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煙氣脫硫脫硝系統外排水COD治理!

2021-01-08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本文介紹了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Ⅱ催化裝置煙氣脫硫脫硝水處理單元外排水COD頻繁超標的問題,通過分析發現是細菌發酵引起,並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實現了催化煙氣脫硫脫硝水處理系統外排含鹽廢水的達標排放。

1、前言

石油化工企業是用水大戶,也是汙水排放大戶,汙水含汙染物數量多、危害大,它的排放給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汙染,有害於人類健康及海洋生物的生長繁殖,並且影響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簡稱COD)是水環境監測中最重要的汙染指標。

為達到國家和地方對大氣環保排放治理要求,實現對汙染物減排的責任目標,保持公司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340萬噸/年Ⅱ催化裝置於2014年增上了煙氣脫硫、除塵、脫硝項目。該項目為中國石化十條龍攻關項目,脫硫部分採用溼法脫硫技術,產生脫硫廢水10 t/h。脫硫廢水經由廢水處理單元處理,氨氮、COD、懸浮物合格後方可外排。脫硫廢水系統採用中國石化寧波技術研究院提供的工藝技術。該系統投用後出現外排水COD頻繁超標現象,本裝置通過一系列優化措施,確保了外排水COD長期穩定合格。

2、裝置簡介

鎮海煉化Ⅱ催化裝置(以下簡稱「Ⅱ催化」)由洛陽工程公司設計並於1999年11月建成開車,採用兩器高低並列式,再生器採用前置燒焦罐加二密完全再生工藝,設計加工量300萬噸/年。2014年6月採用氨選擇性催化還原(SCR)脫硝和鈉鹼洗滌脫硫除塵聯合工藝技術完成了再生煙氣除塵脫硫脫硝技術改造。2016年實施了340萬噸/年擴能改造。裝置主要由反應再生、分餾穩定、氣壓機、主風機、氣分精製、煙氣脫硫脫硝等單元組成。

II催化煙氣脫硫脫硝水處理系統採用中國石化寧波技術研究院提供的工藝技術。中國石化寧波技術研究院採用自有技術及浙江雙嶼實業有限公司相關專利技術,合作開發了針對催化裂化裝置餘熱鍋爐煙氣除塵脫硫後所產生的漿液處理(PTU)的工藝包和專用設備。其工藝流程見圖1。催化裂化餘熱鍋爐煙氣脫硫脫硝後所產生的脫硫脫硝廢水由洗滌塔的漿液循環泵外甩至漿液緩衝池,經泵提升進入三臺脹鼓式過濾器,顆粒物在脹鼓過濾器內經膜分離,經過脹鼓過濾器濃縮後,濃漿從脹鼓過濾器錐形底部排到渣漿濃縮緩衝罐後,由渣漿緩衝罐底部排到真空帶式脫水機,過濾後泥餅裝袋運出廠外處理,抽濾水及衝洗水返回漿液緩衝池。脹鼓過濾器上層清液進入三臺氧化罐,用壓縮空氣對上層清液進行氧化,以降低其COD。氧化處理後,出水自流至裝置內的外排池,外排廢水指標:SS≤ 50 mg/L;COD≤ 50 mg/L。

3、運行情況及問題

II催化煙氣脫硫脫硝水處理系統自投用以來,頻繁出現外排水COD超標情況,COD最高達到250 mg/L(見圖2),並伴隨水質發黑髮臭、釋放H2S氣體、濾芯粘結大量黑色淤泥等現象(見圖3、圖4)。出現以上工況時必須立刻進行系統置換,濾芯全部更換才能保證COD再次合格,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年消耗濾芯約4000個。

圖2為2018年3月-5月外排水COD化驗數據,超標情況頻繁,COD超標時呈爆發式上升,更換濾芯後可快速恢復。

圖3為外排池COD超標時脹鼓過濾器出口水質,由圖可見,水質發黑並帶有大量氣泡;圖4為外排水COD超標時濾芯工況,濾芯已被大量黑色淤泥粘結,無法繼續使用。

4、原因分析

針對本裝置工藝特點進行系統分析,總結出可能導致外排水COD超標的原因有:①氧化罐負荷不足;②細菌汙染。以下為詳細原因分析:

4.1 氧化罐負荷不足

COD超標期間檢測了各氧化罐出口溶解氧濃度,見表1

表1為各氧化罐溶解氧濃度數據,脹鼓過濾器出口清液進入氧化罐的順序為:氧化罐A→氧化罐B→氧化罐C。由表1可見, COD超標時,氧化罐C出口氧濃度為3.75 mg/L,注風量有富餘。氧化風機工況穩定,期間更換了鼓風機入口濾布,關小了放空閥,加大了風量,結果對外排水COD無影響,由此推斷氧化罐負荷不是造成COD超標的原因。

