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越來越多的大象不長牙

2020-12-03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8年12月13日,柬埔寨海關官員在來自莫三比克的貨船貨櫃中發現了超過3.2噸象牙。視覺中國供圖

「沒價值的大象」成為內戰倖存者

一群大象在非洲國家莫三比克的戈隆戈薩國家公園裡漫步。和其他非洲象不同,這群大象中無論公母,許多都沒長獠牙,或者只長了很小的兩顆。那是長達17年的莫三比克內戰留給這個種群的集體印記。

內戰期間,戈隆戈薩保護區90%的大象被屠殺,數量從4000多頭降到了三位數。象牙流向市場,換來的資金被投入戰爭,象肉則供戰士食用。一些沒有獠牙的大象,因「沒有價值」,成為浩劫的倖存者。

和許多非洲國家一樣,莫三比克前腳剛脫離殖民時代,後腳就陷入了動亂。1975年該國獨立後,執政黨與反對派隨即爆發衝突,國家陷入內戰的深淵,直到1992年才宣告停戰。

然而,大象沒有隨著戰爭結束而停止流血。貧困和動蕩常年困擾著這個國家,偷獵活動依然猖獗。據英國《獨立報》報導,以尼亞薩自然保護區為例,大象數量已從2011年的1.2萬頭驟降至1500頭,平均每天有4頭大象死於偷獵者之手。

2018年4月,莫三比克警方在首都馬普託的港口截獲了從434頭大象身上割下的3.5噸象牙,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象牙走私案之一。「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組織警告稱,再不阻止偷獵,大象將很快滅絕。

同年7月,慈善組織「無國界大象」在波札那國家公園裡發現了90具大象屍體。「自從開展調查以來,我們每天都在清點大象的屍體。」組織負責人邁克·蔡斯告訴英國《電訊報》,「這是非洲最嚴重的偷獵事件之一。」

慘遭毒手的多為公象,因為它們的獠牙大、分量足。在奧卡萬戈三角洲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水源附近,偷獵者用大口徑步槍放倒大象,劈開其頭骨,將象牙連根挖出。有些大象連鼻子也被砍下。

瘋狂的偷獵行為使象群悄然發生了變化。「在亞洲象中,公象有獠牙,母象沒獠牙;在非洲象中,公象和母象都有獠牙。」《不列顛百科全書》如此介紹象牙。但現在,越來越多的非洲母象變得像亞洲母象一樣,不長獠牙。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科研組織「野生動物觀察」近日對莫三比克的200頭成年母象進行調查,發現在經歷過內戰(1992年前出生)的母象中,一半以上沒有象牙,它們是戰爭的倖存者;引人深思的是,戰爭後出生的母象中也有多達三分之一沒長象牙。

象群行為研究專家喬伊斯·普爾告訴《國家地理》,通常情況下,公象的獠牙從尺寸到重量都優於同齡母象,是偷獵者的主要目標,但公象越來越稀少,偷獵者將目光轉向母象。它們的象牙相比之下不那麼值錢,但更容易狩獵。「隨著大象年齡增長,你會發現無牙的母象比例越來越高。」普爾說。

偷獵讓生存劣勢變優勢

「不長象牙的現象如此普遍,說明了一個事實:猖獗的偷獵活動不只將某些個體從種群中抹去,還能對整個種群造成深遠影響。」美國動物學家瑞安·朗告訴《國家地理》。

在自然選擇中,只有2%至4%的非洲母象不長象牙。然而,偷獵行為硬是將它們的這一劣勢扭轉成生物學上的優勢——不長象牙的母象更有希望從獵槍下倖存,並把這個特徵遺傳給後代。

變化並不局限於莫三比克,在偷獵猖獗的其他國家,大象發生了相似的改變。本世紀初研究者對南非阿多大象國家公園進行的調查發現,當地174隻母象中不長獠牙的比例高達98%。

偷獵不僅使有獠牙的大象越來越少,也使象牙尺寸「縮水」。根據美國杜克大學和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的研究,在偷獵重災區肯亞南部,2005至2013年間記載的象牙比1966至1968年間(即非洲大規模偷獵開始之前)的象牙小得多;從偷獵者的天羅地網中倖存下來的大象,公象獠牙平均縮小了五分之一,母象獠牙縮小了三分之一。

