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境問題上,一次性塑料真的「十惡不赦」嗎?

2020-10-29 科技工作者之家


研究人員表示,關於一次性塑料對環境的影響,可能存在五大誤區。

站在超市裡的汽水售賣區,映入你眼帘的是一排排色彩鮮豔的塑料瓶子和金屬罐子。你可能很容易得出結論:這裡的主要環境問題是一次性容器太多了!如果能回收更多的一次性容器,人類就能有效減少相關環境汙染。

《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當地時間10月26日報導,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人員Shelie Miller

表示:事實上,包括軟飲料在內的眾多消費品會對環境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在於產品本身,其包裝只是「全額替罪羊」——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包裝,它的生產和處理產生的環境影響通常只佔產品生命周期內對環境總體影響的一小部分。

Miller說:「過度強調減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並加大回收力度,可能會分散人們對更具破壞性的環境影響的注意力,比如說能源利用和資源開採。我們需要用更全面的視角看待更大的環境問題。我並不是試圖淡化與塑料有關的環境問題,而是希望把塑料垃圾問題放在適當的背景下,檢視產品在生命期內每個階段造成的環境影響。」

Miller在文中指出了消費者關於一次性塑料對環境影響的五大誤解:

(1) 塑料包裝是產品對環境影響的最大貢獻者。事實上,包裝內的產品通常對環境有更大影響。

(2) 塑料對環境的影響比任何其他包裝材料都大。事實上,綜合來看,塑料對環境的總體影響通常低於一次性玻璃或金屬。

(3) 可重複使用的產品總是比一次性產品好。其實,只有當回收使用次數足夠多時,可重複使用的產品才能抵消其製造過程中消耗的材料和能源帶來的影響。

(4) 回收和堆肥應該是最優先考慮的解決方案。事實上,與減少整體消耗相比,回收和堆肥對環境的益處往往很小。

(5)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能夠有效減少產品對環境的影響。事實上,減少浪費以及謹慎消費(包括對消費產品的種類和數量的仔細考量)對於環境的「減壓」更有效。

生命周期評估(LCA)是Miller等用於量化產品使用期內對環境的不同影響的工具,包括氣候變化和能源使用、水和資源枯竭、生物多樣性喪失、固體廢物產生以及人類和生態毒性。消費者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包裝垃圾上,因為他們每天都能看到盒子、瓶子和易拉罐,而其他各種環境影響對他們來說基本「隱形」。

LCA分析系統地評估了整個供應鏈,衡量了可能被忽略的影響,例如:包裝食品的無形影響包括集約化農業生產、能源生產、冷藏和整個供應鏈的運輸,以及與食品及其包裝相關的製造和加工。

為向消費者提供一個易於記憶的層次結構,「減少使用、重複使用、循環回收」這句老話通常被簡稱為3Rs。然而,大多數環境信息並沒有強調3Rs的內核——「減少使用」和「重複使用」是被列在「循環回收」之前的。

Miller說:「不可否認,一次性塑料的確造成了一些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然而,即使塑料垃圾大大減少,這個消費者主導的社會也會產生許多上遊環境問題。因此,消費者減少浪費、謹慎消費可能會對解決環境問題更成效。」

科界原創

編譯:德克斯特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環境科學與技術》

期刊編號:0013-936X

原文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20-10-mythbusting-common-misperceptions-environmental-impacts.html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關焦點

