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統計與數學學院孔新兵教授的科研成果「Bootstrappingvolatility functionals: a local and nonparametric perspective」被Biometrika雜誌接收並在線發表。Biometrika是統計學四大國際頂級雜誌之一,每年4期,一年總計接收文章數60篇左右。
這位南審最年輕的80後博導、教授,是統計學方面的頂尖高手,他的另外三項科研成果也在近期被經濟學國際A類期刊Journal of Econometrics 接收或在線發表。
10篇top期刊大神是怎樣煉成的
2016年孔新兵在南審參會,沒過多久,時任校長的維龍書記,帶著時任理學院院長方習年、書記蒼玉權去蘇州找他,「一起見個面吧。」
一次誠意滿滿的聊天,後來他來到南審。
孔新兵自2017年4月入職南審以來,以南京審計大學為署名單位,以通訊作者或字母順序在國際統計學頂級和經濟學國際A類期刊發表論文6篇,其中獨立作者2篇。
在這樣TOP級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都難,這位大神竟然發了這麼多!
孔新兵有時會幾項研究一起開展,最多時三個課題同時進行。
感覺他有三頭六臂有沒有。
可他並不覺得這有多麼難,並且對於做科研有自己的小心得。
「平時多與其他學者溝通,多參與業內研討會,開會很重要,可以了解別人在做什麼,與大家交流多了,自然漸漸培養起科研感覺,知道什麼內容值得做。」
確定了課題,也不一定一個人悶頭死磕,而是理清整體思路後,了解清楚小領域裡誰做得比較好,請過來討論各自擅長內容,將大課題裡部分內容分給合適的人,每人完成各自部分後再做整合。
不過,大神也有卡住的時候。
有時課題進行得有難度,就找同事討論,一天兩天,一周兩周,聊得多了,「能夠往前走一步就走一步,聊完後通常大概思路就會打開。」
最難的一次,研究報告裡的數值實驗效果不好,假設檢驗不能很好保護第一類假設,為此卡了半年,每天不斷回過頭檢查理論證明。
30多頁的理論證明啊!
一遍一遍看,不斷調整參數,每天想為什麼,終於想清楚,很順利地發表了研究成果。「我們理工科吧,凡是總有個原因,一遍遍找,總能找到那個原因。」
孔新兵迄今已經發表30篇研究成果,其中在TOP類期刊雜誌上發表10篇!
說起這個數字,他自己卻並不滿意,「年輕時追求數量,有些論文現在看來還不夠好,以後要做得越來越好。」
「我要把統計學的課上個遍」
不僅科研做得厲害,成果發得多,孔新兵還樂於教學,主動向學院提出要給本科生上課,「既然當老師,不就得給學生上課麼。」
這學期,他給16級5個班的學生上《應用隨機過程》課,此前也給15級的學生上過這門課。
孔老師低調得很,都不向學生介紹下自己的輝煌戰績,許多學生並不知道他多厲害,還是課後聽系裡其他老師介紹,原來是這麼一位學術大牛。
大家倒是齊刷刷對第一節課的口號記憶猶新,16級趙淑一同學說:「第一節課老師就拋出兩個專業課口號:『隨機過程隨機過』,『實變函數學十遍』,聽的時候只是哈哈一笑,沒想到真上起來瑟瑟發抖……」
《應用隨機過程》課程內容可一點不隨機。
這是統計學領域最難的課程之一,不僅需要授課者自己學識淵博,要能融入概率論等數學知識,還要懂得如何將這些內容更好地傳達給學生。
課程很難,不過他精心的備課,同學們學起來也就稍微輕鬆點。16級金澤熙同學說:「他可以把概率論、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的知識融會貫通,在給我們講預備知識的時候,特徵函數推導行雲流水,能夠把複雜的過程提煉得精簡易懂。」
15級學生尹浩則表示,「孔老師不僅講書本內容,也會引申書本外以及業界、學術界的新觀點,平時作業雖然不算多,但十分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對同學們的要求也比較高。」
雖然課程很難,但內容豐富,講得也有趣,大家上課就不容易走神,16級陳申申同學說,「老師課上會勾起我們對之前知識的回憶,也會舉例引起大家的興趣。而且他很好玩,明明很年輕,非說自己年紀大了,年輕時實變函數能看六七遍。」
孔新兵上課時,如果有些證明課後學生能看懂的就會讓他們自己看,但是會告訴學生下節課要用。他有個想法,大學老師教課,如果把百分百知識教給學生,或許都能掌握,考試也能考個好分數,但沒準變通下就不會了。
「書上的內容,教到60%-80%就差不多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告訴他們要學什麼,怎麼學,但不能替他們都學了,而要能夠讓他們自己去發散和思考,教會他們數學思維和數學思想,有些問題提出來,學生在一張白紙基礎上自己去想,可能會有自己的答案。」
孔新兵覺得一個稱職的老師,除了教知識,還應該傳遞社會上的新趨勢,培養實際操作能力。「比如這學期教的《應用隨機過程》課,希望學生掌握後,以後拿到數據能用簡單模型去做驗證性工作,把所學知識用在量化投資、保險精算、實際工程管理等方面。」
諾貝爾獎得主理察·費曼曾經說過,想學習一門知識,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教這門課。
孔新兵也覺得,教學與科研是相輔相成的,「上課是找科研靈感很好的方式,每門課的角度不一樣,教課或許能找到更好的靈感。」
能把所得傳遞給學生,還能挖掘下一個研究課題的靈感,難怪孔新兵說:「我要把統計學類課程都上個遍。」
文丨李建萍
圖丨潘洪波、南審圖片庫
責任編輯丨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