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考古學家將如何解讀今天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未來的考古學家將如何解讀今天

  美國考古協會前任會長羅伯特·凱利的社科通識佳作《第五次開始:600萬年的人類歷史如何預示我們的未來》閃爍著考古學家的智慧,在英文世界出版後廣受好評,此次中信出版社請中山大學歷史系徐堅教授翻譯成中文出版,除了專業的保障,富有中國文化背景以及現代生活氣息的文字,也讓中國讀者重新發現考古學擁有的「預測未來」之魅力。

  凱利舉重若輕,沒有陷入對眾多考古實例的具體分析和梳理,也沒有沉醉於考古學和考古學家的看家本領,而是以文明發展的大視野將人類的過往界定為四次巨變,也就是四次標誌性的「開始」,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是技術、文化、農業和被稱為「國家」的政治組織的開始。精彩的是最後一章,凱利預言了正在進行的第五次開始,正如考古學家「透物見人」已經破譯出的前四次開始一樣,未來多少年之後,考古學家會通過我們今天的堆積如何描述定義出我們正在進行的第五次開始?

  作為一個考古工作者,同時也是一名普通讀者,我最大的感觸並不是書中隨處瀰漫的考古學細節,而是因此而產生的三個感想。

  首先,等待人類的基因突變要多久?600萬年來,人類基因的顯著突變來自漫長的時空醞釀,那是一兩代人無法等待的過程,也是一個又一個無法預知、喜憂參半的變化。每一次進化在成就人類的同時,也相應地帶來一些副作用。有的基因突變在當時可能是利大於弊,世易時移,卻又成為人類的軟肋。基因技術的發展和運用將如何改變未來?

  其次,等待技術的飛躍有多漫長?在凱利的書中,技術是人類的第一個開始,以製造和使用石器等工具為標誌,人類因此「躍過生物選擇的漫長過程,躋身進化序列的前排」。早期人類發明一種成熟的技術實屬不易。從320萬年前開始使用石器,到公元前4000年前製造青銅器,人類花費了發展歷史絕大部分的時間。其中簡單的奧杜威石器使用了近200萬年,石頭打制的水滴形的阿舍利手斧使用了100萬年左右。

  新技術的發明和普及,必然會帶來社會的變化。凱利在書中講述了人類直立行走、使用石器、用火的故事,以及因此導致的很多個人體質、社會組織進化的後果。這些新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極大地增加了我們的認知。約從1.45萬年至1.15萬年前,近東地區的採集、狩獵人群率先開始定居,馴化養殖動植物。農業出現,人口增長,這是凱利認為的第三次開始。技術進步和文化發展因此開始加速。5000年前,國家出現,這被凱利界定為第四次開始的標誌,技術發展更加迅速。但有的技術發明仍然需要幾千年。從草原史前人群成功馴化馬匹到歷史時期東亞發明簡單的馬鐙花費了近4000年。

  從公元1500年開始,科研成為自覺,技術呈顯著的加速度發展。特別是20世紀以來,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比如,從1997年第一代智慧型手機出現,到現代城市中智慧型手機隨處可見,我們只花費了近20年,而且還在以年,甚至月為周期發生迭代。人類對技術運用的擔憂在赫拉利的《未來簡史》中被生動表達,如何應對?

  最後,改變人類的共識有多難?人類的共識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表述為「文化」,這就是凱利在書中界定的第二個開始。人類有「文化」可能從20萬年前開始,5萬年前確定無疑。語言、符號、藝術和宗教是其標誌。和我們一脈相承的智人使用符號、語言交流分享,用藝術和宗教畫餅和講故事,構築不同範圍的共識,以此促進合作。人類的「文化」一旦出現,和「技術」一樣,只有開始,無法終結。

  在一個較長的時程中,考古學是改造社會的重要力量。有的時候,考古學會成為社會思想變革的突擊手,在很短的時間內,讓人類的思想發生轉變和更新。比如19世紀發現的古動物化石和人類化石,與達爾文發現的進化論證據等,一起瓦解了上帝造人的神創論共識,為現代社會的構建奠定了思想基礎。20世紀,用基因的方法分析古人類化石,對人類起源和遷徙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當然,還有無數的考古成果在促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區甚至個人的思想發生良性轉變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作為第四次開始的「國家」,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取得的非凡成就。凱利在書中介紹了從考古學、人類學等角度對國家起源、文明起源的研究的成果。世人正在親歷的這個「文明」歷程既讓人振奮,又讓人沮喪。就像凱利說的:「5000年以來,發生了遠多於過去600萬年的變化,這是城邦、劍與矛、金銀、廟宇和宮殿、道路、橋梁、珍寶、香料、馬車、金錢的時代——這是國家的時代。」這個時代已經持續了很久,考古學家不得不關心在此之後的第五次開始。

