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原子顯神威:新型二維材料 「硼墨烯」可比肩石墨烯

2020-12-05 IT之家

北京時間12月28日消息,石墨烯是一種極為強韌的導體材料,由單層石墨原子組成。它的發現引起了世人對其它二維材料的興趣。在過去十年之內,科學家發現了數百種這樣的材料。這些材料對電子、熱量管理、過濾、醫學等領域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如今,硼原子也將大顯神威,用於製造一種名為硼墨烯的平面材料。

▲硼墨烯結構

原子級的硼

硼是科學家考慮用來研發二維材料的眾多原料之一。硼原子算是一種很有趣的「建造材料」,原因有下述幾種。其一,它是一種半金屬,既有著部分金屬特性,又有一些非金屬特性。作為一種二維材料,這意味著它可能會表現出一些獨特的性狀。

此外,硼有著特殊的成鍵能力。它的p軌道上有三個價原子,因此它最多可以形成三個化學鍵。硼原子可以形成堅固的共價鍵,即兩個原子共用兩個外層電子;或形成穩定的缺電子鍵,即三個原子共用兩個原子。因此,硼可以形成有著不同三維結構的材料。

然而,絕大多數有關製造硼的二維材料的研究目前仍只停留在理論階段。由於它的前體成本較高、且具有毒性,很少有人開展與此有關的實驗。不過,在近期一項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研究中,科學家們成功繞開了這些前體,造出了二維硼材料。他們將這種原子級薄膜稱為「硼墨烯」。

新型二維硼薄膜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科學家使用物理氣相沉積技術製造出了硼薄膜。使用這種方法時,硼在超高級真空下被氣化。氣化後的粒子在真空中轉移到目標平面上(這項研究中採用的是銀),並沉積成一層薄膜。研究人員能夠獲得一系列不同的平面硼結構,取決於硼粒子的移動方向和沉積條件。

對這些硼墨烯薄膜的分析顯示,有些薄膜和「硼墨烯」分子結構模型具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都是由36個硼原子形成三個相互聯結的準平面環,中間留下一個六邊形的空洞。不過,這些新型薄膜並非由單個分子構成,而是由若干層這樣的環狀結構組成,顯示出面外彎曲振動特徵。這些片段會自行形成一個六邊形結構,中間環繞著一個硼原子,就好像一隻蜜蜂坐在蜂巢正中間一樣。此外,科學家還觀察到了其它結構,如一種絲帶狀的材料等。

對這些薄膜的電子特性分析顯示,它們具有類似金屬的性質,但它們的電子特性取決於電流流動的方向。換句話說,電子穿過硼墨烯的方向不同,移動的方式也不同。這一特性的專業名稱叫做,「電子特性的各向異性」。

硼墨烯vs其它二維材料

這種二維硼墨烯薄膜的確是十分有趣的。它填補了完全由共價鍵形成的二維材料(如石墨烯)和只有當放置在特定支撐結構上才能保持穩定的半金屬薄膜(如矽酮)之間的空白。

硼墨烯比矽酮更穩定,因為它存在著堅固的共價鍵。此外,硼墨烯具有與石墨烯相似的機械性能。在本文討論的例子中,硼墨烯在垂直方向上的機械性能是不同的。石墨烯的楊氏模量為340 GPa-nm,而硼墨烯在水平方向上的楊氏模量比石墨烯更高(398 GPa-nm),在垂直方向上的楊氏模量則比石墨烯要低(170 GPa-nm)。此外,硼墨烯也具有相當可觀的硬度。

其它二維材料都沒有該新型硼墨烯薄膜所擁有的特性,即與金屬、半金屬和非金屬三大領域都有所交集。因此,單層和多層硼墨烯可以說為納米級電子設備和微型機械設備的研發鋪平了道路。不過,未來該材料能否應用於商業中,還要取決於科學家是否能統一其製造工藝,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生產出各種性質不同的版本。

