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兩個詞來詮釋柑橘鳳蝶的話,那就是「美麗可愛」和「溫柔陷阱」,它既有化蛹成蝶後「蝶戀花」般的美麗,又有幼蟲期「小綠豬」似的憨厚可愛,但它的幼蟲又是一種喜歡啃食植物葉片的讓人頭疼的害蟲,如此的「兩面性」著實讓人好奇,今天就讓我們親近柑橘鳳蝶,揭開它的面紗吧~
柑橘鳳蝶又名橘黑黃鳳蝶、橘鳳蝶、黃檗鳳蝶等,屬鱗翅目鳳蝶科,柑橘鳳蝶的名字在所有鳳蝶中最為特殊,因為它是唯一與食草同名的蝴蝶。柑橘鳳蝶為東方特產,目前除新疆未見外,全國各省均有分布,寄主為五色椒、花椒、女貞、佛手、金桔、四季桔、柑橘、檸檬、黃檗、黃菠蘿、吳茱萸、清香木、瓜葉菊等。
柑橘鳳蝶通常將卵產於嫩葉背面或葉尖。幼蟲取食嫩葉,在葉面上咬成小孔,稍長後將葉食成鋸齒狀,5齡幼蟲食量大,一日能食5~6片葉,遇驚時即伸出臭角發出難聞氣味以避敵害。老熟幼蟲選在易隱蔽的枝條或葉背,葉絲作墊,頭斜向懸空化蛹。蛹的顏色常因化蛹的環境而異。
柑橘鳳蝶卵近球形,直徑1.2-1.5mm,初期為黃色有點透亮後變深黃。
柑橘鳳蝶低齡幼蟲的「鳥屎」擬態,以此來躲避天敵的捕食,其實挺噁心的。。。
柑橘鳳蝶「小綠豬」幼蟲(5齡幼蟲)的「小青蛇」擬態,圖中黃色的Y狀物為其臭腺,又擬態蛇的分岔的舌頭來嚇走天敵。
柑橘鳳蝶蛹的形態,體色常隨環境變化,蝴蝶的蛹都是裸蛹,不像蛾類的蛹有繭的保護,而鳳蝶類的蛹又是帶蛹,即用自己吐出來的一條細細的絲帶搭在腰間來幫助固定自己。
柑橘鳳蝶成蟲形態,成蟲與其雙胞胎姐妹金鳳蝶的一個顯著的識別點是在翅膀臀角的圓斑中有一黑點。
柑橘鳳蝶生活史: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年生3代,江西4代,福建、臺灣6代,以蛹在枝上、葉背等隱蔽處越冬。浙江黃巖各代成蟲發生期:越冬代5-6月,第1代7-8月,第2代9-10月,以第3代蛹越冬。廣東各代成蟲發生期:越冬代3-4月,第1代4月下旬至5月,第2代5月下旬至6月,第3代6月下旬至7月,第4代8-9月,第5代10-11月,以第6代蛹越冬。
柑橘鳳蝶的防治:捕殺幼蟲和蛹;保護和引放天敵,柑橘鳳蝶的天敵有鳳蝶金小蜂和廣大腿小蜂,為保護天敵可將寄生蜂的蛹放在紗籠裡置於園內,待寄生蜂羽化後再行寄生,被寄生的柑橘鳳蝶的幼蟲蟲體會出現黑點;藥劑防治,在幼蟲發生時,可噴施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或者20%殺滅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者採用先正達卉健1500倍液配合菊酯類藥劑使用。
註:本文部分圖片和資料源自網絡。
我們是「虹越植物保健中心」,我們秉承著「先花友之憂而憂,與花友同樂」的宗旨,主動加強與花友的溝通交流,關注我們,我們承諾會在24小時之內回復您的問題!我們相信「您的需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我們會竭誠為您植物的健康保駕護航!
虹越植物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