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影響因子達6.495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創刊5年來影響因子快速提升。中國工程院 供圖

中新網北京7月1日電(記者 孫自法)中國工程院1日通過官網發布消息說,根據科睿唯安《2020年期刊引證報告》最新數據,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19年影響因子達6.495,在工程綜合類期刊Q1區排名由上年的第7位上升至第4位,在SCI收錄的中國大陸253種期刊中,影響因子排名達到第18位。

中國工程院介紹,《Engineering》從2015年創刊開始就定位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綜合性工程類權威期刊,旨在為全球提供一個高水平的工程科技重大成果發布與交流平臺,探討工程科技發展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展望工程科技發展未來,以促進工程科技更快發展,更好造福人類。

創刊5年來,《Engineering》國內知名度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逐步擴大,期刊出版周期也從季刊縮短到月刊,年度發文量從最初的70篇增至2019年的155篇,並已成功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之「領軍期刊」。

中國工程院表示,《Engineering》將繼續發揮好最高學術機構學術引領作用,把握好世界科技發展大勢,敏銳抓住科技革命新方向,團結中外工程科技工作者,加強與國內相關高校、科研機構和出版機構的通力協作,提高期刊學術質量,擴大期刊學術影響,加快國際交流合作,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堅持國際化、數位化、專業化、集群化辦刊方向,不斷提高期刊在中國工程科技界的凝聚力和在世界工程科技界的影響力,力爭早日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據了解,近年來,中國工程院與高等教育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出版機構及高校聯合,以《Engineering》為主刊,按中國工程院每個學部建設一份本學科領域頂尖英文科技期刊的架構,逐步形成中國工程院院刊集群,共同推動工程科技前沿發展。(完)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刊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被...
    FCSE的前身是Frontier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in China (FCE) ,創刊於2007年,2010年改為現名,2014年FCSE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刊。本刊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工程院、天津大學共同主辦,由德國Springer公司以網絡版和印刷版兩種形式在海外出版發行;期刊的編輯部設在天津大學化工學院。
  • 《Engineering》:建設一流科技期刊 影響力再創新高度—新聞—科學網
  • 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推出「新冠病毒肺炎」專題
    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推出「新冠病毒肺炎」專題發布鍾南山、張伯禮、陳薇、李蘭娟等多位院士及其團隊的最新抗疫科學研究成果光明日報北京11月5日電記者金振婭5日從中國工程院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
  • 21世紀人類面臨的新挑戰 | 中國工程院院刊
    導讀本文是英國皇家天文學家Martin John Rees教授於2019年9月18日在倫敦「2019年全球重大挑戰論壇」上發表的主題演講,原題為「人類未來前景展望」,發表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0年第二期上。
  • 影響因子達6分 | 這本Nature旗下英文刊被SCI收錄
    2020年,獲得第一個影響因子6分!這樣的SCI期刊,我們一起來看看!npj Breast Cancer由Nature出版社發行,關於此刊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https://www.nature.com/npjbcancer/。
  • 最新SCI影響因子公布 交大期刊表現亮眼
    6月20日,ISI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公布了最新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273本中國期刊被檢索,其中影響因子超過5分的共22本。上海交通大學本次共9種期刊被SCI檢索,其中2種影響因子超過5分,學科分布橫跨醫學、數學、材料學、生物學和工程學。
  • 今年第一個影響因子果然達6分|Nature旗下英文刊剛被SCI收錄
    2020年,獲得第一個影響因子6分!這樣的SCI期刊,我們一起來看看!npj Breast Cancer由Nature出版社發行,關於此刊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https://www.nature.com/npjbcancer/。
  • 2017年SCI影響因子公布,17個中國期刊首次獲得影響因子
    《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影響因子 9.408,排名綜合類第 6 。被稱為「兩刊」之一的《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影響因子 4.136,排名綜合類第 11 位。
  • 今年第一個影響因子果然達6分 | 這本Nature旗下英文刊剛被SCI收錄
    2020年,獲得第一個影響因子6分!這樣的SCI期刊,我們一起來看看!npj Breast Cancer由Nature出版社發行,關於此刊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https://www.nature.com/npjbcancer/。
  • 前沿研究: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展望|中國工程院院刊
    本文選自中國工程院院刊《中國工程科學》2017年第1期 作者:楊衛 來源: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展望[J].中國工程科學,2017,19(1):1-3.
  • 中國英文科技期刊推介:Engineering
    《Engineering》 是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中心與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於2015年共同主辦的中英雙語月刊,承載著中國工程院發揮最高學術機構學術引領作用的使命,從創刊開始就定位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綜合性工程類權威期刊。
  • 「兩刊」和《國家科學評論》SCI影響因子取得新突破
    6月14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了2016版《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學出版社)主辦和出版的學術期刊表現出色。
  • NSR和「兩刊」SCI影響因子取得新突破—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系列(SCIENCE CHINA Series)和《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以下簡稱「兩刊」,均指英文刊)全部9種期刊的SCI影響因子創下歷史新高,平均提升51%,《中國科學:化學》和《科學通報》影響因子突破4;共有11種出版刊物邁入國際同領域期刊排名的Q1區,佔國內進入Q1區的35種期刊的31%。
  • 重磅,交大學術期刊影響因子首次破10!
    6月29日晚,Clarivate Analytics 公布了2019年度《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上海交通大學本次共10本期刊被SCI檢索,有2本影響因子超過5分,4本期刊影響因子增幅15%以上,領域涵蓋醫學、數學、材料學、生物學和工程學等學科。
  • 人造小太陽之磁約束核聚變 | 中國工程院院刊
    我國正式參加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項目的建設和研究,同時正在自主設計、研發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CFETR)。 核聚變在中國 我國核聚變能研究開始於20 世紀60 年代初。從20 世紀70 年代開始,我國集中選擇了託卡馬克為主要研究途徑,先後建成並運行了CT-6、KT-5、HT-6B、HL-1、HT-6M 託卡馬克實驗裝置。
  • 2014年(2013版)SCI影響因子點評
    但是小編相信好事多磨,根據之前科學網孫學軍的預測版本,咱們一起盤點一下今年影響因子的變化。1.CA-CANCER J CLIN的影響因子。去年打破記錄到150多分,今年將回歸到100分左右。今年CA-CANCER J CLIN影響因子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一路飆升至162.5。對比排名一二位的數量級差異,腫瘤研究的熱度就可想而知了。
  • 2018SCI期刊影響因子新鮮出爐(附全部SCI影響因子)
    ;為了保證JCR的公正性,20種期刊被警告並且不公布其影響因子,其中14種出於自引原因,6種出於引用堆疊(Citation Stacking),如一組期刊之間通過增加不必要的相互引用提升被引表現。國產期刊:Cell Research:最新影響因子 15.393,該刊的依託單位是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從最初的 2.16 到今天的 15.393,一直以來被稱為中國期刊的影響因子神話,其成功離不開李黨生(畢業於中國科大少年班)和裴剛兩位功臣。
  • 2019影響因子發布:中國雷射雜誌社英文刊學術影響力繼續提升
    在6月20日最新發布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中國雷射雜誌社出版的Photonics Research
  • 《中國癌症研究》英文雜誌影響因子獲較大提升
    據美國JCR(期刊引證報告)2013年6月最新發布的全球SCI收錄期刊統計指標,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主辦的《中國癌症研究》英文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最新的影響因子為0.448。這一數字與去年相比有較大提升。
  • 影響因子破20!中國創辦的《細胞研究》成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中國自主創辦的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首破20。《細胞研究》期刊封面6月3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獲悉,2020年6月29日,2019版最新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發布,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