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是如何用技術把頭骨復原成三維容貌的

2021-01-16 中國網

(原標題:怎麼確定漢代王后的胖瘦與新疆阿斯塔那墓主就是漢人)

朱泓

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微信公眾號

在去年底的「第四屆中國公共考古—荊楚論壇」上,知名體質人類學家和生物考古學家、吉林大學邊疆歷史考古中心主任朱泓教授就「內蒙古吐爾基山遼墓契丹貴族的三維容貌復原」做了發言,介紹了考古學家如何根據頭骨復原出其主人的生前樣貌,如何確定其胖瘦,以及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膚色。

談到公共考古的問題,我首先要多說幾句話,首先,我是非常贊成這次公共考古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領域的學術活動。因為過去,在我們考古界很多專家都忽視了這個問題,大概在十幾年以前,我就覺得考古的工作應該讓更多公眾有更多的了解。說到這兒,也算和公共考古有一些緣分。

因為我今天要講這樣一種題目,一下提醒了我。昨天晚上我梳理了一下思路,好像我們吉林大學的考古學和公共考古有關係應該是從2003年開始的。在那之前,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發掘老山漢墓,老山漢墓的發掘是中央電視臺全程直播,那是中國首次在央視做這樣的節目。本來這個節目和我們也沒什麼太多關係,但是,2002年秋天的時候,對老山漢墓發掘資料的研究已經引起了學術界和公眾的興趣。當時,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趙福生副所長給我打電話,說要請吉林大學幫他們做一件事。他說,老山漢墓發掘的女性墓主人頭骨在研究上出了些問題。

當時在發掘現場是請考古所的潘其風先生,也就是我的老師去做的現場鑑定,潘先生說,這個頭骨是一個蒙古人種(黃種人)的頭骨。但是等到北京市文研所他們後期做顱骨的復原像,跟我今天講的這個容貌復原這個題目是一樣的。他們先找的是公安部的物證中心去做,因為公安部的物證中心在頭骨復原容貌這方面是非常權威的一個機構。公安部物證中心做的復原像得出的結論,說這不是一個黃種人,是一個胡女,西域的胡女。這件事被北京的很多媒體報導,所以就引起了一個衝突。社科院考古所的專家認為他是一個黃種人,公安部的物證中心的專家研究完了以後認為是個白種人,這就不太好辦了。所以,當時趙所長就說能不能讓吉林大學再給他們做一遍。

我當時覺得這很不好辦,我們要是用同樣的方法然後給做出來,跟我老師潘先生是一樣的結果,擔心人家說你這沒有科學精神,老師怎麼說你就怎麼跟人家去說。但是我要做出來跟我的老師不太一樣的話,我也覺得這有點為難。我跟趙福生是老朋友,我就說這事兒別找我們,你再找別人做吧,去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讓他們做。他不同意,說我這事兒就拜託你了。此時我突然想起來,那個時候吉林大學做古DNA的研究,從1998年開始,到2002年已經4年了,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我就說乾脆你把這個頭骨拿來,我給你做一個DNA的提取。從DNA上要能證明他是一個黃種人或者白種人,就有了新的依據,就比較好說了,因為我是用新的方法做的。就這樣跟他們達成了一個一致的意見。

他們把老山漢墓所有的人骨資料都運到我們這兒來,然後我們做。當然,最後結果,很多朋友已經知道了,當時在2003年的很多媒體都在報導,就支持了她是黃種人的結論。通過這件事情,我們就開始和媒體朋友有很多聯繫。

其實我們考古學家和考古科研機構與媒體建立一種經常性的聯繫,對媒體來說是一個幫助,也是我們公眾考古的一個組成部分。另外,對我們科研機構其實也是一種宣傳和促進,這個沒有什麼不好的。

