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即將執行的航天任務

2020-11-08 明日情報


2020年11月,國內預計在11月上旬利用長徵六號發射十顆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的商業載荷與數顆國內客戶衛星。備受矚目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將在11月底發射。國際上,一直受疫情影響的日本和印度正準備恢復其航天發射活動;美國載人龍首次正式任務定於11月中旬發射,一再推遲發射的美國國家偵察局NROL-101、NROL 44、NROL-108秘密載荷衛星是否正常發射仍需待定,以下是11月國外預計將發射的部分航天任務。

(此表只涵蓋11月份即將發射的部分值得關注的航天發射,並不是全部)


01


NROL-101任務

NROL-101任務標誌

聯合發射聯盟的Atlas 5號火箭將為美國國家偵察辦公室發射一艘機密太空飛行器「NROL101」,這是ULA為國家偵察辦公室執行的第29次任務。美國國家偵察辦公室沒有透露搭載在這枚高203英尺(63米)的阿特拉斯5號火箭上進入軌道的有效載荷的細節,但國家偵察辦公室表示,這次任務將「攜帶由該機構設計、製造和操作的國家安全有效載荷」。

此次發射是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製造的新型GEM-63固體火箭助推器首次飛行。ULA計劃在2021年後所有的阿特拉斯5發射都使用新的GEM 63。新型GEM-63固體火箭助推器為NROL-101任務提供動力。每個助推器產生37.3萬磅(16.9萬公斤)的推力,加上AtlasV自身的RD-180發動機所提供的推力,在升空時產生的總推力將接近200萬磅(90萬公斤)。

Atlas V 531火箭配置包括直徑5米的整流罩,三個固體火箭助推器和一個的高性能半人馬座上面級,該火箭的531配置到目前為止只執行了三次任務:2010年8月、2012年5月和最近的2013年9月18日,所有這些任務都將AEHF衛星送入了地球靜止轉移軌道(GTO)。據報導,Atlas V 531是一種「middle-of-the-road」型助推器,能將34,350磅(15,575公斤)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並能將16,480磅(7,475公斤)的有效載荷送入GTO軌道, Atlas 5可能會進入類似於橢圓molniya軌道,也可能將較重的載荷送入較低海拔的軌道。

雖然NRO沒有透露的信息載荷飛行NROL- 101任務,但是其發布的飛行警告通知Atlas 5火箭將沿東北方向飛行,沿與美國東海岸平行的路徑飛行,然後飛越加拿大沿海省份。軌道顯示,阿特拉斯5號將可能把NRO載荷釋放到高傾角軌道。NRO擁有數據中繼衛星和太空飛行器,它們可以在橢圓的molniya型軌道上攔截通信信號,這些軌道與赤道的傾斜度約為63度,衛星可以定期觀測到俄羅斯和北半球其他地區的情況。

NROL-101任務補丁是為了向《指環王》的故事致敬,上面有一枚金戒指和精靈文字,翻譯成「善良恆久」。


02


第三代GPS導航定位衛星第4顆


這顆衛星被稱為 GPS III Space Vehicle 04(簡稱 SV04),是一顆軍民兩用導航衛星,最初計劃於 9 月 30 日發射。但由於聯合發射聯盟公司 (ULA)的優先級發射任務推遲,SpaceX 的 SV04 首次發射同樣延遲。10 月 2 日進行了第二次發射嘗試,起飛前2秒因燃氣發生器壓力突然增高而自動中止發射。目前定於11月5日發射。

GPSⅢ衛星概念圖

GPS III衛星較之前的系統定位精度提高3倍,抗幹擾能力提高8倍,它可以依據需要,迅速關閉特定地理位置的導航信號發送。太空飛行器壽命將延長至15年,比目前最新的在軌GPS衛星壽命延長25%。GPS III新的L1C民用信號也將使其成為首個GPS衛星廣播與其他國際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如伽利略)兼容的信號,改善美國民用的連通性。新的GPSIII衛星採用模塊化組合, 可以根據任務需求進行安裝,非常方便,同現在的GPS衛星以及地面作戰控制系統兼容互通。未來,第三代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進一步提升美軍在未來導航領域博弈實力。到2034年,第三代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組網「星座」部署完畢,將在高效導航、精確定位、快速通信和精準授時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歷代GPS導航衛星


