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通貨膨脹指標還可從更綜合、更豐富的角度進行考量

2021-01-07 新浪財經

原標題:周小川:通貨膨脹指標還可從更綜合、更豐富的角度進行考量 來源: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11月28日訊 今日,「2020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主題為「金融支持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在會上表示,作為貨幣政策的反饋變量,通貨膨脹指標還可從更綜合、更豐富的角度進行考量。首先,從長周期看,科技等帶來的價格變化很大。其次,教育、養老和醫療等服務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其價格也發生了非常大變化。第三,由於人口激增、城鎮化進程等因素,城市土地短缺,土地價格大幅上漲,住房價格變化較大,如何在通貨膨脹裡反映這一變化,還存在爭議。第四,公共服務更為昂貴,其原因也很多,比如公共服務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周小川進一步指出,傳統通貨膨脹度量主要面臨四個方面的爭議和挑戰。第一,當前的物價指數型通貨膨脹較少的包含資產價格,可能帶來了一定的失真,特別是在長時期比較中的失真。第二,以什麼樣的收入作為計算通貨膨脹的支出籃子。第三,勞動付出的度量對通貨膨脹的影響。第四,可比性(基準和參照系)問題。

以下為演講全文((現場文字整理稿,未經本人審閱):

各位來賓,上午好!

非常高興又能夠參加中國金融學會年會,首先預祝這次學術年會和論壇年會取得圓滿成功!此次學會年會和論壇年會一起召開,相信對金融界的學習與研究、交流與討論,能夠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既然是學術和論壇年會,按照傳統,大家都選一個題目講一講,而非僅僅做一個致辭。本次年會主題是「雙循環」,我在這個問題上正處於學習和體會的階段。今天,我將就通貨膨脹問題跟大家做一個交流。

9月份我在參加「上海貨幣論壇」時,初步討論了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問題,昨天發表在「央行研究」上。今天,我將對此做一個概要的介紹,希望與會代表能對這個題目感興趣。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主要發達國家都處於低通貨膨脹或通脹緊縮的狀態。低通脹對央行貨幣政策的挑戰也成為討論的熱點問題,涉及到菲利普斯曲線是否繼續適用、貨幣擴張和通貨膨脹的關係是否適用,等等,這在一定程度動搖了通貨膨脹目標制。我在9月會議的前一天,看到了辜朝明(Richard C. Koo)的文章,大家都知道,辜朝明寫了本非常有名的著作《大衰退》,提出了「資產負債表衰退」理論,既討論了日本失去的10年、20年的衰退過程,同時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衰退進行了討論。他在文章中提到,通貨膨脹目標制現在基本沒用了,甚至可能帶來資產泡沫。以往貨幣政策教科書和實踐的概念是,如果貨幣供應量過多,會通過傳導機制反映到物價上,價格上升形成通貨膨脹,反過來要求調整貨幣政策。現在這個規律受到挑戰,有三個環節可能出現問題。第一,貨幣概念和範疇可能變了。第二,從貨幣到通脹的映射關係出了問題。第三,通脹的概念、範疇和度量出了問題。前面兩個問題已有諸多討論,在此重點討論第三個問題。這裡說的通貨膨脹是指價格型通貨膨脹,也就是以物價指數為代表的。

首先值得探討的是,在剛才提到的反饋調整環節裡,通貨膨脹究竟是最終變量,還是中間變量?金融界普遍認為,用廣義貨幣M2作為貨幣供應量指標,衡量貨幣擴張或收縮程度。實際上,真正的貨幣供應量是比較複雜的變量,不太容易直接觀察,M2和真正貨幣擴張程度之間的關係並不準確。不少人往往誤解為M2是最終目標,而實際上,M2隻是中間變量,並非最終目標。

作為貨幣政策反饋的信號,通貨膨脹究竟是中間目標還是最終變量?價格型通貨膨脹肯定是一個反饋變量,但可能綜合性不夠,需用其他變量補充,或擴展該變量的概念使其能夠適用。在美國本次大選中,拜登批評川普,用詞是「cost of living」,意思是川普說經濟搞得挺好的,但其實美國人的生活成本提高了,生活水平也有所惡化。我認為,這個詞跟貨幣政策的反饋變量意思相近。生活成本包括兩方面。一是如果掙了一定的錢,該數量的收入能購買到什麼樣的生活水平,這涉及到價格變化。如果東西貴了,能買到的東西就少了。二是通過多少的勞動時間和多大的勞動強度,能夠掙到特定的收入。即工作是變得十分艱辛疲憊、還是比較從容輕鬆,甚至工作很愉快就能掙到錢了?比如是不是加班加點,是不是有休假,上下班交通佔用的時間是不是很長,等等。

