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女科學家再獲殊榮!成為首位「ACS Central Science顛覆者與...

2021-01-19 騰訊網

2019年9月,美國化學會出版社宣布設立"ACS Central Science顛覆者與創新者獎"(ACS Central Science Disruptors Innovators Prize),以表彰具有廣泛意義且能推動領域變革、範式轉型和核心科學發展的科學突破。"ACS Central Science顛覆者與創新者獎"將由評選委員會每兩年評選一次。史丹福大學的鮑哲南教授成為首位"ACS Central Science顛覆者與創新者獎"獲得者,該獎項強調具有廣泛相關性的範式轉變的科學突破。作為一名化學工程師,鮑哲南因其「在導電聚合物分子設計及其應用領域的廣泛性和顛覆性研究,以及在人造電子皮膚和其他生物電子器件的開發方面的突出進展」而獲得該獎項。她在這一領域的工作包括開發可拉伸電路、柔性電池和連接醫用植入物與生物組織的材料。這些可拉伸電子器件使她能夠製造出與活體組織相連的裝置。這種電子皮膚還可以用於人體假肢和機器人。

鮑哲南本科時從中國移民到美國,在獲得博士學位後的第一年在貝爾實驗室從事柔性顯示器的研究。她於2004年加入史丹福大學任教。附Neil Savage對鮑哲南教授的專訪,談論了她在電子皮膚上的工作以及所涉及的一些內容。

你們團隊工作的動力是什麼?

我們正在努力改變電子器件的未來。今天的電子產品都是硬而易碎的。我們設想在未來,電子器件將與我們的穿戴衣物、附著體外或植入體內的東西融合在一起。作為一名化學家,我對於能夠理解新一代電子產品的分子設計而感到非常興奮。

你是如何開始關注電子皮膚的?

20年前,當我開始在貝爾實驗室工作時,我的夢想是製作可摺疊顯示器。搬到斯坦福後,我就想做一些更深入的研究。一位機械工程的同事當時正在製造一種能爬牆的蟑螂機器人。但是蟑螂一爬到牆頭就會倒下,因為它沒有感覺反饋。就在那時,我對能夠感知觸覺的傳感器產生了興趣。我認為那將是一個很好的切入口,不僅能實現柔性電子技術的應用,還能向生物系統學習。

我們團隊開始模仿人類皮膚的觸感,並思考人類皮膚的所有特性,比如延展性,生物降解性和自愈性。所以我們決定以人體皮膚為靈感定義將要設計和製造的電子器件的屬性和功能。

如何製備電子皮膚?

我們使用的是以聚合物為基礎的電子材料,因為通過設計,它們可以擁有所有這些類似皮膚的特性。為了使聚合物能夠有效地傳輸電子或空穴,傳統觀點認為它們需要具有剛性的晶體結構。然而,對可拉伸電子器件而言,則需要將大量非晶域和少量晶域混合。因此,我們必須想出設計半導體的新方法,以保證半導體的一種特性不受另一種特性的影響,也就是在保持高電荷載流子遷移率的同時,還能將材料的長度可逆地延長至少兩倍。

如何製造出具有所需特性的半導體?

我們引入了在聚合物半導體中加入動態化學鍵的概念。這些動態鍵可以是弱氫鍵或弱金屬配位鍵。它們在應力作用下很容易斷裂,而在應力消除後又會重新連接。如果聚合物拉伸時共價鍵斷裂,它們在室溫下就不能輕易重新連接,因此材料就會發生永久性損傷。但如果動態鍵在拉伸過程中被破壞,它們就提供了一個消耗機械能的場所,而不會破壞共價鍵。最後,當應力消除後,聚合物能夠回到原來的狀態,這些動態鍵也可以重新連接。其他研究也曾使用過動態鍵,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在引入動態鍵的同時設計出能夠提供良好電荷傳輸的分子。

我們還發現,將半導體聚合物薄膜製成納米結構時,其延展性比本體聚合物強得多。因此,我們選擇了幾種合適的聚合物製備成半導體聚合物納米纖維。目前,我們已經將許多原本脆弱的聚合物變成可拉伸、高性能的半導體聚合物。

設計一個電路,還需要介電層、導電材料,並且所有這些元件都得是可拉伸的。因此,我們需要開發這些材料,在不影響電子性能的前提下再添加新的功能。此外,我們還需要開發一種制板工藝,為每種類型的材料製作貼片,這樣就可以構建電路。現在我們一次可以製造成千上萬個電晶體,製備的功能電路板裡面有幾十個電晶體。

電子皮膚真的能重塑觸覺嗎?