03


印度EOS 01一箭十星任務


印度的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將為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發射EOS 1雷達地球觀測衛星。任務PSLV-C49。任務還將為盧森堡公司Kleos Space發射四顆KSM無線電監視偵察任務微型衛星,並為Spire 公司發射4顆狐猴2(Lemur 2)立方體衛星,以及立陶宛納米航空電子公司開發的M6P 1 6u立方體衛星項目。

EOS-01衛星概念圖

EOS-01雷達觀測衛星以前被稱為RISAT 2BR2。RISAT 2B、RISAT2BR1和RISAT 2BR2(雷達成像衛星)是ISRO的衛星成像任務,使用有源SAR(合成孔徑雷達)成像儀為RISAT-2提供連續性服務。RISAT任務的目標是在農業、林業、土壤溼度、地質、海冰、海岸監測、目標識別和洪水監測等應用中使用全天候和日夜合成孔徑雷達觀測能力,但也用於軍事監視。EOS-01衛星的質量約為615公斤,具有x波段SAR(合成孔徑雷達)。攜帶直徑3.6 米網狀天線的x波段SAR。

KSM衛星概念圖

KSM (Kleos ScoutingMission)衛星是盧森堡新太空地理定位公司(Kleos Space)的無線電偵察衛星,將用於執行海上無線電定位任務,以守衛邊境、保護資產和拯救生命。

KSM系統將構成一個大約20顆衛星的衛星星座,該系統將對來自海上船隻的甚高頻VHF傳輸進行地理定位,以提供基於全球活動的情報數據。Kleos空間星座將探測無線電傳輸並確定其來源和時間,使各國政府和組織能夠探測諸如毒品和人口走私、非法捕魚和海盜等活動,並確定需要在海上進行搜索和救援的活動。

Lemur2衛星概念圖

Lemur-2最初由Spire 公司建造的低地球軌道衛星星座。這些衛星攜帶有效載荷用於氣象和船舶交通跟蹤,一種載荷是STRATOS GPS無線電掩星載荷,它使用感知負載來監聽GPS衛星信號,Spire利用一種叫做GPS無線電掩星的方法,測量GPS信號讀數的變化,以非常精確地計算地球上的溫度、壓力和溼度。另一種載荷是和AIS接收器,能夠通過接收全球船舶AIS信號來跟蹤船舶。 隨後從發射的第78顆衛星開始,也攜帶用於跟蹤飛機的安全ASD-B負載。

M6P衛星概念圖

M6P 2是一個由立陶宛納米航空電子公司開發的6u立方體衛星項目,作為其M6P立方體衛星平臺的探路任務。M6P 1衛星在2019年1月發射時由於延遲部署,衛星被發射到比計劃軌道低的位置,軌道壽命略有縮短。

在這次任務中,納米航空電子公司將測試他們的6U平臺,稱為M6P -多用途6U平臺,該平臺基於模塊化和高度集成化的設計,可擴展有效載荷體積。


04


SEOSat-Ingenio & Taranis一箭雙星任務


代號為「VV17」的阿麗亞娜空間公司織女星火箭將為西班牙和法國客戶發射「SEOSat-Ingenio」地球觀測衛星和「Taranis」塔拉尼斯科學研究衛星。

SEOSat-Ingenio衛星概念圖

「SEOSat-Ingenio「西班牙光學地球觀測(EO)衛星,是西班牙第一顆高解析度光學地球觀測衛星,主要由西班牙航天工業開發,西班牙的空中巴士公司是主承包商。「Ingenio」在西班牙語中是「獨創性」的意思,它是西班牙的一項光學高解析度成像任務,是2007-2011年西班牙太空戰略計劃的旗艦任務。該任務致力於向西班牙不同的民用、機構和政府用戶提供高解析度多光譜陸地光學圖像,並可能向哥白尼(前GMES)和地球觀測系統框架內的其他歐洲用戶提供圖像。

衛星使用空客公司新的中型AstroSat-L平臺(也稱為AstroSat-250),質量大約為840公斤,設計壽命7年。主要載荷是一個高解析度光學儀器,提供2.5米的全色圖像和10米解析度的多光譜圖像。它以推掃式工作,提供55公裡的覆蓋範圍,每天覆蓋250多萬平方公裡。

