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怎麼確定漢代王后的胖瘦與新疆阿斯塔那墓主就是漢人)
朱泓
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微信公眾號
在去年底的「第四屆中國公共考古—荊楚論壇」上,知名體質人類學家和生物考古學家、吉林大學邊疆歷史考古中心主任朱泓教授就「內蒙古吐爾基山遼墓契丹貴族的三維容貌復原」做了發言,介紹了考古學家如何根據頭骨復原出其主人的生前樣貌,如何確定其胖瘦,以及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膚色。
談到公共考古的問題,我首先要多說幾句話,首先,我是非常贊成這次公共考古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領域的學術活動。因為過去,在我們考古界很多專家都忽視了這個問題,大概在十幾年以前,我就覺得考古的工作應該讓更多公眾有更多的了解。說到這兒,也算和公共考古有一些緣分。
因為我今天要講這樣一種題目,一下提醒了我。昨天晚上我梳理了一下思路,好像我們吉林大學的考古學和公共考古有關係應該是從2003年開始的。在那之前,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發掘老山漢墓,老山漢墓的發掘是中央電視臺全程直播,那是中國首次在央視做這樣的節目。本來這個節目和我們也沒什麼太多關係,但是,2002年秋天的時候,對老山漢墓發掘資料的研究已經引起了學術界和公眾的興趣。當時,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趙福生副所長給我打電話,說要請吉林大學幫他們做一件事。他說,老山漢墓發掘的女性墓主人頭骨在研究上出了些問題。
當時在發掘現場是請考古所的潘其風先生,也就是我的老師去做的現場鑑定,潘先生說,這個頭骨是一個蒙古人種(黃種人)的頭骨。但是等到北京市文研所他們後期做顱骨的復原像,跟我今天講的這個容貌復原這個題目是一樣的。他們先找的是公安部的物證中心去做,因為公安部的物證中心在頭骨復原容貌這方面是非常權威的一個機構。公安部物證中心做的復原像得出的結論,說這不是一個黃種人,是一個胡女,西域的胡女。這件事被北京的很多媒體報導,所以就引起了一個衝突。社科院考古所的專家認為他是一個黃種人,公安部的物證中心的專家研究完了以後認為是個白種人,這就不太好辦了。所以,當時趙所長就說能不能讓吉林大學再給他們做一遍。
我當時覺得這很不好辦,我們要是用同樣的方法然後給做出來,跟我老師潘先生是一樣的結果,擔心人家說你這沒有科學精神,老師怎麼說你就怎麼跟人家去說。但是我要做出來跟我的老師不太一樣的話,我也覺得這有點為難。我跟趙福生是老朋友,我就說這事兒別找我們,你再找別人做吧,去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讓他們做。他不同意,說我這事兒就拜託你了。此時我突然想起來,那個時候吉林大學做古DNA的研究,從1998年開始,到2002年已經4年了,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我就說乾脆你把這個頭骨拿來,我給你做一個DNA的提取。從DNA上要能證明他是一個黃種人或者白種人,就有了新的依據,就比較好說了,因為我是用新的方法做的。就這樣跟他們達成了一個一致的意見。
他們把老山漢墓所有的人骨資料都運到我們這兒來,然後我們做。當然,最後結果,很多朋友已經知道了,當時在2003年的很多媒體都在報導,就支持了她是黃種人的結論。通過這件事情,我們就開始和媒體朋友有很多聯繫。
其實我們考古學家和考古科研機構與媒體建立一種經常性的聯繫,對媒體來說是一個幫助,也是我們公眾考古的一個組成部分。另外,對我們科研機構其實也是一種宣傳和促進,這個沒有什麼不好的。
下面我就言歸正傳,把吐爾基山遼墓復原像的復原過程給大家簡單的講一下。對於契丹人的情況,因為今天在座的絕大多數都是專家,在這也就不說了。遼是中國古代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很重要的一個王朝,後來,契丹人跑到了中亞地區,又建立了西遼,仍然在中亞地區有非常大的影響。關於吐爾基山遼墓的這個發現,大家知道在東北的吉林、遼寧和內蒙古的赤峰等這些地方,經常發現有遼墓。但是,遼墓經常是發現一個,被盜一個,在東三省和內蒙古的盜墓集團重點盯住遼墓,因為遼墓常常是厚葬,出很多好東西,所以盜墓的人也都盯住它。吐爾基山遼墓確實是一個很難見到的完全沒有被盜過的遼墓。所以,它的發掘就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視。
吐爾基山遼墓是2003年的時候,採石場的工人在炸石頭的時候,偶然發現的墓葬。後來,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時任所長塔拉先生就和當地通遼的同行一起共同發掘這個墓葬。關於這個墓葬,我用幾個照片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當時發現的時候,墓道和封門石真是一點兒都沒有破壞。經過50多天的考古工作,出土了很多珍貴文物,這些文物我也給大家簡單展示一下。比如,有柏木雕刻的彩繪墓棺和棺床,還有隨葬的一些馬具、帳架以及金銀器、玻璃器、漆器等。關鍵是在這些器物上出現了鳳的圖案,後來還發現有龍的圖案。就說明,吐爾基山遼墓墓主人的身份應該是屬於王室或貴族成員。這是一個基本的判斷。吐爾基山遼墓的彩棺從通遼一路運到呼和浩特,在內蒙古文物考古所的實驗室裡開棺,開棺以後發現棺木裡有一具完整的屍骨,保存狀況非常好。而且屍骨的身上覆蓋了大量的絲織品,頭上還戴有一個大家俗稱的金冠。另外,還有銅鈴以及其他一些裝飾品等等。至少能確定這個墓主人是一個貴族女性,這是沒有問題的。後來塔拉親自帶隊駕車把這具屍骨運到吉林大學並委託我們進行體質人類學、DNA和顱像復原這三項研究工作。
柏木雕刻的彩繪墓棺及棺床
說到容貌,對地下出土的古代人的頭骨進行容貌復原的工作,從老山漢墓開始一直有很多單位委託我們做這件事。因為這件工作從老山漢墓開始一直就有媒體介入,所以,我們吉林大學每做一個容貌復原的工作常常就有媒體馬上就會知道,就會採訪我們。在接待媒體記者採訪時常被問這樣一個問題,和公眾、普通老百姓問的問題實際上是一樣的:通過你們的方法,從一個骷髏上,把它的軟組織都復原出來了,這究竟有什麼依據?因為讓一般的老百姓想來,這就像在電腦上做動漫似的,好像都是憑想像做出來的。我們就得不斷解釋。通過這種解釋也是一種公眾考古的工作,等於是一種科普的工作,把我們這種研究方法就介紹給廣大的公眾了。
北京老山漢墓西漢王后的容貌復原
這是我們做的老山漢墓墓主人的容貌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