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紀錄片《海豚灣》。知乎和豆瓣的評價都是9.3。它獲得了包括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在內的8個提名和21個獎項。
但是這部電影引發了觀眾的很大爭議。影評也大致分為了兩派。
一部分人認為這部紀錄片預設了立場,不夠客觀公正,帶有明顯的偏見和導向色彩,它不過是一個講的十足精彩的故事。
另一部分人認為,紀錄片無論從哪一個立場去記錄,它的內容都是真實的。保護海豚這些小型的鯨類很有必要,無需去站隊支持哪一方。應該支持內心正確的選擇。
01《海豚灣》的拍攝背景和內容簡介
動物是最可親近的朋友它們從不提問,也從不指責。——愛略特
世界頂級的海豚馴養專家,理察·奧巴瑞。他曾經是海豚馴養和表演的代名詞。在他事業鼎盛的時候。他馴養的海豚凱茜,遊進了他的臂彎,凝視著他的雙眼,吸了一口氣,就再也沒有吸第二口,他放開它,它就那樣腹部朝天,沉到了池底。凱茜自殺了。
他說,海豚豚和其他鯨類,它們的呼吸不是自主的,每一次呼吸都是有意識的。不像我們,所以當生命變得不可承受時,他們就會結束自己的生命,只需不再吸入下一口空氣。正因為這樣,他才用了自殺這個詞。
此後的理察·奧巴瑞,一直在為了解放海豚而奔波。他在世界各地不斷被指控,甚至被捕,原因是他侵犯別人私有財產。他總是試圖把用來表演的海豚放歸回大海。
2003年,奧巴瑞來到了日本太地町,據估計,每年有兩萬三千條海豚與鼠海豚在這裡被宰殺。
05年的冬天,在一個海洋哺乳動物專家座談會上他遇到了前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師、電影人路易·皮斯霍斯。並且得到了路易·皮斯霍斯等各行業精英的全力幫助。這是他們距離成功,最近的一次。
故事情節由此展開。
影片中記錄了當地漁民敲打插入水中的長杆發出噪音,形成一道音牆,把海豚嚇住,成百上千的海豚被驅趕向海岸,然後被大規模屠殺。
講述了理察·奧巴瑞從馴養海豚,海豚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聲譽。直到後來凱茜在自己的臂彎中自殺,奧巴瑞走上了八方呼籲解救海豚的道路。他說:「有人想捕捉野生海豚,並且囚禁起來,就有人想辦法還它們自由。我們應該給於它們更多幫助 ,而不是侵害。」他用十年時間創建了這一產業,之後的三十五年,傾盡全力想將之摧毀。
具體到《海豚灣》這部影片,最讓人觸目驚心和記憶深刻的顯然是奧巴瑞他們最終偷拍到的太地町的漁民對於海豚有組織、有計劃的、大規模的虐殺。
漁民的魚叉一下下紮下去,海水變得血紅,整片海域都是海豚悽慘的叫聲 ,一條條受傷的海豚在海面上掙扎,漁民們笑著把一條條死去的海豚拖上船。
看到那樣的圖像,讓人不寒而慄,只要能抓到的,都會殺掉。血染紅了整片海域。甚至可以想像到空氣中瀰漫的血腥氣。
電影結尾時,海豚們自由的,歡快的遊著,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可是我們心知肚明。來年的這個時候這裡又會變成它們的地獄。
海豚灣,一個聽上去美好的像是天堂一樣的名字。如果,人與海豚和諧生活, 一定會發生很多美好的故事。就像影片中講述的海豚撞向鯊魚,救了海邊衝浪的男子;女潛水員伸出手,身邊的海豚自己遊了過來,停在她的身邊,任由她撫摸,尋求關愛與撫摸。
02這個世界沒有真相,只有認知
當悲憫之心能夠不只針對人類,而能擴大涵蓋一切萬物生命時,才能到達最恢宏深邃的人性光輝。——非洲之父史懷哲
同樣的一部電影。有的人看到海豚被大量宰殺非常憤怒,會想著為每時每刻都有的大量物種瀕臨滅絕,做點什麼?