Taranis衛星概念圖

TARANIS塔拉尼斯科學研究衛星是由法國的LPCE(環境理化實驗室)和CEA(能源原子研究中心)與美國,丹麥,日本,捷克共和國以及波蘭共同提出的CNES的微衛星任務。任務的總體目標是通過瞬態過程研究磁層-電離層-大氣耦合。這顆衛星由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資助,致力於研究在雷暴地區上空的地面大氣中產生瞬時發光發射和伽馬射線閃光的瞬態事件能量機制。


05


龍飛船首次正式Crew 1任務

Crew 1機組成員

載人龍飛船首次正式任務預計將於2020年11月15日搭載獵鷹9號載人飛船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搭載美國宇航局太空人指揮長麥可·霍普金斯(右二)、飛行員維克多·格洛弗(左二)、任務專家香農·沃克(左一)以及日本JAXA太空人野口聰一(右一),他們都是第64探險隊成員。他們返航前將在太空站上駐留約6個月。

06


火箭實驗室「FLIGHT 16」任務


火箭實驗室「FLIGHT 16」任務將Valve公司一個鈦材質的花園侏儒模型送入太空

火箭實驗室的電子運載火箭將把30顆衛星發射到500公裡高度的太陽同步軌道上,為一系列客戶提供服務,包括TriSept公司的「DRAGRACER」任務、Unseenlabs公司的「BRO-2」 and 「BRO-3」衛星、Swarm公司24顆SpaceBEE衛星、奧克蘭大學空間系統奧克蘭計劃APSS的「QuakeTEC」衛星,以及將全球遊戲軟體Valve公司一個鈦材質的花園侏儒模型送入太空。


DRAGRACER衛星概念圖

「DRAGRACER」任務將測試新繩系技術的有效性,演示了衛星的電動力學脫軌,表明一個具備可展開的纜索的小型衛星可以在幾周內安全脫軌。這些技術旨在加速太空飛行器再入大氣層,並在航天任務結束時減少軌道碎片。

該任務由兩顆基本相同的衛星組成:6U(2×2×1.5U)立方體衛星,重量25 kg。帶終結者繩(Terminator Tape)的衛星被稱為「鍊金術」(Alchemy),而參考衛星被稱為「佔卜」(Augury)。在部署後,兩個太空飛行器分離,一個部署了70m終結者繩,而另一個自然衰減,以提供一個直接的比較。預計攜帶終結者繩的衛星將在大約兩到四周後重返軌道,而另一顆將在軌道上停留大約8個月。

BRO衛星概念圖

「BRO-2」 and 「BRO-3」(BreizhReconnaissance Orbiter)衛星是由法國UnseenLabs公司開發衛星,是一個用於海上和空中交通監視的頻譜監測和電磁情報服務(SIGINT)。該公司計劃發射約20顆用於海上監視的衛星。衛星由GOMSpace建造,是一顆6U立方體衛星,有效載荷為UnseenLabs建造的頻譜監測載荷。

QuakeTEC衛星概念圖

QuakeTEC是奧克蘭大學APSS(奧克蘭空間系統計劃)開發的一種1U立方體衛星,用於測試電離層幹擾是否可以用來預測地震。QuakeTEC衛星攜帶一個朗格繆爾探測器,將測量電離層中的電子密度,以確定提前探測地震的可行性。學生們將使用他們的衛星來調查一個有爭議的理論,即地殼中的地震活動會在離地球表面60到1000公裡的大氣層中的電離層中產生信號。

SpaceBEE衛星概念圖

Swarm 技術公司的SpaceBEE皮衛星,按照0.25U立方衛星的尺寸建造,計劃組成由150個皮衛星星座,提供雙向衛星通信和數據中繼。


07


Gonets-M20,21,22任務

Gonets-M衛星概念圖

「信使」(Gonets)低軌道通信衛星由俄羅斯Gonets 衛星通信電信公司運營,第二代Gonets-M衛星被工業界和政府用於不同的目的,包括資產管理、跟蹤移動和固定物體、環境監測、氣象以及電網、油井和管道的遠程控制。Gonets衛星星座可用於向偏遠、受災或孤立的地點提供通信。星座的特點是採用傳統的存儲轉發架構——衛星從遠程發射器接收小數據包,並在衛星通過頭頂時將數據下行到適當的地面站。Gonets衛星星座被認為是「箭」 (Strela)軍事通信衛星星座的民用版本。

