒時間查新文獻,我替您查。

您朝九晚九(或更慘),沒空讀新文獻,我替您讀。

2017,讀文獻更輕鬆一點,植物科學我們更專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PNAS | 山東農業大學發表文章揭示助細胞液泡酸化調控植物生殖的過程
    5月30號,PNAS在線發表山東農業大學張彥教授帶研究團隊題為 「AP1G mediates vacuolar acidification during synergid-controlled pollen tube reception 」 的研究文章。
  • 山東農業大學段巧紅團隊揭示被子植物受精過程關鍵機制
    2020年3月19日,《自然》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與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經過長期努力,兩校科研團隊成功揭示了被子植物阻止多個花粉管進入胚珠的分子機制。  論文第一作者、山東農業大學園藝科學與工程學院段巧紅教授向記者介紹,一般情況下,一個胚珠只允許一個花粉管進入,以防止遺傳紊亂。
  • 祝賀:山東農業大學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
    2020年3月19日,《自然》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與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經過長期努力,兩校科研團隊成功揭示了被子植物阻止多個花粉管進入胚珠的分子機制。論文第一作者、山東農業大學園藝科學與工程學院段巧紅教授向記者介紹,一般情況下,一個胚珠只允許一個花粉管進入,以防止遺傳紊亂。
  • 《自然》主刊發表山東農大段巧紅團隊科研成果,揭示被子植物受精...
    2020年3月19日,《自然》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與美國麻薩諸塞州立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經過長期努力,兩校科研團隊成功揭示了被子植物阻止多個花粉管進入胚珠的分子機制。論文第一作者,山東農業大學園藝科學與工程學院段巧紅教授向記者介紹,一般情況下,一個胚珠只允許一個花粉管進入,以防止遺傳紊亂。
  • 山東農業大學李廈團隊揭示根分生區發育轉錄調控新機制
    Plant Cell | 山東農業大學李廈團隊揭示根分生區發育轉錄調控新機制責編 | 逸雲根尖分生區幹細胞的不斷分裂分化保證根的持續生長9月28日,山東農業大學李廈教授團隊在The Plant Cell 在線發表題為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PLETHORA1 in the Root
  • 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被山東農大科研人員揭示
    PNAS | 山東農業大學張憲省團隊揭示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調控植物莖端分生組織發育的WUSCHEL(WUS)、SHOOTMERISTEMLESS (STM) 和CLAVATA3 (CLV3)三個關鍵因子已被國內外科學家發現20餘年,學術界對
  • 科學家揭示蘋果酸積累和液泡酸化調控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MdBT2作用模式圖 山東農業大學供圖 4月2日,《植物生理學》雜誌在線發表山東農業大學作物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郝玉金團隊的最新成果。他們揭示了蘋果蛋白MdBT2如何響應硝酸鹽調控蘋果酸積累和液泡酸化的分子機制。 郝玉金告訴《中國科學報》,有機酸種類和含量及其與糖的比例直接影響果實風味和加工品質,是果樹遺傳改良和栽培調控的重要目標性狀。在蘋果果實中,蘋果酸是最主要的有機酸,蘋果酸在果肉細胞的細胞質中合成代謝,並在液泡中大量積累。
  • 《自然》主刊發表山農大段巧紅團隊被子植物受精過程關鍵機制科研...
    &nbsp&nbsp&nbsp&nbsp大眾網教育·海報新聞訊(記者 鄭蒙蒙 )記者從山東農業大學獲悉,2020年3月19日,《自然》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與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經過長期努力,兩校科研團隊成功揭示了被子植物阻止多個花粉管進入胚珠的分子機制
  • 植物所揭示種子休眠與萌發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種子休眠與萌發是植物由生殖生長過渡到營養生長的重要發育轉變進程,涉及大量基因的激活或者沉默。組蛋白修飾介導的表觀遺傳基因轉錄調控可能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但其分子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劉永秀研究組利用遺傳和生理生化等手段,揭示了擬南芥SNL1和SNL2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制。
  • 安徽農大李培金團隊揭示植物花期調控關鍵新基因
    2020年11月17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安徽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作物抗逆育種與減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李培金團隊題為「Molecular variation in a
  • 近期,山東農業大學研究團隊在植物科學領域取得一系列進展
    來源 | 山東農業大學近日,山東農業大學科研團隊在蘋果側根形成、植物生長發育、蘋果響應乾旱脅迫等調控機制方面取得多項研究成果,並分別在國內外知名期刊發表。這些成果發表在《植物細胞》《植物生理》等植物研究領域知名期刊上。根尖分生區幹細胞的不斷分裂分化保證根的持續生長。前人的研究表明,轉錄因子PLT及SCR介導的信號途徑在根分生區發育中起關鍵作用,根中不同濃度梯度的PLT1分別影響細胞分裂分化,但對其上遊轉錄調控機制及PLT1濃度梯度的維持機制尚不清楚。
  • PNAS | 植物miRNA合成代謝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於彬教授研究組在PNAS發表了題為「MAC5, an RNA-binding protein, protects pri-miRNAs from SERRATE-dependent exoribonuclease activities
  • 薛雷課題組研究論文在線發表於PNAS,揭示RNA結合蛋白Rox8調控Hippo...
    薛雷課題組研究論文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報》,為相關腫瘤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策略 來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2020-11-23
  • 中外團隊揭示被子植物受精過程關鍵機制—新聞—科學網
    段巧紅供圖 被子植物的受精過程是種子形成的關鍵環節。防止多個精細胞與卵細胞結合,即多精受精,對於維持後代基因組的穩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3月19日,《自然》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與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最新成果。經過多年努力,他們發現了被子植物阻止多個花粉管進入胚珠的分子機制。
  • 安徽農業大學解密植物開花時間調控的「奧秘」
    2020年11月17日,安徽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抗逆育種與減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李培金課題組在Nature-Communication雜誌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variation in a functionally divergent homolog of FCA regulates flowering time in Arabidopsis
  • 中外科研團隊揭示被子植物受精過程關鍵機制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王靜)3月19日,《自然》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與美國麻薩諸塞州立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兩校科研團隊經過長期努力,成功揭示了被子植物阻止多個花粉管進入胚珠的分子機制
  • 山東農大揭示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的機理—新聞—科學網
    植物也有幹細胞,而且和動物幹細胞一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是高等生物生長發育的細胞來源。
  • 科學網—受體調控讓花粉管「搶婚」難
    中外研究團隊揭示被子植物受精過程關鍵機制
  • 山東農業大學發現蘋果鐵素營養平衡調控新機制
    10月17日,Plant Physiology雜誌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長江學者
  • 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分子機理揭示
    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分子機理揭示2017-06-06 18:24 來源: 科技日報 山東農業大學張憲省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植物幹細胞領域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揭示了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活動的分子機理。6月2日,國際植物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植物細胞》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該成果為推動更大範圍植物離體快繁、生物育種和基因工程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植物幹細胞主要存在於莖端、根端和形成層,莖端幹細胞通過不斷分裂與分化形成植物的地上部分;根端幹細胞形成植物的地下部分。外源施加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能夠在體外培養條件下誘導植株再生,是德國科學家Skoog和Miller在1957年的重大研究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