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企業破產裁員仍在進行時

2020-08-11 執惠

疫情下,旅企破產、裁員等名單拉長無奈還在繼續。

8月5日,維珍大西洋航空申請破產保護;8月7日,英國航空公司宣布規模上萬的裁員計劃......

不完全統計,據公開信息,從4月至8月初,全球旅企涉破產、裁員的數量超過20家,其中航空公司約15家,是「重災區」,乘客量、營收暴跌,資金危機加劇或爆發。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近期預測稱,全球航空客運需求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有航司亦有同樣預估。

這不僅僅意味著航空公司還有幾年的煎熬期和難去的危機,也表明出境遊的恢復期同樣漫長。具體到中國,出境遊的恢復還需6個月、9個月,還是12個月?抑或要等到2022年?

文旅業的真正全面復甦,還要走過一段漫長的路。誰還將掉隊?

航空業是「重災區」

不完全統計,根據公開報導,從今年4月開始(註:以下時間多為報導時間,非企業提出裁員時間),不少國際航司已陸續陷困。在近4個月裁員或破產的旅企中,航司在統計中佔比最高。

4月21日,維珍澳大利亞航空公司宣布啟動自願託管程序,意味著公司面臨破產危機,其是澳洲第二大航空公司。不過其進行了自救,在8月5日透露未來裁員三分之一,涉及裁撤3000個工作崗位,保留約6000名員工。

5月局勢更為萎靡。

5月10日,拉美第二大航空公司哥倫比亞航空向法院提交破產計劃,但同時保留重組權利。其擬通過破產重組解決債務問題;

5月15日,加拿大航空公司表示決定裁員50%至60%,自6月7日起生效。按加拿大航空現有大約3.8萬名員工來算,裁員涉及員工2萬左右;

5月18日,阿聯航空計劃裁員3萬人,佔其截至3月底時10.5萬名員工總數的約30%,以節約成本應對新冠病毒疫情衝擊;

裁員體量在萬人級別的還有多家公司。

據報導,5月28日,飛機製造巨頭波音公司表示將裁掉超過1.2萬個美國工作崗位,以努力削減成本;6月11日,德國漢莎航空承認,該公司2.6萬名員工的職位已超出需要,這表明與幾周前公布的1萬多名裁員規模相比,該公司將裁員更多。

7月1日,空客宣布,預計將在2021年夏天前裁員1.5萬人,包括法國(5100人)、德國(5000人)、英國(1700人)、西班牙(900人)和全球其他地點(1300人)。

英國航空公司8月初宣布裁員削減總計約10700個工作崗位。

更有航企提出破產保護或破產重組。

5月26日,據外媒報導,拉丁美洲最大的航空公司智利南美航在紐約申請破產保護;7月1日,拉美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墨西哥航空表示,已開始進行破產重組;7月10日,LATAM航空巴西子公司申請破產重組。由此,除阿根廷和巴拉圭的航空公司外,LATAM航空集團的每個分公司都申請了破產保護或重組。

8月5日,美國維珍航空旗下的維珍大西洋航空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其現金將在9月份耗盡。

另外就是賣資產了。

6月6日,據報導,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廉價航空公司亞洲航空,計劃將裁員30%,公司創始人考慮出售10%的股份以周轉資金。

國內的瑞麗航空大股東近期擬將控股權出讓,接盤方是無錫國企無錫市交通集團。作為雲南首家本土民營航空公司,瑞麗航空將易主。

這些航空領域公司類同遭遇的背後,疫情衝擊是共性原因,包括不限於乘客量尤其國際遊客量暴跌(或業務訂單暴跌)、營收及利潤大幅下滑,現金流陷入危機等。

諸如墨西哥航空的乘客數量暴跌逾90%、加拿大航空停飛95%的定期航班;空客上半年虧損超過19億歐元,民用飛機交付196架,同比減少一半;漢莎航空二季度虧損15億歐元,營收暴跌80%,從上年同期的96億歐元降至19億歐元。