動物保護志願者曾經提出,如果漁民不捕殺海豚,就給他們相等的錢作為補貼。他們說不是錢的事,是防治 「害魚」,也就是政府告訴他們,海豚吃了太多海裡的魚,日本把漁業產量降低魚類數量減少,歸結於海豚和鯨魚吃了太多魚。鯨類消耗了大量魚類。
有的觀眾在這部電影裡看到的是這部紀錄片單方面以誘導性的方式組織了對於自己有利的材料。沒有,也不可能看到更多的日本人,尤其是當地漁民對捕殺海豚的觀點和解釋。
他們認為,導演只是利用了人們的同情心,講了一個看上去驚險刺激的故事。如同西方電影一貫的方式。塑造出無數屏幕上的正義者和英雄。而且西方人也捕鯨用鯨油。
我們眼中的真相。永遠來源於我們的認知。
電影中的海洋動物保護志願者認為海豚是高智商的哺乳類動物,它們懂得如何和人交流,它們懂得利用想像力進行創造,它們和人類一樣擁有自我意識,它們甚至能從電視中分辨出進行表演的海豚,哪一隻是自己。它們有思想,有感情。所以我們應該努力保護它們,讓它們享有應有的福利。不應該被人類當成賺錢的工具。
海豚,是一種很害怕噪音的生物。在水族館,海洋公園。震耳欲聾的歡呼聲,會給它們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看臺上的我們觀看的興致勃勃。而做出各種高難度表演的海豚。它們用微笑掩蓋了一切。都說海豚的笑容最美。但是海豚是會用笑容騙人的。因為它們盡力的配合馴養師的表演,我們看的很盡興,就自私的認為它們也很享受,不會難過。也不知道很多用來表演的動物都是長期靠藥物延續著生命。
影片裡講。一頭被挑選中演出表演的海豚值15萬。剩餘落選而被宰殺的一頭只值幾百塊。它們之間的命運,金錢所不能衡量的是,只值幾百塊的海豚當下被宰殺,完結了它的宿命。而被選取表演的海豚,卻要經年累月的受到折磨,直到所有的價值被榨取光。
屠殺開始後,藍綠的海水瞬間變成觸目驚心的紅色,親眼看著孩子、父母被屠殺,海豚的哀叫從有到無,只剩下日本漁民的笑談。在漁民的認知中,這些都是他們的戰利品,是他們的魚獲。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豐收帶來的喜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我們的認知告訴我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謊言,什麼是真相。
可這個世界很多情況都不是簡單的對錯選擇。還有更多我們看不到或者暫時看不到的複雜因素在裡面。
所以。只談認知。不談真相。
紀錄片也只是紀錄。無論它從哪個方面來組織紀錄的內容。它都應該具備真實紀錄的功能。所以。我們知道,影片裡紀錄的事情曾經真實發生。
發表評論的觀眾。各憑認知。
03
一個國家的道德是否偉大,可以從其對動物的態度看出——印度聖雄甘地
澳大利亞的火山爆發,無數動物被燒焦,死亡,無家可歸。我們在新聞上看到很多被援救出的受傷考拉。
南極洲氣溫達到20度,冰川大量融化。企鵝,被迫遷徙,踏上逃亡之旅。曾經生活在冰原皮毛美麗的企鵝如今只能站在裸露的泥坑裡,滿身泥濘。大量死亡。
地球另一邊的北極,也在遭受同樣的滅頂之災。科學家預測北極熊40年內將滅絕。
當下。一隻蝙蝠引發的全球災難在全世界爆發。我們國家提出了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但,如果僅僅是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一直說要努力保護地球,其實在大自然面前,人類也是弱小無助。
我們所說的愛護環境,保護動物。其實是在保護我們自己。
在遙遠的過去和遙遠的未來。人類並不是在地球上唯一稱霸過的生物。但是那麼多的種族都被湮滅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人類真的很渺小。過度的掠奪其它物種的生存權利。最後自討苦吃的也就是我們了。
我們要以身作則,由此行動。提高我們的認知。
為什麼不能放那些海豚一條生路?如果我們不能阻止這一切,所有的一切都沒有希望,蕩然無存。 ——《海豚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