相關焦點

  • 二維異質結構「接力」未來電子產品微型化
    硼墨烯-石墨烯異質結構的原子解析度隧道掃描顯微鏡圖片。納米材料為諸多新興技術奠定了基礎,例如微型、靈巧和透明的電子器件。雖然很多納米材料已經表現出良好的電子性能,但科學家們仍然在尋求整合這些材料的更好方式,以便用於製造性能優異的半導體和電路。
  • 二維材料外延生長的原子尺度機理:特性與共性
    一方面,快速擴展的二維層狀材料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有其鮮明的個性(不同的組成元素、原子結構、生長襯底以及獨特的外延生長機理等),不同成員之間的結合更顯特色;另一方面,整個大家族又有其共性,比如單層材料與襯底之間、層與層之間幾乎都是以弱的範德瓦爾斯(vdW)力耦合到一起。對任一個成員的深層理解,都可能對真正走進這一大家族有普適性價值。
  • 新型數字開關由石墨烯和氮化硼納米管制成
    科技日報北京8月16日電 (記者聶翠蓉)科學家將石墨烯和氮化硼納米管結合,製成全新的混合數字開關,可作為電子產品中控制電流的基本元件。未來有望藉此製成不含矽半導體的電晶體,讓計算機、手機、醫學設備和其他電子產品的速度更快、體積更小。
  • 「自然圖案化」的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及其功能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石墨烯具有超高的載流子遷移率、超高的透光率、室溫下的量子霍爾效應等優良特性,在電子學、光學、磁學、催化、儲能和傳感器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被稱為「未來材料」或「變革性材料」,引發了世界範圍內對新型二維晶體材料的探索和研究熱潮。
  • 石墨烯帶隊二維錫烯緊隨 二維材料根本停不下來
    石墨烯又出來一個「兄弟」:二維錫烯出爐。緊隨石墨烯的腳步,一大波新型二維平面材料正在來襲——然而它們最振奮人心的應用,卻來自於它們堆疊成的三維器件。  二維材料, 何時飛入尋常百姓家  物理學家稱他們成功生長出了錫烯——錫原子組成的二維層狀結構。這種材料生長在碲化鉍襯底上,呈現出蜂窩狀結構。
  • 俞書宏院士研發的到底是種什麼材料?
    硼的缺電子性質導致其必須通過多中心鍵的方式共享電子以平衡體系的電子分布, 因此硼團簇多具有獨特的幾何結構和電子離域的成鍵特性。近年來, 硼團簇及其材料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並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科學家一直感興趣這種單層二維材料的獨特屬性,特別是其電子性質。硼墨烯是一種不同尋常的材料,因為它在納米尺度表現出很多金屬特性,而三維硼或者散狀硼都只是非金屬半導體。
  • 異質集成二維材料的全面綜述
    韓國成均館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在Nano上發表的論文中,對原子2-D材料庫的非均質集成二維(2-D)材料進行了全面綜述,這些材料具有可選擇的材料特性,對設計新型設備的新功能提供了非常大的可能性。自從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發現石墨烯以來,二維材料,例如石墨烯,黑磷(BP),過渡金屬二硫化碳(TMDC)和六方氮化硼(h-BN)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這些材料都具有優秀的物理特性使其在電子和光電設備中具有廣泛應用。
  • 雙層石墨烯加電可調材料特性,二維材料進入2.0時代
    例如在極高壓力下,每個碳原子會以四面體狀與另外四個碳原子鍵合,形成一個三維密鋪網狀結構,這種結構的結晶便是具備較高透明度和超強硬度的鑽石,與石墨相比也變成了不導電材質。圖|碳的兩種常見同素異形體,分別是鑽石(左)及石墨(右)(來源:維基百科)如果碳原子變成二維結構又會表現出怎樣的能力?答案便是在凝聚態物理領域火了十多年的超級材料:石墨烯。
  • 新型類石墨烯二維晶體材料——鍺烯的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曹更玉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院士研究組合作,在新型類石墨烯二維晶體材料——鍺烯的製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與中科院物理所以共同第一作者單位合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 十大科技新材料,第四個可以上天,第八個簡直是救命的!
    4D列印材料是一種可記憶能夠自動變形材料,對材料進行編程使得材料依照預先設定好時間和形狀隨時變形,未來我們可有隨環境變化而改變的服裝和鞋子,隨路況不同而變形的輪胎,真是夠新奇夠神奇!2.量子隱形材料量子隱形材料是納米級超材料,可改變材料與光相互作用方式,使物體周圍光線彎曲以達到隱形效果,原來只有在電視或小說裡看到的神奇情景變為現實。利用量子隱形衣、隱形戰機、隱形潛艇和隱形坦克,戰場上士兵可隱形來完成高難度作戰任務。