4.2 細菌汙染

4.2.1 COD超標時水處理系統異常現象:

① COD超標期間均出現脹鼓過濾器發黑髮臭。

② 脹鼓過濾器出水口可檢測到H2S,濃度為35 mL/m3。

③ 濾芯上粘附一層厚度約為1 cm的滑膩帶粘性黑泥。

④ 水處理單元地溝中沉澱物發黑髮臭。

⑤ 渣漿罐下料由黃色變為黑色,有臭味。

⑥ 脹鼓過濾器差壓持續上升,濾芯表面黑泥無法反衝洗掉。

從H2S的來源分析,催化煙氣中不會有H2S,水中不會有H2S,說明H2S不是物料直接攜帶而來,而是反應產物。以上現象與硫酸鹽還原菌汙染結果高度一致:硫酸鹽還原菌(簡稱SRB)是一種厭氧微生物,廣泛存在於土壤、地下管道以及油氣井等缺氧環境中,在適宜的pH值(6.5~7.5)、溫度(30~60℃)及硫酸鹽濃度(1~4%)下噬鹽性SRB會呈現出爆發性繁殖。硫酸鹽還原菌將硫酸鹽還原成S2-,S2-與H-結合生成H2S,導致水發臭,與Fe2-結合生成FeS,導致水發黑[2]。硫酸鹽還原菌所產生的H:S-與鐵離子反應時,會生成非常難溶的膠態FeS沉澱物,他們與細菌的細胞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種「膠黏的、滑膩的菌膠團」。

脹鼔過濾器內部環境:pH值6.8,溫度35 ℃,硫酸鹽濃度2.5%,無氧,是硫酸鹽還原菌理想的生存環境。本裝置使用的絮凝劑聚丙烯醯胺具有很強的粘性,導致代謝產物粘結、堵塞濾芯,當濾芯堵塞嚴重時,脹鼓過濾器差壓持續上升,由正常時的30 kPa上升至200 kPa以上,部分汙染物穿透濾芯,導致外排水發黑髮臭(見圖3),COD超標。

4.2.2 汙染源查找

針對細菌汙染,對水處理單元事故池(廢水回收池)、外排池、漿液池等均做了COD分析,查找汙染源並分析細菌汙染過程。表2為水處理系統各點採樣分析數據。

通過對表中各項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① 水處理系統地溝中含有大量黑色汙染物,但是COD與雨水溝中相當,說明沒有硫酸鹽持續供應,細菌生長處於停滯狀態。

② COD最高的區域為漿液池和脹鼓過濾器出口,分別達到3150 mg/L,3375 mg/L,說明細菌繁殖主要集中在漿液池、脹鼓過濾器內。

③ 脹鼓過濾器出口COD比漿液池中COD高425 mg/L,說明脹鼓濾芯上富集的黑色硫酸鹽還原菌菌團具有高活性,繁殖旺盛。

4.2.3 細菌汙染原因分析

本裝置脹鼓過濾器兩開一備,定時反衝洗,每次反衝洗量為3噸,反衝頻率為2小時每次。兩組脹鼓過濾器24小時反衝洗量約為80噸。渣漿罐容量為15噸,每白班下料一次,下料量約為8噸。由於泥漿具有粘性,渣漿罐攪拌泵持續運行,渣漿罐內泥漿無提濃效果,脹鼓過濾器反衝洗泥漿90%從渣漿罐頂部溢流返回漿液池。絮凝劑跟隨泥漿返混,在水處理系統內富集,使漿液粘性增加。以上原因造成惡性循環,見圖5。

以上惡性循環導致的後果主要有兩點:

① 絮凝劑、泥漿在系統內富集,極易滋生細菌。

② 脹鼓反衝洗物90%沒有及時排出,脹鼓效率只有10%,壽命縮短。

4.3COD超標原因總結

根據以上分析推導出導致COD超標的具體過程如下:

① 細菌汙染產生代謝產物:膠態FeS沉澱物。

② 代謝產物在濾芯表面沉積、富集。

③ 絮凝劑使用過量使細菌代謝產物粘性更大。

④脹鼓過濾器反衝洗量遠大於脫水機處理量,導致大量泥漿返混,不能及時排出。

⑤返混導致泥漿、絮凝劑在系統內濃縮,加劇細菌繁殖。

以上因素導致濾芯表面迅速積累大量粘性汙染物,濾芯差壓上升至200 kPa以上,汙染物穿透濾芯或濾芯破裂,外排水COD超標。

5、優化調整措施及效果

5.1 根據以上原因分析,本裝置嘗試了以下措施

5.1.1 調整絮凝劑加入量和加入方法

通過長期觀察和摸索,總結出絮凝劑添加有如下規律:

