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的新手朋友在剛買到車的時候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就是「新車需要磨合,要度過磨合期才可以上高速」「最起碼這輛車要磨合到500公裡的時候才可以上高速」等等這樣的傳聞。這樣的傳聞到底靠譜嗎?當然有些朋友會說,我買的車剛買新車就上高速開回家了,也沒見車有什麼影響啊。那麼新車需要磨合這樣的說法到底是怎麼來的呢?這種說法到底靠譜嗎?接下來撻摩就跟大家聊聊新車磨合期的那些事吧。
相信很多朋友在買車的時候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新車需要磨合,如果不磨合的話你說有什麼樣的危害呢?很多人也說不上來,那麼新車到底需要磨合嗎?遇到這樣的問題,撻摩專門去查了一些汽車的說明使用手冊,結果發現磨合這樣的說法其實是存在的,只不過是部分汽車品牌需要進行磨合。比如說別克的用戶手冊中就聲明,他們的車是不需要磨合期的,可以隨便開。但是寶馬的用戶手冊中雖然沒有明確的寫需要磨合期,不過其中聲明在行駛1500公裡的狀態下,儘量不要將車輛的轉速提高至5300轉。
從這兩個品牌的說明中不難看出,磨合期卻是是存在的,只不過對於有些車型來說,是不需要進行磨合的,有些車型對於新車行駛確實是有部分限制的,就拿寶馬來說,為什麼寶馬建議新車儘量不要超過5300轉呢,在這裡要強調一下,是限制轉速,並沒有限制車速,因為轉速是跟變速箱油關係的,新車過高的轉速可能會對變速箱帶來壽命的影響,所以寶馬還是建議新車駕駛時要注意轉速。
還有一些說法是新車在沒有開到500公裡的時候,不能上高速。這樣的說法其實是有依據的,因為汽車的輪胎在剛出場的時候,由於沒有經過打磨,是非常新的輪胎,這樣的輪胎對於地面的附著力是沒有開了一段時間的車輪胎好的,在行駛了500公裡左右,車的輪胎經過一段時間的打磨,摩擦力各方面已經是非常的優秀了,這時候上高速會更安全一點,因為這樣的輪胎的剎車距離會有所減小,所以安全性就更高一點了。這點在很多的汽車輪胎使用手冊上都可以看到的。
還有一點就是剎車的問題,在很多的汽車使用說明中都可以發現,很多車型都是建議駕駛者在行駛200公裡以上將剎車片磨合好之後再進行急剎車,奧迪的會更加保守,達到了400公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要求呢?因為汽車的剎車盤在剛出廠的時候上面是有一層塗層的,並且表面是比較光滑的,紋理比較淺,所以制動效果就相對比較差,當行駛200公裡以上的時候,剎車盤就已經磨合到一個比較完善的狀態了,這時候就可以進行常規的操作了。
總之呢買到新車的時候,大家還是先進行一段時間的磨合期是比較好的。不過磨合期更多的不適為了汽車的使用壽命,而是為了駕駛者的安全而考慮,所以以後大家買車一定要注意磨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