從最終變量和中間變量的角度,我們需關心的因素有三個。一是真實收入是多少,因為真實收入跟名義收入有差別。二是用可比的同等收入,能購買到什麼樣的一籃子商品與服務。通貨膨脹在數學上的表達歷來都是縱向比,即時間序列縱向比,與前一年比,結構變化不太大,所以數學表達上還是很嚴格的。但如果結構發生非常大變化,這種比較是否仍合適?三是換取同等實際收入的勞動付出強度如何,這跟勞動強度和時間有關。

從上述幾個角度看,作為貨幣政策的反饋變量,通貨膨脹指標還可從更綜合、更豐富的角度進行考量。首先,從長周期看,科技等帶來的價格變化很大。比如現場使用的投屏,過去的價格可能不可想像,但現在價格可承受,包括我們家庭的電視、手機、計算機,價格下降都非常快,這都是科技帶來的變化。其次,教育、養老和醫療等服務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其價格也發生了非常大變化。第三,全球人口激增、城鎮化進程等,導致城市土地短缺,土地價格大幅上漲,住房價格變化較大,如何在通貨膨脹和物價指數裡反映這一變化,爭議較大。

傳統通脹度量主要面臨四個方面的爭議和挑戰。

第一,當前的物價指數型通貨膨脹較少的包含資產價格,可能帶來了一定的失真,特別是在長時期比較中的失真。與以前相比,目前家庭、居民或者說消費者在支出籃子裡必須考慮對養老的支出、對醫療的支出。大家都知道生命的最後一段很可能是花錢最多的階段。需要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進行投資,繳納醫療保險或者為醫療存錢。如果資產價格變貴了,說明養老金未來的投資回報就會降低,就要花更多的錢才能達到原來設想的養老水平。因此,這算不算是一種通貨膨脹,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紐聯儲上一任主席William Dudley(他是2009年接任Tim Geithner擔任紐聯儲主席,整個危機十年的過程中他都是紐聯儲主席,也是G30的成員)。Dudley近期在討論疫情和當前寬鬆政策的時候指出,「當利率長期維持低水平時,該(寬鬆)政策會適得其反。在美國,貨幣刺激已經將債券及股票價格推至如此高的水平,以至於未來的回報率必然會更低。假設估值穩定,未來十年的預期股票收益率可能不超過5%或6%。十年期美國國債0.7%的收益率甚至無法補償預期通貨膨脹率。結果就是,人們必須增加儲蓄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無論是安全退休還是供孩子讀大學。消費支出會變得更少。即使人們現在不存錢,低回報率也最終會造成損失。例如,州和地方養老基金的錢將不足以履行養老金支付義務。為了彌補差額,官員們將不得不提高稅收或削減養老金領取者的福利。任何一種行動都會使人們變得更窮,從而壓低消費者支出和經濟增長」。這說明我們的支出籃子需要包括一部分對未來的投資。這一投資有可能變得更貴了,貴的原因可能跟當前資產價格水平有關係。

考慮到住房變貴了,我們在通脹指標中需要逐步把住房包括進去。最初,住房不計入通貨膨脹,後來租房的部分計入物價指數,但是自住房不包括,再後來人們主張將自住房比照租房的價格納入通貨膨脹。雖然通貨膨脹逐步開始納入住房的因素,但納入的比重遠遠低於大家實際支出籃子裡對住房所承擔的負擔。當然,這裡也有一個問題,我們的物價指數都注重年度的,而住房因素在年度裡不太好準確反映,涉及到長期投資的問題。至於Dudley提到的醫療和養老等問題,大家也可以繼續深入研究。