觸覺是通過幾種類型的機械感受器的信號組合產生的。我們試圖使電子皮膚傳感器的輸出類似於皮膚機械感受器所產生的輸出,感知壓力、應力或剪切力,並通過電路將這些信號轉換成電脈衝。脈衝電信號基本就是生物機械感受器產生的信號。我們希望電子皮膚能在電脈衝刺激神經時產生觸感。但這些還有待測試,現在我們製造的電子皮膚傳感器的數量和信號處理能力還無法與人類皮膚的複雜性相匹配。我們希望將許多不同類型的傳感器集成到電子皮膚上,產生類似神經的信號。

我們的願景是最終製造出與生命系統直接通訊的電子器件。幫助帶假肢的人重獲觸覺,這是十分有意義的。

這種電子皮膚的未來有多遠?

這需要長期的發展,但從短期來看,我們開發的傳感器已經發展成無創的、可持續監測的可穿戴設備。例如,利用血壓監測設備成立了一個附屬公司(PyrAmes)。我們正在開發其他可穿戴傳感器,通過監測汗液或唾液中的化學物質感知人的壓力水平。這些與電路相結合的傳感器可能在未來被用作機器人皮膚,使機器人能夠安全地與人類合作。

https://cen.acs.org/materials/electronic-materials/Zhenan-Bao-makes-stretchable-electronics/98/i32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相關焦點