① 新濾芯投用時需大量加入絮凝劑。

② 濾芯投用後可逐步降低絮凝劑加入量。

③ 濾芯差壓上升至30 kPa後停止加入絮凝劑,也可以保證懸浮物合格。

④ 絮凝劑加入方法由連續加入改為間斷加入後,一次性加入足量絮凝劑可迅速在濾芯表面形成一層泥膜,15天內無需再添加絮凝劑。

針對以上特點,絮凝劑加入方法最終由連續加入改為間斷加入,絮凝劑使用量由每天加500 ml/天降低為每15天加100 ml,大幅降低。

由於絮凝劑加入量大幅降低,系統內漿液粘性大幅降低,脹鼓過濾器差壓上升速度變慢。

5.1.2 消除泥漿、絮凝劑返混

由於絮凝劑加入方法改變,加入量大幅降低,漿液粘性降低,脹鼓過濾器差壓上升速度變慢。在此基礎上,逐步調整脹鼓過濾器反衝洗間隔,最終,脹鼓過濾器反衝洗間隔由2 h/次調整為8 h/次。同時進一步降低反衝洗時間,將每天反衝洗量控制在15 t以下,渣漿罐不再溢流。

泥漿返混問題被徹底消除,脹鼓過濾器過濾下來的泥漿100%通過脫水機分離為泥餅送出系統。脹鼓過濾器效率提高10倍,達到100%;泥漿返混率降至0%;絮凝劑和泥漿及時排出系統外,漿液池懸浮物濃度降低了90%,與綜合塔保持一致,見圖6、圖7。

圖6為工況改善後漿液池水質與綜合塔水質對比,左側為綜合塔漿液,右側為漿液池漿液,兩者保持一致。圖7為工況改善前漿液池漿液,COD超標時漿液發黑,見圖7左側第一瓶。

5.2優化後運行效果

5.2.1脹鼓過濾器工況改善

圖8為工況改善後脹鼓過濾器達到最佳工況,且可以穩定保持4個月以上。圖9為工況改善後濾芯運行情況,濾芯運行兩個月後仍然非常光滑,顏色為正常黃色。

5.2.2 外排水指標合格

圖10 為工況改善後外排水COD,如圖所示,COD可以控制在25 mg/L以下,且可以長期保持。

6、結語

通過降低絮凝劑使用量、消除泥漿返混,本裝置水處理單元實現了外排水COD長期穩定合格;濾芯更換頻率由8 次/年降為3次/年,年節約濾芯費用90萬,並節約了大量人力。

參考文獻:

1.龔望欣.催化裂化煙氣脫硫除塵脫硝[C].中國石化出版社,2015.

2.蔡靖,鄭平,張蕾.硫酸鹽還原菌及其代謝途徑[J].科技通報,2009,25(4):427-432.