  • 真的十惡不赦?科研人員:一次性塑料與環境汙染或存在五大誤區
    站在超市裡的汽水售賣區,映入你眼帘的是一排排色彩鮮豔的塑料瓶子和金屬罐子。你可能很容易得出結論:這裡的主要環境問題是一次性容器太多了!如果能回收更多的一次性容器,人類就能有效減少相關環境汙染。Miller說:「過度強調減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並加大回收力度,可能會分散人們對更具破壞性的環境影響的注意力,比如說能源利用和資源開採。我們需要用更全面的視角看待更大的環境問題。我並不是試圖淡化與塑料有關的環境問題,而是希望把塑料垃圾問題放在適當的背景下,檢視產品在生命期內每個階段造成的環境影響。」
  • 酒店不提供一次性洗浴用品,真的對保護環境有幫助嗎?
    最近酒店連鎖品牌萬豪宣布,在 2020 年全面使用更大的帶泵蓋的瓶子,取代客房淋浴間裡的一次性小瓶洗髮水、護髮素和沐浴露。萬豪表示,這將從源頭上減少約 5 億個小塑料瓶進入垃圾填埋場。這相當於 170 萬磅的塑料,萬豪酒店每年 30% 的塑料使用量,對環境保護有積極的意義。不提供一次性的日用品,已經成為酒店行業的趨勢。
  • 與一次性塑料吸管說再見,真的做得到嗎?
    原創 新華日報 新華日報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到2020年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2021年1月1日,升級版「限塑令」——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令生效。
  • 告別一次性塑料吸管 你準備好了嗎?
    12月26日早上,在市區魏武廣場附近一家奶茶店,排隊的市民依次接過奶茶,順手取出一次性塑料吸管插進杯子裡,享受起歡快的奶茶時光。記者隨機詢問幾位排隊的市民,是否知道一次性塑料吸管即將禁止使用的消息。這幾位市民吃驚地問,這是真的嗎?那以後奶茶怎么喝呢?不僅是市民,甚至連奶茶店店員也發出了同樣的疑問。
  •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解禁 記者調查:真能回收嗎?
    引人注目的是,原目錄中淘汰類產品「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被刪除。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由聚苯乙烯樹脂原料加發泡劑加熱發泡製成,常用於製作餐盒,也部分用於製作杯、碗、盤等。因這類塑料產品多為白色,被廢棄後又難以自然降解,這類產品所造成的環境汙染被稱為「白色汙染」。  21號令的發布意味著,因「白色汙染」被禁止生產使用了14年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下稱發泡餐盒)又回來了。
  • 漲姿勢,可降解塑料真的是「白色汙染」剋星嗎
    海南省全面禁塑的相關《方案》指出,自今年起將分種類逐步推進全面禁塑,到2020年底前,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具。2025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列入《海南省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名錄(試行)》的塑料製品。
  • ...你準備好了嗎?—禁塑限塑、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問題...
    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史上最嚴限塑令」,對需要禁止和限制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製品按照不同時間段、不同城市,不同領域,做出不同的禁塑限塑規定。近期,商務部發布有關辦法,要求相關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告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回收情況。食品夥伴網依據相關法規,結合收到的企業諮詢,歸納整理了與食品行業相關的禁塑限塑、回收報告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 明年起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還能愉快地喝奶茶嗎?
    瀟湘晨報記者 易思含 長沙報導 隨著塑料製品的消耗量快速上升,「白色汙染」問題日益嚴峻。7月10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自明年1月1日起,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餐飲打包外賣服務以及各類展會活動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
  • 新研究證明:所謂可降解生物塑料其實對環境並不友好
    然而,最新研究表明,本應環保的生物塑料卻含有與傳統塑料相同的有毒化學物質。塑料對環境是有害的,無論是製造還是丟棄。首先,當製造塑料時,會釋放出威脅健康和溫暖地球的汙染物。 即使用完了,處理掉了,也是非常棘手的,因為它的耐久性,不會自然分解。 除非全球回收系統奏效,否則塑料垃圾將被送往垃圾填埋場或在垃圾焚燒爐中處理,自然會釋放汙染物。
  • 手機屏幕「藍光」真的是十惡不赦嗎,這些「防藍」誤區你中了沒?
    當我們結束了一天,躺在床上與朋友微信互道晚安後,很多人並不會立馬睡覺,而是關燈開啟屬於自己的夜生活:追劇、刷微博朋友圈、逛購物網站……在平板、電腦和手機的無縫對接中,伴隨而來的是無孔不入的藍光。夜間藍光輻射,不少人早有耳聞,甚至聞「藍」色變,那麼藍光究竟是怎麼回事?市面上的防藍光眼鏡靠不靠譜?生活中還有哪些常見的防藍光誤區?
  • 用塑膠袋裝冒著熱氣的飯菜 真的安全嗎?