漢莎航空表示,預計航空旅行需求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維珍航空CEO表示,在未來長達3年的時間裡,維珍航空都有可能無法恢復國際航班。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近期也預測稱,全球航空客運需求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若如此,國內遊、短途出遊等將成為長時間裡的主基調。

這也預示著出入境遊的整體恢復,也還有個漫長過程。

對不少航企來說,國內遊、短途出遊可能相對出境遊高頻,但一方面疫情影響下出行客流的總基數難言樂觀,影響業務的恢復,另一方面客單價不如出境遊,影響營收。

全球最大OTA Booking集團的選擇也能說明一些問題,其最近提出因疫情影響,將在全球範圍內最多裁員25%。

Booking集團財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總預訂量為23億美元,同比下滑了91%;總收入為6.3億美元,同比下滑了84%。

一個細節,幾個月前,Booking集團接受了荷蘭政府的一輪救助資金,試圖避免裁員。但最終選擇不繼續申請政府救助,而是選擇裁員。

其裁員之舉不乏縮減開支、進行止損的考慮,對其來說,其業務重點分布區域當前及接下來的疫情走勢仍舊不夠明朗。接受外部救助,繼續維持企業員工規模,不控制「燒錢」,一旦疫情走向或行業恢復走向不如預期樂觀,將反而可能帶來更大的資金壓力或危機。

在疫情的不確定面前,開源重要,節流也關鍵。Booking選擇了相對保守的做法,某方面也說明其對行業恢復走向持相對謹慎態度。

出境遊恢復前的煎熬與變革

相比下,中國的航空業恢復走在前面,這和中國國內疫情局勢相對較好有密切關係。

近期,加拿大航空恢復加中客運航線運營、阿聯航空8月8日恢復廣州至杜拜航線,早前,沙特航空計劃恢復利雅得與廣州的往返航線,芬蘭航空擬恢復上海航線。

這主要是為兩國間的商務差旅客群、留學生及華裔華人回國等提供服務,會給相關航企帶來業務部分恢復和營收提升,但受疫情影響後不少公司商務差旅費用的壓縮、視頻會議的更大規模應用等,都將壓縮商務差旅客群的出行頻次和體量,對航企能帶來的實質作用有限。

而這些走向也暫難作為中國出境遊走向恢復的一個有效參考指標。

參考ITB China最新的ITB中國旅遊趨勢報告,其調查顯示,大部分受訪者預計中國出境遊市場將在9-12個月內復甦。包括43%的受訪者預計出境遊將在未來9到12個月內復甦,而33%的人認為可能需要6到9個月。

結合國外目前疫情的整體走向以及疫情的不確定性看,在有效疫苗出來前,6-12個月的恢復周期,可能還偏樂觀,尤其是整體復甦。也即意味著國內出境遊至少要挺過今年,再好些挺過明年第三季度,最好能挺過明年整年。

曾有主做出境遊的旅行社老闆對執惠表示,其將出境遊全面恢復的時間預設在明年年底,甚至2022年。

這對不少主做出境遊的企業來說是長期「煎熬」。雖出境遊需求將一大部分可能內化為國內遊,且這些企業有一定待轉化客源,但建立在國外旅遊資源、產品上的能力,要轉化為國內遊的資源整合、產品打造能力,匹配這些客源的需求,或者開拓新客源,都需要較長時間的籌謀與開拓布局落地,非一時之功。

有旅企選擇「告別」市場,包括破產清算,背後有業務長期歸零的無奈退場,也有對行業復甦恢復信心不足,選擇及時止損。中國經營網7月下旬的報導提到,以工商登記為準,根據天眼查專業版的數據,截至7月23日,今年國內已有超過3500家業務範圍包括出、入境旅遊的公司註銷經營(不一定全是疫情原因,但應是主因之一),其中有400多家公司成立時間還未超過一年。同時,今年新增出境旅遊業務相關的公司僅有60家。