下面我就言歸正傳,把吐爾基山遼墓復原像的復原過程給大家簡單的講一下。對於契丹人的情況,因為今天在座的絕大多數都是專家,在這也就不說了。遼是中國古代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很重要的一個王朝,後來,契丹人跑到了中亞地區,又建立了西遼,仍然在中亞地區有非常大的影響。關於吐爾基山遼墓的這個發現,大家知道在東北的吉林、遼寧和內蒙古的赤峰等這些地方,經常發現有遼墓。但是,遼墓經常是發現一個,被盜一個,在東三省和內蒙古的盜墓集團重點盯住遼墓,因為遼墓常常是厚葬,出很多好東西,所以盜墓的人也都盯住它。吐爾基山遼墓確實是一個很難見到的完全沒有被盜過的遼墓。所以,它的發掘就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視。

吐爾基山遼墓是2003年的時候,採石場的工人在炸石頭的時候,偶然發現的墓葬。後來,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時任所長塔拉先生就和當地通遼的同行一起共同發掘這個墓葬。關於這個墓葬,我用幾個照片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當時發現的時候,墓道和封門石真是一點兒都沒有破壞。經過50多天的考古工作,出土了很多珍貴文物,這些文物我也給大家簡單展示一下。比如,有柏木雕刻的彩繪墓棺和棺床,還有隨葬的一些馬具、帳架以及金銀器、玻璃器、漆器等。關鍵是在這些器物上出現了鳳的圖案,後來還發現有龍的圖案。就說明,吐爾基山遼墓墓主人的身份應該是屬於王室或貴族成員。這是一個基本的判斷。吐爾基山遼墓的彩棺從通遼一路運到呼和浩特,在內蒙古文物考古所的實驗室裡開棺,開棺以後發現棺木裡有一具完整的屍骨,保存狀況非常好。而且屍骨的身上覆蓋了大量的絲織品,頭上還戴有一個大家俗稱的金冠。另外,還有銅鈴以及其他一些裝飾品等等。至少能確定這個墓主人是一個貴族女性,這是沒有問題的。後來塔拉親自帶隊駕車把這具屍骨運到吉林大學並委託我們進行體質人類學、DNA和顱像復原這三項研究工作。

  柏木雕刻的彩繪墓棺及棺床

說到容貌,對地下出土的古代人的頭骨進行容貌復原的工作,從老山漢墓開始一直有很多單位委託我們做這件事。因為這件工作從老山漢墓開始一直就有媒體介入,所以,我們吉林大學每做一個容貌復原的工作常常就有媒體馬上就會知道,就會採訪我們。在接待媒體記者採訪時常被問這樣一個問題,和公眾、普通老百姓問的問題實際上是一樣的:通過你們的方法,從一個骷髏上,把它的軟組織都復原出來了,這究竟有什麼依據?因為讓一般的老百姓想來,這就像在電腦上做動漫似的,好像都是憑想像做出來的。我們就得不斷解釋。通過這種解釋也是一種公眾考古的工作,等於是一種科普的工作,把我們這種研究方法就介紹給廣大的公眾了。