  人類生活在現實中,分工限制了我們的視野,認知缺陷傷害了我們的想像力,「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已是奢望。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考古學也是未來學。這本富含最新研究成果的書可以幫助我們打開視界,在600萬年的時空中了解人類歷史最根本、最偉大的突破,以及這些突破給人類帶來的便利和束縛。

  相信很多讀者看這本書,都會有「坐在歷史長河中的鳥瞰位置」欣賞一部節奏緊湊、跌宕起伏、大場面和小細節紛呈大片的感悟。這本書也是考古學對人類某些成見發動的一次突擊,雖然很多人仍然會置若罔聞,但總有一些人,會拾起新的杖,邁向新世代。

郭 物

相關焦點

  • 瑪雅人的黃金飛機,疑似史前外星人,考古學家:穿越文物
    但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被考古學家發現的穿越文物越來越多。這不禁使考古愛好者們懷疑,難道史前文明真的存在嗎?又或者是現代人穿越到古代,引起了超前文明,製造出這些奇葩文物呢?針對考古學家的觀點,您相信嗎?
  • 木乃伊是如何製作的?2500年前的木棺被挖開後,考古學家找到答案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提到埃及,很多人都會想到神秘的木乃伊,一直到今天這些文物包括2500年前人們製作的面具、雕像等,這對於研究古埃及文化來說,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同時,通過研究,考古學家也認為,其中很多彩繪木棺中埋葬的都是2500年前的古埃及貴族,這對於研究當時的階級劃分、墓葬風俗等,都非常有參考價值。
  • 考古學家是如何用技術把頭骨復原成三維容貌的
    (原標題:怎麼確定漢代王后的胖瘦與新疆阿斯塔那墓主就是漢人)朱泓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微信公眾號在去年底的「第四屆中國公共考古—荊楚論壇」上,知名體質人類學家和生物考古學家、吉林大學邊疆歷史考古中心主任朱泓教授就「內蒙古吐爾基山遼墓契丹貴族的三維容貌復原」做了發言,介紹了考古學家如何根據頭骨復原出其主人的生前樣貌
  • 專訪中山大學教授徐堅:考古學家的「全球史」有鮮明的物質性
    不同的世界觀不僅將引導我們做出不同的人生選擇,而且也將帶給我們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樂觀而又博覽全書的考古學家是如何看待人類這600萬年的歷史發展、又將對未來持有怎樣的判斷和預見?讓我們一起開始關於《第五次開始》的探索之旅!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達96.4%的紅毛猩猩(劉怡 攝)《第五次開始》的作者羅伯特凱利(Robert L.
  • 在安第斯山脈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很多印加帝國的遺蹟
    至於那些瞬間消失的黃金財寶,考古學家認為它們是被其他人轉移了轉移的人,就是阿塔雅爾帕的兄弟一一瓦斯卡爾。當阿塔雅爾帕被數死後瓦斯卡爾帶領著數以百萬的印加人來到了安第斯山,然後在這隱秘的叢林中建立了宏偉的城市。他們將大量的寶物轉移到新的城市,想要在未來的某一天重振印加帝國的雄風。
  • 瑪雅棺蓋浮雕,專家解讀國王正在下地獄,圍觀群眾卻認為是太空人
    今天我們敘述一個有趣的事實,1952年墨西哥考古學家阿爾貝託.魯茲.呂利在帕倫克的金字塔的內發現一個陵墓。經過考證確認是瑪雅古典時代的帕倫克的城邦國王去世後下葬的陵墓!帕倫克的城邦國王在位68年,在他統治期間,帕倫克城邦由弱到強,一躍成為了瑪雅西部地區的一個大邦。
  • 考古學家在最近找到的10個奇妙的考古發現
    從發現一種新的恐龍物種到一個滅絕的史前社會,今天就讓小編和你分享考古學家在最近宣布找到的10個奇妙的考古發現。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有助於理解生態系統在數百萬年的過程中是如何變化的。異特龍是一種食肉恐龍,存在於侏羅紀晚期。研究人員說,該物種約8米至8.8米長,重1.8噸。
  • 9個考古學家至今都破解不了的神秘歷史遺蹟
    照片中是考古學家在墨西哥拉文塔所發現的巨大奧爾梅克石頭,總共有17座,考古學家對此抱有許多疑惑,當時的人們如何製造出如此大而重的雕像呢?他們使用哪些工具?他們是如何運輸這些材料的?為什麼他們需要做這個雕像呢?因為在這其中也有幾個小雕像。3. 溫徹斯特步槍(Winchester rifle),1873年的模型。
  • 考古學家挖開摩艾石像一看 頓時目瞪口呆了