供職於坦尚尼亞南部大象研究項目的約瑟芬·史密特指出,遺傳可以決定象牙的尺寸。針對小鼠、狒狒和人類的研究證明,切牙的大小受遺傳因素影響很大,而象牙正是一種過度生長的切牙。

根據《不列顛百科全書》的記載,象牙作為大象的獠牙,用於防衛、進攻、挖掘、剝樹皮等。在打鬥中,象牙可以保護脆弱的象鼻;在乾旱季節,大象依靠獠牙在乾涸的河床上挖洞取水。儘管尚未有科學家將有牙與無牙的大象進行全面對比,但史密特認為,沒有獠牙的大象也找到了生存之道。

「我們發現,沒有獠牙的大象會用鼻子和其他牙齒剝樹皮。」她說,有些大象換了「菜譜」,轉向更容易剝皮的樹種,有些會從其他大象那裡「蹭飯」,比如在其他大象飽餐過的樹幹上尋找啃咬的缺口,這些「槓桿支點」能讓它們更輕鬆地撬動樹皮。

對於大象改變行為模式,瑞安·朗不怎麼樂觀。「大象是生態系統中的關鍵,它們能為其他物種創造棲息地,許多低等動物非常依賴它們。比如,某些蜥蜴喜歡在大象啃過或撞倒的樹上安家。」他警告稱,如果大象的行為發生變化,整個生態系統會隨之改變。

對吃不飽飯的人來說,「愛動物」太遙遠

莫三比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據法新社報導,許多當地人不惜冒生命危險偷獵維生,甚至有護林員「監守自盜」,因偷獵入獄。

在莫三比克西南部,46米高的馬辛吉爾大壩分隔了兩個世界。堤壩一側是全球最大的跨國公園「大林波波」,許多保護動物棲息於此;另一側是馬辛吉爾鎮,它有個不好聽的諢名:偷獵窩點。來自不同國家的偷獵者在鎮上遊蕩,伺機突破脆弱的屏障,對大壩另一側的保護動物實施致命一擊。在大林波波3.8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每一天、每一個物種都有個體死去。

不同於其他著名景區附近的熙熙攘攘,馬辛吉爾鎮十分冷清,中心地段的餐廳內食客寥寥。一些人交頭接耳,言談間提到要「溜」進南非「找活兒幹」,還有人坐在破舊的塑料餐椅上,警惕地東張西望。

「我們的工作是阻止這些混蛋。」來自南非的動物保護者文斯·巴卡斯告訴美國《太平洋標準》雜誌,「大多數偷獵者來自周邊地區,他們一貧如洗。只要能殺死一頭大象,得到的報酬就比他們工作一輩子都多。」

巴卡斯去過馬辛吉爾鎮,他說那裡的人大多在赤貧中掙扎,其中不少感染了愛滋病。他們衝巴卡斯嚷嚷:「滾蛋,你們這些白人!你們愛動物勝過愛同類。」他意識到,殺死個把走投無路的偷獵者沒有意義,阻止不了越來越多的人走上犯罪道路。

《太平洋標準》指出,在大林波波跨國公園這樣的地方,動物是旅遊業的基礎,但如果人們家裡沒有食物和水電,也無法在旅遊業中謀得一份差事,那麼他們根本無從培養對野生動物的認識和喜愛。動物對他們來說,只是一錘子買賣。

「問題在於,動物死了比活著更值錢。」南非瀕危野生動物信託基金會的項目經理康斯·霍格斯塔德坦言,「10萬人當中,可能只有20人靠保護區旅遊業為生,其他人都無法從中受益。」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人口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是亞洲和南美人口增速的兩倍以上。「非洲人口正在呈指數級增長。」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邊界經營高檔旅館的傑森·弗萊舍告訴《太平洋標準》,「我剛從馬拉威回來,那兒沒有商業發展空間,人們飯都吃不飽,只能靠獵殺大象和獅子過日子。保護動物對他們來說是太遙遠的事。」

在孩子們心中埋下「愛動物」的種子

巴卡斯意識到,阻止偷獵者不能只靠槍。他成立了非政府組織「綠色兒童」,打算向孩子們展示關於野生動物的知識,培養他們對這些生靈的愛。「這比端著槍守在灌木叢裡更能拯救野生動物。」他說。