  北京老山漢墓西漢王后的容貌復原

這是我們做的老山漢墓墓主人的容貌復原。

相關焦點

  • 考古科技揭秘:頭骨這樣還原三維頭像
    引言:在去年底的「第四屆中國公共考古—荊楚論壇」上,知名體質人類學家和生物考古學家、吉林大學邊疆歷史考古中心主任朱泓教授就「內蒙古吐爾基山遼墓契丹貴族的三維容貌復原」做了發言,介紹了考古學家如何根據頭骨復原出其主人的生前樣貌,如何確定其胖瘦,以及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膚色。
  • 小夥根據即墨北阡出土頭骨 復原青島古人面孔(圖)
    考古學家這樣描述一萬多年前青島古人的生活場景。昨日,網友王冰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通過技術手段復原的一張新石器時代青島古人的非正式模擬復原圖。據王冰介紹,復原圖是根據即墨北阡遺址出土的大汶口時期頭骨顱面骨骼數據,結合11名相同骨骼特徵的現代青島人面部照片進行經驗性地修正後獲得的。
  • 教授通過頭骨照片復原香妃容貌(組圖)
    根據刑事相貌學原理,用19條標線確定香妃頭骨的五官位置、大小。  第二步:按照人體解剖學、法醫人類學原理,從「人像模擬組合系統」中找到了相匹配的五官:「甲」字型臉,杏核眼,柳葉眉……  第三步:結合人物的身份和文化背景進行修改。兩天後,一位高鼻深目、膚白如雪的古代美女出現在電腦屏幕上。
  • 考古學家找到了哥白尼的遺骨,經過人臉技術的復原,他竟是這模樣
    哥白尼去世之後,其遺骨下落成謎,直至現代,才有考古學家終於找到他的顱骨,並將其生前容貌復原。至於其面容究竟如何?正因如此,哥白尼只能暫時忍氣吞聲,將自己所有的理論構著成了一本科學巨作——《天體運行論》。
  • 顱面復原如何實現?用計算機輔助目前最普遍
    此前,趙成文曾運用顱像還原技術,根據古屍的顱骨還原了很多古代人物生前容貌,知名作品包括長沙馬王堆女屍辛追夫人、《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清代香妃等,引起了海內外關注。    很多讀者感到好奇,僅僅根據一副顱骨,如何能夠復原古人的面貌?可信度又有多少?
  • 相貌復原 告訴你曹操長什麼樣
    維爾黑姆·希斯通過頭骨復原了巴赫的相貌,並以此寫了篇論文發表。這在當時絕對是一個轟動性的新聞,以至於幾乎所有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都拿它「刷屏」。   格拉西莫夫讓顱骨復原形成理論   3年後的1898年,德國學者卡爾曼和布基在人的頭骨上選取18個觀測點,通過解剖45具男屍和8具女屍測得了面部軟組織的厚度。
  • 用顱骨復原技術,還原吳承恩和曹操長相,他們原來長這樣
    蘇聯人類學家格拉西莫夫院士在多年的研究中發現,將逝者的顱骨與計算機技術結合,就可以還原一定程度的面貌,於1958年,一本名為《從顱骨復原面貌的原理》的著作問世,他的這項研究對如今考古復原人物容貌、警方復原死者容貌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用一個顱骨就可以推算出一個人到底長什麼樣,是不是聽起來很神奇?
  • 科學家復原3800年前繩文人容貌
    據《朝日新聞》報導,近日,日本的研究團隊通過提取DNA信息等技術,成功復原了一位繩文人的容貌。從該團隊公布的復原像來看,這位約3800年前的繩文女性有著棕色眼睛和捲曲的頭髮,面部輪廓清晰,臉上還長有色斑。
  • 看看頭骨復原就知道
    下圖是一個生活在公元前5世紀的古雅典少女馬爾提斯,她的遺骸來自於1994-1995年萬人坑中的骨骸遺物,她很可能死於公元前430年的雅典傷寒,考古學家根據其顱骨的發育情況和牙齒的磨損情況復原了這個少女的長相
  • 刑偵專家復原30萬年前南京直立人相貌
    新華社瀋陽7月13日電 13日,中國刑警學院刑事相貌學專家趙成文向新華社記者透露,他正在復原的30多萬年前「南京直立人相」工作已進入最後的「復活」頭骨化石階段。預計此次復原圖將在8月南京青奧會之際展出。  南京直立人化石距今約30多萬年,長16.15釐米,於1993年發現於南京湯山葫蘆洞,是近年來中國古人類學研究的一項重要發現。
  • 有個高人,把你燒掉的頭骨復原了
