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大爺是位「玩腦」高手 曾復原98例無名頭骨

2021-01-16 騰訊網

王秉文與他的雕塑作品

王秉文曾在學術雜誌發表顱骨復原的論文

美劇中,經常聽到這樣一個詞——顱骨復原,而昨天,熱心讀者王秉文打進熱線,稱自己是一名顱骨復原專家,希望通過本報找到更多古代頭顱復原主人的本來面貌。記者採訪後發現,這位年過七旬的大爺,還真的是一名「玩腦」高手。

成功復原98例

昨天,記者來到王秉文的雕塑工作室——70平米不到的毛坯房,兩個師傅正在揮汗如雨地勞作。走進裡面的房間,歐巴馬、普京、打工仔,各式各樣的人物頭像放置在櫥窗裡,表情栩栩如生。而這些,都是72歲王秉文的作品。

據悉,王秉文不僅精通雕塑,而且是重慶公安局刑偵總隊的特聘專家,除了幫助偵破重慶本地的案件,還幫助外地警方復原顱骨。

今年春節後不久,江西省公安廳送來一具頭骨,讓王秉文做顱骨復原。記者在4月拍攝的視頻資料上看到,測量頭骨五官數據後,王秉文立刻在圖紙上畫出了死者生前大致肖像,兩天後便用沾土基本復原了死者面貌。江西省公安廳根據王秉文提供的死者復原肖像,3天後確認了死者身份。

從事顱骨復原38年,王秉文給全國多個地方都做過顱骨復原,一共復原了98例。他原本是重慶輪船公司的職工,在輪船公司工作4年後,他被調入四川美院,參加了羅漢寺的五百羅漢、塗山雕塑園的雕塑、長江大橋橋頭春夏秋冬的創作。

38年前首度破案

僅僅從頭骨就可以判斷人的長相,這神奇的復原方式是怎麼做到的?王秉文告訴記者,每個人的顱骨都是獨一無二的,人臉上一共有一百多組數據,通過測量數據,在輔以雕塑方法對顱骨生前面貌進行還原。1979年,他就是用這樣的方法,幫助公安機關偵破了第一次用顱骨復原技術復原死者面貌的殺人案。

1979年的一天,渝中區公安局水上分局在朝天門發現一具無名女屍,因為長期浸泡,這具女屍已經高度腐爛,公安機關轉而向四川美院求助。因為有輪船公司的工作背景,學校推薦雕塑專業的王秉文協助調查。那個時候,王秉文完全沒有任何法醫專業背景,僅僅看過一些古人類化石修復的文章,但是他答應了公安機關,試著用雕塑的方法找回死者相貌。

38年後的今天,王秉文依然清晰記得每個細節:「那是一具高度腐爛的女屍,頭部有明顯傷痕,是明顯的他殺。戴上手套後一觸碰屍體的皮膚,肉立刻掉落下來。因為工作,必須要強忍臭味在離屍體面部20公分的位置觀察顱骨。」

公安局負責人為了讓信息更準確,又讓王秉文帶著頭骨前往北京古人類研究所向復原人猿頭骨的師傅請教,北京的師傅根據頭骨也畫出一幅肖像。最後,根據兩幅肖像,公安機關順利確認死者身份,並在3天內成功破案。

復原3500年前巴人長相

除了幫助公安機關偵破案件,王秉文還從事古人類考古研究,他曾在雲南復原過雲南元謀人、麗江人、蒙自人等4例古人類的頭骨。

不僅是上萬年的頭骨,重慶古代巴人頭骨,也曾經由王秉文之手。眾所周知,巴國是一個神秘的民族,直到上世紀西陵峽中清江古墓群的挖掘,才逐漸解開巴人神秘的面紗。這些離當下3500年的巴人顱骨被挖出,而當時,王秉文也接到復原這顆遙遠巴人頭骨的重任。

王秉文向記者介紹,當時他拿到的是一顆男性古代巴人頭骨。古代的巴人善戰,喜歡格鬥,眼眶較大,做出來的武士眼睛炯炯有神,透著重慶人骨子裡的堅韌和剛強。現在,這個雕塑被陳列在博物館,被巴國的子孫後代們所紀念。

老人心願:

「希望復原巴將軍生前樣貌」

王秉文告訴記者,顱骨復原是一種科學和藝術的結合:用科學嚴謹的數據還原臉部特徵,用藝術的想像讓頭骨更加接近真實。王秉文說,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可以還原更多的顱骨,特別是古人的。

