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
遼寧振興發展
生動實踐
奮鬥故事
金字品牌
挖掘
遼寧振興發展
底氣所在
實力之基
行動抓手
瀋陽法庫縣有著豐富的瓷土、高嶺土等非金屬礦產資源,其儲量之大、品位之高、種類之全,均位居世界前列。
從2002年開始,法庫縣依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陶瓷工業。歷經16年時間,法庫陶瓷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巨大轉變。如今,陶瓷已經成為支撐法庫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而法庫也因此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瓷谷」,成為東北地區規模最大、輻射能力最強的現代陶瓷製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基地。
未來,「法庫陶瓷」將以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綠色化為重點,堅持「項目為王」,大幹實幹,逐步完成產業升級,提振東北瓷都影響力,全面建成建築新材料全產業鏈研發、生產基地,全力打造全省現代陶瓷集聚區。
法庫成為公認的「東北瓷都」
林文金今年53歲,他從事陶瓷生意已經近30年時間,因為經常跟本地人打交道,身為福建人的他也能時不時說出兩句東北話。
2006年,在法庫大力發展陶瓷工業的環境下,林文金在這裡建廠生產銷售。2009年,這裡的陶瓷產業迅速發展,他生產的瓷磚常常還沒入庫就都賣光了。與此同時,法庫也逐漸成為人們公認的「東北瓷都」。
現在,林文金是瀋陽五洲震耀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企業也已成為法庫陶瓷產業園區的龍頭企業。法庫陶瓷產業園區經歷多年發展,成為國內重要的建築陶瓷生產基地之一,綜合產能多年位居東北地區首位。
說起法庫陶瓷產業園區,就不能不提它所在的法庫經濟開發區。這裡是以陶瓷產業為主導的經濟園區,始建於2001年,也是東北地區最大的領軍型陶瓷生產、研發、銷售基地,創建了70多個省級、市級以上名牌產品及著名商標。
2017年,園區實現工業產值70.5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億元,出口額1.05億美元,安排就業7萬人,40餘家規模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超100億元。
質好價廉逐漸佔領東北市場
在這片土地上,林文金一幹就是12年,還在廣東建立了分廠。「法庫的瓷磚跟廣東的瓷磚放在一起,質量是沒有區別的。因為都是相同的技術、相同的硬體,但是單片的價格就要比廣東便宜20元左右。」
以往,很多人都認為廣東、江西的瓷磚比本地的好,但作為生產者,林文金很了解自己兩家工廠生產的瓷磚之間的區別。「國家要求瓷磚吸水率小於0.5%,而法庫瓷磚在0.1%以內;國家要求瓷磚的光澤度在55度以上,我們的瓷磚是90度以上,這些標準跟廣東分廠的要求都是一樣的。」
經過市場的多年驗證,法庫瓷磚也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早在2009年之前,法庫瓷磚在東北市場的佔有率只有10%左右,而廣東瓷磚則達到60%,山東佔30%。
現如今,法庫瓷磚已經佔領了東北市場的60%,而瀋陽市場所銷售的瓷磚中有80%都是法庫陶瓷。
「高端化」產品已出口國外
現如今,高端化、品牌化、綠色化、智能化已成為「法庫陶瓷」的發展方向,薄型磚、利廢型等新型環保產品已成為陶瓷產品的發展趨勢,防靜電瓷磚、自潔性瓷磚、蓄熱蓄光型建築陶瓷、健康性瓷磚、仿石和仿木類瓷磚產品,以及節水型衛浴產品、智能衛浴等功能產品也將在市場佔據主導地位。
法庫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林濤介紹,目前園區已經成立了遼寧法庫陶瓷產品質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聘請了遼寧省建材協會制定質量標準,打造法庫陶瓷標準化生產體系。同時設立了200萬元品牌建設專項基金,培育引導企業創建品牌產品,蘇泊爾、新中源、浩松、五洲震耀等品牌的知名度將進一步擴大。
不僅如此,「法庫陶瓷」已經開始走出國門,成為杜拜、卡達以及歐洲各國的「新寵」。
「我們在杜拜、卡達、俄羅斯等地都設立了營銷中心,不少王室成員用的都是我們法庫的陶瓷,在日本新幹線候車室裡也能看到我們的陶瓷。」今年3月,園區內的企業「浩松陶瓷」還獲得了1500萬美元的出口訂單,去年園區出口訂單總額達2億美金。
舉辦15屆「陶博會」近萬名經銷商來「掃貨」
在打造品牌的同時,法庫縣還連續舉辦了15屆「陶博會」,每次大會都會吸引來自廣東、山東、江西、河北、遼寧等地的上百家陶機設備製造商、原材料供應商、節能技術服務商、出口貿易商,以及建築陶瓷、藝術陶瓷生產商參展,參展企業種類、數量、質量年年都能創新高。
「陶博會」期間,這些來自域內外的陶瓷產品經銷商齊聚法庫,開啟「掃貨」模式。
在今年7月剛剛結束的第15屆法庫陶博會上,園區40餘家規模以上企業和10大專業市場累計實現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豐厚的銷售成果也為企業推進轉型升級提供了堅實的資金基礎。
今年大會期間,園區共籤約日用瓷和藝術瓷產業園、玻璃深加工產業園、衛生潔具產業園、絕熱節能保溫材料產業園四大投資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達68.5億元,項目全部投產後,預計年均可實現產值近500億元。
打造東北最大的現代陶瓷建材聚集區
近兩年,市場的變化又對陶瓷產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建築陶瓷、衛生陶瓷已成為陶瓷產業的主要消費地。瀋陽作為裝配式建築推廣應用試點城市,提出「到2020年,全市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比例力爭達到50%」的要求,而作為裝配式建築核心部件,絕熱節能材料、特種玻璃等新型節能建築材料市場空間巨大。
未來,法庫將全力打造陶瓷產業集群,力爭2020年將法庫陶瓷產業集群打造成為東北亞地區產業規模最大、市場輻射最廣、創新能力最強,年產值超百億元的現代陶瓷建材聚集區。
「陶瓷就是火的藝術,泥的技術,而我們有信心越做越好。」林濤表示,下一步,遼寧法庫經濟開發區將在做好傳統建築陶瓷產業的基礎上,抓好衛生潔具、新型材料、玻璃和建築五金配件等園區建設,搭建杜拜、卡達、吉布地等國家國際展廳和海外倉平臺,全面建設建築新材料全產業鏈研發生產基地,做大做強全市乃至全省的現代陶瓷集聚區。
記者手記
法庫「築巢引鳳」發展陶瓷產業
考古學家考證,法庫在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戰國時期及遼金時期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陶、瓷片及陶瓷器等,歷史的遺蹟印證了法庫陶瓷文化的古老源頭。
當歷史的車輪駛入二十一世紀,勤勞智慧的法庫人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省、市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歷史機遇,充分利用本地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交通發達、人力資源雄厚的優勢,實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的戰略,走「工業立縣」之路,大招商,招大商,「築巢引鳳」發展陶瓷產業。
近年來,法庫陶瓷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改變了農民傳統的收入結構。隨著陶瓷產業要素的日臻完備,陶瓷產業集群的進一步壯大,帶動了採礦、運輸、建築、能源、商貿物流及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了一個良性運轉的產業鏈條,成為拉動法庫經濟崛起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