  • 華人女科學家再獲殊榮 曾是斯坦福首個華人女院長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近日,美國化學學會授予華人學者鮑哲南「化學工程主席」榮譽。她曾因在人造電子皮膚及其他可穿戴醫療技術領域內的成就而被評為美國化學學會中央科學顛覆者和創新者獎第一位獲獎者,也是第一個在斯坦福當院長的華人女性。
  • 王中林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系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
    ,斬獲這一世界性的大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是一項世界性的科學大獎,由世界文化理事會(World Cultural Council)設立,從1984年開始每年頒發1次,每次獲獎人數僅為1人,授予為造福人類做出貢獻的傑出科學家。記者了解到,此前已有35名科學家獲得此獎項,其中包括4位諾貝爾獎得主。王中林獲該獎之前,尚無華人獲此殊榮。
  • 諾貝爾物理學獎再次頒給女性 美法加科學家同獲殊榮
    此次諾獎得主之一加拿大科學家Donna Strickland是一名女性,這意味著,時隔5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再迎女將,她也是118年諾史上第三位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此外,物理學獎在全球華人諾獎成績單裡佔據重要位置。
  • 他成為寧波首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此次共有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寧波市青聯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王立平榜上有名,入選領域為「先進位造」。他曾獲2016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和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等,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資助,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 2020年「科學探索獎」公布,他成為寧波市首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此次共有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寧波市青聯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王立平榜上有名,入選領域為「先進位造」。他曾獲2016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和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等,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資助,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 伊朗裔女數學家成獲「數學界諾貝爾獎」首位女性(圖)
    伊朗裔女數學家米爾札哈尼獲「菲爾茲獎」國際數學家大會12日宣布,伊朗裔女數學家、史丹福大學數學教授瑪利亞姆·米爾札哈尼榮獲國際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至此,米爾札哈尼成為該獎首位女性獲獎者,同時也是第一個獲得此殊榮的伊朗裔人士。英媒12日報導,國際數學家大會12日在韓國首爾公布2014年「菲爾茲獎」4位得主。其中,米爾札哈尼成為萬眾焦點和最熱門的話題。因為,「菲爾茲獎」此前56位得主都是男性,米爾札哈尼成為該獎有史以來首位女性獲獎者。
  • 華人首次!王中林院士斬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網友:華人之驕,世界...
    6月14日,2019年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揭曉,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王中林,斬獲這一世界性的大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6月14日,據中國科學院大學官網報導,2019年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揭曉,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終身講席教授王中林院士獲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
  • 首位登太空華人王贛駿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首位登太空華人王贛駿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時間: 2012-03-31   來源: 科學網   作者: 海嶼 王贛駿從太空回來,在愛德華空軍基地登陸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華人、也是第一位在太空從事自己設計的科學實驗的科學家、美國範德堡大學教授王贛駿,近日榮獲「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1-2012」最受矚目獎項「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 今年又有華人獲諾獎?機構公布諾獎預測名單兩位華人在列
    今年引文桂冠獎名單這次再推24位科研精英,值得注意的是,有兩位華人科學家位列席上。在今年的獲獎名單中,各領域值得關注的科學家有:物理學家 Ronald W.P.Drever、Kip S.Thorne 及 Rainer Weiss,他們設立了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 (LIGO),使檢測黑洞所產生之引力波成為可能。
  • 首位進入太空的華人王贛駿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首位進入太空的華人王贛駿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9/14)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 中科院院士王中林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首位獲此獎項的華人
    IT之家6月15日消息 根據新華社的報導,6月14日,2019年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揭曉,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國科大納米學院院長、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終身講席教授王中林獲獎
  • 王中林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成首位獲獎華人 | 科技早頭條
    關注環球科學周一至周五早間我們為你準時送上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科學家 ·王中林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6月14日,2019年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揭曉,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喬治亞理工學院終身講席教授王中林因在納米發電機和自供能系統領域的貢獻獲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
  • 對話史丹福大學鮑哲南教授:ACS首位顛覆者和創新者獎得主
    近日,史丹福大學鮑哲南教授成為「ACS Central Science Disruptors & Innovators Prize(顛覆者和創新者獎)」首位獲獎者。這一獎項旨在表彰在推動科學進步方面做出顛覆性突破的科學家。
  • 伊朗裔女數學家獲菲爾茲獎
    原標題:伊朗裔女數學家獲菲爾茲獎 米爾扎哈尼   8月13日,國際數學聯盟在韓國首爾舉行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宣布米爾扎哈尼和另外3名數學家獲得菲爾茲獎。米爾扎哈尼成為該獎的首位女性得主,也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伊朗裔女士。
  • 第五屆華人數學家大會開幕
    第五屆華人數學家大會開幕鄔似珏成為晨興數學金獎首位女性得主;王慕道同獲殊榮  12月17日,第五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最高獎項——晨興數學金獎迎來首位女性得主
  • 首位獲菲爾茲獎女數學家因癌去世 年僅40歲—新聞—科學網
    伊朗總統魯哈尼在給這位去世的女數學家發去的唁電中寫道,伊朗和世界著名的數學天才瑪麗亞姆·米爾扎哈尼的去世,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悲傷,這位科學家使伊朗在國際科學界揚名,在國際舞臺上為伊朗婦女和青年贏得了榮譽,在表彰這位伊朗科學家產生的持久影響的同時,向伊朗科學界及其家人表示衷心的慰問。
  • 伊朗裔學者成首位獲菲爾茲獎女性 菲爾茲獎並非唯一數學「諾獎」
    8月12日,伊朗裔女數學家瑪利亞姆·米爾扎哈尼獲得菲爾茲獎。37歲的她是世界上首位獲得菲爾茲獎的女性。據法國《費加羅報》網站8月13日報導,女數學家瑪利亞姆是在韓國首爾舉行的國際數學家大會(ICM)上,獲得菲爾茲獎的。
  • 美、法、加科學家分享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6位華人曾獲此獎
    新京報快訊(記者陳沁涵)北京時間10月2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 Gé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Donna Strickland,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 華人女科學家築夢基礎研究
    鮑哲楠一直以來,華人女科學家通過自己的智慧認識和改變世界,基礎研究的累累碩果贏得世界對華人女性的矚目和尊重,書寫著屬於自己新時代女性科學家的經典故事。日前,葉玉如發現人體自身的一種新蛋白質,能發展成為有效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的新藥物。因親人病逝於阿爾茨海默症,葉玉如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期間便專注於這一病症的治療,在漫長的科研道路上尋求根治良方以告慰親人。早在2004年,因為在阿爾茨海默症等疾病的藥物研發中的成就,她獲得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 全球僅兩人,「天才」華人女科學家再獲美國大獎!
    其中,華人科學家莊小威和陳志堅分別因超越傳統光學顯微鏡的超解析度成像技術、揭示細胞檢測外源DNA並引發免疫反應的機制獲獎。科學突破獎被譽為全世界最慷慨的科學獎,單項獎金為300萬美金。該獎項已舉辦第七個年頭,旨在表彰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方面的成就,這些學科提出最終極的問題,並尋求最深刻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