每顆Gonets-M衛星重280公斤,裝有固定的機身和吊臂太陽能電池板,為飛船提供電力,衛星的壽命為5年。Gonets-M衛星提供了16個通信信道——14(13+1)上行信道和2個下行信道,但不具備星間通信能力。通信支持在頻率範圍260MHz和312-390MHz,上行提供2.4 - 9.6Kb/秒的數據速率,下行提供4.8 - 6.4Kb/秒的數據速率。在波束精度方面,Gonets-M採用俄羅斯GLONASS定位衛星系統,其用戶位置精度為100米,使其能夠瞄準所需的地面站進行數據下行。

下一代Gonets衛星被稱為Gonets- M1,將在未來幾年引入,使用一種全新的、更強大的太空飛行器總線,使Gonets星座的能力提高到目前Gonets- M星座能力的20倍以上。


08


光數據中繼衛星任務

JDRS-1衛星概念圖(來自space.skyrocket網站)

日本光學數據中繼衛星(Optical Data Relay Satellite)是一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JDRS衛星是由JAXA和日本政府聯合開發的,具有軍事和民事雙重任務,以取代在軌道上運行了大約15年的DRTS (也稱Kodama)數據中繼衛星。

軍用有效載荷是一個光學數據中繼有效載荷,用於傳輸最新一代IGS-光學和IGS -雷達偵察衛星數據。民用有效載荷是JAXA的試驗性JDRS-1(Japanese Data Relay System)有效載荷,用於JAXA的其他近地軌道衛星,數據通過ka波段連接向下連接到地面站。