而目前還留下來的出境遊企業,要麼壓縮成本「蟄伏」,要麼「打散兵力」找尋其他替代業務,比如微商或代購等,繼續將原有客源流量轉化變現,要麼在國內遊業務尋求突破……各有門路。

出境遊巨頭凱撒旅業的動作較有代表性。

除了搶佔免稅市場紅利外,不完全統計,凱撒旅業目前與目的地政府、旅企等在國內遊板塊有較明顯動作,我們選擇兩個合作信息來大致分析,一是凱撒旅業與三亞市政府籤約合作,推動打造高端國內精品遊、海島康養和度假遊;二是最近其與三特索道戰略合作。

三亞本身是旅遊高地,受益於自然環境條件,三亞在疫情後吸引客流推動文旅恢復方面,有相對優勢,同時在出境遊需求內化國內遊消費承接方面,也具備較好的基礎條件。三亞需要的是將既有資源、產品進行優化,做大增量,與凱撒旅業有互補空間。

而三特索道與凱撒旅業的合作,聚焦在整合雙方景區資源、渠道資源、宣傳資源,深入開展線路研發、流量導入、在線銷售等業務合作,以期形成長期共同發展關係等。根據協議,本次雙方將開展產品及業態升級、遊客流量導入及二次消費轉化、個性化高品質定製服務研發、會員私域流量運營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同樣從雙方互補角度來說,旗下多為景區資源的三特索道,在疫後的消費需求結構變化過程中,也需要在客流提升、旅遊產品新供給方面,找到更多可能,以應對接下來可能更激烈的流量競奪、轉化等競爭。而凱撒旅業擁有的出境遊客群,可進行一定的流量轉化,在出境遊需求部分內化為國內遊客群;而其出境遊資源整合、產品打造的能力也可應用到國內遊領域中,通過新流量、新產品等與三特索道所掌握的資源、產品等尋求打通可能。

延伸來說,在相對漫長且具備較大不確定性的出境遊恢復期中,國內目的地、旅企一方面面臨低頻長線客流體量縮小、本地高頻客流消費黏性提升及做長消費鏈條較難的現實挑戰,另一方面也有著優化完善乃至重塑文旅產品服務供給體系的機會與可能,所以,出境遊企業與目的地政府、國內旅企之間,如何找到有效的業務契合點,在能力、資源等允許範圍內創新變革國內遊產業鏈條,是疫情危機下帶來的想像空間。

