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選擇了出國深造,這些人並非期待著海龜的名頭,也不是嚮往優越的生活,只是因為中國的教育水平不及國外,他們無法找到更加合適的出路。為了留住人才,中國想方設法,高薪與政策上的優待雖然讓人產生了猶豫之心,但是這些人才們依舊像鳥一樣張開了翅膀飛向了另一個國度。
2015年,清華大學的副校長施一公與一眾高端人才提交了一份倡議書,他們希望能建設一所新型的民辦學校,將它作為試點學校發展研究型大學,希望它能做出成績,在5年內超越清華,留下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各方經過思考,終於達成了一致的意見,這所大學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它原本叫做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施一公擔任校長,獲得了中國的頂級企業家們的捐贈,主要是借鑑加州理工大學的規模與斯坦福的理念,來培養出頂級的科學人才。為了表示對這一所學校的重視,它一共花了200億元,並且還邀請了楊振寧等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多位頂尖人才,同時作為捐贈者的企業家如馬化騰、王健林等人也出席了這場活動。
經過兩年的發展,這個研究院正式更名為西湖大學,在2017年,它招收了首屆博士生並且舉辦了開學典禮。隨著慢慢地發展,西湖大學與多所學校籤訂了合作的協議,到了2019年,它才開始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按照這所學校的規劃,他們決定於2023年才開始培養招收本科生,也就是說現如今它的主力是研究人員。
根據學校官網的顯示,他們主要是以靈活的研究生選拔和多學科交叉點培養方案來發揮學生的能力。只不過這所學校現如今主要是培養醫學、理學與工學三個學科,文史類學科目前還不在考慮之中。
雖然目前這所學校還不為人知,但是在2020年它已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2020年2月19日,西湖大學採用冷凍電鏡技術,破解了新冠的受體,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解析出新冠受體全長結構的團隊,為這次世界性的災難提供了助力。除此之外,這所學校已經建成了4個省重點實驗室以及多個校級科研平臺。
從它如今的發展狀況,我們可以看出這所學校的潛力。只不過中國雖然在很多方面迅速崛起,但是教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現如今這所學校還是需要穩紮穩打,如果過於急切地想要完成超越清華的目標,這反而會加身難度,讓那些人才們關注到了光環與掌聲,而忽視了對問題本身的研究。
雖然西湖大學學習的是其他國家的模式,但也不能沉浸於這些模式之中,一味的模仿只會越來越與優秀的學校拉開距離,更不用提超越。在我們看來,西湖大學與中國其他學校有所差別,它是非盈利性質的,建立的初衷是與人一起做研究,來填補世界上科學研究的空白,為中國打造出一款新的高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