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家基本面優秀、概念稀缺的企業, 上市僅一個月就被腰斬,我們應該看到的,更應該是機會而非風險。
敏芯股份就是這樣一家企業,作為唯一實現MEMS傳感器全生產環節國產化的玩家,作為MEMS領域技術公認最強的玩家,卻「閃電墜落」到了64億不到的估值。
在抄底下跌趨勢時,首要思考的是:趨勢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是持續性還是一次性的?拐點大概在何時?
敏芯血流成河的背後,有著三重下行貝塔的疊加:1)新股,對流動性最敏感;2)科創板,解禁有拋壓,同時創業板註冊制分流;3)半導體,和醫藥共同成為最近最熊的板塊。
就第一點,新股是一把雙刃劍,跌的多,漲的自然也多;
就第二點,科創板新股在短短一個月中平均接近腰斬,很多公司的泡沫都已被擠乾淨,而且創業板暴跌後,活躍的炒作資金有可能回歸科創;
就第三點,半導體的行情會曲折,但不會一路向下(具體原因可以專門花一篇文章講講),所以在暴跌過一波後賠率不錯。
否極泰來,交易面上,這是一個利空充分暴露的機會,馮柳最喜歡的範式。
接下來我們看基本面:
敏芯股份是一家以MEMS傳感器研發與銷售為主的半導體晶片設計公司,目前主要產品線包括MEMS麥克風、MEMS壓力傳感器和MEMS慣性傳感器。在MEMS傳感器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和測試等各環節都擁有了自主研發能力和核心技術,並實現了MEMS傳感器全生產環節的國產化。
MEMS是智能時代的基礎設施,擁有長邏輯
什麼是MEMS?中文叫微機電系統,指尺寸在幾毫米乃至更小的高科技機械裝置。這些機械裝置包括加速度計、麥克風、微馬達、微泵、微振子、光學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陀螺儀、溼度傳感器、氣體傳感器等。
我們都知道,在微電子技術(IC)領域,講究的是在矽片基礎上的納米級光刻技術,同樣的,MEMS也是在微電子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融合了光刻、腐蝕、薄膜、LIGA、矽微加工、非矽微加工和精密機械加工等技術。MEMS側重於超精密機械加工,涉及微電子、材料、力學、化學、機械學諸多學科領域,涵蓋微尺度下的力、電、光、磁、聲、表面等物理、化學、機械學。
通俗來說,MEMS技術,就是「雕刻」一些微型機械構件和傳感器。加工完成的MEMS器件通常長度從1毫米到1微米,對比一下,人的一根頭髮絲的直徑大約是50微米。
由此可見,在矽基上做一個微米級的機械構件,這確實是一個高科技產品,比微雕還微雕。
根據賽迪顧問的數據,2019年中國MEMS市場規模接近600億元,增長率達到18.3%,未來5年年化增速在15%附近,主要的驅動力是萬物互聯、硬體智能化。
MEMS傳感器是人工智慧重要的底層硬體之一,傳感器收集的數據越豐富和精準,人工智慧的功能才會越完善。未來,智能家居、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智能城市等新產業領域都將為MEMS傳感器行業帶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MEMS市場按產品結構分,依次為射頻MEMS(25.9%)、壓力傳感器(19.2%)、加速度傳感器(8.9%)、麥克風(7.1%)、陀螺儀(6.3%)。
按終端應用結構分,依次為網絡與通信(30.9%)、汽車電子(29%)、計算機(14.4%)、醫療電子(9.2%)、消費電子(4.9%)。
敏芯是國產MEMS的技術之光,國產替代+品類拓展雙輪驅動
敏芯自主研發的 MEMS 傳感器產品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消費電子產品,同時也逐漸在汽車和醫療等領域擴大應用,目前已使用公司產品的品牌包括華為、傳音、小米、百度、阿里巴巴、聯想、索尼、LG、九安醫療、樂心醫療等。
公司目前主要產品線包括MEMS 麥克風(收入佔比90%)、MEMS 壓力傳感器和 MEMS 慣性傳感器。主要實現放量的麥克風,在MEMS裡算是比較容易做的產品線,是敏芯打開標杆客戶的敲門磚。
值得一提的是,敏芯實現了 MEMS 傳感器全生產環節的國產化,目前獨一家,這是敏芯最大的優勢。
以MEMS麥克風行業為例,中國有三家做的比較大,歌爾、瑞聲和敏芯。前兩家用的都是德國英飛凌的晶片,優勢在於精密製造和渠道優勢,所以儘管量大,毛利率卻也僅僅做到25%和16%。
而只有敏芯的晶片是自己造的,基因是半導體設計,是真正的高科技公司,在沒有高端客戶的情況下,毛利率都做到了40%。
所以敏芯的時代機遇,在於貿易戰激化下的加速國產替代。MEMS傳感器可以說是信息系統的毛細血管,我們作為泱泱大國,不可能在這麼重要的領域裡,僅有不到5%採用國產晶片。
2019年敏芯在麥克風領域的佔有率僅有7%,如果晶片國產化率提升到35%,單這一塊主業就有4倍的滲透率提升空間。
除國產替代外,敏芯還在積極擴展產品門類,向更高端的壓力和慣性傳感器發起進攻,在募投項目中得到了體現。這兩塊的市場空間加起來是麥克風的接近3倍,一旦成功攻克,有可能再造3個敏芯。
所以敏芯的天花板是相當高的,5*4=20,簡單按計算器就能看到20倍的收入增長路徑。
敏芯的增長路徑推演:內生+併購
敏芯的擴張大概率會用內生+併購,因為主業的capex並不高,已經形成正向的自由現金流。而且請注意,股東裡有華登國際和中芯聚源,在中國半導體領域,華登,武嶽峰,聚源三家的眼光是最強的,也是做併購最擅長的玩家。
內生:公司交流時給了指引,麥克風未來3~5年做到2-3億美金收入,因為大客戶試樣到上量需要時間,這塊19年才2.3億收入,也就是3~5年7倍的增長。
壓力和慣性傳感器沒給指引,當前才小几千萬收入,毛利率僅7%,虧錢打市場的階段,今年突破關鍵客戶後有望迅速放量,3~5年如果能做到麥克風一半的體量,也就是1~1.5億美金收入。
併購:這塊不做定量推算,如果玩的好,其實想像空間很大。熟悉兆易創新的朋友應該知道,剛上市時做的是低端的Nor Flash,全球市場才30億美金,結果憑藉老闆的資本運作策略,3年從百億做到了千億體量。
我們不考慮併購,如果內生的增長目標能夠達到,3~5年敏芯的營收體量會達到3~4.5億美金,毛利率40%附近,給予10倍PS,對應也就是200~300億人民幣的市值空間。
當前在多重利空下,市值急跌到64億人民幣以下,已經有了較高的賠率空間。
個人認為極限下跌位置在50億人民幣,策略可以越跌越買,具體漲的時點,應該在公司股權激勵授予落地之時,應該在年內就可以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