第二,以什麼樣的收入作為計算通貨膨脹的支出籃子。目前的做法都是用可支配收入作為計算通貨膨脹的支出籃子。勞動報酬拿到手之前需要繳稅,一些養老金是扣除的。中國對養老金的扣除過去是20%+8%,包括統籌和個人帳戶兩部分,2019年統籌的部分調到了16%,也就是16%+8%。這是很大的一個比重,但這是在可支配收入之外的。另外,對於醫療各個國家處理的不一樣。中國大病保險在可支配收入之內,但有些強制性健康保險可能在可支配收入之外,但也是必須花的錢。再有,我們有一些公共消費,特別是教育。教育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這些東西是公費的,所以就沒有在可支配收入之內。可支配收入對應的是常規的經常性商品與服務,特別是食品、日用品等等,這些東西確實沒有怎麼漲價,甚至還降價了。但是在籃子以外的東西也是需要支出的,無論是稅前支出的,還是某種制度要求支出的。居民可能認為不是自己花的錢,是政府花的錢,其實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部分也在勞動所得裡,只不過是事前扣除了。如果這部分東西變貴了,但是沒有算進去,會不會產生低估通貨膨脹的情況?這一部分的比例確實比較大,中國的養老金比重比較大。在美國,醫療的比重大,醫療保健總支出佔GDP的17%-18%,這是很大的比重,比食品、汽車都大得多。因此,其中有一些可能沒有計入可支配收入的籃子裡。有人問,如果讓財政多承擔一些,多給大家補貼一些,是不是問題就解決了?從中長期來看,財政也是需要平衡的,財政的錢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當前用財政赤字的辦法補了當前的教育、醫療或者養老,那麼未來就需要加稅或帶來通貨膨脹。居民和消費者應該意識到,「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部分價格的變動最終也是要承擔的。因此,過去的可支配收入的籃子有可能會帶來某種度量上的缺陷,這是可以討論的問題。

從貨幣政策的反饋環來看,現代經濟理論認為並不是用當期通貨膨脹數據來調節貨幣供應量,而是用通貨膨脹預期,因此要重視通脹預期的作用。通脹預期究竟怎麼形成的?是不是大家看了CPI或GDP平減指數的數據,推算出未來的通貨膨脹?實際上,通脹預期可能包含了居民家庭對於養老、醫療、教育和公共性支出成本的變動趨勢。在政府收入裡,約80%的收入都用於提供公共服務,其實另外20%左右也是公共服務,比如國防,雖然老百姓覺得跟自己沒什麼關係,但實際上這也是居民享用的公共服務。因此,通貨膨脹的支出籃子還是很重要的。

這就會帶來一個問題,勞動者是否知道自己的勞動報酬是多少。可支配收入之外還有一些是勞動報酬,但是事先扣掉了,到底扣掉多少,其實不是每個人都清楚,而且不同行業不一樣。比如開計程車的個體,個體司機對毛收入是清晰的,也知道汽車的折舊成本。如果是租來的折舊就是「分子錢」,如果是自己買的就是汽車的折舊。此外扣除汽油、保養、年檢,還有零部件的維修支出之後就是淨收入。在知道自己淨收入的情況下,扣除社保和各種費用就可以計算可支配收入。美國的私人農場也容易計算淨收入,農產品賣了多少錢,再扣除種子、化肥、農藥、農業機械的花費。但是絕大多數複雜行業,比如公司職員,並不知道自己的勞動報酬應該是多少,這些人基本上是靠橫向比較。總之,衡量居民支出的籃子如果選的不一樣,得出的度量會產生差別。可支配收入之外的東西價格上漲得越多造成的差異越大。

第三,勞動付出的度量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勞動的時間、強度、通勤、是否加班、休假怎麼樣,這些也是需要度量的。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一個是在當前職場競爭的情況下,跟上一輩人,或者上上一輩人相比,個人對於教育、技能培訓和學習方面的投資要大幅度增加。這方面如果投資不夠可能就競爭不到好的工作崗位。另一個是休閒,經濟學裡認為休閒能產生效用。休閒往往是和勞動是互補的。工作強度越多,佔用的時間越多,休閒的時間越少。

第四,可比性(基準和參照系)問題。過去物價指數是縱向比,這也帶來一定的問題。例如,科技發展導致電子信息、IT等相關產品按摩爾定律計算的價格下降地非常厲害,可能對物價指數走低或負調整的貢獻率較大。如何在通貨膨脹中計算科技進步值得研究。另外,代際的結構性變化會非常劇烈。2019年,中國人的預期壽命是77.3歲,在新興市場國家是比較高的,預期未來還會更高,但1949年時預期壽命僅有35歲。從壽命會引出養老金的通脹問題。過去男同志60歲退休,女同志55歲甚至50歲退休,其養老金不管是通過統籌還是個人帳戶,還是像美國401K,用幾十年的積累去支持10年左右的養老金就足夠。但現在壽命延長,退休後要活20年甚至更長,需投資的量也產生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往往未反映在時間序列縱向比的計算中,因此有些基準、參數或參照系需調整。這個調整可能帶來更大影響,其中之一是通貨膨脹預期。如果未來通貨膨脹和消費者行為主要取決於通貨膨脹預期,那麼就難說目前物價指數公式和規律表達是準確的,但消費者預期又不完全建立在公式基礎上,這個要加以解決。