作者簡介:魏軍,本科,工程師,從事催化裂化裝置的生產管理工作。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重油催化裂化裝置煙氣脫硝脫硫系統運行探討!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介紹了中國石油撫順石化公司1.70 Mt/a重油催化裂化裝置煙氣系統運行中出現的脫硫塔部分噴嘴損壞、升氣管結垢、填料堵塞和省煤器管束外壁結鹽等問題。對洗滌塔堵塞物和餘熱爐堵塞物進行化學分析得知,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CO焚燒爐的氧含量低,導致大量未燃盡炭組分與逃逸的NH3形成硫酸氫銨結晶等顆粒物,形成堵塞物。
  • 催化裂化煙氣脫硫脫硝技術應用現狀及存在問題
    2.3 工藝過程中SOx 和NOx 的減排措施催化裂化裝置再生煙氣中SOx 和NOx 汙染物的控制首先必須加強源頭治理,通過降低催化原料油的硫含量和氮含量、優化催化裂化裝置操作條件,儘可能減少再生煙氣中SOx 和NOx的生成。
  • 焦爐煙氣脫硫脫硝工藝技術分析
    2 SCR脫硫塔+除塵器+加熱爐+SCR脫銷的焦爐煙氣治理工藝 2.1 工藝路線 工藝流程如圖1,所含主要設備包括:脫硫塔、除塵器、氨氣、SCR脫硝反應塔、刮板機、循環風機。
  • 萊燒結煙氣脫硫脫硝工藝的比較
    相比脫硫,國內燒結機頭煙氣脫硝起步較晚。脫硝主要採取的方法為活性焦吸附法和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太鋼 450 m2燒結機活性焦脫硫脫硝為國內首套採用活性焦脫硫脫硝的裝置。SCR 脫硝在電廠煙氣脫硝應用廣泛,而在燒結機頭煙氣脫硝應用較少,屬於起步階段。據報導,國內首套燒結煙氣 SCR脫硝裝置於 2018 年 11 月在唐山瑞豐鋼鐵成功投運。
  • 焦爐煙氣常見脫硫脫硝工藝及其特點分析
    焦爐煙氣的脫硝技術現狀:   由於焦爐煙氣的溫度較低,不適合高溫脫硝,因此目前焦爐煙氣主要採用中低溫脫硝技術,脫硝催化劑有釩系和錳系,也有活性焦和有機催化劑。   脫硝工藝原理是基於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或有機催化法。
  • 煙氣脫硫脫硝除塵一體化技術
    隨著煙塵脫硫技術的不斷更新,煙塵一體化技術作為一種新式技術在得到廣泛應用,現就煙氣脫硫脫硝除塵一體化技術作出分析。煙氣脫硫脫硝除塵一體化技術施行進程中需求歸納運用各種技術設備工藝,比如氨肥法煙氣脫硫脫硝除塵技術、催化煙氣脫硫脫硝除塵技術、碳基材料法、脈衝電暈法等。
  • 煙氣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盤點
    一、 傳統煙氣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   當今國內外廣泛使用的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主要是wet-fgd+scr/sncr組合技術,就是溼式煙氣脫硫和選擇性催化還原(scr)或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技術脫硝組合。
  • SDS+SCR工藝在焦爐煙氣脫硫脫硝中的應用
    煙氣脫硝技術總體也分為幹法和溼法兩大類。幹法脫硝技術有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SNCR)、等離子體法以及吸附法。主要的溼法脫硝技術包括鹼液吸收法、氧化吸收法、還原吸收法等。為減少焦爐煙氣中SO2和NOx等汙染物的排放,滿足國家環保要求,更好地改善大氣環境質量,鞍鋼集團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率先在實際工程中應用了國際上較為先進的「SDS幹法脫硫+中低溫SCR脫硝除塵」工藝技術。
  • 燒結煙氣溼法脫硫配套煙氣脫硝技術
    通過對煙氣進行先脫硫除塵,降低了進入脫硝裝置的SO2濃度和粉塵濃度,有效消除了脫硝系統形成硫酸氫銨堵塞的風險,保證了脫硝催化劑性能的長期穩定。通過設置煙氣再熱系統,提高了煙囪排煙溫度。3溼法脫硫系統配套煙氣脫硝技術分析由於我國大部分燒結機已配套建有煙氣溼法脫硫裝置,為實現國家對煙氣超低排放要求,必須增加煙氣脫硝裝置。目前,可以工程應用並且有實際工程業績的燒結機、球團煙氣NOx治理技術主要有活性炭吸附和選擇性催化還原SCR兩種技術。
  • 四種焦爐煙氣脫硫脫硝技術詳解
    北極星大氣網訊:一、碳酸鈉半乾法脫硫+低溫脫硝一體化工藝;二、加熱焦爐煙氣+高溫催化還原脫硝工藝;三、SICS法催化氧化(有機催化法)脫硫脫硝工藝;四、活性炭/焦脫硫脫硝工藝;碳酸鈉半乾法脫硫+低溫脫硝一體化工藝1.脫硫脫硝原理
  • 燃煤煙氣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研究
