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波斬浪:船艏類型面面觀

2020-11-23 中國軍網

船艏,指船舶前端或近前端部分,在起到減少船身水中阻力、消減海浪衝擊作用的同時,也是艦船重要的美學元素。從古至今,各式各樣的船艏設計出現在艦船歷史中,在體現技術進步的同時,也因迥異的造型,成為艦船識別和觀賞的重點。

近日,義大利海軍新一代多用途巡邏護衛艦首艦「保羅·陶內·迪·萊費爾」號,在義大利芬坎蒂尼集團所屬穆吉亞諾造船廠舉行下水儀式。這次正式亮相的「保羅·陶內·迪·萊費爾」號有著與眾不同的造型,尤其是船艏部分的奇特設計。乍看之下,「保羅·陶內·迪·萊費爾」號的船艏好似一把張開的剪子,上下錯開形成重疊的雙船艏。

實際上,「保羅·陶內·迪·萊費爾」號採用的雙船艏設計,可以視作是對已廣泛應用於船舶設計中的球鼻艏設計的變型優化。削尖了的船艏,可以提升航速、降低油耗,同時還可增加航行穩定性。其中,提升航速是這次保羅·陶內·迪·萊費爾級的主要設計目標。目前,在義大利所在的地中海地區,反偷渡和打擊各類走私犯罪,是該國海軍的主要任務。由於中東地區的持續動亂,在可預見的未來,義大利海軍在地中海所面臨的挑戰還會更為嚴峻。為此,義大利海軍亟需獲取高航速軍艦,用以追蹤和攔截快艇這樣的高速小型目標。而能夠有效減少興波阻力的雙船艏設計,能夠在動力系統不變的前提下,將船速提高1至2節(1節約等於每小時1.852千米),使保羅·陶內·迪·萊費爾級巡邏護衛艦的最高航速達到33節。

如今最常見的船艏設計是前傾型艏,艦船艏部呈直線前傾或微帶曲線的前傾,與水面形成一定角度,這種船艏可有效防止上浪,並且保護船艏水線以下部分不受損,是目前船舶設計中較為常見的船艏形狀,但缺點是船舶航行中興波阻力較大。

與前傾型艏同樣被廣泛應用的是球鼻艏,將船艏水線下部位設計成類似球體的「大鼻子」造型,是上世紀中後期出現的艏型,能夠有效減少興波阻力,進而提高艦船的適航性和經濟性,廣泛應用於遠洋船隻的設計之中。

除以上兩種最常見的船艏形狀外,在軍艦設計中,飛剪艏也是比較多見的設計。飛剪艏,起源於美國19世紀設計的高速帆船,自船艏水線上部起呈弧線型外飄,與船艏下部圓滑過渡,在艏部水線處收窄,形似彎刀刀刃。航行時,「剪」開波浪而行,所以叫做飛剪艏。飛剪艏體積較大、帶外飄,能夠最大程度避免船隻「埋首」,是一種適用於惡劣海況的設計。這種設計因被德國海軍廣泛採用,以應對大西洋的極端航行條件,也被稱為大西洋艏,時至今日,在軍艦設計上還被廣泛使用。

說到軍艦,還需要講講穿浪型船艏(也被稱為內傾式船艏)。這種船艏通過特殊設計,使船艏能在波浪中「穿過」,一般呈現船艏向內傾斜的形狀。穿浪型船艏設計最早出現在古希臘的撞角快船上。因為建造方便,且適用於大多數海況,穿浪型船艏一直沿用到19世紀,多應用於那個時代的鐵甲艦。此後,因各國海軍對遠洋航行的追求,才逐漸讓位於適航性能更好的前傾型船艏。最近十幾年,穿浪型船艏似乎迎來了一次「復闢」,如美國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就選用了穿浪型船艏,用於提高隱身性能。另外,諸如雙體及三體船艏,挪威烏斯坦集團的X-Bow型船艏,都可視作穿浪型船艏的現代新型態。