總之,我借今天的機會講了當前宏觀經濟面臨挑戰中一個小的方面,即通貨膨脹的概念和度量在當前的適用性。為什麼隔了幾十年,通貨膨脹的概念和度量會出現很大變化呢?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第一,預期壽命、就業競爭、財政平衡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財政佔GDP的比重不高,往往有能力解決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問題。但未來財政可能難以持續,居民支出結構必須做出調整才能加以解決。第二,科技變化非常大,以至於我們現在有很多東西跟幾十年以前不好比,比較後的數字沒有意義。第三,由於城鎮化、人口等原因,土地價格變化非常之大,這些因素在通貨膨脹度量沒有充分考慮。第四,公共服務變貴了很多。當然變貴也有原因,過去教育只管小學教育,現在是九年制,未來可能中學全管,再往後可能管得更多。這些變化在中長期周期的視角下可能相當的劇烈,以至於傳統的方法可能會受到挑戰。這些變化最後反映到貨幣政策和通貨膨脹以及通貨膨脹預期的關係。人們在通貨膨脹預期基礎上的行為,包括他們的支出行為的變化需要做一些細緻、深入的研究,以便對貨幣政策與通貨膨脹、通貨膨脹預期及居民的支出行為的關係,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我借這個機會跟大家交流這個題目,希望對學會年會和論壇年會提供參考,講得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通貨膨脹指標失真 新一輪CPI權重大調整或納入房價?
    之所以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主要是因為選用了不同的度量指標,這從側面驗證了學界對通脹度量指標失真的討論,也是學界討論完善通脹度量體系,要將資產價格納入其中更真實反映通脹水平的重要原因。11月27日,央行《政策研究》刊發了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前央行行長周小川的署名論文《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和度量》。
  • 周小川: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
    周小川今日發表論文《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中國人民銀行進行了刊載,現為大家整理文字版如下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特別是近幾年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經歷與實踐顯示,低通脹對於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和理論框架提出了挑戰, 也動搖了通脹目標制的理論基礎。通脹既是央行觀察經濟金融狀 況的終極變量,也常是一個中間變量。
  • 周小川談通脹指標「失真」,引入「通脹感知」概念
    周小川最新文章《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發表在央行網站。值得認真思考。他談到一個現象,就是近幾年有些國家央行通過超發貨幣來實現通脹目標,但卻總是不能實現。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目前通用的通脹指標的度量標準是否準時、有效?
  • 周小川撰文談通貨膨脹,專家:如何定義和構建廣義價格指數也至關重要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餘思毅 編輯:周明近日,兩位重量級的金融大咖發聲,高調表示高房價可誘發通脹以及金融風險。11月27日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央行原行長周小川發表了長文《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把房價上漲並沒有計算進通脹指標的現實,再次擺上了公開討論的圓桌。
  • 【智庫思享】周小川: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
    文 | 周小川 中國金融學會會長注1:2020年9月作者曾通過視頻參加上海貨幣論壇討論貨幣理論和貨幣政策,初步講了這個題目。鑑於形勢和政策分析的需要,願在此再與大家討論這一課題。注2:本文中的通脹(inflation)指的是綜合價格通脹,以物價指數為指標。
  • 周小川:一個競爭性、多方案的央行數字貨幣體系更適合中國
    比如,在CBDC的設想中,貨幣所有權和負債責任都歸央行,而在DC/EP中,第二層商業機構實際上擁有e-CNY的所有權以及可支付的保證。周小川還強調,在DC/EP的雙層運營體系中,作為第一層架構主體的中央銀行與第二層主體之間,並非人們所理解的簡單的批發-零售關係。
  • 央行研究丨周小川: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
    需要明確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如何對目標進行測度。測度對於經濟社會而言是相當複雜的,可能需要更廣義的通脹概念;如何對通脹進行測度,值得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多年來,通脹率的度量在傳統軌道上不斷改進,對物價指數涵蓋的籃子進行動態調整,技術上應該說是科學的,很難有可挑剔之處,但以它來評價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還有進一步討論的餘地。我首先想問的是,現行概念和度量上的通脹率是否是最終要觀測的目標變量?當前通脹率的指標究竟是我們想要最終觀察的經濟指標?還是一種中間變量測度?
  • 周小川撰文: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全文)
