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飛機禁飛事件影響疊加疫情衝擊,美國波音公司的第二期裁員如期而至,其執行長戴夫·卡爾霍恩發布了新的備忘錄,宣布公司將通過新一輪的裁員削減開支,計劃讓員工買斷工齡、自願離職形式進行,涉及民用飛機,服務部門及其運營三個部門的員工。在7月31日,波音已完成第一輪裁員,共削減了全球包括美國華盛頓州在內的19000名員工。雖然第二輪裁員人數未定,但戴夫·卡爾霍恩表示,未來三年航空市場規模將大大縮小,裁員趨勢不可避免。
而這類由疫情引發的裁員潮正持續發酵,波音僅是美國的一個縮影。全球再就業服務機構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最新出具的數據顯示,7月美國企業宣布再裁減262649個就業崗位,較6月份增加了54%。截止7月,美國能夠統計到的裁員總數將達到184.8萬個,較2019年同期大增212%。
疫情對美國經濟的打擊已逐漸由短期變為長期,很多美國人已從短期失業變成永久性失業,特別是遭受重創的零售業、能源業、旅遊業。
根據標普全球市場情報數據顯示,截至8月9日,已有424家公司申請破產,這超過了自2010年以來任何可比時期的破產申請數量。而這僅僅是能夠查詢到的企業的統計數據,還有眾多的小企業在無聲無息的消失中。
蟬聯世界500強企業7年的零售巨頭沃爾瑪表示,該公司二季度的銷售額因春季的抗疫刺激支票發放而有所增長,但隨著財政補助的耗盡,7月份銷售數據出現了下滑。想要改善這一狀況,就看新的財政刺激計劃和對小型企業的扶持上。沃爾瑪執行長道格·麥克米倫明確也表態,希望政府支持小型企業,並表示這將決定消費者腰包裡是否也有錢,因為美國經濟很大程度上受中小企業驅動。
目前,美國疫情還在持續蔓延,要迎來轉機可能要等疫苗的全面上市,這個時間最快也要到明年年初,那麼,美國經濟能扛得住嗎?
據美國經濟分析局數據顯示,二季度美國聯邦政府對個人和小企的專項支出達到了3.2萬億美元。這讓美國個人收入在整個二季度增長了大約7%,同時抵消了創紀錄的失業、工作時間驟減和薪酬減少帶來的負面影響。顯然,鼓勵消費、提振美國經濟需要刺激,美國民眾和美國小企業也急需新一輪的財政支持。
然而,從目前看來,美國新一輪的經濟刺激方案還很「難產」。要美國經濟引擎持續發動,就要印更多的錢,借更多的債,這一模式還能運轉多久?可能,美國自己也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