32歲的布雷特·霍利是私人導遊,他對克魯格國家公園的動植物和園區內大大小小的私人保護區了如指掌。這些保護區的所有者和遊客大多來自歐美的富裕階層,他們一擲千金,白天扛著長槍短炮拍動物,或者在草原上體會追逐野生動物腳步的快感,晚上睡在奢華度假村的木屋裡。

霍利大部分時間與遊客待在一起,這是他的工作,但他的心在保護區外貧苦的當地人身上。他相信,保護動物的關鍵是發展旅遊業,而阻止偷獵的關鍵是教育。

在一片水塘附近,霍利帶的團遇到了一頭高大的非洲公象。它用鼻子卷著樹枝和樹葉,在泥濘中艱難前行,與人們的距離只有十幾米。

「看,多麼美的動物!它沒有把我們視為威脅。這是一種特權,如此接近大象的機會可不多。」霍利說。在他正前方,兩頭大象悠然地穿過馬路。

「這些大象已經活了40多歲,了不起,很多人願意花錢來看它們。」霍利緩緩說道,神情若有所思,「問題是,住在保護區外的人也能從中受益嗎?野生動物是不是只屬於白人的奢侈品?當你什麼好處也撈不到,你很難愛上保護區和野生動物。」

霍利加入了名為「滋養」的慈善組織,迄今它已為當地11所學校提供了教師培訓,並通過這些教師影響了1400多名學生的自然保護觀念。「滋養」的總部位於有6000人口的貧窮村莊希賈格,在那裡,希望正在萌芽。

每天下午,20名學齡前兒童準時出現在幼兒園裡,學外語、踢足球、給垃圾分類,學習野生動物知識,並在老師帶領下跟動物「親密接觸」。「我們希望培養孩子們保護動物的意識。」比利時志願者莎娜·萬迪克說,「這樣,他們長大後就能對偷獵說『不』。」

當地誌願者馬丁·馬塔貝爾每天給這些孩子準備兩頓飯,他認為,填飽孩子們的肚子跟教他們學知識同樣重要。「如果你的肚子在咕咕叫,你是什麼也學不進去的。」他說。

28歲的志願者普林斯·恩庫納未來想當導遊,正在努力考證。「如果你沒錢吃肉,去找工作啊。等到動物都沒了,拿什麼餬口呢?」他覺得,偷獵者貧窮是因為他們懶惰。

恩庫納、巴卡斯和霍利都將阻止偷獵的希望寄托在教育上。教育能從根本上改變貧窮,讓越來越多的人在堤壩另一邊找到工作,或許還能解決非洲更大的問題——人口過剩。

他們想告訴這裡的人們:在蓬勃發展的旅遊業中,活著的大象比死象更有價值。(作者 胡文利)