相關焦點

  • 計劃裁員2萬多人!又一品牌瀕臨破產
    據《每日電訊報》9日報導,英國億萬富翁菲利普·戴所擁有的愛丁堡毛紡集團眼下正瀕臨破產。集團計劃將裁員2.1萬人,並關閉大部分門店。 此前,英國老牌時尚家居零售商 Laura Ashley 也啟動了破產流程,因為新冠病毒疫情已對該公司業績產生了「直接且重大」的影響,導致其股價大幅下跌逾64%。 6月15日,英國最大的建材及家居裝修分銷集團Travis Perkins也宣布裁員2500人,佔全部員工人數的9%。
  • 裁員35%還發布新車:華晨集團破產負債千億,雷諾被迫撤出中國
    11月30日,據第一財經消息,華晨雷諾金杯汽車有限公司將啟動近年來第二次裁員計劃。華晨雷諾一名員工表示,「具體方案還沒出來,但總體目標是再裁員35%至40%的員工總數」。據悉,早在今年7月,華晨雷諾就已經啟動過裁員計劃,涉及人數400人,約佔員工總數15%。
  • 法國經濟面臨困境 謹防企業破產和裁員潮
    來源:海外網法國經濟部長布魯諾·勒梅爾(法新社)海外網1月8日電當地時間7日,法國經濟部長布魯諾·勒梅爾警告稱,2021年初法國經濟仍將面臨困境,今年破產企業或將超過2020年。據法國BFM電視臺報導,布魯諾·勒梅爾7日與智庫蒙田研究所舉行視頻會議時表示,2021年初法國經濟仍將面臨困難,最難的階段就在面前,「我們要經歷異常艱難的幾周乃至幾個月。」他警告稱,未來幾個月的經濟前景黯淡,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2021年破產企業數量可能超過2020年,但政府將繼續全面支持陷入困境的行業,努力擴大對企業的援助,提高對貧困家庭的支助。
  • 裁員破產正持續,新一輪刺激方案「難產」,美國經濟用什麼來扛?
    受飛機禁飛事件影響疊加疫情衝擊,美國波音公司的第二期裁員如期而至,其執行長戴夫·卡爾霍恩發布了新的備忘錄,宣布公司將通過新一輪的裁員削減開支,計劃讓員工買斷工齡、自願離職形式進行,涉及民用飛機,服務部門及其運營三個部門的員工。在7月31日,波音已完成第一輪裁員,共削減了全球包括美國華盛頓州在內的19000名員工。
  • 「世界最大航空公司」宣布大裁員
    美國航空集團的裁員行動加上退休和暫時休假舉措,將使該航空公司的規模比3月份縮小約30%。隨著夏季旅遊旺季即將結束和政府資金的耗盡,這是迄今為止航空業將面臨毀滅性打擊的最明顯跡象。據報導,此輪縮減包括讓1.75萬名飛行員、空乘人員、機械師和其他人員無薪休假,以及裁撤1500名管理和行政人員,涵蓋美國航空集團本身及其擁有的兩家地區性航空公司的人員。
  • 易綱:要讓該破產的企業破產
    【財新網】(駐華盛頓記者 張遠岸)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4月14日下午在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表示,與其他新興經濟體相比,中國企業的債務確實更高,解決關鍵是嚴格的金融紀律。「要讓每個企業對自己負責,如果要破產了,就讓它破產。」
  • 國泰航空要裁員了?
    由於保就業計劃涉及不裁員協定,市場料國泰有關決定意味著公司將會啟動裁員行動。黃文杰解釋,新冠病毒疫情對不同行業及企業的打擊程度各有不同,當中航空及旅遊接待業為最受嚴重影響之列。國泰集團亦不能倖免,旗下各業務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
  • 銀行裁員6萬人,麥當勞關店200家:迷茫時,請選擇最難走的那條路
    全球經濟低迷狀態下,很多企業和個人瀕臨破產。 截至目前,超過400家美國大型企業已經破產倒閉,達到10年來的最高點。 破產的公司中,不乏百年老店、行業巨頭和時代先鋒。 此外,還有超過2.6萬家美國餐館,已經關閉很久了。
  • 疫情之下,美國紐約快破產了
    剩下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大裁員。市長預計,要裁掉包括市長辦公室在內的市政府各機構共2.2萬名政府僱員,才能勉強救急。紐約為什麼如此「困頓」? 與此同時,企業紛紛號召員工在家辦公,從前每天往返於曼哈頓和紐約其他區域的通勤人流都不見了。沒有人氣,就沒有生意。2020年10月的統計數據表明,紐約已有近6000家企業倒閉,申請破產的企業數量更是激增了40%。