「上個星期,我在熱報上看到一篇『七星崗擬建巴將軍公園』的報導,我從小生活在渝中區,對七星崗的巴蔓子墓一直關注,如果能找到巴將軍的頭骨,我願意復原巴將軍生前樣貌,讓市民更能感受古代巴人的英雄豪情。」王秉文如是說。 記者 郝樹靜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有個高人,把你燒掉的頭骨復原了
    面對這個燒焦了一半的頭骨,太原市公安局一籌莫展。說來也巧,恰在這時,市局一位領導在報紙上看到了一條新聞——《文學大師吳承恩的顱骨成功復原》。●  ●  ●這新聞的源起要追溯到1975年。雖然通過《淮安府志》和《山陽縣誌》等歷史文獻,人們早就知道《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是淮安人,但是他的墓地究竟在何處,一直是個謎。
  • 教授通過頭骨照片復原香妃容貌(組圖)
    根據刑事相貌學原理,用19條標線確定香妃頭骨的五官位置、大小。  第二步:按照人體解剖學、法醫人類學原理,從「人像模擬組合系統」中找到了相匹配的五官:「甲」字型臉,杏核眼,柳葉眉……  第三步:結合人物的身份和文化背景進行修改。兩天後,一位高鼻深目、膚白如雪的古代美女出現在電腦屏幕上。
  • 8千年前亮島"小鮮肉"模樣曝光 學者重建頭骨復原顏面
    中國臺灣網2月27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學者最近援引「法醫人類學」的復原技術,完成距今約8000年的馬祖「亮島人」顏面復原大工程。綽號「海亮哥」的亮島人1號與「亮島妹」的亮島人2號,生前模樣首度曝光。
  • 五千年前頭骨復原圖像被指神似馮小剛(圖)
    首期播出節目中,山東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的頭骨被成功復原,幾千年前的山東人老祖栩栩如生。  5500年前頭骨復原  再現山東古人長相  《中國面孔》首期節目中,影視演員姜超、「開心麻花」笑星常遠、相聲演員何軍組成男才隊,對抗由「新民歌天后」祖海、「晶女郎」夢瑤、「女神」級主持人劉語熙組成的女貌隊。
  • 考古學家是如何用技術把頭骨復原成三維容貌的
    (原標題:怎麼確定漢代王后的胖瘦與新疆阿斯塔那墓主就是漢人)朱泓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微信公眾號在去年底的「第四屆中國公共考古—荊楚論壇」上,知名體質人類學家和生物考古學家、吉林大學邊疆歷史考古中心主任朱泓教授就「內蒙古吐爾基山遼墓契丹貴族的三維容貌復原」做了發言,介紹了考古學家如何根據頭骨復原出其主人的生前樣貌
  • 新京報:40分鐘給無名顱骨「畫張像」
    昨日,記者從科技部「科技惠民」發布會上獲悉,這項「命案屍體身源人類學判定關鍵技術」又取得重大突破:目前中國已建成56個民族顱面復原五官資料庫,目前,已儲存7.6萬人的五官數據,在世界上具有唯一性。而這個資料庫正是「顱面復原」技術的最重要一環。
  • 看看頭骨復原就知道
    隨著科學的進步,科學家們已經可以復原出古人的長相了。我們可以來看看:第一張圖,是Adelasius Ebalchus,他生活在1300年前的瑞士北部。根據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頭骨復原的辛追夫人的形象下圖是墨西哥星童的頭骨照片
  • 小夥根據即墨北阡出土頭骨 復原青島古人面孔(圖)
    昨日,網友王冰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通過技術手段復原的一張新石器時代青島古人的非正式模擬復原圖。據王冰介紹,復原圖是根據即墨北阡遺址出土的大汶口時期頭骨顱面骨骼數據,結合11名相同骨骼特徵的現代青島人面部照片進行經驗性地修正後獲得的。
  • 七旬大爺「跳舞」不受控制 原因為糖尿病所致
    竟是罕見的糖尿病非酮症偏側舞蹈症76歲的張大爺最近突然手舞足蹈起來,而且舞得根本停不下來。更奇怪的是,張大爺的舞蹈後來又摻雜了擠眉弄眼、齜牙咧嘴等動作。輾轉多家醫院都得不到明確診斷後,張大爺一家到了南京,經中大醫院神經內科疑難雜症診療團隊多次研究,最終成功「破案」,竟是罕見的糖尿病非酮症偏側舞蹈症。身體不受控制 手舞足蹈76歲的張大爺(化姓)大約兩個月前毫無緣由開始出現不自覺地左上肢舞動,家裡人沒當回事,年紀大的人偶爾有些小毛小病應該沒有大礙。
  • 我國顱面復原五官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將幫助破案
    現狀  無名屍骨案大量有待偵破  警方提供的數據顯示,隨著流動人口的成倍增加,異地被害的刑事案件也成倍增長,其中約70%是無名屍骨案,這導致大量的命案難以偵破。  「山裡、河裡發現的碎屍和白骨,要破案的話,第一步就要知道死者是誰。