    前言顱骨復原技術,在今天已經廣泛地運用到考古、刑偵等工作之中,利用電腦三維技術和基於法醫人類學的相關軟體,測量軟組織厚度,進行三維重建,相貌復原,可以很容易地重建一個近似於被害人生前面貌的數字圖像……但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這一技術還只是「存在於傳說」。
  • 我國顱面復原五官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將幫助破案
    昨日,記者從科技部「科技惠民」發布會上獲悉,這項「命案屍體身源人類學判定關鍵技術」又取得重大突破:目前中國已建成56個民族顱面復原五官資料庫,目前,已儲存7.6萬人的五官數據,在世界上具有唯一性。而這個資料庫正是「顱面復原」技術的最重要一環。
  • 五千年前頭骨復原圖像被指神似馮小剛(圖)
    首期播出節目中,山東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的頭骨被成功復原,幾千年前的山東人老祖栩栩如生。  在全國各大城市的騎行街拍活動過程中,很多行人、遊客熱情參與,不僅自願配合騎行者,在《中國面孔》的鏡頭下秀出自己獨具魅力的「中國面孔」,而且還用手機拍下騎行車隊的照片上傳微博,和更多人分享這個活動和節目。
  • 七旬大爺是位「玩腦」高手 曾復原98例無名頭骨
    據悉,王秉文不僅精通雕塑,而且是重慶公安局刑偵總隊的特聘專家,除了幫助偵破重慶本地的案件,還幫助外地警方復原顱骨。今年春節後不久,江西省公安廳送來一具頭骨,讓王秉文做顱骨復原。記者在4月拍攝的視頻資料上看到,測量頭骨五官數據後,王秉文立刻在圖紙上畫出了死者生前大致肖像,兩天後便用沾土基本復原了死者面貌。江西省公安廳根據王秉文提供的死者復原肖像,3天後確認了死者身份。
  • 8千年前亮島"小鮮肉"模樣曝光 學者重建頭骨復原顏面
    中國臺灣網2月27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學者最近援引「法醫人類學」的復原技術,完成距今約8000年的馬祖「亮島人」顏面復原大工程。綽號「海亮哥」的亮島人1號與「亮島妹」的亮島人2號,生前模樣首度曝光。
  • 為7000多歲古人「造相」復原最久遠的人類顱骨(組圖)
    近日,我省專家利用計算機三維技術成功完成兩例距今至少7000年的古華南人頭蓋骨人像復原。他們是如何復原的?這種技術能不能給我們復原一位史上有名有姓的大人物,比如唐宗宋祖,比如西施、王昭君……昨日,記者走進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為您揭秘。科學揭秘年齡:他們生活在7000多年前  此次復原的兩例顱骨,男者年齡約35歲,女者35歲至40歲,出土於桂林市甑皮巖遺址。
  • 考古學家發現了200萬年前人類早期遠親的頭骨
    1 人類早期遠親2018年,在南非約翰尼斯堡附近的Drimolen洞穴系統工作的考古學家發現了200萬年前的人類早期遠親羅百氏傍人的頭骨。這具頭骨屬於一名男性,是該物種中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一個。羅百氏傍人生活在大約250萬到100萬年前的歷史中。
  • 外星人的頭骨?盤點考古學家在地球上的5個神秘發現
    認真地,我們應該欽佩考古學家的毅力和意志。在本文中,我們想談談考古學家在地球上做出的五個神秘發現。由於爪子保存完好,將來,科學家們可能能夠使用DNA克隆技術和一些雞胚來繁殖恐怖鳥。從嚴重骨折的骨頭來看,不僅迅速殺死了他們,而且包括頭骨在內的骨頭也被劈開了。對此的唯一解釋是消除它們的體內脂肪和骨髓。另一方面,由於周圍沒有發現火警跡象,因此有理由相信他們的身體是生吃的。但這也與考古學家對尼安德特人的發現一致。但是這次發現有很多人被吃掉的發現很少。
  • 僅憑人類骨骼,科學家會把人類復原成什麼樣子?
    如果有一天,人類在演化過程中滅絕了,當後代文明崛起後,看到人類的骨骼化石,它們會把人類想像成什麼樣的生物呢?人類的骨骼其實,按照人類的骨骼來復原人類並不是一件難事,我們可以從古人類學家如何復原古人類化石,就可以窺探一二。我們知道,古人類學家在研究化石時,並不知道該生物是直立行走還是四肢行走,它們只是從骨骼身上得出結論。
  • 西漢美女「復原」內幕:首用最新分子生物學技術
    西漢美女「復原」內幕:首用最新分子生物學技術   2002年12月30日01:14  遼瀋晚報   主任記者 關廣建 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