    目前應用較多的辦法有選擇性催化還原法、非選擇性催化還原法、石灰石-石膏法脫硫等,而這些技術佔地面積大、耗時耗力、效率低、有二次汙染風險,因此,引進先進的燃煤煙氣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勢在必行,該項技術能夠幫助企業有效減小燃煤空氣汙染,並且最大程度提高燃煤煙氣的脫硫脫硝工作效率,確保企業在最低成本下創造出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建設穩定持續的發展。
  • 半乾法脫硫+低溫SCR脫硝一體化工藝在焦爐煙氣脫硫脫硝中的應用
    半乾法脫硫+低溫SCR脫硝一體化工藝在焦爐煙氣脫硫脫硝中的應用北極星大氣網訊:焦爐煙氣是煉焦生產中產生的廢氣,它是大氣汙染的重要來源之一,煙氣中存在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和霧霾的主要汙染物。在當前治理霧霾,保證清潔環保生產的巨大壓力,對焦爐煙氣脫硫脫硝淨化處理已成為各焦化企業的當務之急。
  • 焦爐煙氣脫硫脫硝工藝優化
    關鍵詞:焦爐煙氣;半乾法脫硫;SCR脫硝0引言河鋼唐鋼現有7m焦爐2座,設計焦炭產能150萬t/a。煉焦生產過程中排放的煙氣中含有NOx、SO2等汙染物,汙染了周邊環境。為有效治理煉焦煙氣汙染物,在原有焦爐上,增設了焦爐煙氣脫硫脫硝裝置,採用了旋轉噴霧半乾法脫硫+SCR脫硝技術。
  • 鍋爐煙氣同時脫硫脫硝技術的研究進展
    北極星大氣網訊:本文綜述了近年來幾種常見的聯合脫硫脫硝技術,包括傳統的Wet-FGD+SCR組合技術,以及氯酸氧化(TriNOX-NOXSorb)同時脫硫脫硝技術,乳化黃磷法脫硫脫硝工藝,溼式FGD+金屬絡合物法同時脫硫脫硝技術,液膜法同時脫硫脫硝技術,鈣基吸收劑催化氧化煙氣同時脫硫脫硝;幹法包括活性焦煙氣聯合脫硫脫硝技術,等離子法同時脫硫脫硝技術,CuO/γ-Al2O3催化吸收法
  • 焦爐煙氣脫硫脫硝技術及其發展現狀
    (二)低溫SCR脫硝聯合氨氣溼法脫硫  該項技術首先脫硝——其次餘熱回收——最後脫硫,使用條件為煙氣溫度超過280℃,如果溫度小於280℃的話,還原劑很容易和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反應形成硫酸銨,而且形成速度會隨著溫度降低而變快,在脫硝催化劑表面附著大量硫酸銨,會拉低脫硝效率甚至造成催化劑失效,所以應通過燃燒器系統加熱煙氣溫度超過280℃。
  • 90萬噸焦爐煙氣脫硫脫硝工程技術方案
    旋轉噴霧半乾法(鈉法)脫硫+ 除塵脫硝一體化已成功運用於寶鋼湛江鋼鐵焦化項目(2015年11月)。本次工藝採用「旋轉噴霧半乾法(鈣法)脫硫+ 除塵脫硝一體化」整體技術工藝,以期對其技術進行優化,為國內煤焦化行業焦爐煙氣治理提供參考。
  • 焦化廠焦爐煙氣脫硫脫硝工藝技術分析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分析了天鐵集團焦化廠煉焦生產過程中排放的煙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煙氣汙染物的生成原因及其物理化學性質。結合相關環保標準,分析比較了溼法脫硫、幹法脫硫技術、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這幾種現有的比較成熟的煙氣脫硫脫硝方法,闡述了其優缺點,並針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總結改進,為焦化廠煙氣脫硫脫硝工藝的設計運行提供了基礎。
  • CFB技術用於燒結煙氣脫硫脫硝的可行性探討
    冶金行業,尤其是鋼鐵生產過程中排放的燒結煙氣作為排放總量第二的工業廢氣,首當其衝的成為了下一個治理重點。按照最新的標準(GB28662—2012),自2015年1月1日起,我國所有燒結機煙氣排放的SO2濃度不得超過200mg/m3;NOx的濃度不得超過300mg/m3。中科院閆曉淼等人對我國數十臺燒結機煙氣汙染物的排放特徵進行了統計研究。
  • 燒結煙氣活性炭吸附脫硫脫硝技術應用現狀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燒結煙氣脫硫脫硝是鋼鐵行業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未來應加強燒結煙氣多汙染物淨化技術的進一步研究。脫硫脫硝技術如活性炭技術可以同時滿足煙氣脫硫脫硝要求,且對煙氣中的二惡英和有毒金屬物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成為燒結煙氣治理的關注方向。
  • SDS幹法脫硫及SCR中低溫脫硝技術在焦爐煙氣處理中的應用
    2.3 活性炭幹法脫硫脫硝工藝以物理- 化學吸附原理為基礎,活性炭吸附煙氣中的SO2、H2O 和O2 後催化反應生成硫酸,然後將其遷移到微孔中儲存,而煙氣中的NOx 在活性炭催化作用下,和噴入煙氣中的氨水發生還原反應,生成N2 和H2O。活性炭通過再生系統釋放活性吸附位繼續吸附SO2,再生系統排放的含SO2 煙氣進入副產物回收系統,SO2 可被加工成多種硫化工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