  • 二維材料領域的「新大陸」- 範德瓦爾斯異質結
    對物理和材料學家來說,自然界中的二維材料就是極好的樂高積木塊;把不同的二維材料通過弱範德瓦爾斯作用力(存在於中性分子或原子之間的弱相互作用)堆疊在一起形成的「範德瓦爾斯異質結」,就是他們眼中最有趣的樂高作品,也是帶給他們無窮研究樂趣的「新大陸」。圖1 樂高積木塊可以搭建出令人驚嘆的作品。
  • 【科研進展】新型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鍺矽烷材料的帶隙調控
    【科研進展】新型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鍺矽烷材料的帶隙調控 2020-04-01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墨烯和硼烯在二維異質結構中的集成
    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從石墨烯和硼烯中創造了2D異質結構,朝著利用這些納米材料創造集成電路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負責這項研究的沃爾特·P·墨菲(Walter P.Murphy)材料科學與工程教授馬克·赫薩姆(Mark Hersam)說,「如果你打開智慧型手機內部的集成電路,你會看到很多不同的材料集成在一起。然而,我們已經達到了許多傳統材料的極限。通過將硼苯和石墨烯等納米材料集成在一起,我們正在納米電子學領域開闢新的可能性。」
  • 石墨烯——世界上第一個二維材料
    石墨烯是世界上第一個二維材料,在石墨烯出現之前,人們一直以為二維材料是不存在的。因為人們認為單層原子的二維結構會因熱擾動使單層原子上下移動重新鍵結形成更穩定的三維結構。 石墨烯一種顛覆性的材料,具有大量卓越品質的材料; 強度,柔韌性,透光性,輕巧性和導電性,使其成為無數應用的理想選擇。
  • 二維材料中的新型量子點:為量子電子器件帶來新可能!
    導讀近日,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成功地開發出一種新型量子點,它由兩種二維材料: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以及掃描隧道顯微鏡的針尖組成。然而,這種新型量子點,具有比以往更加精準並廣泛調諧的束縛電子能級。這一科研進展歸功於兩種特殊材料的結合,它們分別是:石墨烯,一種導電的單層碳原子結構;六方氮化硼,也是一種單層材料,與石墨烯相似,不同之處在於它是絕緣的。
  • 2019石墨烯和二維材料國際峰會在巴西舉行
    新華社裡約熱內盧9月10日電(記者陳威華趙焱)為期兩天的2019石墨烯和二維材料國際峰會10日在巴西裡約熱內盧結束。來自中國、新加坡、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以及企業代表共同探討了本領域的技術發展、市場願景和商業理念等問題。
  • 比石墨烯更逆天的「硼烯」,帶來了這些充滿想像空間的應用
    硼烯(Borophene)因其優越的電學、力學、熱學屬性,被科學界寄予厚望,或將成為繼石墨烯之後又一種「神奇納米材料」。過去幾年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石墨烯(Graphene)似乎風靡了科學和工程界,被譽為最具有顛覆性的「新材料之王」,甚至被稱為材料界的「黑金」。它身上延伸出來的各種奇妙性能與應用讓人大開眼界。而如今,科學家們又把同樣的手法用在了硼上,從而形成了硼氧化物——硼烯(Borophene),它看起來比石墨烯更令人興奮。
  • 過渡金屬元素構造出二維原子晶體材料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物理所獲悉,該所高鴻鈞研究組的科研人員首次發現了製備鉿烯二維蜂窩狀原子晶體的方法,從而向實現非碳元素的類石墨烯二維蜂窩狀結構邁出了重要一步。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納米快報》雜誌上,並被《自然中國》和《自然—納米技術》作為研究亮點進行了報導。 據了解,石墨烯的非凡性質根源於其蜂窩狀晶格中的粒子隧穿。
  • 高通量進化結構預測加速發現新型硼基MAX相及其二維衍生物
    王俊傑教授指出,「212」和「314」相可以穩定存在歸因於其類石墨烯的硼單層結構,「211」相可以存在是Hf-B鍵形成八面體的穩定單元。通過與俄羅斯斯科爾科沃科技研究所的Artem R. Oganov教授,東京工業大學元素戰略研究中心細野秀雄教授、鄔家臻教授團隊通力合作,西北工業大學王俊傑教授團隊成功預測了一系列穩定的新型硼基MAX相以及二維衍生物材料,為傳統MAX相向硼化物擴展提供了可能。
  • 科學家利用納米系統對氮化硼功能化,氮化硼納米材料功能化及應用
    化學工程師首次利用其他納米系統對氮化硼進行功能化,氮化硼納米材料功能化及其應用 。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改變氮化硼的途徑,氮化硼是一種分層的二維材料,因此它可以與其他材料結合,例如電子,生物傳感器和飛機中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