來源: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

相關焦點

  • 媽媽,我長牙了!媽媽,你不高興嗎?
    幼象在出生後的許多年裡完全依靠母乳餵養,而且在此期間,母象不太可能再次懷孕。,那一對威風的大長牙除了可以作為武器之外,也是雄性大象成熟強健的特徵。千百年來已經數不清多少大象,因為自身的這對長牙而喪生在偷獵者的手下。二、大象失去長牙一定會死嗎?
  • 非洲象的長牙越來越短甚至消失,這說明了什麼?
    實際上道理很簡單,是因為偷獵者的行為充當了自然選擇的幫手,那些象牙越長的成年個體更容易被偷獵,從而生存繁衍下去的機會相對可能就要低一些,長久以往非洲象的牙可能會越來越短,甚至發展到不長牙的情況。正常情況下非洲象的雌雄個體絕大部分都是長牙的,而只有非常少的部分因為基因變異等原因最後沒有牙齒,因為相對來說自然環境並不會明顯的選擇出長牙的象,即使不長牙在自然界中生存也並沒有非常的困難。但是例如驅逐其他野生動物或者清理道路等等還是差了一點的,因為非洲象有的時候也會受到獅子的侵擾,沒有長牙的象,威脅力自然會弱一點。
  • 美報:野生大象在雲南比在非洲更安全
    新華社記者 藺以光 攝參考消息網4月28日報導 美報稱,在整個非洲地區數萬頭大象慘遭屠殺以滿足中國人對象牙的渴求之際,對野生大象來說,生存的最佳地點很可能是中國西南地區的熱帶森林。自那時以來,中國國內只有少數大象由於自己的長牙而被獵殺,過去10年間則一頭也沒有。「大象的日子相當不錯,因為這裡很安全,並且有許多吃的,」一位當地林業部門官員說,「一旦大象從允許狩獵的寮國越過邊境進來,它們永遠不想再回去了。」大象在中國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棲息地的喪失。隨著雲南的森林迅速讓位於橡膠等經濟作物,約6個大象家庭已經由於保護區的不連通而陷入困境。
  • 擁有最大象牙之一的非洲大象去世 曾為盜獵者目標
    中新網2月6日電 據外媒報導,肯亞野生動物協會(Kenya Wildlife Service,簡稱KWS)發布消息稱,擁有最大象牙之一的非洲大象「蒂姆」(Tim)在該國東南部死亡。肯亞野生動物協會表示,大象「蒂姆」於當地時間4日,在安博塞利國家公園因自然原因死亡,享年50歲。KWS在一份聲明中稱,大象的屍體將被送往奈洛比的一家動物標本剝製師那裡,以便日後進行展示。KWS表示,蒂姆在肯亞全國都很有名,很受歡迎。據悉,非洲象被稱為「長牙者」,因為它們的長牙長到可以接觸到地面。「蒂姆」的每個象牙重45.5千克。
  • 大象看起來很笨拙,為什麼獅子不敢攻擊大象?
    其實我們算算兩者的體重,大概就可以知道個明了,一頭成年雄性非洲獅的平均體重約為200多千克。一頭成年非洲公象的平均體重約為3-5噸磅,體重相差十幾倍。獅子攻擊一頭成年大象是純粹的愚蠢行為,更不用說衝向一群大象了。
  • 不可思議的遠古象類,有的居然滿嘴都是長牙
    恐象,作為曾經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僅次於巨犀),恐象的身高可以達到4米以上,體長5米以上,比現代的非洲象要大得多。不同於現代的象,恐象的兩顆巨牙是向下生長的,看起來十分的特別。恐象的巨大骨架,現代象在它面前就是小朋友。
  • 海象的長牙的特殊意義
    海象雖然看起來很醜,但本領卻不小,尤其是那對長長的牙,而且,長牙的用處可大著呢! 你知道嗎?不僅如此,海象還是一個卓越的「聲樂家」和「優秀的樂器演奏家」。
  • 用耳朵散熱,用鼻子喝水,大象的「超能力」還有哪些?
    世界上現存的大象有三種:亞洲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像猛獁象那樣的長(chang)毛象都已經滅絕了。非洲森林象在這點上跟亞洲象是一樣的,但非洲草原象就不一樣了,它通常是前四後三,即前面四個腳趾,後面三個腳趾。 大象換臼齒很有意思。小朋友換牙的時候,新牙從下往上長,把老牙給擠掉。
  • 非洲大象大規模死亡,背後原因不簡單!
    這是非洲第二個「大象王國」發生數量眾多的大象不明原因死亡事件。此前,7月,鄰國波札那官方證實,從今年5月起,已從356起大象死亡報告的病例中核實了275具大象屍體,死亡原因至今不明。波札那和辛巴威均已排除氰化物中毒、槍殺、偷獵的可能。目前,圍繞非洲象「神秘」暴斃的原因,各方論證,撲朔迷離。
  • 被稱為「萬獸之王」的獅子所向披靡,為什麼偏偏不敢招惹大象?