  • 相貌復原 告訴你曹操長什麼樣
    格拉西莫夫出版了專著《從頭骨復原面貌的原理》,1950年還獲得了史達林獎金。在書中他提出了很多到現在都非常有用的理論,如男女頜骨的不同,通過牙齒磨損、頭骨癒合的程度判斷年齡等。格拉西莫夫還是把顱骨復原運用到刑偵學中的先驅,是不折不扣的祖師爺級人物。
  • 洛陽一大學生人稱「塔神」 3.5秒就可復原魔方
    比賽現場,一負責打亂魔方的男孩成了場上焦點,他手指之靈活,打亂魔方速度之快,令人嘆為觀止,不時有學生過去與他合影,這個男孩叫徐豪,是洛陽師範學院大二學生,是主辦方為此次比賽特意請過來的魔方「高手」,在魔方界,他有一個響亮的稱呼—「塔神」。  現場 單手玩,蒙上眼睛也能玩  應觀眾邀請,徐豪現場進行了魔方表演。
  • 都是拿著長槍短炮的大爺大媽 高手在民間的感覺
    交通:很多公交車都到 騎共享單車也可以提前做好攻略還是很方便的日落前趕在角落看到了最美的一幕都是拿著長槍短炮的大爺大媽高手在民間的感覺對面就是景山公園北京中心點就在那裡其實下午逛景山下午看角樓日落也挺舒服的
  • 「西城大爺」記憶力太強了!北京疾控:佩服
    「西城大爺」的最強大腦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央視新聞《面對面》為您復盤。據竇相峰迴憶,他第一次見到「西城大爺」時,感覺病人的狀態其實很焦慮,有點兒坐臥不寧的感覺。比如,當聽到唐某某說帶孩子去遊樂場玩。竇相峰就會追問:「孩子玩的時候,你幹什麼呢?」這麼一提醒,唐某某就想起,孩子玩的時候,碰到一熟人,然後又到地下撞球廳打了一局撞球。接下來,竇相峰會繼續追問:到了撞球廳,是自己擺的桌子,還是服務員擺的?隔壁桌有人嗎?這期間又接觸了多少人?
  • 顱面復原如何實現?用計算機輔助目前最普遍
    此前,趙成文曾運用顱像還原技術,根據古屍的顱骨還原了很多古代人物生前容貌,知名作品包括長沙馬王堆女屍辛追夫人、《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清代香妃等,引起了海內外關注。    很多讀者感到好奇,僅僅根據一副顱骨,如何能夠復原古人的面貌?可信度又有多少?
  • 這個智能魔方不簡單,不用背公式,0基礎小白也能復原魔方
    剛拿到手的時候對這個六面色塊格外感興趣,可是幾番操作下來,魔方就再也不能復原,連最基本的單面全色都無法復原。最終在喪失耐心的情況下,通過拆卸所有的稜塊和角塊,再次組裝的方式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魔方復原。自那以後,魔方對我來說就是一個不好玩的玩具,吃灰直至遺棄。多年後有一次無意看到了《最強大腦》中魔方高手的熱血對戰,讓我又重燃起了魔方的興趣。
  • 唐代古墓出土「外星人頭骨」,復原後專家更是驚訝:這麼高科技?
    當然這並不是說古代時期的製作技藝有多麼高超,而是因為蠶經過這數千年的培育,吐出的蠶絲已經要比古時候堅韌許多,所以現在才無法復原出素紗襌衣。接下來要說的就是杭州半山鎮戰國墓出土的水晶杯。(對三星堆有興趣的看官可以留言,小編可以單獨講一篇這個號稱「第九奇蹟」的三星堆)最後要講的就是文章標題提到的唐代「外星人頭骨」。在2001年的時候,西安出土了一批唐代時期的文物,而在這些文物中,人們發現了一件好像人頭骨一樣的東西,但是不一樣的是這件物品非常巨大,「牙齒」的地方參差不齊,因為像是人頭骨又過於畸形,所以很多人稱它為「外星人頭骨」。
  • 頭骨形狀可識人心?顱相學的消亡及其後浪腦科學,大道輪迴(三)
    ▲歐洲人頭顱解剖漫畫 (圖片來自網絡)  另一位大家都熟悉的生理學家馬戎第(Francois Magendie,首次發現感覺神經與運動神經的區別)曾是顱相學的擁躉者
  • 【展覽】「恐龍腦科學」展覽在日本福井恐龍博物館開展
    由浙江自然博物院協辦的「恐龍腦科學」展覽,經過籌備、展品準備、報批報關、布展等程序,於7月12日在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開幕, 該院副書記、恐龍學博士金幸生參加了開幕式。恐龍腦科學展覽分為五部分,首先是「脊椎動物的腦」,介紹了脊椎動物大腦的構造,不同脊椎動物大腦的區別。
  • 會玩魔方的孩子,成績一定差不了?!趕緊帶上孩子來參加魔方比賽,贏取好禮吧!
    比如通過玩魔方,能有效增強孩子的記憶力,培養思維、創造等能力。 魔方的魅力,玩過的人才知道。作為智力遊戲界的三大不可思議之一,因其燒腦而有趣,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忠實愛好者。 他們竭盡全力尋找不同魔方的解法,不斷練習,嘗試能夠更簡單、更迅速、更優雅地還原魔方。看著零散的魔方被逐步還原,心中不由得興奮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