    從1722年荷蘭人發現位於智利外海的這個小島後,神秘的摩艾石像就是考古學家們一直想不透的謎題,到底這些巨大的石像是誰雕出來的?有什麼用途?又是怎麼搬運到這些地方的呢?在復活節島上目前有887座摩艾石像,都座落在不同的地方米爾網 www.miercn.com
  • 人類會為未來留下什麼化石?
    要留下化石也不易從今天來看,人類對地球的影響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種動物,我們將山頂夷為平地,在地面上建造高樓大廈,向地下挖出縱橫交錯的礦井和巨大的礦坑,排乾湖泊,還為河流規劃新的河道,等等。在古代,人們通常將死去的同伴集中埋葬在某地,漸漸地,排列有序的墓園開始出現,而如今許多地方提倡火化,墓穴裡的不再是屍體,而是骨灰。隨著人口的激增,土地利用面積減少,未來的人們可能會採取更環保的處理方式,連骨灰都不保留。這樣的情況下,人類世的地層中保存下來的人類化石恐怕並不多。
  • 考古學家被萬年前不明飛行物的神秘畫像難倒
    六年前,考古學家在距離印度城市賴布爾30公裡發現了一處洞穴。不過最讓科學家驚訝的不是發現洞穴本身,而是在其中找到的東西。根據考古學家巴格特的說法,洞壁上畫著外星人和不明飛行物的圖像。這位科學家指出,他所看到的與好萊塢電影中的場景相似。
  • 央視動畫解讀:如果全球繼續變暖 未來世界將變成什麼樣?
    央視動畫解讀:如果全球繼續變暖 未來世界將變成什麼樣?發布時間:2018年12月05日 16:42 A-A+     央視網消息:《巴黎協定》的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較工業化前水平控制在
  • 人人都能解讀象形文字!育碧「黑科技」研究項目公布
    今天,育碧公布了一個由谷歌TensorFlow提供技術支持的基於機器學習的研究項目,「象形文字首譯」。該項目將簡化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書面語言之一——象形文字的解讀。
  • 三面金字塔出現在世人眼前,裡面的古老生物限制了考古學家的腳步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偽紀錄電影——《奪命金字塔》。在位於開羅南部250公裡處的沙漠裡,一座奇特的金字塔被世人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座金字塔僅僅擁有三個面,不同於著名的吉薩金字塔,更加奇怪的是它被完全埋藏在地下數千年之久,也就意味著它比以往被發現的金字塔歷史更悠久。
  • 《創新2050:科學技術與中國的未來》解讀
    展望2050年,中國將進入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行列,呈現一幅激動人心的畫面。在實現這一宏偉願景的歷史進程中,我國既面臨著新科技革命的機遇,又面臨著能源資源、生態環境、人口健康、空天海洋、傳統與非傳統安全等諸多方面的嚴峻挑戰。這些挑戰關係現代化建設的全局,我們該如何應對?
  • 1號颱風「黃蜂」或於今天生成?未來對福州天氣影響將如何?
    ▲5月11日下午颱風胚胎95W發展情況那麼重點來了,未來1號颱風會衝著我們來嗎?未來1號颱風會影響福州嗎?目前主流超級計算機模式有分歧:ECMWF認為它將進入南海再轉,有少許可能登陸我國臺灣;而GFS認為它在菲律賓以東或菲律賓附近就轉向。
  • 考古學家:可以這樣幻想
    考古學家找到突破點!宏偉的金字塔建築除了在埃及廣泛分布之外,在美洲等地也有少數,而這些就是瑪雅文明的建築之一。記載中顯示,瑪雅人建造的「金字塔」也十分壯觀,主要作用就是用於祭祀,當然也供瑪雅人居住,但是大多數都居住在原始的「樹屋」中。但是他們曾丟棄發達的文明而「一夜之間」消失,關於他們的消失科學家做出多種猜測,但是都不成立,難道他們的消失也和外星人有關係嗎?
  • 洞察科技,感知未來:人工智慧將如何改變學術搜索?
    所以:學術搜索的外延可能不斷擴大;在擴大過程中,學術搜索也將和NLP、知識圖譜等新的技術等不斷融合;另一方面,學術搜索服務提供商和用戶可能會雙向促進,學術搜索在為科研人員提供精準的信息搜索時,科研人員也會為學術搜索貢獻自己的智慧,交互式的學術搜索在未來將會藉助大眾參與實現系統完善、準確性提高的過程中來。
  • 第六批便民服務舉措解讀 | 限行道路如何實現智能導航?
    第六批便民服務舉措解讀 | 限行道路如何實現智能導航?作者今天會有解讀哦~78所以今天咱們先來詳細解讀一下前兩條。- 解讀時間 -一、貨車通行自動備案、智能導航。
  • 如何科學地解釋諾查丹瑪斯?-7月2日-聊個今天
    這本書被解讀為未來預言,甚至包括數百年後的二戰結局、原子彈。儘管神秘,卻可以用巴納姆效應和自我實現預言現象來解釋。本期扮演中丁主播將出演諾查丹瑪斯教大家成為預言大師。今天的節目時長大概29分鐘,適合上學路上或臨睡前家長和小朋友一起收聽。諾查丹瑪斯像7月2日是諾斯特拉達穆斯去世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