    但是所向披靡的獅子卻遇到了強勁的對手,那就是龐然大物的大象。一般不敢招惹,這是什麼原因呢?地動山搖的大象大象主要分布於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亞以及東南亞,還有我國的南部邊境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可以說是分布範圍極廣。大約在四千萬年前,除大洋洲和南極洲外,基本上各大洲都有它的分布,但是現在主要有亞洲象和非洲象兩種。
  • 讓非洲象變醉鬼的Marula大象酒
    它說非洲南部的馬魯拉樹Marula Tree盛產馬魯拉果,每年的二月和三月,大象飽食馬魯拉後,便都醺醺然猶如醉酒一般,在草原上撒起酒瘋來。非洲的報紙還常常報導說,誤入村鎮的大象,惠顧的往往都是街坊酒肆。
  • 非洲大象「進化」不再長象牙
    德國RTL電視臺14日報導,在非洲莫三比克,越來越多的大象天生沒有象牙。大象研究專家認為,這是大象通過「進化」來實現自我保護。莫三比克偷獵象牙的情況極其嚴重,幾十年前,公園內仍然有4000頭大象,今天這個數字只有三位數。來自美國等地的大象研究專家調查發現,1992年後,在該公園出生的雌象竟有1/3沒有象牙。
  • 非洲人到底吃不吃大象,大象肉好吃不好吃,原來是這樣!
    嗨,後來的強大敵人,小編在此恭候已久了,當閒暇的時候,點擊我的內容,我會讓你開心到懷疑人生,原來人間是 這麼的 美好,每天安排的任務就是給大家送來不一樣體驗的娛樂小新聞,所以呢現在是到了給大家送消息的時間了,大家可以通過小編的這一篇文章盡情去享受閱讀的快樂哦,喜歡小編的小可愛,所以不要閒暇你 的雙手,可以動一動你們的手指點讚關注哦
  • 非洲大象不再長象牙,或是獵殺改變了基因
    現在越來越多的非洲大象,出生就沒有象牙,這是因為幾十年來,盜獵者一直獵殺擁有好象牙的大象,因而徹底改變了它們的基因。研究人員指出,現在一些地區的雌性大象98%沒有象牙,而以往的發生率平均僅2%到6%之間。
  • 老虎和大象對戰,誰贏的可能性大?理性分析其中因素
    下圖中一對孟加拉虎侵犯了一頭亞洲象的領地,大象看上去很生氣!老虎一般都是獨來獨往,但這兩隻老虎似乎是情侶,它們或許剛吃完晚餐準備回去,卻不料進入了大象的領地。不論怎麼說,大象看上去生氣極了。我們首先來分析下這頭亞洲象。
  • 非洲南部出現數百頭大象神秘死亡
    在剛剛過去的兩個月內,非洲南部國家波札那北部的數百頭大象神秘死亡,專家稱這是一場「動物保護災難」(conservation disaster)。自5月初以來,在奧卡萬戈三角洲(Okavango Delta)發現了350多頭大象的屍體,其死亡原因尚不清楚。當地消息人士說,大約70%的屍體聚集在水源附近。
  • 假如大象滅絕,未來古生物學家能根據化石推斷出大象的長鼻子嗎?
    大象屬於長鼻目-象科,在此之下又分為亞洲象屬和非洲象屬。大象典型的特徵就是兩個大耳朵和一個長長的鼻子,如果大象全部滅絕同時自然界中又不存在其它長鼻目下的動物,人類很難確定出大象有一隻長鼻子,但是可能會有人提出這樣的假說。
  • 史上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排行,非洲象居然倒數
    第六名,非洲草原象。非洲草原象是現存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比非洲森林象和亞洲象都要大,它們體長在5米以上,肩高在3米左右,體重一般在3到5.5噸之間,但目前已知的最大個體是7.3噸。非洲草原象因為一對長牙經常遭到獵殺,目前種群數量大約有40多萬頭。
  • 【深度】爭議大象買賣:非洲象與人的困境
    在保護大象和禁售象牙幾近成為全球共識的當下,一些非洲國家卻表示:養不起了,容不下了,請允許我們把大象和象牙賣掉吧。非洲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主要分布在波札那、辛巴威、納米比亞等37個非洲國家。近兩個月來,這些「為大象所擾」的非洲國家正試圖奪回非洲象保護領域的話語權陣地。辛巴威總統姆南加古瓦6月25日表示,願意向任何買家出售野生動物,所得款項將用於動物保護。
  • 為什麼大象能夠在非洲活下來?網友:主要因為這2點!
    為什麼大象能夠在非洲活下來?網友:主要因為這2點!現如今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陸地哺乳動物當屬大象,大象一般都會保持散步的姿態,而它們所生活在炎熱地帶並不是很輕鬆,大象除了產生大量的內熱之外,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之比相對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