    最近市民李先生在本報熱線中提出質疑,用塑膠袋裝東西,尤其是裝熱菜、熱飯,真的安全嗎?對人體有害嗎?街頭拎著塑膠袋裝食品的市民一次性塑料製品 已成食品攤點必備用具市民李先生說,自己平常在外吃飯時注意到,城區一些早餐店裡早上有不少人打包把早餐帶走,現在買外賣的人也多了起來,裝這些飯菜的都是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盒等塑料製品。
  • 深度剖析|「可降解塑料」真的環保嗎?
    於是,塑料的鼻祖誕生了。可誰能想到,一百多年以後,當初拯救大象生命的材料,卻因為環保問題,上了人類的「黑名單」。首先是新修訂《固廢法》中要求:依法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鼓勵和引導減少使用、積極回收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推廣應用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產品。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 ...到2020年底,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
    【江蘇省出臺限塑路線圖,年底前禁用不可降解塑料餐具】近日,江蘇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意見》。《意見》明確,到2020年底,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
  • 告別一次性塑料吸管 最嚴「限塑令」出臺
    信息時報訊(記者 劉芳)一直以來,塑料製品汙染一直是環境汙染治理中的大難題。近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工信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到今年年底,全國範圍餐飲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毫無疑問,隨著最嚴「限塑令」的出臺,應對塑料汙染問題再次被提上日程。
  • 發改委解禁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節約石油 安全達標
    發改委產業協調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刪除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條目主要基於多種考慮:它符合國家食品包裝用具相關標準;使用後可以回收再利用;國際上許多國家和地區一直在使用;可以節約石油資源;隨手丟棄垃圾的行為已大幅減少,廢棄物回收體系逐步建立,最初出臺禁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使用的環境已發生很大變化,對「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條目進行調整的時機基本成熟。
  • 你用的一次性餐盒安全嗎?哪種塑料外賣打包盒可以放進微波爐加熱你...
    你用的一次性餐盒安全嗎?哪種塑料外賣打包盒可以放進微波爐加熱你造嗎?時間:2020-08-07 10:28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你用的一次性餐盒安全嗎?哪種塑料外賣打包盒可以放進微波爐加熱你造嗎? 小雞寶寶考考你哪種塑料外賣打包盒可以放進微波爐加熱?
  • 以後喝奶茶不能用一次性塑料吸管了~每一根塑料吸管降解...
    你準備好了嗎? 2020年1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 生態環境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其中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 用塑膠袋裝熱包子真的安全嗎?塑膠袋安全問題不容樂觀!
    塑膠袋已經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說少了塑膠袋我們寸步難行,早點熱包子、熱燒餅都是用塑膠袋裝的、平時超市購物也都是使用塑膠袋的,越來越多的塑膠袋也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白色汙染,除了白色汙染之外,最重要的是塑膠袋使用的安全問題。有些商家常常把塑膠袋放在高溫蒸鍋附近,甚至把塑膠袋直接放入熱水中蒸煮,這樣不會釋放有害物質嗎?這樣真的安全嗎?
  • 復工後,你是否也在用一次性餐盒?加熱會釋放致癌物,是真的嗎?如何...
    聽說一次性餐盒加熱有毒,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心裡嘀嘀咕咕,我這飯啊,吃著也不香了。」馬女士感嘆。01一次性餐盒加熱是否有毒?近期疫情減緩,但是人們的防範意識還都很強。有的網友擔心外賣包裝上會沾染病毒,所以會把飯菜連同一次性餐盒都放在微波爐裡加熱一下。
  • 蘭州市年底將禁止產銷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到今年年底,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到2022年底,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 到今年年底,全市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各主城區、景點景區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0年底,全市縣城(區)建成區、景區景點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5年,各區、縣餐飲外賣領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強度下降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