    作   者:中國金融學會會長 周小川摘   要: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特別是近幾年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經歷與實踐顯示,低通脹對於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和理論框架提出了挑戰,也動搖了通脹目標制的理論基礎。通脹既是央行觀察經濟金融狀況的終極變量,也常是一個中間變量。
  • 周小川:傳統通脹度量面臨四方面不足和挑戰 需進一步研究
    周小川指出,人們想測度的一個指標是通過工作換取特定收入的辛勞程度,或者說獲得特定消費效用的勞動付出。經濟學裡狹義的效用函數大約是指一定量的支出所能換取到的消費滿足度。廣義一點可以是一定量的勞動付出所換取的消費滿足度,再廣義一點還可包括少勞動、多休閒多換取的綜合滿意度。經濟學已有不少文獻提及或討論過「休閒」的概念及其函數關係。
  • CPI將迎新一輪權重調整,通脹指標是否納入房價引爭議
    之後按照「每年一小調,五年一大調」的原則,每五年進行一次基期輪換,從而準確反映居民消費結構的新變化和物價的實際變動。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基期輪換也是國際慣例,目的是使物價統計涉及到的商品和服務更具有代表性,更及時準確反映居民消費結構的新變化和物價的實際變動。
  • 周小川:當前通脹度量存在問題 需拓展通脹概念與度量 | 央行與貨幣
    多年來,通脹率的度量在傳統軌道上不斷改進,對物價指數涵蓋的籃子進行動態調整,技術上應該說是科學的,很難有可挑剔之處,但以它來評價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還有進一步討論的餘地。我首先想問的是,現行概念和度量上的通脹率是否是最終要觀測的目標變量?當前通脹率的指標究竟是我們想要最終觀察的經濟指標?還是一種中間變量測度?
  • 周小川:運用連續函數實現金融系統穩定
    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19日在「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表示,在金融危機十周年之際,需進一步總結經驗。通過運用連續函數,將會更容易實現金融系統穩定。周小川表示,現在的規制特別是金融多使用黑白式或臺階式應對,較少運用連續函數。金融監管多參考法律體系思維,是黑白式的。但從調控角度、系統穩定性角度,連續函數更容易實現金融系統穩定。通過使用連續函數,金融系統更難出現不可計量部分,多數內容可計量,少數不可計量內容可以用專家打分法加權計算。
  • 周小川:當前通脹度量存在問題 需拓展通脹概念與度量
    在最新文章中,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指出,通脹是要度量的變量之一,不一定是評價居民福利、經濟運行的全部,而貨幣政策肯定應考慮通脹指標背後的體驗。  例如「經物價校正後的真實收入究竟樣」、「用可比的同等收入能購買到什麼樣的生活水平」、「換取同等實際收入的勞動付出的強度,是更辛勞、疲憊,還是更為從容、輕鬆」等問題。
  • 如果發生通貨膨脹,什麼東西最「保值」?富人和窮人誰更吃虧?
    但是如果再次發生像今年這樣的「黑天鵝」的話,相信不少人最擔心應該是「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的出現。因為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富人的資產可能會在無形中縮水許多,窮人的日子則會更加艱辛,並且這種事情出現的時候毫無預兆,不會給人任何反應的機會。現如今,老百姓對金錢的重視越來越高。我們都知道今年是非常「意外」的一年,很多人都在過著緊湊的生活,畢竟小半年沒有工作,但是生活卻處處需要開支。
  • 聽周小川等業內專家怎麼說
    此外,在管理方面,Libra也強調,其運營管理將由一個非盈利組織——聯盟代表組成的理事會進行,納入儲備的法幣歸基金會所有和管理,儲備將放在銀行存款,或用來購買流動性強的政府債券。能否替代法幣Libra真的能超越主權成為超級貨幣?
  • 央行原行長周小川:碳排放市場本質是金融市場,可建立專項基金處理...
    11月21日,在國際金融論壇第17屆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圍繞「全面可持續發展——共商合作與危機應對」主題發表了演講。周小川提出,應該加強中國與歐洲在碳排放市場的合作。需制定各行業碳排放參數周小川表示,應該加強中國和歐洲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特別是碳市場上的合作。
  • 通貨膨脹指數
    專題摘要 金投外匯網,中國外匯投資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財經門戶,關注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指數等新聞資訊,及通貨膨脹指數計算和通貨膨脹指數怎麼算相關介紹。
  • 周小川、殷勇詳解碳中和、碳市場
    周小川表示,必須明確把碳稅定義為目的稅,也就是其收入必須用於特定的目的的支出,即明確規定這個收入只能用於碳減排。周小川認為,與碳稅相比,碳市場交易對解決上述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即便採用碳稅,碳稅的稅率也應該參照碳市場所形成的價格。從金融的角度來講,碳市場本身是一個金融市場,需要資金的風險管理、期限管理,會發展有關的金融衍生產品。
  • 哪個更貴更保值?
    黃金(Au)是一種貴金屬,具有太陽一般明亮的金色,深受人類喜愛,不僅具有商品屬性,還具有金融屬性和貨幣屬性,在人類社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次,從保值的角度看從保值的角度看,鉑金不具備貨幣屬性,也無法抵禦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