相關焦點

  • 解讀:11位執行過航天任務的航天員,現在什麼級別?什麼軍銜?
    解讀:11位執行過航天任務的航天員,現在什麼級別?什麼軍銜?1998年1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正式成立。由此,中國航天員開始了星辰大海的偉大徵途。從航天員大隊成立至今,我國共有11位執行航天任務的航天員。最後一次航天任務,已經是2016年10月17日的「神舟十一號」了。時隔多年,11位執行過航天任務的航天員,現在什麼級別?什麼軍銜?
  • 11月航天大事記『回顧2020』
    截至11月10日,嫦娥四號已順利工作677個地球日。 遠望6號船開啟跨年度航程 11月13日上午,遠望6號船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開啟2020年海上測控任務收官之旅。今年以來,遠望6號船已累計出航170餘天,圓滿完成了包括北鬥三號在內的4次海上測控任務。
  • 2020年,世界航天很忙
    回顧過往,航天領域的新力量不斷湧現,新技術層出不窮。展望未來,變革的種子已然萌動,長遠的謀劃即將開花。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世界航天又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呢?讓我們一起來梳理一番吧! 美國 火星探測的「資深玩家」——美國宇航局,即將在2020年利用宇宙神5火箭發射火星2020探測器。這項任務包含一個軌道飛行器、一架無人直升機和一輛全能的火星車。按照目前的計劃,這輛火星車將於2021年2月降落在火星的耶澤洛隕石坑內。
  • 還好,不是明天執行載人航天任務
    去年11月20日,Starship的第一個原型測試飛船在進行低溫壓力測試期間發生了爆炸,當時,飛船的頂蓋被炸上了天。SpaceX最終認為該原型設計存在較多問題,已經無法通過修補完善,為此,該公司決定放棄該機型,重新設計了第二代測試機型Starship SN1。
  • SpaceX「龍」飛船執行首次商業載人航天任務
    SpaceX「龍」飛船執行首次商業載人航天任務 美東時間11月15日19時27分,SpaceX「龍」飛船執行首次經過認證的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此次任務使用獵鷹9火箭,搭載4名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並停留6個月。
  • 中國航天一甲子:神舟11本月發射 長徵五號即將首飛
    原標題:中國航天一甲子:神11本月發射 長徵五號即將首飛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飛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的創建。今天(8日),也就成為我國航天事業創立60周年的紀念日。
  • 11月SpaceX將再次執行商業載人發射任務
    SpaceX在2002年6月創立以來,已經開發了獵鷹系列火箭,以及龍飛船。今年5月30日,SpaceX執行了Demo-2任務,利用獵鷹火箭和龍飛船將美國宇航局(NASA)的兩名太空人送往了國際空間站。這是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後美國首次使用國產的火箭和飛船送太空人到國際空間站。
  • 美國「龍」飛船首次執行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
    新華社華盛頓11月15日電(記者譚晶晶)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15日首次執行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目標是將4名美國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這是「龍」飛船繼今年8月順利完成首次載人試飛任務之後,正式開始執行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龍」飛船是美國首個由私營企業建造並運送太空人往返空間站的載人飛船,也是自美國太空梭之後首個獲美航天局認證的常規運送太空人往返空間站的新型載人飛船。
  • 原形畢露,印度2020年航天成績為零,我國發射任務接近40次
    可是,如此讓人高看一眼的印度航天,2020年內,截止今天,一次發射都沒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2019年,印度航天研究組織ISRO主席西萬在接受印度時報採訪時曾表示,印度2020年要發射10多顆衛星,並計劃在年中發射「阿迪亞」-L1太陽探測任務。2020年12月,還要進行「加加揚」飛船的首次無人飛行測試。
  • 但不是明天執行載人航天任務的那艘~
    根據馬斯克的設想,每隔26個月就會有龐大的飛船艦隊飛往火星,在這顆「紅色星球」上建立一個擁有100萬人的城市,並且要相對較早地完成,理想是在未來50到100年內完成。Starship就是幫助他實現理想的重要一步。Starship號稱世界上最強火箭,不僅能夠往火星、月球運送多達100噸的有效載荷,也能夠載客100多人——且可以進行長期的星際旅行。
  • 嫦娥五號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央視網消息: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目前正在福州舉行。來自多個領域的航天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未來我國航天發展的方向和規劃。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介紹了即將在今年底擇機執行的「嫦娥五號」任務。  「嫦娥五號」將執行月球採訪返回任務,這也是我國探月三期的收官之作。
  • 11枚助推器執行26次發射任務,送6名太空人進入太空,這家公司牛
    SpaceX公司因其可重複使用的獵鷹9號火箭而聞名,這一先進的航天技術也使該公司在2020年執行了比已網任何時候都要多的發射任務。SpaceX在今年完成了創紀錄的26次火箭發射,這是它歷史上年度發射次數最多的一次。眾所周知,火箭的可重複使用性對提高發射速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SpaceX「龍」飛船執行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
    美國東部時間11月15日晚19時27分,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甘迺迪航天中心 「那是一段非常棒的旅程,」升空約一小時後,太空人邁克·霍普金斯(Mike Hopkins)向SpaceX任務控制中心表示,「大家非常開心。」 據美媒報導,在接下來的27個小時裡,「龍」飛船將通過一系列機載推進器點火,逐步提升軌道,從而實現在東部時間16日晚11點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 美國「龍」飛船首次執行商業載人航天任務
    11月15日,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由一枚「獵鷹9」火箭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當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首次執行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目標是將4名美國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按計劃,飛船將在發射後27小時32分、即美國東部時間16日約23時(北京時間17日12時)與空間站自動對接。太空人將在空間站停留6個月。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航天任務完美收官
    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託舉著遙感三十三號衛星順利升空,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航天任務完美收官。2020,開頭一如既往的美好。元旦過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科技人員在為快舟一號甲發射任務緊張忙碌著。
  • 嫦娥五號年底發射 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央視網消息: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目前正在福州舉行。來自多個領域的航天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未來我國航天發展的方向和規劃。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介紹了即將在今年底擇機執行的「嫦娥五號」任務。「嫦娥五號」將執行月球採訪返回任務,這也是我國探月三期的收官之作。相比於之前的任務,「嫦娥五號」承擔的任務最重,同時面臨的技術難題也更多。 完成採樣之後,探測器要將樣品帶回地球。
  • 長徵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到達文昌,將執行空間站發射任務
    #長徵五號#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階段。
  • 6月航天大事記『回顧2020』
    第54顆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於2020年3月9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6月11日02時31分 我國第四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海洋一號D衛星搭乘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NASA:執行SpaceX首次載人航天任務的「龍」飛船已入軌
    原標題:NASA:執行SpaceX首次載人航天任務的「龍」飛船已入軌   北京時間11月16日上午,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社交網絡上發布的帖文顯示,執行
  • NASA:執行SpaceX首次載人航天任務的「龍」飛船已入軌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許諾)北京時間11月16日上午,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社交網絡上發布的帖文顯示,執行SpaceX 首個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的「龍」飛船已經安全進入軌道,正在接近其本次航行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