  • 航空公司瘋狂「裁員潮」,民航「持久戰」繼續......
    所以,自從全球疫情在3月爆發之後,幾乎每個月都能看到幾個航司破產,多個航司裁員減薪,以求最大程度降低運營成本,撐過危機。 7月31日就有兩個航司宣布進行大裁員南美航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由於未能與巴西國家航空工會就員工永久減薪達成協議,決定從即日起至8月4日開放自願離職的申請,此後將開始裁員。根據巴西國家航空工會的說法,這一裁員比例相當於該公司全體機組人員的38%。
  • 受到疫情衝擊,波音公司會否破產
    受到疫情的衝擊,美國的航空服務業受到沉重的打擊,先後有美國邁阿密國際航空公司、美國拉夫恩航空公司、美國跨州航空公司和維珍航空公司破產。今年4月份波音公司宣布裁員一萬六千名員工,佔全球員工的10%。而最近波音公司計劃再次裁人,有消息人士透露,第二波裁員潮醞釀中。一般來講,公司裁員的根本原不過就是營收狀況不好。
  • 這家全球巨無霸公司也破產了
    首先是裁員以縮減運營成本,6月,澳航便宣布計劃裁員6000人,目前該公司仍有2萬人在家待崗;其次,未來一年停飛100架客機。據說,這些舉措將節省100億澳元的開銷。節流的同時,澳洲航空還努力開源。澳洲航空公司在推出「護理包」時表示,這些包裹將是在疫情期間生活在封鎖狀態下的朋友和家人的完美禮物。
  • 英國最大時裝零售商之一,Selfridges裁員450,才達最高交易額
    疫情下的裁員一波接一波,先是Harrods,然後是Harvey Nichols,現在輪到Selfridges了。 Pitcher說,儘管團隊已經躲過了艱難的時期,但不幸的是,來自未來的挑戰仍然非常現實,裁員如此多的職位是這家商店必須做出的最艱難的決定。「這樣的疫情大流行,已經迫使我們重新思考了生活的許多方面,並將在我們不斷適應並應對新的挑戰時,如影隨形。」
  • 裁員風暴席捲科技圈,新舊科技公司面臨不可避免的變革陣痛 | 獵雲網
    對此,其中幾家企業都對經濟觀察報稱,裁員系謠言,絕不屬實。無論如何,裁員的消息仍然如冬日的寒風從門窗縫裡鑽進屋裡一樣,不斷地鑽進人們的耳朵。裁員風波行業發展都有周期性,此時的科技領域,不論傳統企業還是新生代企業,均不同程度陷入「深刻變革的陣痛」中。
  • 知名廉價航空都開始賣生鮮,旅遊企業自救到底有多拼?
    對於旅遊行業來說,現在有多難?8月4日,全球酒店預訂平臺Booking.com被曝計劃裁員25%(相當於4300人)。依據財報,今年二季度,Booking.com的母公司Booking Holdings的市場與銷售成本分別同比降幅達85%、47%。
  • 全球旅報周刊|中國三大航空公司上半年均大幅虧損;國際旅遊有望...
    澳洲知名旅行社STA Travel申請破產。在新冠疫情對旅遊業造成嚴重破壞之後,澳洲知名旅行社STA Travel已申請破產。該旅行社在鼎盛時期在澳大利亞擁有70家商店,但如今數量減少了一半。母公司STA Travel Holding AG表示,這場疫情使旅遊業陷入停滯。
  • 美國最新各大公司裁員名單來了,2200萬人已失業!
    Tombstone:經營亞利桑那州歷史悠久的驛馬車旅遊業務的不得不裁員175名工人。Upright Citizens Brigade:即興劇院和學校直立公民大隊解僱了數十名工人。Vox Media:裁員100人。
  • 負債纍纍 40美元油價也難阻美國頁巖油企業破產潮
    來源:新浪美股冠狀病毒大流行和油價暴跌加速了今年美國頁巖油企業破產申請的步伐。石油需求的崩潰和油價的暴跌使得這些企業雪上加霜,加速了破產申請的上升趨勢。40美元油價難以阻止破產浪潮分析師和法律專業人士預計,儘管WTI原油價格在6月底較4月均價上漲逾一倍,漲至約40美元/桶,但美國頁巖油企業破產數量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增加。
  • 共享單車企業破產:單車按噸甩賣後50元在售,用戶押金難討回
    11月,小鳴單車被曝裁員99%,董事長退出,CEO離職。這成為酷奇之後,又一個倒閉的正規軍。根據此前小鳴單車公開的數據顯示,該公司累計收取用戶押金金額為8億元左右,累計用戶數量為400多萬人,截至目前已退還八成用戶押金,尚有70萬名用戶的押金未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