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Cindy 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 收錄於話題#風向「標」6個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風溼病的警報器,快來了解一下~
今天我們來談談風溼免疫病中常見的一個指標——補體。究竟什麼是補體,它在我們免疫系統發揮什麼作用,和風溼病又有著怎樣的關係呢?我們接著往下說。
01
補體是什麼?
首先是哲學終極問題第一問之你是誰?補體(Complement,C)是存在於正常人和脊椎動物血清與組織液中的一組經活化後具有生物活性、可介導免疫和炎症反應的蛋白質[1]。之所以稱之為補體,是因為在19世紀末Bordet證實了新鮮血漿中含有一種不耐熱成分,可輔助和補充特異性抗體,介導免疫溶菌、溶血作用。絕大部分的補體在肝臟中合成,在一定的條件下被激活,形成具有活性的酶。
整個補體是一個龐大的系統,由30餘種成分組成,根據生物學功能的不同主要分成三類,包括固有成分、調節分子和受體成分。補體系統在機體免疫調節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通俗來說它是連結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之間的橋梁。補體系統是機體抵禦病原體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可以保護機體免受感染,其次補體還在免疫複合物的清除和組織修復再生上發揮了重要作用[2]。
根據激活物的不同,補體系統可分為三條主要途徑,即經典途徑、凝集素途徑(MBL途徑)、旁路途徑。耳熟嗎?沒錯,就是免疫學裡面大家學過但永遠也記不太住的補體激活途徑(圖1)。經典途徑是依賴抗體的激活途徑,主要參與成分包括C1(包括C1q、C1s、C1r)、C4、C2、C3、C5-C9、Ca2+、Mg2+等。凝集素途徑主要參與成分在經典途徑上多了甘露糖結合凝集素(MBL)、絲氨酸蛋白酶。而旁路途徑中C3可被直接激活,再按順序完成C5-C9的激活過程。
當然,今天小編並不打算教大家如何記憶這三條途徑,但是有一點需要大家知道的就是這三條途徑都會匯集於補體C3上,尤其可見C3在其中具有重要地位。
圖1 補體激活途徑
02
補體有問題,一定有風溼病?
隨著研究的不斷進步,人們普遍認為補體的激活與風溼病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補體缺陷或功能異常往往是風溼病發生的重要誘因[3]。下面我們簡單談談幾個與補體相關最常見的風溼病。
1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
在眾多風溼病中,最常與補體被一起提及的就是SLE。一方面補體激活促進了SLE的活動,另一方面補體缺乏是SLE發生的危險因素,尤其是C1q的缺乏[4]。
SLE的組織損傷機制可能是通過免疫複合物型變態反應介導的,其中II型、III型變態反應增強,可導致補體的消耗增多。因此在臨床上我們往往會看到SLE的患者抽血評估的時候檢查補體,常用的有總補體CH50、C3、C4。C3低下可作為SLE活動的提示指標之一,而C4低下除了考慮SLE活動外,要注意還可能在提示SLE易感,此外還有研究表明C4的降低早於C3及其餘補體成分,回升則更晚,臨床上應引起注意。
2
抗磷脂抗體症候群(APS)
抗磷脂抗體症候群是一組由抗磷脂抗體引起的血栓、習慣性流產、血小板減少等臨床徵象的總稱。補體活化在APS患者血栓形成、流產、胎兒遲緩發育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而抗β2GPI抗體又在補體活化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5]。
3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相關性血管炎(AAV)
AAV是指與ANCA密切相關的原發性壞死性小血管炎,其臨床表現多樣,可累及多系統,包括顯微鏡下多血管炎(MPA)、肉芽腫性血管炎(GPA)和嗜酸性肉芽腫性血管炎(EGPA)。對於此類疾病,人們最初認為補體在其中不起主要作用,因為患者很少出現全身低補體血症,然而後面在動物模型上發現補體在該疾病中存在重要作用,且通過C5aR信號途徑的激活及C5a的產生來實現。
在2020年已開展了使用補體抑制劑Avacopan治療AAV的III期臨床研究,初步結果表明該藥有效,是未來治療AAV的新武器。
4
骨關節炎(OA)
一些研究已經表明OA患者的滑膜、滑液中存在著補體激活,與健康正常人相比,他們關節液中的補體水平升高,而補體水平的升高可能是介導關節內炎症介質釋放的重要原因,進而導致滑膜炎和關節破壞的發生[6]。
03
總結
通過今天的文章讓大家對補體的認識更近了一步,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幾個關鍵點。
1、 補體是存在於人體血清與組織液中的一組經活化後具有生物活性、可介導免疫和炎症反應的蛋白質,多數在肝臟合成。
2、 補體具有保護機體免受感染,清除免疫複合物、幫助組織修復再生及作為橋梁溝通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功能。
3、 補體系統包括三條主要途徑——經典途徑、凝集素途徑(MBL途徑)、旁路途徑,其中三者交集C3具有重要地位。
4、 補體的激活與風溼病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補體缺陷或功能異常往往是風溼病發生的重要誘因。
5、 臨床上補體的數值可為臨床醫生判斷風溼病病情提供預警,值得引起注意。
參考文獻:
[1]曹博,趙怡霞,江嫚,王文靜.補體系統及其與自身免疫性疾病關係概述[J].生物學教學,2018,43(03):66-68.
[2]Varela JC, Tomlinson S. Complement: an overview for the clinician. Hematol Oncol Clin North Am. 2015 Jun;29(3):409-27. doi: 10.1016/j.hoc.2015.02.001. Epub 2015 Apr 4. PMID: 26043382; PMCID: PMC4456616.
[3]Dijkstra DJ,Joeloemsingh JV, Bajema IM, Trouw LA. Complement activation and regulation in rheumatic disease. Semin Immunol. 2019 Oct;45:101339. doi: 10.1016/j.smim.2019.101339. Epub 2019 Nov 9. PMID: 31718864.
[4]Trouw LA,Pickering MC,Blom AM.The complement system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in rheumatic disease. Nat Rev Rheumatol. 2017 Sep;13(9):538-547. doi: 10.1038/nrrheum.2017.125. Epub 2017 Aug 10. PMID: 28794515.
[5]Chaturvedi S, Braunstein EM, Yuan X, Yu J, Alexander A, Chen H, Gavriilaki E, Alluri R, Streiff MB, Petri M, Crowther MA, McCrae KR, Brodsky RA. Complement activity and complement regulatory gene mut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thrombosis in APS and CAPS. Blood. 2020 Jan 23;135(4):239-251. doi: 10.1182/blood.2019003863. PMID: 31812994; PMCID: PMC6978159.
[6]何芸,陸巍.關節內補體激活參與骨性關節炎的發生發展[J].貴州醫藥,2020,44(04):541-542.
本文首發丨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
本文作者丨 Cindy
原標題:《抵禦疾病的第一道防線,這個風溼指標太重要了!》
閱讀原文