相關焦點

  • 實拍055海上劈波斬浪,這心臟真的給力
    在這個十分罕見的鏡頭當中,這艘萬噸大驅的飛剪艏以及高航速所帶來的劈波斬浪既視感,可以說是極富視覺觀賞性。配合上稜角分明的封閉式艦艏設計和整艦頗為科幻的外形,此時的「南昌」艦,就猶如高速進擊的星河戰艦一般氣勢磅礴,盡顯萬噸大驅風採。值得注意的是,「南昌」艦上瀰漫的水汽並非其高速航行所致,而是艦艇本身正打開甲板噴淋系統進行洗消。
  • 德林特DS2以創新「黑」科技為核心劈波斬浪一往無前
    圖注1:以創新「黑」科技為核心 德林特DS2劈波斬浪一往無前   秉承著「我們不斷創造新科技並用於輪胎,讓大家享受新科技帶來的樂趣」的理念,德林特在技術研發上永無止境。 圖注2:以創新「黑」科技為核心 德林特DS2劈波斬浪一往無前   DS2的操控性能也是備受關注的,有測評顯示,DS2在幹地測試中變道乾淨利索,駕駛感受運動輕盈;在溼地路況下,輪胎仍然有著足夠強大的抓地力,且因為其獨特的專利排水技術
  • 戰艦的飛剪艏和前傾艏有什麼區別?
    當代戰艦的大多數艦首都是前傾的,其實大部分民船的船首也是前傾的,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有2個,第一就是在浪比較小的時候壓住浪,而在浪比較大的時候,直接把浪給劈開。因此現代軍艦為了追求高航速大多數是深V穿浪結構。就是要麼直接用船頭壓住浪,要麼劈開浪前進。
  • 江蘇「小飛魚」在靖江劈波斬浪!
    隨著開始指令的下達,選手們卯足了勁,互不相讓,頗有「劈波斬浪」之勢。流暢的線條訴說著少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氣,凸顯了他們超越自我的昂揚激情。
  • 「市長杯」第三站開賽,400+小飛魚又在泳池裡劈波斬浪了
    剛過去的這個周日,杭城「小飛魚」們又在泳池裡劈波斬浪了!
  • 為何飛剪艏和球鼻艏最近似乎已經不流行了?
    這種代表當今民船建造技術前沿的最新船型,最大的圍觀特徵,居然是過去多年流行的飛剪艏和球鼻艏同時不見了!反倒改成了像刀片一樣的垂直艏;也就是船頭前輪廓的側面是直上直下的,水線以下也看不到原先向前突出的球鼻艏。這種現象不是偶然的,不僅僅是最新的貨櫃班輪。最近2年其他造船大國建造的普通民船,甚至超級郵輪也有逐步採用垂直刀片艏並且縮小甚至直接取消球鼻艏的現象。
  • 朱姆沃爾特級:在百年以後重啟穿浪艦艏,究竟是進步還是退步
    「穿浪艦艏」,特別適合水面艦艇的高速航行。,也相繼選擇採用了復古的穿浪式艦艏設計,如此看來老美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開了水面艦艇復古穿浪式艦艏之先河。 但「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採用穿浪式艦艏以後,艦艏由「切穿」海浪的方式轉為「破浪」,儘管阻力有所減小,但艦體的橫向穩定性卻不佳,在大風大浪中,似有翻沉之虞。
  • 美軍雙體艦試航問題多,船艏曾被風浪拍碎,前代已被中國飛彈擊毀
    美國海軍先後向澳大利亞租借英凱特(Incat)造船公司建造HSV-X1「合資企業」號、TSV-1X「矛」號、HSV-2「褐雨燕」號三艘民用雙體運輸船,美國海軍陸戰隊也向澳大利亞奧斯塔(Austal)造船廠租借了「西太平洋快車」號高速雙體運輸船,並參與了本世紀初的大量軍事運輸行動。
  • 海洋科考船綜合性能哪個強?「中山大學」號
    來源:科技日報圖集 近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科考實習船命名剪彩,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求索的使命與擔當,承載起興海強國的光榮與夢想,挺進深藍,劈波斬浪,順利平安。該船於2019年10月28日正式開工建造。此次下水後將立即開展舾裝調試,預計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 海洋科考船綜合性能哪個強?「中山大學」號!
    近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科考實習船命名剪彩,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求索的使命與擔當,承載起興海強國的光榮與夢想,挺進深藍,劈波斬浪,順利平安。  該船於2019年10月28日正式開工建造。此次下水後將立即開展舾裝調試,預計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 劈波斬浪立潮頭
  • 劈波斬浪 競飛蒼穹——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海上首飛成功紀實
    「鯤龍」斬浪 使命召喚10時49分,在完美亮相於青島海域後,AG600飛機順利回到了日照山字河機場。至此,AG600終於邁出「上天入海」完整步伐。而今,AG600從陸上、到內湖、再到海上,成功完成了它的三次首飛,完美詮釋了「水陸兩棲」的特點,這艘「會遊泳的飛機」「會飛的船」實現了人類自古以來「飛天入海」的夢想。
  • 瓶中船,船是怎麼進入玻璃瓶的?
    那麼,玻璃瓶中裝著帆船模型的工藝品,你覺得船是怎麼跑到瓶子裡面去的?可別說,那是瓶子生出來的喲……反正當年,我曾蹲在櫥窗前思索了好久好久。直到有一天無意中翻開一篇科普文章,才漸漸明白製作瓶中船這種不可逆轉的過程而帶來的挑戰感,已經超越工藝品本身單純的美了,正如每一個水手,心裡都有一片星辰大海,一生都揚帆在海上,既然不能退縮那就劈波斬浪勇往直前。瓶中船,又稱酒瓶船,源於德國的一種傳統工藝品。
  • 樓船夜雪瓜洲渡:關於艦艏的那些小知識!
    近日義大利高速巡邏艦(PPA)2號艦下水之後特殊的雙艦艏設計很快就吸引到了大家的目光,那麼義大利海軍為何放著好好的飛剪艏不用偏僻要用這種特殊的雙艦艏?本文將帶大家認識一下不同種類的艦艏,看完您或許就明白了。
  • 我國綜合性能最強海洋科考船「中山大學」號下水
    ◎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28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科考實習船命名剪彩,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求索的使命與擔當,承載起興海強國的光榮與夢想,挺進深藍,劈波斬浪,順利平安。
  • 大洋上的詭異傳說:幽靈船竟真實存在
    原標題:大洋上的詭異傳說:幽靈船竟真實存在 幽靈船,是航海傳說中的船,船上生活的不是人類,而是幽靈。在航海史上,幽靈船成了海上神秘現象的象徵。令人吃驚的是,這樣的事件一再發生。幽靈船成了海上神秘現象的象徵1873年英國海軍部的一份調查報告:英國三桅帆船「簡-格拉棲亞」號已經靠近歐洲海岸。它正完成自紐約至熱那亞(義大利)的煤油運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